2006届高三生物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题,共5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下面是生物科学史上的几件大事:①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②英国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③达尔文编著《物种起源》一书: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 ⑤孟德尔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按时间顺序,这些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③⑤①⑥ B、②③④①⑤⑥
C、②④③①⑤⑥ D、②③④⑤①⑥
( )2.ATP、脱氧核苷酸、细胞膜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C、H、O B.C、H、O、N
C.C、H、O、N、P、S D.C、H、O、N、P
( )3.代谢旺盛的成熟植物细胞,下列各项中不会上升的是
A.自由水的比例 B.线粒体的数量
C.核内DNA分子含量 D.核糖体数量
( )4.研究发现,许多植物在遭受低温、干旱和盐碱等非致死性逆境袭击时,细胞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含量有明显提高。下列有关推断比较合理的是
A.是细胞内氧化酶活性增强的结果,因此与遗传性无关
B.能降低细胞吸胀吸水能力,因而不是对逆境的适应性反应
C.是合成淀粉和蛋白质的酶活性减弱的结果,因此不属于应激性反应
D.能提高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因此是对逆境的适应性反应
( )5.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
( )6.玉米的叶肉细胞、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维管束鞘细胞共有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液泡和叶绿体 D.线粒体和核糖体
(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核酸;②蛋白质③染色体(质)④液泡;⑤叶绿体⑥线粒体⑦核膜⑧核糖体⑨细胞壁
A.①②③⑧在乳酸菌、酵母菌、噬菌体内都存在
B.①②⑧⑨在支原体、烟草细胞内都存在
C.衣藻、蓝藻的细胞中都存在①②④⑤⑧⑨
D.①~⑤在衣藻体内都存在,⑥~⑨在酵母菌体内都存在
( )8.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的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 )9.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B.诱导两种植物的原牛质休融合进而形成杂种细胞
C.单个的杂种细胞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不要经过脱分化
D.杂种细胞最终培养为杂种植株
( )10.与生物膜所特有的表面特性与活性形成无直接关系的是
A.生物膜的粘附(粘附物质如蛋白多糖、糖蛋白等)
B.生物膜的选择通透性(如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等)
C.细胞内许多生物活性物质都是蛋白质(如抗体、血红蛋白、蛋白酶)
D.特异的受体反应(如淋巴细胞的受体蛋白的种类和数目)
( )11.科学家用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B.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C.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有0~2h、19.3~21.3h、38.6~40.6h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19.3~21.3h
( )12.右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a – c阶段(不含a 、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
1∶2变为1∶1
D.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13.下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精子形成过程的顺序排列为A→C→B→D
B.D图为精子
C.B图中染色体与DNA分子之比为1∶2
D.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A图
( )14.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表面结构的改变 B.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D.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15.ALV是一种病毒,不包含具有致癌特性的基因。在检查感染了该病毒的鸡癌组织时,发现所有癌细胞DNA的特定部位都插入了ALV的DNA。ALV是导致细胞癌变的
A.物理致癌因子 B.生物致癌因子 C.化学致癌因子 D.ABC三项都是
|
A.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pH值为7
( )17.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 )
A.支原体 B.小麦叶肉细胞
C.菠菜原生质体 D.烟草花叶病毒
( )18.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内部会形成电子流。出现这一由光能到电能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水的光解释放出电子 B.ATP水解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C.NADPH的合成获取电子 D.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被光能激发而失去电子
( )19.对叶绿体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外膜均属选择透过性膜 ②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都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③分解水和同化CO2都在基粒中进行 ④把活跃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在基质中完成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 B )20.光照下正常生长的某绿色植物,若光照突然停止,其它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合成量的变化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合成量)
( )21.在适宜温度下,下图中的曲线表示光照强度对植物产生O2的影响情况。两种不同的培养液中分别培养了同样数量的绿藻。溶液甲是完全培养液,溶液乙是缺Mg培养液。下面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有关
B.本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与必需矿质元素有关
C.在A与B点曲线间,绿色植物的代谢情况是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D.在B与C点曲线间,绿色植物的代谢情况是只进行光合作用
( )2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中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B.农田中植株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
C.光合作用强度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固定不变的
D.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比阳生植物大
( )23.下列各类生物的细胞代谢过程中,能产生相应化合物的一项是
A.人体肝细胞产生酒精 B.乳酸菌产生CO2
C.苹果细胞产生乳酸 D.玉米胚细胞产生丙酮酸
( D )24.下图A、B、C、D(纵坐标代表生长过程,横坐标代表有机物的含量)表示大豆种子从萌发开始到植株死亡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C )25.某海洋哺乳动物的体温一般保持在40℃左右,现将其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测定细胞在不
同温度下耗氧速率,并绘出相应的曲线。该曲线应为
( )26.BTB水溶液是一种在酸性情况下为黄色,碱性情况下为蓝色的指示剂。将金鱼藻置入BTB容液中(装置如图),如果将该装置置于暗处,开始时溶液为蓝色,2小时后溶液变黄色。如果将该装置置于光下,溶液颜色黄化速度大大降低。与在暗处溶液颜色黄化和在光下减缓黄化速度有关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A.吸收作用,呼吸作用
B.渗透作用,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吸收作用
二、多选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 )27.下列生物中,具有细胞壁的是
A.肺炎双球菌 B.HIV C.支原体 D.蓝藻
( )28.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是阻止所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的屏障
B.细胞膜是将细胞内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界膜
C.细胞膜能接受和识别化学信号
D.细胞膜控制分子进出细胞的运动
( )29.科学工作者在利用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研究Na+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发现,神经纤维膜内的Na+远低于膜外。向枪乌贼的神经纤维内部注入微量的放射性24 Na+,不久就会测得神经纤维的周围溶液中存在放射性24 Na+;用氰化物(有毒)处理神经纤维,然后再向神经纤维内注射ATP,两次测得膜外溶液中24 Na+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氰化物处理之后抑制了神经细胞的呼吸作用
B.神经纤维排出24 Na+是外排作用,需要消耗能量
C.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只与24 Na+有关系
D.加入氰化物之后细胞就被杀死了
( )30.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由胚乳提供营养物质,并逐渐由异养生长转为自养生长
B.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增加细胞数量和种类
C.胚根突破种皮后,O2消耗量将显著增加
D.有机物的种类不断减少,但干重不断增加
( )3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促进细胞融合的有
A.微重力 B.PEG C.灭活的仙台病毒 D.纤维素酶
( BD )32.下列图文相符的有
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10小题,共80分)
33.(6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这是生物体内一种高效率的、指向性极强的降解过程,它如同一位质量监督员,负责把细胞中新合成的不合格的蛋白质销毁掉,而不合格蛋白质的存在,与人体细胞的癌变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
(2)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与 和 等细胞生理过程有密切关系;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 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转移。
(3)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是 ,为上述加工过程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 。
33
(2)细胞识别 物质出入细胞 糖蛋白
(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A-P~P~P
34.(11分)右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在 细胞中,使用 显微镜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⑵在大多数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内,[ ] 是最显著的结构。
⑶ [1] 主要有在细胞质中翻译形成的物质以及 一起组成,前者是通过[ ] 进入细胞核的。
⑷图中可见[4] 和[ ] 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34.(11分)⑴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 电子 ⑵ [2]核仁 ⑶染色质 DNA [5]核孔 ⑷内质网 [6]核膜
35.(8分)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 .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现在我们已知道,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每个单独的嗅觉受体细胞只表达一种并且只有一种气味受体基因。气味受体有多少,就有多少类型的嗅觉受体细胞。每一种受体能探测到有限数量的气味物质。当气味物质分子流动到我们的鼻端黏膜处的嗅觉受体细胞处时,气味物质分子可以粘附于细胞膜上特殊的气味受体上;我们基因的3%被用来编码嗅觉受体细胞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右上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模式图(局部)。请据图回答:
(1)细胞膜模式图表明气味物质是否已进入嗅细胞?_____________,作出这一答案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组成A的主要矿质元素是___________,C代表 。
(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 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
(3)图中A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最终是由 决定的。
(4)某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使嗅觉分辨能力下降,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 。
(5)某同学认为图中D最可能是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通道”,作出为一判断的最可能依据是B具有_______________特性,水不能通过仅由B组成的分子层。
33.(8分)
(1)没有 图示表明气味分子仍存在于细胞膜外侧 N 多糖
(2)[A]气味受体
(3)DNA(或基因、遗传物质)
(4)磷脂双分子层(5)疏水特性
36.(6分)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不一。利用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某种细胞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进行放射显影,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统计标记细胞的百分数。下图中A:细胞核开始被标记;B:标记细胞开始进入分裂期;C: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试回答:
(1)该细胞分裂一次平均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_h。实验开始时细胞核中被标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标记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
(2)皮肤癌细胞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正常皮肤生发层细胞。
(3)当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将可能有以下三种变化:<1>继续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2>暂停分裂,但保留分裂能力;<3>停止分裂,分化成特定功能的细胞。癌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B细胞的分裂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填序号)_______________。
36.(6分)(1) DNA 细胞分裂间期 (2)小于 (3)①③②
37.(8分)右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各细胞可在该动物的 结构中找到,若甲细胞为果蝇体细胞,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 。
(2)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3)丙细胞内有 个染色体组,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4)若该动物还患由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当它与正常雌性个体交配后,后代中患病几率几乎为 。
(5)甲细胞在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过程中发生变异的区别是 。
37.(8分)(1)睾丸或精巢 性染色体 (2)有丝分裂 AaBbCC
(3)2 ABC、AbC、Abc、abC (4)0 (5)甲细胞形成丙细胞的过程中有基因重组
38.(6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加酶洗衣粉最适温度的测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不同温度除去不同污渍所需时间对照表,请依据表中数据作答。
水温/℃ | 冷水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植物油 | 48 | 39 | 30 | 20 | 17 | 11 | 12 | 20 |
蓝墨水 | 93 | 86 | 80 | 72 | 68 | 67 | 81 | 105 |
奶 渍 | 48 | 43 | 28 | 12 | 6 | 4 | 12 | 17 |
⑴要达到最佳洗涤效果,使用加酶洗衣粉的适宜温度范围是 。
⑵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加酶洗衣粉对衣物上的 的洗涤效果最佳,对 的洗涤效果最差,其原因是
。
⑶羊毛、蚕丝等织物能否用加酶洗衣粉洗涤,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8.(5分)⑴50℃~60℃ ⑵奶渍 蓝墨水 奶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加酶洗衣粉主要含有蛋白酶和脂肪酶,只能使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水解,而很难使蓝墨水的成分水解 ⑶不能。因为羊毛、蚕丝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从而使织物受到破坏(2分)。
39.(6分)下表是一些细胞在水中和不同溶液中的形态变化,已知NaCl溶液、葡萄溶液和KNO3溶液的浓度均较三种细胞液浓度高一些,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状况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细胞种类 | 清水 | NaCl溶液 | 葡萄糖溶液 | KNO3溶液 |
人红细胞 | 皱缩 | 无明显变化 | ||
大肠杆菌 | 不胀破 | 无明显变化 | 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 |
洋葱表皮细胞 | 不胀破 | 质壁分离 | 无明显变化 |
(1)请将表中空白处填出。
(2)已知葡萄糖溶液较人红细胞溶液浓度高,人红细胞的形态为何无明显变化?
。
|
(4分)
(2)葡萄糖分子被红细胞吸收,故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2分)
40.(12分)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几个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适中范围。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 ;乙图Q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可尝试采取的措施是 ;预计丙图Q点之后三条曲线的走势为 。
(2)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
(3)除上述因素外, 也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40.(12分)(1)光照强度 适当调节环境温度 三条曲线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呈逐 渐下降趋势
(2)乙 干旱初期,小麦叶片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速 率下降。
(3)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41.(8分)辛勤的劳动与科学管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丰收。请根据下列图表分析有关资料。温度 对小麦子粒干重的影响,与小麦灌浆期的长短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灌浆期长一些,子粒干重会多一些。
(1)昼夜温度由15/10℃上升到30/25℃。生长期缩短约 天,子粒干重减少约 mg,, 在30/25℃条件下,子粒减轻的原因可能有 。
(2)从图上可知,在小麦灌浆季节,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非生物因素是 ,除此之外,非生物因素中还有 等也很重要。
(3)若某年某地小麦灌浆时遇上干热风天气,你认为田间管理采取的措施是 ,这 种措施对小麦灌浆的好处是 、 。
42.(10分)生物小组的同学为研究叶绿体色素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设计了一个实验,其方法步骤如下:
A.选7株天竺葵,制作7只能装下天竺葵的黑色硬纸盒,在每个硬纸盒内分别装上一只不同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灯;
B.将7株天竺葵立即放入7只黑色硬纸盒中,接通电源,照射4 h;
C.取7只烧杯,各装入70%的酒精至烧杯的1/3处;
D.取7只培养皿,各装入碘液至培养皿的1/3处;
E.从经过照光处理后的7株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片放入烧杯中,隔水加热,待叶片脱绿、漂洗后,将叶片放入培养皿中,并使碘液浸没叶片;
F.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问题:
(1)请指出实验设计中三处明显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____________;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 。
(2)某同学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天竺葵的叶肉细胞,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后,如果要进一步确认这些细胞是否为活细胞,请你为该同学介绍一种判断方法。简述该方法的操作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并说明该方法能够判断这些细胞是活细胞的理由。
方法:__________ 。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
42.(10分)(1)①没有进行暗处理(1分)须把这7株天竺葵放在黑暗条件下静置一段时间,如24 h(1分)
②没有说明选择的7株天竺葵和摘取的叶片长势是否一样(1分)选择的7株天竺葵和摘取的叶片长势和大小应大致一样(1分)
③对实验材料和各种用具没有进行编号或标记(1分)选择的7株天竺葵、7只黑色硬纸盒、7只烧杯和7只培养皿都应编号或标记(1分)
(2)方法:运用质壁分离的方法(1分)
判断理由:先观察细胞的形态,然后使叶肉细胞处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植物细胞是否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1分)。如果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则可以判断其为活细胞(1分)。因为活细胞能够发生渗透作用,死细胞不能,所以可以用质壁分离的方法进行判断(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