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高中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

2014-5-11 0:29:52下载本试卷

第一节 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

4、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5、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在选择参考系时,能选择使研究问题方便的参考系。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能否把物体作为“质点”来处理,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

  从科学抽象这研究方法中,渗透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3、时刻与时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小到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大到遥远的恒星和星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有些物体,例如耸立的山峰、马路两侧的房屋、路面上的铁轨,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这些物体是随着地球一起运动的.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就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有    ,叫机械运动。(位置的变动)

  (2)被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  (参考系)

板书:机械运动

二、新课教学

1、(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出示空投物质的投影片(飞机、物资都可以抽动,能显示出其实际的运动路径)

  学生分析:以飞机为参考系,看到投下的物资沿直线竖直下落,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参考系,看到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

  要求学生举例: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结果也不一样。

  学生举例:运动的汽车,是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如选司机为标准,汽车是静止的。

  ……

  (3)老师总结: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动的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系简单。

2、质点

  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非常小的因素常忽略。常建立一些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那以前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吗?

  学生: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

  老师:对,这些都是把摩擦、弹簧质量对研究问题影响极小的因素忽略掉了。今天我们又要建立一种新的物理模型——质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0。质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教师出示投影片,学生填写:

  (1)质点就是没有  ,没有  ,只具有物体  的点。

  (2)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3)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

  (4)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5)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质点的运动    是直线,叫直线运动;    是曲线,叫    

  师生共评: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这是一种科学抽象,就是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这就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比如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研究它运动的特点,汽车的大小、形状及车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可把汽车看作质点。而研究车轮的转动,是研究汽车上部分的运动,就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再比如原子核很小,要是研究质子与质子的作用时,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

3、时刻、时间间隔(也称时间)

  这两个物理量与我们交往太密切了。根据同学们各自的理解,举一些关于时间、时刻的例子。

学生回答:

  几点钟开会,几时上课,几点发车……

  这都是时刻,而会议长达2个小时,这是从开始到结束的实践间隔等等。

  老师:如果把时刻、时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那含义就一目了然:

出示投影片,学生回答有关问题:


  (1)要指出时刻、时间间隔在数轴上的表示特点。

  (2)时间的单位有      ,符号分别为      

   (3)在实验室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常用  来测量。

  师强调:要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时刻、时间:时刻表示为一点,时间表示为一线段。这在以后的直线运动中的速度的研究中,常要用到这两个概念。

4、位移和路程

  由北京去上海,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乘火车、乘飞机,还可以先坐汽车到天津然后换轮船到达上海。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交通路线不同及运动轨迹是不一样的,走过的路程不相同,但是,就位置的变动而言,你总是由初始位置北京到达了末位置上海(直线距离约1080Km)  

 物理学中用一个叫做位移的物理量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

同学们阅读课本,并讨论位移的图示方法及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反馈练习:

  P22练习一 4、5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参考系、质点、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这将是后面学生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础,所以同学们要结合实际问题将它们区分开。

 四、作业

  P22、练习一6

  补充:归纳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五、板书设计:

1、

概念

研究物体的运动   参照系 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参照物,运动描述可以不同

选择参照系的原则

2、

描述

质 点

何种情况下,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时刻、时间的区别

4、位移、路程的区别

第二节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能及如何用图象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它们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多种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用描点法描绘位移‑‑‑时间图象,并能从图中获取反映出来的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物理图象而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并且知道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引进了质点和位移,一个物体运动时不但其位置在不断改变,其位移在随时间不断地改变,那么一个物体运动时位移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阅读教材弄清楚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用投影片出示图表并要求学生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相等时间内位移有什么特点?

时间t/s

0

2.5

4.9

7.6

10.0

12.4

15.1

17.5

19.9

位移s/m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这是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它的运动有何特点:

学生分析后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2.5s内的位移为50m,每5s内的位移为100m,每10s内的位移为200m……任意相等和时间内位移都相等。

师:对,这种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如果有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每5s内的位移都是100m,那么这辆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学生如果回答是,则举一反例让学生分析。学生如果回答不一定,则由一学生举例说明,并在黑板上作图说明。

小结:一物体如果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其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

2、位移‑‑‑时间图象

师:请同学们以上面图表所给出的数据,以横轴为时间(t)轴,纵轴为位移(s)轴,用描点法作图,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图象,s与t存在一个什么函数关系?

教师边看边指导,并且改变一组数据(速度不同的物体的一组位移、时间值)让学生在同一坐标上作图,然后把同学所画的图象在投影仪上打出分析。

学生:可以看出几个点几乎都在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上。

教师:同学们与我们在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y=kx对照,s与t有什么函数关系。

学生:s与t成正比。

教师:对,这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也可以用图象表示,利用图象可以比较方便地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用图象来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就要重视图象的学习。

教师:再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两条图线有什么不同,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小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线是一条直线,其倾斜程度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教师:从图象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分析后小结:可以知道任意时刻物体的位移和任意位移对应的时刻,可以知道哪段时间里的位移和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3、巩固性训练(出示投影片)

(1)请同学们看图,说出各种图象表示的运动过程和物理意义。并模拟其运动的实际过程。


(2)请两们同学上台模拟以下两图中所表示的物体运动过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


师生共评:在甲图中,0时刻即开始计时,已经有了位移s1;AB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s与t成正比,t1时刻,位移为s2;BC段表示s没有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CD段,物体匀速运动,位移越来越小,说明CD段物体的运动方向与AB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最后回到起始点,位移为0。

所以物理图象主要观测方法是:看横、纵轴表示的物理量;其次看图象,从横纵轴上直接可获取的信息,联系实际,搞清物理情景。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位移—时间图线和物体运动轨迹是否相同。

4、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汽车刹车时、飞机起飞时,其运动特点是什么?

学生:汽车运动越来越慢,飞机运动越来越快。

教师:对,这就是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就叫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那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还是直线吗?

学生分析:变速运动中,位移s与时间t不成正比,肯定不是直线,应是曲线。

归纳总结: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一定为直线,这是判定是否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的依据。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在处理图象前,首先要看懂横、纵轴所表达的物理量,然后再去结合函数关系图象去认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

P24练习二2、3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老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们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每秒平均跑10m。

  老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定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所以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但这个=10m/s只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米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

 板书:

由公式v=s/t可求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或是位移S)内的平均速度

  例: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秒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计算得出:

由此更应该知道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

  如果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应怎样描述呢?那就必须知道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板书: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时的瞬时速度。

  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总位移为2s,前一s内平均速度为v1,第二s内平均开速度为v2,求这个物体在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师生共评:有的同学答案为这是错误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用这段总位移与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就只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三、小结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文本框: 
标量 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拓展:

本节课后有阅读材料,怎样理解瞬时速度,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请看一下,这里运用了数学的“极限”思想,有助于你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作业  P26练习三3、4、5

五、板书设计(见右虚线框)

第四节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像,以及如何用图像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v-t图像的物理意义。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

二、能力目标

1、类比位移-时间图像,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从位移图像到速度图像使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速度—时间图像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在图像的基础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复习“位移——时间”图像(出示投影片)

某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设问:线段OA,AB表示物体的位移速时间如何变化,物体做什么运动,其直线的斜率表示什么?

文本框: 学生回答:OA段,位移S随时间不断增大,是过原点的直线,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AB段,位移s不断减小,减小到O在负方向位移又不断增大,说明物体的运动方向与OA段的运动方向相反,其斜率为负,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

  归纳总结(出示投影片)

  1、在位移——时间图像中可直接得到位移的大小、正负的变化。

  2、在某一段时间里的直线斜率的大小即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为正,说明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为负,说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

二、新课教学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前面我们认识了位移——时间图像,我们这节课来认识一副新面孔:速度——时间图像,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学习,类比推理回答如下问题:

(1)如何建立关于速度——时间的坐标轴;

(2)同学们把书合上,当一物体以v=2m/s的速度匀速前进,作出它的v—t图像(学生板演);

(3)从图像中能获取什么物理信息?

文本框: 师生共同分析:从速度——时间图像这个叫法看,是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以t轴为横轴,v轴为纵轴,建立坐标系。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不随时间变化,只能是与t轴平行的直线。

  从图像中可获得:

(1)速度的大小、方向

(2)从s=vt可获得:边长为v和t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就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即图中的斜线阴影部分)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一个物体做的运动具有这样的特点,同学们细分析所给数据,回答以下问题(出示投影片)

  

时刻  t/s

速度 v/km·h-1

0

20

5

31

10

40

15

49

问题(1)从出示的数据同学们可看出什么规律?

(2)根据数据作出v—t图像

学生讨论得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每隔5s,速度增加约10km/h,也就是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速度的改变量相等。

  师:对,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同志们根据这个特点给其下一定义。

  生甲:速度改变均匀的运动。

  生乙:速度随时间而均匀地增加。

  板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这种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文本框: 学生用描点法作出v-t图像如下:

回答: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无论从图表中,还是从图像中都可以看出,速度随时间均匀地增加。

师总结:对,这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板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它的速度随时间而均匀增加,这就叫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们再看这个图像(出示投影片),v随时间如何变化?

文本框: 学生回答:速度随时间而均匀地减小。

  师:对,这就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板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它的速度随时间而均匀地减小,这就叫匀减速直线运动。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从图像中可获取什么物理信息?

  引导回答:可以直接从图像中读出某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还可以看出在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

  归纳: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可以获取:(出示投影片)

  (1)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2)某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变化量

  (3)速度的变化量是正值,还是负值。是正值的话,说明与v方向相同,是负值的话,说明与v方向相反。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一定是均匀变化的,这种运动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运动接近匀变速,通常作为匀变速来处理。比如:发射炮弹在炮筒里的运动,石块从高处自由下落等等。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s—t图像的区别。例:(出示投影片)

请同学看图,据图分析甲、乙两图中物体在这60s内的运动情况。

  点评:图像的形状完全一样,但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却不同。要分析清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看图像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根据图像中的图线找到物理量间的关系,从而再确定它的运动状态。

文本框:   4、例题精讲:(出示投影片)

  如图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根据图线作出以下几个判定,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分析:从图像中直接可看出v的正与负,速度为负,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速度为正,表示与规定正方向一致。且正负只表示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在0~2s时里,速度越来越小(在负方向上),2s时速度为0,在0~2s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2~4s内物体沿正方向匀加速运动,(t=4s时,v=20m/s)所以选B。

  5、巩固性练习P28 2

三、小结

1、什么是速度——时间图WQJ ;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物理意义;

3、能内区分匀速运动中的s—t图像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四、作业

P28练习四 (1)

补充:从图像中判决物体作什么运动。

五、板书设计

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v值恒定,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

概念:速度随时间均匀地改变

图像:倾斜的直线

3、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直线运动。

第五节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教学步骤:

文本框: 一、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

这是两物体的v—t图像,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同学们从图中找一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秒变化5m/s,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5m/s。

老师: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甲物体,因为乙的速度每秒只改变1m/s。

老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引入一个新概念——加速度,来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1、请同学阅读课本内容,弄清其中的某些概念,然后提出问题,咱们共同解决。

提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指的是什么速度?

学生:是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

提问:速度的改变量指的是什么?

学生:速度由v0经一段时间t后变为vt,那的差值即速度的改变量。用表示。

老师:越大,表示的变化量越大,即速度改变的越快。对吗?为什么。

学生甲:对,因为大,当然变化的快。

学生乙:不对。△ν大,如用了很长的时间,速度改变也不快。

学生丙:我同意乙的看法。要比较谁的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去找统一的标准比较。比如,比较物体匀速运动速度的大小,必须用单位时间作出统一标准去衡量,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也必须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

老师总结:丙同学说得非常好,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而不是指速度变化的多少,只有用速度的变化和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该量变化的数值(变化率)才能表示变化的快慢。

板书: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表达式:单位:m/s2、cm/s2

提问:那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为什么,方向(由谁来决定)与谁的方向一致?

学生讨论得出: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即a的方向就是vt—v0的方向。

提问:比值是恒定的,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就是速度随时间而均匀改变。

师:速度随时间均匀地改变,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就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重点、难点导析

文本框: 如图请回答:

(1)图线①②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2)①物体3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3)②物体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4)①②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呢?

分析①物体:①作匀变速直线运动,3秒内属于的改变量为,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方向方向相同,即a与v方向相同。

分析②物体:②作匀变速直线运动,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为,说明与v方向相反。,说明a方向与方向相同,与v方向相反,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文本框: 3、巩固性练习

某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物体做

A、往复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

三、小结

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

3、能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分析出v、a的大小、方向等。

四、作业

1、P30练习五3、4、5

2、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同时运动,它们的运动的v—t图像如图:

分析:(1)甲乙的运动形式(2)甲乙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较(3)t1时刻的物理意义。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的,知道它的图像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3、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矩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位移和速度的式的推导

2、会运用公式分析、计算

教学难点:

文本框: 具体到实际问题当中对物理意义、情景的分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右面是一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请回答:

1、质点甲、乙做什么运动?

2、同学们能否求出甲、乙的加速度a?

学生:甲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总结:在速度——时间图像里(匀变速直线运动)既可以知道每一时刻相对应的瞬时速度,还可以求出其物体的运动的加速度。加速度值就是该直线的斜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来表示,但图像有其局限性,要让你求出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只借助图像是不行的。那就必须用公式表示其规律。

二、新课教学

刚才同学们根据图像的已知的条件求出甲、乙的加速度值。那又如何求甲5s末、10s末、ts末的瞬时速度呢?

学生甲: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改变的,可找到它的数学表达式:

设5s的速度为v1, 10s末的为v2,  ts末为vt

学生乙:跟根据得到  直接带进数据即可求出。

师总结:殊途同归,都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板书:(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2)公式的运用

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都适用。在加速运动中,由于a与v同向,a取正值,在减速运动中,由于a与v反向,a取负值

【例1】:汽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6 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行驶的最大允许速度是多少?

分析:刹车的结果多让速度变为0,整个过程为匀减速运动,a只能取负值。

解:依据题意知,

【例2】一质点以初速度为500m/s,加速度为20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质点经多长时间就可以停下来?

2、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公式)

问题: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与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

问题:在这段位移s内,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因为速度是均匀改变的。

问题:如果一质点初速度为v0,以加速度为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ts后的位移是多少?

学生: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追的位移时间关系。

(1)位移公式:

板书:位移公式

(2)公式的运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既适合于匀加速运动,又适合于匀减速运动。在加速运动中,a与v同向,v均匀增大,a取正值;在减速运动中,a与v反向,v均匀减小,a取负值。

3】一辆汽车匀速行驶,然后以1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从加速行驶开始,经12s行驶了180m,问: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大?分析: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t、s,求v0

解:根据

即求出初速度为9m/s。

【例4】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制动后,加速度为2.5 ,问:3s后的位移、10s后的位移。

学生分析马上根据公式求出:

 

老师:这个答案有疑问吗?同学通常见到刹车后汽车要沿速度方向滑行一段位移,而s2表明汽车还向后倒25m,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们很疑惑,公式、答案没错呀,到底是怎么回事?

提示:同学可以计算一下,刹车后停下来vt=0,由v0=10m/s,变为0,用多长时间?

同学们一分析马上明白,4s后即可停下来,所以s2根本就无意义。

老师:这类问题,同学们不能盲目地运用公式,要根据物理过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作一个判断,然后再去求解。

三、小结

这一节我们主要学生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及位移公式,在运用时,要注意物理过程,要结合实际具体分析。

四、作业

P33练习六3、4、5、6

五、板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七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2、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据速度和位移公式推导得到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式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学生在白纸上书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

(2)检查和评析: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初速度、末速度、时间、加速度、位移。一般来说已知其中的三个量可以求出其余的一个或两个物理量。

(3)据,消去时间,同学们试着推一下,能得到一个什么关系式。

(4)学生推导后,抽查推导过程并评析。

(5)教师说明:一般在不涉及时间的前提下,我们使用刚才得到的推论求解。

(6)在黑板上板书上述三个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例题1】发射炮弹时,炮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匀加速运动,如果枪弹的加速度是,枪筒长0.64m,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多大?

分析思考:

1)枪筒的长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哪个物理量?

2)枪弹的初速度是多大?

3)枪弹出枪口时的速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什么速度?

4)据上述分析,你准备选用哪个公式求解?

C:学生写出解题过程,然后评析。

【例题2】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v0=2m/s,加速度a=0.1,求(1)前4s内通过的位移  (B)前4s内的平均速度及位移。

【例题3】一个滑雪的人,从85米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m/s,末速度是5.0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分析思考:

1)该滑雪人的运动可当做哪一种匀变速运动?

2)你认为所给的已知条件等效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哪些物理量?

3)要求得时间t,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求?

经同学们讨论后,教师板书演算过程:

解:滑雪的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

说明: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也就是说: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求解有两个途径:(1)(2)

这两个公式综合使用往往可使问题简化。

例题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时结果的位移是s,测它的速度从2v增加到4v经过的位移是多少?

二、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下述公式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vt=v0+at;s=v0t+at2=2as

s=

这些公式共涉及v0、vt、a、s、t五个物理量,对于一段直线运动,只要已知三个物理量,总可以就出另外两个物理量。

三、作业  P35练习七(1)~(5)

第八课时: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用具

用薄纸糊一纸袋、两小钢球、抽气机、牛顿管、有关知识的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分别是什么?

2、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应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的运动,物体下落的运动。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让一个纸袋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钢球落得快。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这也是公元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观点。在其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信奉他的学说。同学们听说过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吗?伽利略做过大量的由静止下落的实验,并且还用归谬法、数学推理法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同学们下去看课后阅读材料],伽利略为了证明亚里斯多德观点的错误,他就拿了一个质量是另一个质量10倍的铁球站在比萨斜塔上,使两铁球同时下落,结果两铁球几乎同时落地。

且再看实验:把刚才的纸袋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同时下落,同学再观察:

学生:几乎同时落地。

老师:同一个纸袋,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其下落时间就不一样呢?

学生:这是因为空气的阻力的影响。把纸袋揉成团,所受空气的阻力要比纸袋所受空气的阻力小得多,所以与小钢球几乎同时落地。

老师:如果真的把质量、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中,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和伽利略的结论一样吗?

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拿出来,让牛顿管中的硬币、鸡毛、纸片、粉笔头从静止一起下落。

现象:同时落下。

演示:把小钢球装进纸袋,与另一个小钢球同时下落。

现象:同时落地。

老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些过程、结论,给其下一个定义。

学生回答:

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气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很小,和物体重力相比可忽略的条件下,物体从静止竖直下落。

1、自由落体运动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伽利略经过大量的实验、数学推理得出: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后来人们采用先进的实验手段测得: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同学们请阅读材料P37页内容,能得到什么知识?

总结:地球上不同的纬度、g值不同。其方向为竖直向下。通常的计算,g值取9.8m/s2,粗略计算: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推出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位移——速度公式。

学生推导得出:

【例题1】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2倍,甲从H米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米高处与甲同时自由下落,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过程中,下落1s末时,它们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例题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n秒通过的位移比第1秒内通过的位移多少米?g=10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出了运动规律的三个公式,要求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灵活地运用。

四、作业

1、P38  3、4  P43    10

2、课后阅读“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