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萧山区六、八、九三校
期中考试试题卷
学科:高一语文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案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答题前请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填好相关栏目。
第I卷(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的读音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窸窸窣窣(suō) 青荇(xìng ) 慰藉(jì )
B、百舸争流(gě ) 佝偻(gōu ) 长篙(gāo)
C、浪遏飞舟(è) 惆怅(zhàng) 袅娜(nuó)
D、蓊蓊郁郁(wěng) 静谧(mì ) 诅咒(zh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翡翠 迷惘 榆阴 残羹冷炙
B、罗绮 缈茫 颓圮 踌躇满志
C、摒息 踟蹰 粗糙 不绝如缕
D、憩息 眷属 疲惫 金璧辉煌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贴切的一组是( )
(1)我轻轻的招手, 西天的云彩。
(2)鹰击长空,鱼 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3)歌声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 里放歌。
(4)如果青蛙耐不住 ,又算死水叫出了。
A、告别 游 斑斓 冷清 B、告别 翔 烂漫 寂寞
C、作别 翔 斑斓 寂寞 D、作别 游 烂漫 冷清
4、对下列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博喻修辞方法,本体都是白花,喻体是“明珠”、“星星”、“美人”,在光亮、神态、色彩、动感上有相似之处。
B、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运用叠词,描写出树连绵成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特点,具有音乐上的韵律节奏美。
C、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用借喻的手法,将大自然比成一幅画,意境精美小巧,暗含了作者的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怀。
D、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用拟人手法,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也暗含作者人格中的尊严与豪迈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暗夜里进行挑拨离间,这还是人么?
B.梅兰芳把贵妃的醉态地表演得绘声绘色。
C.他们两家分别外出旅游,不曾想在黄山脚下不期而遇。
D.观察世事能入木三分,刻画人物当然穷形尽相。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通过元旦文艺会演,使我们看到了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
B.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C.问题不在于你能否夺冠,而在于你有没有夺冠的勇气。
D.大熊猫受到病饿威胁,当地群众对遇到的病饿熊猫治疗、喂食,减少了死亡率。
7、 下面连线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新诗——徐志摩——中国“新月派”代表诗人。
B、《致大海》——抒情诗——普希金——前苏联浪漫主义诗人。
C、《我愿意是急流》——爱情诗——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诗人。
D、《左传》-----编年史——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8、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的《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以极美的文词反衬绝顶的肮脏,造成让人恶心的反效果,显示了否定、批判丑恶现实的力度和深度。
B.“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诗句中“死水”象征20世纪初军阀
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旧中国的社会现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思是:(这一切)激起思绪万端,试问广阔的宇宙无垠的大地,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D.“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意思是:同来的许多同志曾在这一带聚会、游览,一起回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B、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 洁:使------洁净
C、 朝服衣冠,窥镜。 衣:读(yi),在这里是戴的意思
D、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日:每天
10、对下面两组句子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3)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4) 夫晋,何厌之有?
A 两个“微”字不同,两个“夫”字相同
B两个“微”字基本相同,两个“夫”字完全相同
C两个“微”字完全相同,两个“夫”字不同
D两个“微”字不同,两个“夫’字也不同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B、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C、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D、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君之其难也。
A、共其乏困。 B、 又欲肆其西封。
C、吾其还也。 D、 失其所与。
13、从下列句子中选出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A、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14.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A.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展现了旧中国生产力的落后,人民肉体和精神上所承受的苦难。
B.诗人以“老马”为意象,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C.诗人以写实的手法手法,表现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人任意蹂躏的命运的感情。
D.诗人以马喻人,显示旧中国的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15.对沙鸥诗《新月》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
A.诗一开始就把银钩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
B."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以虚当实,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
C."花香。夜暖。"一句四字,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向读者正面立体地展现了故乡春夜的迷人美景。
D.结句情深意美,诗人借新月之船,将绵绵不尽的游子之情,洒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洒落在故乡的梦里。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於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16 对下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成为太子
B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许:动词,称赞、赞许
C 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用,合乎制度
D 国不堪贰 贰:动词,从属二主
17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公寤生 寤同“误”,错误
B 佗邑唯命 佗同“他”,别的
C 焉辟害 辟同“避”,躲避
D 不义不暱 暱同“昵”,亲近
18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译文:古代君王遗留的制度,最大的都市不应超过三个国家中的一个。
B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文:做多了不符合礼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着瞧吧。
C既而大叔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文:不久,太叔段使原来的西部边邑和北部边邑也分属于自己。
D夫人将启之
译文:武姜打算为太叔段打开城门作内应。
19下列对画横线的句子的内容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姜)亟请于武公,公弗许(武姜)
B 请(于)京,使(太叔段)居之
C 若弗与(之),则(臣)请除之
D 无庸(管他),将自及(于祸)
20 对这段文字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说: 姜氏不喜欢庄公寤生,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君位的争夺。庄公在即位之初, 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随后共叔段扩展势力,准备袭击郑都,姜氏将为内应,结果是庄公大败共叔段。
B 郑庄公开始出于兄弟之情,对共叔段的作法并没有意见,所以他诚心诚意地封给共叔段最丰饶的土地。只因为到后来共叔段阴谋叛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郑庄公才一举歼灭了他。
C 有人认为,郑庄公是个阴险狡诈、怂弟作恶、胸有城府、老谋深算的人物;也有人认为,郑庄公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胸有韬略,处事果断,关键时刻不心慈手软。这些见仁见智的说法各有道理。
D 选文通过共叔段和郑庄公兄弟间的矛盾,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尖锐、残酷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语言精炼、明快,富有个性。例如:庄公的几次简短的答话,就使庄公这个政治家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II卷(80分)
三、(10分)
2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 。
(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译文: 。
22、默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2)毛泽东在《采桑子·重阳》一词中,用“ ”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用一句借景抒情的话“ ”预示革命前途的光明,表达坚定的信心。
(3)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错误》)
(4)令初下, ,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8分)
桐花和柿 杨彦
我怀念桐花。
春天,我漫步在林间山道中,最爱的是洁白的桐花。因为它不但显出大自然的美,而且还令我产生许多遐想,和对往昔的追念。
那是一丛丛洁白的桐花,过去常常开在公路的山道两旁,汽车在山谷中爬坡而上,首先映入眼帘中,是那一片的洁白,它比火还耀眼,我会突然从心中说:“又是春天了!”一年四季都在城市工作,忙得感不到季节变化的人,在这充满清新气息的山野,突然见到大片桐花,这种喜悦和感慨是难以形容的。所以,桐花常常令我产生许多遐想。但是,它更多的是令我对往事的怀念。在十年动乱的年代,我被关在一间工厂做“牛鬼”,被强迫劳动,天未亮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扫净工厂厂区。这间工厂靠着一座山,四周有许多桐树,每天都落下许多桐花,它散落在空旷地和道路中。朝阳未出,天还很暗,我就穿着一件厚衣裳,“沙沙”地从高处扫往低处。花沾着露水还是很美的,白得令人悲伤,一堆堆地往洼地扫去。一天一天地扫到不见桐花落,第二年又是一天一天地扫到不见桐花落。
桐花在我心中是一朵洁白而又凄凉的花,它叫我咀嚼着苦难的往事。
然而我更喜爱的是秋天暗红的柿树。它像一个壮实的汉子站在山间,脸色微红,充满丰收的喜悦。它殷红色的果实是饱满的,累累地垂在枝头,沉甸甸的招人喜爱;它肥大的叶经过风霜以后,也叶叶金红,像火苗一样生动,美丽。
在春天和秋天的山道上,我常常怀着桐花的忧伤,也激动于柿树的喜悦。柿树,常常是给人以奉献。唐代有书云:“柿,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它有上百甚至三百年的树龄,它是质地坚硬的木材,它夏日生出成片的绿阴,它的霜叶随着节气从暗红变成鲜红,令人注目,而它的果实过去常常是供养幼儿和老人的。父亲常常对我说:“你是吃柿饼饭长大的。”我也常常对我的女儿说:“你是吃柿饼饭长大的。”但后来者不都是这样了,他们不懂得柿饼为何物,因为他(她)们是吃牛奶或昂贵的“力多精”长大的!但是,我想吃“力多精”的不见得个个聪明,吃柿饼饭的也不见得是愚蠢,到底是时代不同了。而柿饼,老年人还是要吃,据说它的营养高,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它给人间的是一种奉献。
如今人生的晚秋已快来临,我应像一棵柿树。
23.桐花具有哪些特征?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桐花的洁白的颜色?(4分)
答: (1)
(2)
24.文中穿插父亲对“我”和“我”对女儿的话,其作用是:(6分)
答:(1)
(2)
25.桐树的开花与柿树的结果处在不同的季节,作者把他们放在一起来写,它们之间必有所联系,也有所象征,请分析其联系及象征意义。(4分)
答:
2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散文的特点之一是线索清楚,它把众多“形散”的材料如串珍珠般串起来而使得
“神聚”。本篇便是以“我”的经历为线索的。
B.本文以花和树喻人,抒写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态度,是一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
C.文章以“洁白”的桐花和“嫣红”的柿树相映衬,在表达上很有美感;在内容上寄托着作者深沉的追忆情绪和热切奉献的感情。
D.作者在文中说“我常常怀着对桐花的忧伤,也激动于柿树的喜悦”,这是说桐和柿给我的感觉是不同的。桐留给我的只有伤心罢了,而柿,完全与它相反。
E.开门见山,贴紧题意,描写经历,直抒胸臆,行文如行云流水,是本篇写作上的主要特色。
五、(12分)
27、下列语句的语序被打乱了,请排出合理的顺序。(2分)
①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②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④诗比较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⑤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⑥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排序号)
28、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句子的结构,使其变得统一和谐。(3分)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29、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最恰当的标题。(3分)
美国地理学会上周四宣布,他们一个七人登山队在今年5月5日登上珠峰山巅后,以两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作了五十分钟的测量,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就测量所得,计算出更准确的新高度:珠穆朗码峰离海平面的实际高度是8850米。
目前通用的世界地图上关于珠峰8848米的高度是1954年由印度地质学家测量出来的。
答: (不超过10字)
30、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4分)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记得有这样一幅画:远处是座入云的高山,近处是一条崎岖的小路;路边坐着一位背着行囊的旅人,正拿着一只鞋在磕。画的下面有这样一句话: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这是一句意蕴多么深远的话啊!其实,这沙子不正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种种主观的或客观的困扰与烦恼么?那么,面对这种种不顺心、不如意的小事,你将怎么办呢?
请你以“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文体不限,可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写感情等等;②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