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2014-5-11 0:29:47下载本试卷

赤峰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倾斜轻绳子a和水平轻绳子b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b的拉力为F1。现在保持小球在原位置不动,使绳子b在原竖直平面内, 逆时针转过θ角固定,绳b拉力变为F2;再转过θ角固定,绳b拉力变为F3,如图则    (  )                        

A、绳a拉力减小       B、F1= F3>F2

C、F1= F3<F2        D、F1<F2<F3

2、欲使在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的物体静止,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在物体上叠放一重物;

    B.对物体施加一垂直于斜面的力;

    C.对物体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

    D.增大斜面倾角。

3、 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Ⅰ、Ⅱ两个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

  B、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

  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v1+v2)/2

4、 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8m和6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汽车在开始刹车后4s末停下

  B、汽车在开始刹车后5s末停下

  C、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汽车的位移大小是20m

  D、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汽车的位移大小是20.25m

5、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绳上一端系一重球,另一端系在弹簧秤上,弹簧秤固定在小车上.开始时小车处在静止状态.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时     (  )

A.弹簧秤读数及小车对地面压力均增大

B.弹簧秤读数及小车对地面压力均变小     

C.弹簧秤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D.弹簧秤读数不变,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6、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有两个物体AB靠在一起往下滑,对于A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斜面光滑,则物体A只受两个力

   B.若斜面光滑,并设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BmA,则物体A受三个力

   C.若物体AB与斜面间有摩擦,则物体A必受三个力

   D.若物体AB与斜面间有摩擦,则A可能受四个力



7、如图,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b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度vavb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atb后落到与两抛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 ta>tb, va>vb           B. ta>tb, va<vb

C. ta<tb, va<vb           D. ta<tb, va>vb

8、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内有光滑圆形轨道,现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沿该圆形轨道的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A、C为圆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B、D点是与圆心O同一水平线上的点,小滑块运动时,物体M在地面上静止不动,则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N和地面对M的摩擦力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小滑块在A点时,N>Mg,摩擦力方向向左

B. 小滑块在B点时,N=Mg,摩擦力方向向右

C. 小滑块在C点时,N=(M+m)g,M与地面无摩擦

D. 小滑块在D点时,N=(M+m)g,摩擦力方向向左

9、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圆锥形漏斗的光滑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物块A和B,它们分别紧贴漏斗的内壁.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块A的线速度大于物块B的线速度
B、物块A的角速度大于物块B的角速度
C、物块A的周期大于物块B的周期

D、物块A对漏斗内壁的压力大于物块B对漏斗内壁的压力

10、10月14日5时56分,为确保神舟六号飞船正常运行,在其飞行到第30圈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了首次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秒,稍后在大西洋预定海域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向北京航天飞空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此次轨道维持获得圆满成功,若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受大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飞船的飞行轨道参数会发生微小变化,则这些变化是    (  )

 A.轨道半径变大           B.轨道半径变小          

C.运行速度变大           D.运行速度变小

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计18分

11、(本题5分)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次实验,结点的位置必须都拉到同一位置O点,不能随意变动;

    B.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绳之间的夹角总为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C.力的夹角越大越好;    

    D.必须使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

12、(本题共7分)

(1)(3分)某一工人用一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      cm。

(2)(4分)某同学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他先把弹簧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为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然后用竖直向下的力F拉弹簧下端,测出弹簧的长度为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作出F-x图象,可能是下图中_______图正确(其它操作都正确)


若图中提供的x0x1F1F0均作为已知量,则根据正确的图象能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题共6分)某同学为估测摩托车在水泥路面上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设计了下述实验:将输液用的500ml玻璃瓶装适量水后,连同输液管一起绑在摩托车上,调节输液管的滴水速度,刚好每隔1.0s滴一滴,该同学骑摩托车,先使之加速到某一速度,然后熄火,让摩托车沿直线滑行,如图是某次实验中水泥路面上的部分水滴(左侧是起点)。设该同学质量为50kg,摩托车的质量为75 kg,根据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估算(g=10m/s2

(1)骑摩托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

(2)骑摩托车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

(3)骑摩托车加速时的牵引力大小为__________N。

三、计算题:(共3小题,计3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9分)如果你用卫星电话通过同步卫星转发的无线电信号与对方通话,则在你讲完话后,最短要等多少时间才能听到对方的回话?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c(最后答案用题目中的符号表示).

  

15、        (11分)如图所示,用长L的轻绳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在O点做角速度ω的圆锥摆运动,求:

①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②若悬点O离地高OO'=H(H>L),在某一时刻悬线突然断了,则m的落地点离O'的距离多大?

16、(12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赤峰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B

B

A

D

C

AD

B

B

AC

BC

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计18分

11、(5分)AD;      12、(1)(3分)2.030;(2)(4分)C;

13、(6分)3.79m/s2,0.19m/s2,497.5N

三、计算题:(共3小题,计32分)

14、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静止的卫星,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T相同.设卫星距地面的距离h,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由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可得    解得:

    信号传递的最短距离是2 h,受话人听到发话人的信号后立即回话,信号又需传播2 h的距离后才能到达发话人处,由此可知最短时间为

15、(1)对小球受力分析,得:  解得:

  (2)悬线断后小球做平抛运动,水平位移为S,有:

       

      联立解出:

16、系统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分析A物体受力可知:

F1 = mAgsinθF1为此时弹簧弹力,设此时弹簧压缩量为x1,则F1 = kx1,得x1 =

在恒力作用下,A向上加速运动,弹簧由压缩状态逐渐变为伸长状态.当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设为x2,分析B的受力有:

kx2 = mBgsinθ,得x2 = 

设此时A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gsinθ-kx2 = mAa,得a = 

A与弹簧是连在一起的,弹簧长度的改变量即A上移的位移,故有d = x1+x2

即: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