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测验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若阴影部分代表的是7月8日,据此回答1~2题。
1.北京时间为 A.7月8日6时 B.7月8日8时 C.7月9日0时 D.7月9日6时
2.此图中阳光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A.150°E B.60°W C.180°D.120°E
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南半球各地昼长大于夜长,并白昼渐长的是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4.当20°N的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A.a、b段 B.b、c段 C.c、d段 D.d、a段
读某河流量年内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河流量变化情况,该河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珠江 D.黄河
6.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
7.设某地X(纬度10° S,东经60°),某地y(南纬30°,东经30°),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x和Hy,判断 A.Hx和Hy有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大值 B.Hx和Hy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C.一年中必定有两天Hx=Hy D.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是Hx>Hy
8.汉唐历史相比,不同之处是 A.都承袭前朝政治制度 B.出现过"大治"和"大乱"的局面 C.赋税制度出现中途变革 D.后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纸币是商品交换的一种流通媒介。据此回答9~10题。
9.北宋时期出现纸币"交子"的根本原因是 A.铁钱太重使用不便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商业活动频繁 D.江南经济的发展
10."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这是因为 A.纸币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基本职能 B.流通中的纸币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通货膨胀 C.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客观上是一定的 D.纸币的面值是不固定的
11.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资政新篇》和《海国图志》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C.是否改变国家制度 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仅见的。据此回答12~13题。
12.秦末和唐末农民起义的相同点是 A.爆发的地点相同 B.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C.都建立了政权 D.都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13.与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的特点是①反封建的同时还反侵略②利用宗教组织发动起义③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④颁布了农民革命纲领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据此回答14~15题。
14.下列四个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其创办的地点不是在通商口岸的是 A.发昌机器厂 B.陈联泰机器厂 C.继昌隆缫丝厂 D.贻来牟机器磨坊
1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成为统治阶级 B.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C.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16.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A.必须进行独立的武装斗争 B.必须防止右倾错误 C.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必须将重心转移到农村
17.西安事变与皖南事变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坏 B.最后都以和平方式解决 C.发动者都是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 D.都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1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是 A.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C.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据此回答19~20题。
19.垄断组织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 B.资本和生产日益集中 C.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 D.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0.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主要是指 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C.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 D.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1.下列近代自然科学成就与人物相对应,错误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人类用电的新时代 C.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近代化学创始人 D.哈维血液循环学说建立--现代生理学的起点
邓小平曾说:"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要"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中学,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中学。要克服保守主义和本本主义。"江泽民同志也在各种场合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据此回答22~24题。
22.我党之所以要强调不断学习,是由 A.我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的 B.我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C.我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的 D.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决定的
23.我党之所以要强调不断学习,是因为 A.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改造主观世界是人们改造世界的首要内容 C.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动 D.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24.根据上题,我们在学习中必须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②全面地学习各种理论、观点和方法③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前需要选择学习内容④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000年,我国经济工作继续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据此回答25~26题。
25.推动经济增长必须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原因在于 A.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B.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C.消费为生产提供广阔的市场 D.消费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6.上述材料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坚持内外因的结合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检验经济政策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2000年8月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国云南、贵州山区女童失学的现象相当普遍,访问家长,都言穷。然而同样的家庭、父母,"兄弟"可以读书,"姐妹"则要失学,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家长不仅物质上穷,更重要的是思想上愚,男尊女卑的观念竟如此根深蒂固。据此回答27~28题。
27.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B.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C.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D.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对封建腐朽观念
28.上题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可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C.价值观、人生观由世界观决定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银行借钱,置电脑、购汽车、买住房,"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消费信贷已成为当今人们的热门话题。但国人世代提倡"量入为出",崇尚"无债一身轻",因而消费信贷"步履蹒跚"。据此回答29~30题。
29.上述材料说明 A.我国的卖方市场初步形成 B.市场上有效供给相对不足 C.人们的消费观念不能超前 D.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30.上题材料从哲学上看 A.错误的意识必然阻碍事物的发展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统一 D.坚持辩证法,才能坚持唯物主
中国加入WTO,必将促使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此尽快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据此回答31~32题。
31.这一观点体现了如下道理 A.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B.政治由经济决定并为经济服务 C.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重要作用 D.机构改革是政治形势发展的需要
32.根据上题观点,我国当前政府机构改革应该 A.统一根据国家性质,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根据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变化调整政府机构 C.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循序渐进地开展 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有计划地进行 二、非选择题
33.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12分)
(1)下列物质中,①煤、铁;②燃煤产生的烟尘;③工业废渣、生活垃圾;④粮食、蔬菜;⑤汽油、电;⑥噪声,电磁波。表示A的是_____,表示B的是_____。(写代号)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通过_____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人类通过_____活动,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3)环境把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称为_____。
34.读南极地区图,回答:(10分)
(1)图中A为我国考察站,B在A的_____方向。
(2)图中C为______海峡,D处濒临D洋。
(3)南极大陆上埋藏着极其丰富的煤,可能的推断是 。
(4)由南极高压向北吹出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形成______风。
35.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两极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以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消长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根据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说明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说明两极格局的"相对稳定性"及其作用,分析导致两极格局"撼动"和受到"挑战"的因素。(30分)
36.材料一 朱镕基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材料二 2000年元月,国务院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战略和任务。
材料三 党和国家一些重大会议都十分重视西部大开发,认为这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有步骤、分阶段突出重点地实施。必须紧紧依靠西部地区的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国家要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26分)
(1)材料一、二反映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8分)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何经济意义?(8分)
(3)材料中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战略思想体现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10分)
37.有人认为: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据此,结合所学的地理、历史及政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近些年,美国的工业由东北部地区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自然方面_____;②经济方面_____。(4分)
(2)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_。(4分)
(3)从历史角度说明"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的理由。(10分)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中国加入WTO有何意义?(10分)
38.阅读下列材料:(26分)
材料一 近些年来,内蒙古、河北坝上等地区过度放牧、盲目开垦、滥挖药材成风,致使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
材料二 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的天气不尽人意。源于西北地区的沙尘暴连续12次侵袭北京,并时有进犯济南、南京的情况。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生态灾难与我国西部地区植物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有着莫大的联系。
(1)沙尘暴产生的自然地理原因是_____。(2分)
(2)沙尘暴多发生的季节是_____。(2分)
(3)根据所给材料,目前沙尘暴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6分)
(4)在战国和唐朝时,我国的思想家是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试作简要评述。(6分)
(5)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社会发展应实施什么战略?试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加以说明。(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B 5.A 6.D 7.C 8.C 9.C 10.C 11.D 12.C 13.B 14.C 15.B 16.A 17.C 18.C 19.B 20.D 21.C 22.B 23.A 24.D 25.C 26.C 27.D 28.D 29.D 30.C 31.B 32.B
二、非选择题
33.(1)①④⑤,②③⑥ (2)生产,消费 (3)反馈作用
34.(1)长城,东南 (2)德雷克,印度 (3)在地质历史上,南极洲曾经处在比今天较低的纬度地带,发育了大片的森林。 (4)极地东风
35.过程: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划分战后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开始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②战后初期,成立联合国,审判德、日法西斯,德国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③战后初期,冷战开始;50年代中期,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特征: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实际上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以欧洲为重点划分势力范围,实行美苏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两极对抗。"相对稳定性"体现在美苏两极格局存在40多年,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两强又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撼动和挑战的因素:①美苏对峙争霸,发动地区性战争,各自力量相对衰落;苏联政治、经济弊端严重,国家日益陷入困境。②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经济上与美国竞争,政治上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③美苏两极以外的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联合开展反对两霸的斗争。
36.(1)材料一反映了中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施政治领导。也体现出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及国务院作为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国家职能,贯彻实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促进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西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施这个战略决策不仅对于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且对全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第一,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目前,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国家把我国经济推向一个新阶段的重大决策。第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思想。西部大开发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这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思想。第三,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西部开发必须依靠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并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这体现了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第四,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西部开发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这体现了善于抓重点的观点。
37.(1)自然方面: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资源,相对东北部老工业区而言有充足的阳光,优美的环境。经济方面:有较为雄厚的科技力量。(2)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日本利用岛国优势进口原材料和出口成品,且日本的主要贸易对象在太平洋彼岸。(3)理由:①世界文明的重心从大西洋沿岸逐渐向太平洋沿岸转移。二战前,位于大西洋两岸的美英法等国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日本迅速成为工业强国,六七十年代后新加坡、韩国等东亚国家经济迅速崛起,70年代末,中国的经济也飞速发展,而美国的经济重心也由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转移。因此,二战后环太平洋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也较活跃。②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两个区域性经济集团即在环太平洋地区。③欧洲虽有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很难成气候。相反,东亚经济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上述分析可知,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两大趋势迅速地增强。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出口贸易;有利于我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有利于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内地与港澳台的经济发展,促进中华民族和平统一进程。
38.(1)强风及不稳定的大气条件。
(2)冬春季节。
(3)牧场超载放牧,过度垦殖,导致土地沙化加剧。
(4)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它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剧。刘禹锡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即自然与人互相作用的观点,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经济的发展要依靠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地球不堪重负,必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环境恶化、资源的滥用乃至枯竭,必然要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就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使两者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这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