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综合试卷 - 文科综合试题 - 正文*

高考应该注意的文综主观题(1)

2014-5-11 0:37:55下载本试卷

高考应该注意的文综主观题(1)

 1.材料一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形势图

材料二 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时声称:“所有一一切条约

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材料三 1942年8月,美国《太平洋关系》一书中提出后要对台湾执行

“国际共管”。同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

应收回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

之一,若不能收复,绝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

材料四 1943年,中、美、英在《开罗宣言》中宣布:“日本在中国攫

取的一切土地,包括满州、台湾和澎湖列岛无条件收复。”

材料五 2003年11月23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参加高雄市“挺扁后

援总会”成立大会时表示,他希望2006公民投票催生台湾新“宪法”。他

并期待在野阵营下周在“立法院”支持“公投立法”法案。最近,陈水扁接

二连三地提出“公投”、“制宪”等论调,举办“公投制宪”大游行,甚至公

然抛出“制宪 ”、“行宪”的具体时间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列举出该事件的主要领导人。

(2)概述材料二产生的历史背景。

(3)在光复台湾问题上,材料二、三、四说明了哪些问题?试评价国民政府在光复台湾问题上的态度。

(4)材料五中陈水提出“公投”、“制宪 ”等论调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斗争。斗争反映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调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后,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领导人:丘逢甲、徐骧、刘永福。

(2)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中对日、德宣战。

(3)国民光复台湾自始至终要求恢复中国主权;美国有人企业对台湾实行“国际共管”,但遭到国民政府的坚持反对。国民政府在光复台湾问题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决,始终坚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作出了贡献。

(4)目的:为“台独”制造舆论,最终分裂祖国。认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努力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合用武力;中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们和平统一祖国的进程,也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读美国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F:___G:___

(2)美国东北部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从其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来看,在B山区

有丰富的  ____矿, D湖群西部有

大量的____矿。K河是美国水能资源最

丰富的河流,成因是①____,②___。

(3)美国农业的两大特点一是地区生产专业化,在主要农业专业带(区)中,A为___带,C为___带。

(4)历史上美国是一个长期侵略中国的国家。19世纪90年代末期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都是美国侵略中国的重要时期。分别指出美国在这两个时期提出和执行了怎样的侵华政策?

(5)简要说明建国初期美国是怎样对待新中国的?

(1)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休斯敦

(2)煤 铁 位于西风带,降水丰富  位于西部山地,落差大

(3)棉花 乳畜

(4)前期:门户开放政策;后期:扶蒋反共政策

(5)拒绝承认、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企图扼杀新中国。

3.材料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材料二 传统工业和新型工业发展速度示意图

(1)①德国鲁尔区、日本神户、美国硅谷、中国攀

枝花四个地区中,可作为曲线B所示工业典

型代表的是___。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具有先导作用的是___产业。该产业的企业

规模多为___,产品特点是___。决定该

产业布局的主要条件是___。

(2)从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出哪些重大决策?有何意义?

(3)发达国家信息化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的,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不允许我们再走常规发展道路。因此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请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1)美国硅谷 高新技术 中小型  轻薄短小  知识和技术(或人才和技术)

(2)决策: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正确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建国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一化三改”;制定并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八大”强调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前进的方针。意义:这是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的成功探索,为我国在21世纪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

(3)物质决定意识,因此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确定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必须从当今时代特点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意识能动性原理。十六大制定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指导和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时代向前发展了,实现工业化的途径也应该有新的思路,不应再走常规发展的路子,而应实现跨越式发展。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可是如何实现工业化,各国则可有自己的选择。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新模式,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