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次测试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命题:李家贤 周梅莉 赵敏毅 审题:谭锦桃 覃恒洋 苏明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第Ⅰ卷 选择题 (140分)
注意事项: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两类大宗货物海运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①②③表示甲城市从世界各地进口某
类大宗工业原料的运输方向,则该原料
分别来自
A.巴西,澳大利亚,印度
|
C.美国,澳大利亚,南非
D.美国,新西兰,西欧
|
输线路,则这些农产品生产地的农业地
域类型可能是
A.④种植园农业,⑤水稻种植业,⑥商品谷物农业
B.④商品谷物农业,⑤大牧场放牧业,⑥混合农业
C.④大牧场放牧业,⑤乳畜业,⑥混合农业
D.④乳畜业,⑤大牧场放牧业,⑥水稻种植业
某学校开展地理观测活动,图2中各点是a、b、c、d四小组相对同一基点的实测相对高度,单位为米,其中点M为该地区一村落的平面图。据此回答3~4题。
3.a、b、c、d四小组所在坡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A.a B.b C.c D.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村庄所处的局部地形是山顶
②村庄所处的局部地形是鞍部
③图中虚线处可能有小溪流过
④图中实线和虚线处均不可能有小溪流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图3为某季节气温空间分布图,完成5~6题。
|
5.该图显示了
A.气温沿经度方向、纬度方向和垂直三个方向的空间变化
B.气温沿经度方向和纬度方向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
C.气温沿经度方向和垂直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
D.气温沿纬度方向和垂直两个方面的空间变化
6.图中AB两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的影响 B.地形高度的影响
C.洋流的影响 D.海陆位置的影响
图4是某人在野外考察时发现的树桩年龄特征示意图,回答7~8题。
7.根据树桩年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④→①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B.靠P一侧枝叶茂密,水分较多
C.靠P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
D.靠P一侧光合作用强烈
8.若该地地理坐标为(1200W,350N),则该树最有可能属于
A.热带季雨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某国沿海地区及夏季某日气象资料统计”图(图5),
分析回答9~11题。
9.当日甲城市的风向不可能是
A.西北风 B.偏西风 C.东南风 D.偏北风
10.关于图中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附近海域石油资源丰富 B.在该国的农业专业化地区中属于棉花带
C.地形以丘陵为主 D.冬季北部山地阻挡了南下寒冷气流,气温较温和
11.若图中ab为晨昏线,此时北京时间为9∶0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南纬度70°S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B.该日乙地的昼长为14小时
C.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此时全球分属于两个日期的范围比为4∶8
12.《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三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13.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
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14.图6是一张上海某一历史时期的警官证。证件印章中所
提及的 “特别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奇特的“国
中之国”现象。如果究其源头,此规定最早当出自
A.《南京条约》 B.《南京条约》的附件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15.中共“二大”和中共“十三大”相同的重要贡献是
A.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思想
B.对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作出了科学的认识
C.及时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
D.实现了全党政治思想的高度统一
16.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旧到新的过程。毛泽东说:“这篇宣言,区分了两个历史时代。这在以前,三民主义是旧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在这以后,三民主义是新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他所说的“这篇宣言”是指
A.中国国民党“三大”宣言 B.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宣言
C.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D.孙中山发表的《讨袁宣言》
17.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8.毛泽东对一个来访的外国记者说过:“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象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这里“孵出小鸡”指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遵义会议召开 D.提出抗日反蒋主张
19.毛泽东著名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20.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21.中共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分别采取了和平解决和坚决回击的策略方针,这两种不同策略方针的相同作用是
A.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加强了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
C.有利于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D.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2.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
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
任务是国内的斗争。”毛泽东所
说的“斗争”的实质是
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之争
B.内战与和平之争
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
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23.图7是一幅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国共双方力量变化示意图(单位:
万人)。从图中看,敌我力量对比
发生根本变化出现于
A.战略反攻时期 B.三大战役时期 C.渡江战役后 D.大陆解放后
24.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32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4万亿元 B.4.4万亿元 C.2.4万亿元 D.8万亿元
25.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个体和私营企业就业人数1.2亿人,比上年增加1021.4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5.4%,这说明
A.个体私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对增加就业有重要作用
C.个体私营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个体私营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据此回答26~27题。
26.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①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 ②能确保传统产业产品质量,获得丰厚利益 ③可以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 ①巩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8.2007年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达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规定了第二套住房执行首付40%的标准。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利用 ,执行促使经济平稳发展的职能。
A.财政政策 B.价格政策 C.货币政策 D.税收政策
29.近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由1:7.5变为1:7.45。这表明
①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跌落 ②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③汇率反映了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④汇率反映两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④
30.从2007年7月1日起,我国调整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其中,有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被降低。取消和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
①会使我国相关出口商品的利润增加 ②有利于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
③鼓励商品出口,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④有利于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31.2007年8月30日下午,被誉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终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并将于明年8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了
①国家机关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②国家机关行使经济职能
③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提高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和决定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部法律。反垄断法的颁布和实施有利于 ①保护公平竞争 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③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⑤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这表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具有 ①广泛性 ②真实性 ③法律保障 ④制度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4.2007年8月9日,中国首次成建制、大规模、多军种、远距离赴国外参加的“和平使命—2007”演习正式开始,6个成员国普遍希望通过此次军演深化在防务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联合打击恐怖主义能力,为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演习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组织,符合本组织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宗旨。材料表明
①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②我国已同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结成了同盟
③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④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35.2007年9月18日,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揭晓。一个道德模范,一座精神丰碑。道德楷模以人生之火,点燃了美丽的道德之烛,显示了道德的精神力量。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道德建设,这是因为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60分)
36.(20分)读南亚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
|
(4)目前②工业区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请简要说明该工业区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5分)
|
|
|
|
材料二:我国与东盟国家局部示意图(图9)。
(1)图中河流①流出我国后称为 河,A处是2003年7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 ” 地区。(4分)
(2)图中连接城市BC的铁路线是 。简要分析AB所在地区交通较落后的原因。(6分)
(3)“环北部湾经济圈”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圈”。请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38.(32分)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成为列强剥夺、凌辱的对象。振兴中华、复兴民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一切爱国的、要求祖国独立和民族自由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到振兴中华的必要性和神圣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兴中会成立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衣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他悲愤地呼唤:“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二: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三: 国民党人在“七·七”以前提出了“复兴民族”的口号。1934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的长篇讲话;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写的《〈中国之命运〉要旨》中说:“应知中国之前途光明与黑暗实相因而俱在,自剥复之至理与革命之史实以言,中国之复兴,乃为命定之事势”。
——《〈中国之命运〉研究》,大道文化事业公司1943年10月再版
材料四: 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一生为“振兴中华”所做的重大努力中,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0分)
(3)对比材料三、四,指出国共两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共识和差异?(6分)
(4)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环球心折”的史实。(8分)
(5)抗战胜利后,复兴民族的梦想是否迅速实现? 你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分)
39.(32分)材料一: 我国实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以来,用于民用项目的投资约15亿元,在民用各个领域获得国内外专利2 000多项,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 000亿元。在生物工程、通讯设备、高性能计算机、人工晶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国际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成果。
材料二: (图10)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
|
材料三:党中央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十七大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8分)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济学意义是什么?(12分)
(3)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党应如何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12分)
40.(60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经济确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民的处境是: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材料二:(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1)根据材料一,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诸多因素。历代开明的封建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政策?(1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明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8分)
材料三:生态问题和农业污染是当前我国发展农业面临的严重问题。近年来,图11所示地区甲、乙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
|
(3)甲、乙两河流域“水多、水少”是指 灾害频繁,请分析该灾害问题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4)甲、乙两河流域“水脏”与 密切相关,而“水浑”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请结合材料分析A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8分)
(5)人多地少、生活贫困是多数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现状。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应如何因地制宜带动这些地区脱贫致富?(4分)
材料五: 2007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指出:“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材料六: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6)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哲学依据。(8分)
(7)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1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A 2.B 3.A 4.A 5.D 6.D 7.A 8.B 9.C 10.A 11.B 12.D 13.D 14.B 15.B 16.C 17.A 18.B 19.C 20.D 21.C 22.C 23.B 24.B 25.B 26.B 27.D 28.C 29.C 30.A 31.C 32.B 33.D 34.A 35.B
36.(16分)
(1)新德里(1分) 政治文化中心(首都)(1分) 政治因素(1分)
地震(1分) 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处,地壳不稳定(2分)
(2)钢铁(1分) 麻纺织(1分) 班加罗尔(1分) 电子(新兴)(1分) 科伦坡(1分) 石油(1分)
(3)地势南北两端高,中间低(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地势最高;中间为恒河平原,最低;南部为德干高原,地势较高)(3分)
(4)工业区整治方向是:①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消耗资源和能源较少而市场需求量大的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1分);②调整工业布局,促进各行业平衡发展(1分);③积极发展现代交通,建设完善的高速运输网络(1分);④发展科技,增大投入(1分);⑤防治污染,整治环境等(1分)。
37.(16分)
(1) 湄公河(2分) 三江并流(2分)
(2)南昆铁路(2分);地形崎岖,山河相间(2分);喀斯特地貌发育(2分);经济较落后(2分)。(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满分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①经济圈内的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北部诸多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以这些大中城市及其产业为依托的发展局面已基本形成;②该区域内石油、天然气和海洋生物等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西部大开发已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推动北部湾的经济发展;④北部湾的纠纷已解决,为中越两国共同开发北部湾清除了障碍。(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满分6分)
38.(1)领导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政治取得初步成果,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2)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②革命派急于求成;③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④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⑤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每点2分,共10分)
(3)共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外侮,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契机。(2分)
差异:国民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命定之事势”; (2分)共产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的结果。(2分)
(4)①以世界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并发挥重要作用。(或具体答出参加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参加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②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之一。③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治外法权等特权。④收回了被日本割占的台湾、澎湖列岛,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⑤取得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极大提高了国际威望。(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
(5)没有迅速实现。(2分) 前提: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2分)
39.(32分)答案要点:
(1)材料一表明,由于国家的重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带动了国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的提高,提高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3分)材料二说明,我国与创新型国家相比,科技研发投入低,对外技术依存度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说明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整体科技水平与创新型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5分)
(2)①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②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③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④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
(每点3分,共12分)
(3)①坚持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护知识产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解放思想,努力探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工作方法;③实现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相关扶持政策;④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市场规律。 (每点3分,共12分)
40. (1)赋税过重、徭役频繁、疾病重大、人情往来、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6分)
农民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徭役、兵役的主要承担者,(4分)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2分)
(2)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的封锁之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2分),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2分)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为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其他各业也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2分)
(3)旱涝灾害频繁(2分)
主要自然原因:①气候因素:受夏季风活动强弱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2分)夏季风活动较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在两河流域滞留时间较长,降水量大,常形成涝灾; (1分)夏季风活动较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在两河流域滞留时间短,降水量小,常出现旱灾。(1分)
②地形因素:两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
(4)水污染(2分)
水土流失的原因:①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2分)
②降水:A省西部、南部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2分)
③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等),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2分)
(5)①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2分)②山区应按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发展立体农业。(2分)
(6)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根据我国农业相对落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情况提出的。(4分)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全面认识规律,自觉利用规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分)
(7)①必须正确行使政治职能,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2分)
②必须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条件;(3分)
③必须正确行使文化职能,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3分)
④必须正确行使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2分)
⑤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借鉴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