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 7页,第Ⅱ卷8至15页。满分3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1回答1~3题:
1.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2,回答4~6题:
4.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A.宁、陕、晋、川、鲁
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
D.新、青、陕、晋、豫
5.黄河在开封市附近E河段的补给来源除上游来水外,还有
A.地下水 B.支流汇水 C.降水 D.湖泊水
6.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生长期长 B.年降水量大
C.夏季风影响时间长 D.灌溉条件良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进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回答7~9题。
7.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A.降低燃油消费 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 D.节省城市用地
8.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9.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我国领土最西端(约73°E)在帕米尔高原上。据此回答10~11题。
10.3月21日,我国领土最西端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8时18分 B.9时8分 C.10时28分 D.11时18分
11.当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由最晚逐渐提早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A.接近最快 B.接近最慢 C.由最快转慢 D.由最慢转快
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保障。回答12~18题。
12.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
13.平定叛乱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途径。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
A.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无法有效控制
B.民族矛盾的激化
C.皇帝与开国功臣的斗争
D.境外势力的煽动
14.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变法
15.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共同点是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16.孙中山晚年指出,“中国之统一和平”的主要障碍是
A.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 B.长期的军阀混战
C.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17.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
③两岸相互投资设厂
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中国政府于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在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签订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经过几代志士仁人艰苦卓绝的抗争,终于挣脱了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富强。回答19~23题。
19.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共有
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C.准许华工出洋
D.开放通商口岸
20.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的要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A.为列强商品输华创造平等条件
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
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
21.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响应,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中国提出这些原则的历史场合是
A.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
B.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会谈
C.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
D.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
22.在1972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主要表现在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席位的合法权力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C.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废置
D.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23.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
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
④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与时俱进的发展现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5.《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蓝牙”、“克隆”等新词新义1200余条。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26.《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在野生动物条目的释文中删去了“肉可以吃”、“皮可做皮褥”等话语,这表明
①重视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价值观的进步
②辞书编撰要与时俱进,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社会
③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促使辞书编撰者转变个人的价值观
④辞书编撰者个人价值观的转变能够引导社会价值观的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期货交易是一种交换方式,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期内按协议价格和数量进行交易。据此回答27~29题。
27.期货价格反映市场未来的供求关系,并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现货市场价格。2003年,黑龙江省农民(豆农)在出售大豆时参考期货价格,选择良好的出售时机,使全省豆农在销售环节至少增收2亿元。这说明
A.期货信息可以使商品价值增加,让参与者致富
B.市场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C.期货价格刺激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量
D.市场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而波动的
28.商品价格决定于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B.供求关系,但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影响
C.个别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D.供求关系,但受到使用价值的影响
29.我国发展期货市场有利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 B.中央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控
C.企业(生产者)经济效益的提高 D.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30.我国目前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是
A.储蓄存款 B.公司债券 C.政府债券 D.公司股票
某市三轮摩托车营运不但影响市容,而且常引发交通事故。有关部门多次发文取缔,均因车主抵制而未果。2003年,该市修改相关法规,制定了包括折价回收三轮车、帮助车主转岗就业在内的一揽子保障政策和安置措施,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圆满解决了这一难题。据此回答31~33题。
31.该市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行使了国家的
①政治职能 ②经济职能 ③文化职能 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2.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表明
A.社会问题应完全按市场规律来解决
B.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
C.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就是进行经济协调和市场监管
D.运用法律、行政与经济综合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3.从材料看,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遵循了___________的原则。
①多管齐下,兼顾产生矛盾的各种要素
②综合治理,重视事物的普遍联系
③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
④循序渐进,逐步达成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1年11月多哈部长会议接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成功启动了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然而,2003年9月1日—14日的坎昆会议,由于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员扩大农产品进口,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产品出口补贴表示强烈不满,导致谈判未取得实质性成果。据此回答34~35题。
34.上述材料表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B.南北发展不平衡造成国际经济合作中断
C.国际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D.国家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和冲突
3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出口补贴问题上的分歧表明
A.强权政治是发展的主要障碍
B.建立国际新秩序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的依据
第Ⅱ卷(共1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本卷共5小题,共160分。
图3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4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36.读图3和图4,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6分)
(1)该地形区的名称。(4分)
(2)指出导致图3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5分)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6分)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12分)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9分)
37.在欧洲启蒙运动中,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该学说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发展,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块基石。回答下列问题:( 32分)
(1)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基本内容。(4分)
(2)发展了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谁?(2分)指出他的学说和洛克学说的差异。(10分)
(3)说明“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和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10分)
(4)说明“三权分立”原则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6分)。
38.“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开发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黄山风景区采取了对“疲劳”景点实行“轮休制”等保护措施,景区的森林覆盖率由七十年代的56%提高到2002年的83.4%,植被覆盖率也达到93.6%。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根据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分析黄山风景区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14分)
(2)从黄山风景区对“疲劳”景区实行“轮休制”分析黄山风景区经济开发与景区保护的辩证关系。(8分)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39.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10分)
(2)试从按树引种的事件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10分)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40.读图5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50分)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10分)
(2)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期以来在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简述该地区的重镇广州在唐代的经济格局中的地位。(4分)
(3)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惟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的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夕,而对广州的相关规定,就是这一政策的集中体现。试分析政策的制订反映了统治者何种心态,(1分)并对这一政策加以评价。(3分)
(4)1840-1856年,广州多次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战场之一,试析其原因。(2分)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扼要地说明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
(5)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4分)
(6)在图5所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10分)
(7)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特殊地位,并分析“一国两制”在我国政治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意义。(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40分)
1.D 2.A 3.C 4.B 5.C 6.D 7.C 8.D 9.D 10.B 11.A 12.A 13.A 14.C 15.C 16.A 17.D 18.D 19.D 20.C 21.B 22.A 23.B 24.C 25.A 26.A 27.D 28.A 29.A 30.A 31.C 32.D 33.A 34.D 35.D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36.(共36分)
(1)黄土高原
(2)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 的。
(3)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于夏季(尤其是7 月份),冬、春、秋三季干燥,或雨热同期。
(4)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旱灾(或干旱),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 而降水少,易发春旱。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水浇地,加强灌溉(或发展节水农业)。防霜冻
(5)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37.(共32分)答案要点:
(1)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立法权属于议会, 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
(2)孟德斯鸠。他的学说和洛克学说的不同之处是:洛克对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 区分,并把两者均归于君主。孟德斯鸠则把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合并,统称为行政权,同时增加了司法权,并主张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从而使三权之间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并互相监督制约的关系。
(3)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通过以权力制约权力来 预防专制与政治腐败。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在于推动了当时西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4)美国政府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部门组成,分别执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 政权。
38.(共22分)答案要点:
(1)①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造福子孙。
②从市场角度而言,开发黄山就是要充分利用黄山优势旅游资源,发展经济。但要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如“轮休制”等,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③政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发挥调控职能,可以克服市场的局限性。
(2)①景区保护和经济开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保护是开发的前提,轮休制虽在一定阶段内会影响经济收入,但它能保证黄山景区的吸引力。
③适度开发,可为景区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39.(共20分)答案要点:
(1)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云贵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
(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人们认识规律要有一定的过程;我们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按客观规律办事;云贵高原等地在引种桉树时,不能只注意经济效益,忽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40.(共50分)答案要点:
(1)图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在这里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2)广州是南方的大都会(或答“经济发达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或答“是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之一”),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珍贵商品,经由广州港远达波斯湾等地区。
(3)清政府利用“十三行”行商,避开与外商直接发生关系,这是虚骄自大的“天朝上国”意识。闭关锁国反映出统治集团极力防范域外新事物的传入,防范民众视野的开拓,实际上暴露出虚弱和无能。它最终导致中国的落后。
(4)广东是当时对外通商区域,是外国商品及鸦片走私贸易的集散地。因鸦片贸易引发的战争使广东成为主战场之一。
战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战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5)地理上毗邻港澳。
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6)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二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7)①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在国务院授权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②“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实现两种制度长期并存。“一国两制”在保留既有主体制度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在一个主权国家内实现了两种不同制度的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