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周云
第I卷 (共42分)
一.基础知识(6题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是:( )
A. 吮吸(yǔn) 藐视(miǎo) 妄自菲薄(fēi) 赐予(yǔ)
B. 头晕目眩(xuán) 啮噬(niè) 恪尽职守(kè) 钦佩(qīn)
C. 妥帖(tiē) 纤巧(xiān) 摭拾(zhí) 自艾自怜(àì)
D. 谄媚(chǎn) 收讫(qì) 契诃夫(hē) 彤云密布(tó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暗熟 唉叹 安分 安详 B. 按装 布署 迸发 憋气
C. 沧桑 搀扶 穿戴 苍穹 D. 伥然 船弦 参与 大致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演讲词用到了很多富有激情的话语,很有 人心的效果
②即使他再想尽办法 ,也掩盖不了自己犯下的错误。
③慈禧太后因为 丽妃便害死了她。
A鼓动 诡辩 嫉恨 B.煽动 诡辩 嫉妒
C.鼓动 狡辩 嫉妒 D.煽动 狡辩 嫉恨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被名利弄得鬼使神差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
B.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不可能把它做好,很快就会自愧无能,由此产生的比结果就是妄自尊大。
C.人不过沧海一粟,中国人对此已经感叹几千年了.
D.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党员干部怎么了?对人民群众的困难怎么能视若不见,不以为然呢?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B.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C.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D.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第59届联合国大会10月15日举行全体会议,选举日本等5国为安理会新的非 常任理事国,任期两年。
C.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以赴,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D.不仅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改变着教育和生活方式。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7—10题(每题3分,共12分)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之前,其心理结构并非一块“白板”而是在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某种综合的包括鉴赏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在内的“审美视界”。这个内在的“审美视界”,作为一种心理定势的鉴赏框架,一旦与具体作品接触,就会形成特定的“期待视界”。
事实上,读者能否真正进入艺术欣赏,能否参与作品的二度创造,最首要的是看他能否超越现实过程而进入艺术世界,因为“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再现实。”艺术世界是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假定性世界,它有自己独特的假定性条件、逻辑和结果。艺术欣赏的起点是进入这个假定性的艺术王国,而不是用现实的逻辑巡视艺术。即使你有丰厚无比的生活经验,如果缺少对艺术规范的基本理解,也不可能进入艺术欣赏.就像一个亲历战争磨难的老人,在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面前茫然不解一样,离开了对特定艺术规范的“前理解”,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其次,不同的艺术门类各有其特殊的规范,仅仅是泛泛而谈艺术素养,常常显得徒劳无益。一个古典艺术造诣颇深的学者,在现代艺术的画廊里可能一筹莫展;对小说爱不释手的读者,在诗歌的意象跃动面前,也可能束手无策。显然读者必需具备和接受对象的形式规范相对应的美学素养,才可能获得艺术享受。正因如此,在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将作品的文体规范纳入“期待视界”是进入作品欣赏的先决条件。
那么,作品的文体规范是怎样进入“期待视界”的呢?正如文体是通过阅读经验潜移默化地进入创作心理一样,“读者可期待的视界”是由传统或以前掌握的作品构成的。这些“以前掌握的作品”,在读者对其具体内容进行理解的同时,也把这类作品的文体结构、形式技巧、语言规范等渗透到阅读心理结构中。心理学认为,大量的反复刺激,能够形成某种条件反射,对某一类作品文体结构、形式规范的反复理解,也会形成阅读心理时这种文体形式的敏捷反应。许多对传统叙事方式颇为熟悉的读者,一接触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就一见如故,审美知觉紧紧跟随文本的句子,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他们脑中迅速勾勒出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但是,如果读者的审美视界中只有这样一种经验储存,那他在阅读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时,就可能因为缺乏对这一文体形式的“前理解”,而无法形成阅读的“期待视界”,从而也就无法进入合乎形式、合乎规范的欣赏与解读。许多习惯于传统叙事方式的读者,在乔伊斯、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面前,同样是面对一行行叙述文字,思路却屡屡崩溃,浮荡在脑海中的尽是零星的造型碎片,很难捏合成一个完整形象,他们嗟叹这类作品读不懂,而评论家认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读,因为,他们的“审美视界”里缺乏对意识流小说形式的“前理解”,在接触这类作品时无法形成“期待视界”,而没有期待视界的阅读,在接受美学看来,算不上真正的阅读。因此,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要形成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鉴赏,理解并熟悉其不同文体的语体特点、形式技巧、文体规范,将它们储存于阅读心理结构中,是文学鉴赏的必要前提。
7.对“期待视界”的形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期待视界的形成需要读者首先拥有包括鉴赏的实际需要和能力的审美视界。
B.将作品的文体规范纳入“期待视界”是进行文学作品解读的先决条件。
C.内在的“审美视界”和进行艺术欣赏的作品接触,就会形成特定的“期待视界”。
D.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需要有对文体形成的“前理解”才可形成阅读的“期待世界”。
8.对“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艺术作品中的许多内容同现实无关,因而不能被作为现实看待。
B.艺术作为假定性世界必然排斥现实内容,因而不能用现实世界的逻辑理解艺术世界.
C.艺术世界作为假定性世界,应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艺术逻辑来理解和鉴赏。
D.艺术世界完全超越了现实世界而完全不能用现实的逻辑来理解和鉴赏,
9.对原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能否真正进入艺术欣赏,能否参与作品的二度创造,首要的是看他能否超脱现实而进入艺术世界。
B.艺术鉴赏既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需要理解艺术规范。
C.阅读心理对某种文体形式的敏捷反应是在对该类文体的文体格局、形式规范的反复理解基础上形成的。
D.真正的阅读应该对所阅读的作品有“前理解”,并形成“期待世界”。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读者如果只有生活实践而没有阅读实践,那么,其心理结构只能是一块白板。
D.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表现的不是战争题材。
C.意识流小说充斥着零星的造型碎片,没有完整的形象,缺乏艺术价值。
D.为适应艺术多元化的新形式,应对不同文体的语体特点、形式技巧、文体规范等,加以理解与熟悉。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 (每题3分,共12分)
燕喜亭记
韩 愈
大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辎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岈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署。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浙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泯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狄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注) ①辎翳:遮挡阳光的枯树。辎,枯死的树。②振鹭:白鹭展翅飞翔。③秩秩:秩序井然的样子。④鲁侯燕喜:出自《诗经·鲁颂·闷宫》,原为赞美鲁僖公家庭和美、国家强盛、健康长寿。在此也取祝福的意思。⑤饫闻:听到很多了。饫,饱足。⑥羽仪:出自《易经·渐卦》,意思是身处高位却不被官职所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 游:交游 B.发石而清泉激 发:发现
C.次其道途所经 次:依次罗列 D.智者乐水 乐:喜欢,喜好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却立而视之 B. 愈请名之
晨往而夕忘归焉 俟德之丘
C. 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D. 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虚以钟其美 今其意乃若不足
13.对文中用较多文字叙述山谷、瀑布、池塘、水源命名的用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赞美主人高尚、谦逊、施德的思想追求。
B.体现主人对隐逸山水之间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C反映出儒家的人格理想和山水审美意识。
D.借以赞美主人积极人世、施德于民的为政思想。
14,对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借以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B.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称赞了开发这一景区的王仲舒。
C表面看来是在描绘山水,实质上是在宣扬儒家主张的道德观点。
D.借赞美王仲舒的行为品德,表示对他的前程怀有希望和信心。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3分)
(2)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岈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 (4分)
(3)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3分)
1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释:云和,即瑟,一种弦乐器。昭阳,即昭阳宫,汉成帝的居所。
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有人说,第三句中的“深”字,第四句中的“隐”字,既描写又抒情,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两个字各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7.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
(1)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2) 寒沙梅影路, 洪希文<辛亥元夕>
(3) 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
(4) 谪居正是君恩厚,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8分)
一窗山海
吴韦材
①人的生活目标,往往决定他对风景的看法。
②然而人人看法有异。就如朋友说,山海只是属于假期的,是一种遥远的风景。
③还有些朋友,当看到某些挂历上的遥远之处,就会向往住在那里的人们,说他们幸福,能世世代代拥有好空气、天然的水、无污的宽阔土地,还有真实又自然的食物。但假如那时真有一位能神给予法力让他眨一下眼就梦境成真,我打赌他眼睫毛都不敢动一下。并非风景遥远,而是,向往只不过是都市人一种用来松弛身心的精神瑜珈,尤其在冷气房里,在场面撑得十分疲倦的会议之后,在周末下着狂风暴雨的窗外,心里有点毫无着落的感觉涌来,那种都市人常有的习惯性风景幻想,就会变成虚拟场面。
④我想,对于风景我是绝对执著的。风景的虚实其实都在于好个人自己的感受。有些人不满15岁就向自己放下承诺,非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干出一番事业闪烁峥嵘不可。这么美好的理想也真叫人动容,只可惜35岁之后再去找回这些人,就知道周而复始的不过是黄粱影子。
⑤也有人,或许很早就向往另端无边的宽阔,这有时也许会让我们看到一些早熟的诗人或灵气浪漫的画家。可惜预告片虽多,真正上演的机会甚少;有也是快上快下,大浪冲几回,社会出入口处只有整齐的队形。
⑥现实就是如此。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该重新衡量环境的选择时,身边的种种现实,早已架构成层层阻碍。况且,人一出世就有许多等着接收的附赠品,宗室籍贯、文化背景,以及许多不能脱身的责任与承诺,通常都是在人还没有能力为自己编剧之前就纷纷而至的。戏演下来,就给自己无法离场的借口,除非大限突至。就算年轻人向往翅膀,年幼少小也无可奈何,只得渐渐投入现实,不久也就同而化之。什么当年看法,什么第三种角度,统统置于脑海底层,要它重浮见光,恐怕真要等到老去,偶尔站在窗旁还要有颗流星经过的晚上才有机会了。
⑦其实也没有谁是不能离场的。世界不会因谁的离开把头扭转一下。我们从小就向往的风景,也一直都处在它们该在的地方,关键只是“可有勇气接近它”。我想人人都该清楚这个事实:“我活着的价值就只有我自己最清楚,甚至不是我的神。”就凭这点,谁都可以重新编剧并设换场景,这片不行,只要还有勇气,当然,还要有条件,就该速换速决了。就如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说的:“取道于迟疑徘徊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存在之室。”
⑧真要一窗适合自己的山海,除了你自己,真的,没人能给你。 (原文有改动)
18.文中的“风景”具有双重含义,请给予解说。(4分)
答:
19.文章开头说,对风景的看法“人人看法有异”。文章是如何展开阐述的?请梳理层次,列点陈述每层一次的内容。(6分)
答:
20.作者在第⑥段中说:“戏演下来,就给自己无法离场的借口……”在第⑦段中又说:“其实没有谁是不能离场的。”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文章以“一窗山海”的风景作比喻,贴切、形象。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最后一段作者用自己的认识印证了这一观点。
B.“在场面撑得十分疲倦的会议之后,在周末下着狂风暴雨的窗外,心里有点毫无着落的感觉涌来”,表现的是现代都市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烦躁不安的心理。
C没能觅得“一窗适合自己的山海”是不幸的,“等到老去,偶尔站在窗旁还要有颗流星经过的晚上”回想起来,就难免有“少小无成老大悲”的况味。
D.“取道于迟疑徘徊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存在之室。”作者给塞万提斯这句话赋予了深刻的哲理含义,表明子缺乏勇气就永远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的道理。
E.文章采取随笔的形式,语言生动,文思敏捷,具有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表现了对人生之”风景”的思索与追求,读之妙趣横生而又含义隽永。
六.(每题4分,共12分)
2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4分)
①匠心之意是让你尽量透过廊.窗取景,抬眼时便是一幅图画.
②墙为纸.物为墨,随风摇曳,影布墙上.
③这个园子多回廊,厅堂又多窗.
④窗外常是粉墙,窗与墙之间或植竹数竿,或插梅一支.
⑤且天生的艳红翠绿,这是任何丹青高手所不能企及的.
答:
23.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将下面的文字重组为一个单句.(4分)
那是好些人从好些不同角落传来的声音.那声音充满了欢喜与赞叹.那声音仿佛在告诉忘我,那前面的世界,在每一个峰回路转的地方,有着怎样令人目眩神迷不得不惊呼起来的美景啊!
答:
24. 以“高尚者和卑鄙者差别在什么地方呢?”为首句,续写一个语段.要求: ①续写内容是对首句的扩展. ②续写的句子必须是整句.(4分)
高尚者和卑鄙者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 “在过去的日子里,如果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会琴棋书画就好了”, “如果我是比尔•盖茨就好了”……
如果是一种假设,是想象中的一个条件,以及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请以“生活不相信如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拟. ③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新星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高一语文答题卡
题号 | 一 、二、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积分人 |
得分 |
|
|
|
|
|
|
|
得分 | 评卷人 |
一、二、三、单项选择题(42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答案 |
|
|
|
|
|
|
|
题号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答案 |
|
|
|
|
|
|
|
第Ⅱ卷 (共108分)
得分 | 评卷人 |
四、(2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3分)
(2)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4分)
(3)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3分)
1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答:
17.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
(1)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2) 寒沙梅影路, 洪希文<辛亥元夕>
(3) 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
(4) 谪居正是君恩厚,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得分 | 评卷人 |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18.文中的“风景”具有双重含义,请给予解说。(4分)
答:
19.文章开头说,对风景的看法“人人看法有异”。文章是如何展开阐述的?请梳理层次,列点陈述每层一次的内容。(6分)
答:
20.作者在第⑥段中说:“戏演下来,就给自己无法离场的借口……”在第⑦段中又说:“其实没有谁是不能离场的。”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得分 | 评卷人 |
六、(每题4分,共12分)
2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4分)
答:
23.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将下面的文字重组为一个单句.(4分)
那是好些人从好些不同角落传来的声音.那声音充满了欢喜与赞叹.那声音仿佛在告诉忘我,那前面的世界,在每一个峰回路转的地方,有着怎样令人目眩神迷不得不惊呼起来的美景啊!
答:
25. 以“高尚者和卑鄙者差别在什么地方呢?”为首句,续写一个语段.要求: ①续写内容是对首句的扩展. ②续写的句子必须是整句.(4分)
高尚者和卑鄙者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得分 | 评卷人 |
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 “在过去的日子里,如果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会琴棋书画就好了”, “如果我是比尔•盖茨就好了”……
如果是一种假设,是想象中的一个条件,以及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请以“生活不相信如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拟. ③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00 | |||||||||||||||||||
200 | |||||||||||||||||||
300 | |||||||||||||||||||
400 | |||||||||||||||||||
500 | |||||||||||||||||||
600 | |||||||||||||||||||
700 | |||||||||||||||||||
800 | |||||||||||||||||||
90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