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重庆市万州区高2006级一诊语文试题

2014-5-11 0:11:16下载本试卷

重庆市万州区高2006级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分为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或学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卷(高考除外)。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l、下列加点的词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落榜  落地  落色  落在家里  叶落归根

  B、把持  对峙侍侯  有恃无恐  严阵以待

  c、账簿  怅然  涨潮  张皇失措  为虎作伥

  D、培训  问讯  谦逊  徇私枉法  以身殉职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宛然  意气用事  道貌暗然  冒天下之大不讳

  B、陡峭  苇编三绝  事得其反  打破沙锅问到底

  C、诙谐  心灰意懒  讳不当初  明查秋毫不见车舆

  D、心扉  缘木求鱼  赤膊上阵  山雨欲来风满楼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B、遇到问题,多和周围人商量,多向他人虚心请教,你也该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

C、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D、”权钱交易”、”钱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4、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先看那后记(我看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阿累《一面》)

  B、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多,愁之绵绵不尽,生动形象。

  C、沈从文小说独具特色。他的题材、人物、自然景色、风土人情、语言,无不涂上“湘西”的标记。

  D.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草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著名的文坛巨匠巴金走了,留下了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雾》《雨》《电》,永远的走了。

  B、“郊寒岛瘦”中的“郊”和“岛”分别指宋代诗人孟郊和贾岛,“寒”和“瘦”分别是他们的诗歌风格。

  C、我国古代的史传文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之分,“二十四史”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国语》《战国策》是国别体。

  D、印度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代表诗集有《新月集》《草叶集》《飞鸟集>。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

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节选)  .

——对屈原作品的个案考察

  浪漫主义是存在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具有特定结构方式的一种文学形态,而并非是自古就有的,情感与想象是浪漫主义的非本质属性,他的本质属性主要是对立性与主体性。

  所谓对立性,主要是指个人与社会、感性与理性、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的本质对立,在美学上具体表现为对崇高美的追求,这种崇高美是针对古代和谐美而言的。

  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也会深深体验到他与周围环境的矛盾冲突,但这种矛盾冲突仍局限在古代的伦理范围之内,他推崇的是古代的圣君贤相,批判的则是昏君贼臣,他并不是要摧毁,相反是要强化和重建当时的社会秩序。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是非常执着的,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这种理想追求又与他对现实的极大关怀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既有禀赋楚国文化光怪陆离的感性色彩,又有中原儒家文化积极人世的理性精神。他对他所处的集体境况是哀怨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种哀怨、牢骚显然有别于近代意义上的复仇与反抗。所以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认为在中国历代诗人中,只有屈原能“放言无惮”,敢说前人不敢说的话,但同时又指出,即使在他的作品中,“亦多芳菲凄恻之音,而反抗挑战,则终其篇未能见”。

  屈原追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和谐美,而对于内容和形式、德性与容貌不统一、不和谐的美则予以极大的排斥。这种审美理想与西方近代浪漫主义的美学追求显然有着极大的差距。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这篇被誉为浪漫主义宣言的文章中,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对立原则,而他的《巴黎圣母院》则是对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他有意地追求形式丑,甚至以丑来表现美,如撞钟人加西莫多,形体上丑陋不堪,但是在心灵上却是最美的形象。这跟屈原作品中“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显然是大相径庭的。.

  就主体而言,近代浪漫主义追求的是个性解放,其内涵是人的个体自我。而屈原虽然屡遭不公,但九死而未悔,始终关心着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安危,始终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他政治上失意的时候,出于不得已,他也曾有过要离开故土的念头,但当骑在马上,回首眺望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的时候,他的悲伤痛悼的心情又是那样的深挚,“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当得知旧国古都破灭的时候,他又不禁写下《哀郢》以表达他的哀思与忧伤:“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最后他还是决心重返故土,立誓死也要回去,“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正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他“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这种思想感情无疑是真挚的,伟大的,但却与浪漫主义主体性无关,甚至从根本旨趣上讲是背道而驰的。

  6、从全文来看,对于“浪漫主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形态,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在时间上既有上限,也有下 限。  

  B、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属于浪漫主义,仅凭其是否具有强烈丰富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是不足为据的,而应主要看其是否具备对立性和主体性。  .

  C、对立性是浪漫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主张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不可调和,追求崇高美与古代和谐美的对立统一。

  D、主体性作为浪漫主义的又一本质属性,追求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否定古代那种对君主乃至国家的人身依附。

  7、以下对屈原作品的分析,能与“对立性”相容的一项是

  A、推崇古代圣君贤相,鞭挞昏君贼臣。

  B、诗中具有禀赋楚国文化光怪陆离的感性色彩。

  C、抒发哀怨和牢骚,有别于近代意义上的复仇与反抗。

  D、对内容与形式不统一、不和谐的美予以极大的排斥。

  8、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屈原作品具备“主体性”时所用论据的一项是

  A、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B、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

  C、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D、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浪漫主义是产生于近代西方的一种文学形态,用它阐释作家作品时,不能生搬硬套。

  B、作者引鲁迅的话,是将其作为论述“屈原不是浪漫主义者,屈原作品不是浪漫主义作品” 的佐证。  

   c、《巴黎圣母院》通过对加西莫多这一形象的塑造,具体实践了浪漫主义对崇高美的追求,体现了德性与容貌的鲜明对立。

  D、作者认为屈原及其作品既然不具备浪漫主义的本质属性,因而也就无法从浪漫主义角度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研究。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0一13题。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②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将军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日:“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日:“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饮,顾生不下已,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议论,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③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招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以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伤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④而贤过之。 、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

  赞日: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尚侠末矣。欲奋于兵固壮,然非士所先。晚乃刮磨豪习,隐然自将履藏器之节,非有德能之乎?与夫不知自反,违远道德者异矣。

                            《高太史凫藻集·南宫生传》

  【注释】: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具区:就是太湖;③隽蹶:隽,通“俊”,俊秀;蹶,跌倒。指胜败;④楼君卿、原巨先:西汉末年任侠好客之人。⑤法书周彝:名家可效法的字;周朝的铜器。

  lO、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逮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 逮:等到

  B、辄令削牍疏所乏  疏:古代一种文体

c、乃谢酒徒去  谢:告辞

D、生私策其隽蹶多中  策:推断,计算

l 1、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家居以气节闻  日游其间以自娱

 B、其一尝遇生客饮  生察其贤 

 C、家虽以贫  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有诸内,必形诸外  为请诸公问营具之

12、下列各句中,与”喜击剑走马”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B、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C、患求者众,遂自秘    D、中军置酒饮归客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生在家乡很出名,他常常穿戴整齐到外面去,人们都争先恐后迎接他,以至门前车价高涨,每日达到几十两银钱。

B、那强横的军士中有一个不服气,准备在路上逞凶打南宫生,结果见他不是软弱可欺的人就跑了。第二天,这个军士便与一个叫介客的人一起去向南宫生赔礼。

 C、本文作为人物传记,围绕南宫生壮年和老年的生活阶段,着重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表现出他的“勇、义、奇”。

 D、作者高启在文后对南宫生进行了评论,在赞美他的任侠和奋兵的同时,也指出了他由积极进取变为“怡然处约”,是一种远离道德的行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4、将上段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文(6分)

  ①生亦善交,无贵贱,皆亲身与相接。(2分).

  ②生笑日:“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2分)

  ③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2分)

 15、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山房。士大夫的别墅;春事。春天的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崖州。今海南岛海口市。李德裕,唐武宗时的宰相。唐宣宗时被贬崖州。

  (1)指出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简析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4分)

  (1)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客至))

  (2)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前赤壁赋))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五、(20)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7—21题

大 雁

刘长春

  (1)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2)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3)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4)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5)秋天的时候,溪流变的更加潺谖。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6)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_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泣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声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7)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8)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9)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的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二”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

  (10)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11)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12)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13)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14)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15)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16)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日“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一

 (17)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18)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有改动)

 17、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感情变化过程(3分)

 18、(6)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肃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19、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4分)   t

  (1)文段(9)划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指的是

  (2)文段∞中划线短语“自己的苦恼与孤寂”指的是

 20、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3分)

 2l、“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以此结尾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

六、(15分)

 22.用不超过25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本报叶鹏飞(北京特派员)讯:中国在10月12日上午九时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航

  天飞船,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航天活动,也是首次进行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上午九时整,承载着神舟六号飞船和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随着点火的口令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在发射后39分钟宣布:“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按照计划,10月14日,神六的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驾驶舱)进入轨道舱,进行各类科学试验活动,包括穿舱试验、工效学评价  试验、轨道舱飞船设备操作实验等。

 23、读下面一段话,写一段感悟性的文字,要包含“坚持”“自立”“希望”三个词语,不少于60字。(4分)

  11年前,河南一个农村家庭遭受重大变故: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饱受伤痛的母亲不辞而别,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和父亲病后捡到的遗弃女婴需要照顾。这个家庭的  重担压在当时只有12岁的长子——.洪战辉身上。11年如一日,洪战辉一边读书一边克服  难以想象的困难……他谢绝捐助,带着妹妹上大学。

 24、公交车上设有“老、弱、病、残、孕”等专座,但现实生活中这些座位经常被他人抢坐,请你拟两条宣传语,要求温馨、友善、尽显人文关怀。(4分)

 25、中学生王嫒写了一首诗,寄给了一家久已慕名的诗刊编辑,并附了一封信,但信中用语有不得体的地方,请将原文中表达不得体的词句找出来,并改为合适的词句。(4分)信是这样写的:  

  李编辑:

  您好!

  寄上拙作《夏雨》,望拜读。敝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

                               此致

教祺  

                              王嫒

                            2005年10月18日

七、作文(60分)

 26、仔细观察下面题目为《奥运随想》的漫画,给你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你想到了什么?联

  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C   2。D 3。C    4。C   5。C

二.6.C   7。B   8。A  9。D  

三.10.B  11。D  12。D   13。C

四.14①南宫生也喜爱交往,不论人家的身份贵与贱,他都恭敬的接待他。

  ② 南宫生笑着说:“借酒撒疯的人怎么能勇敢,我将制服他。”

  ③ 因此人们都称赞南宫生,说他像楼君卿、原巨先那样任侠好客并且超过了他们。

15.《山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感慨。《登》诗表达了作者对帝京的怀念及有家归不得的痛苦与绝望的心情。

(2)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山》通过乱鸦夕照与春花怒放不调和的画面来表达思想感情。《登》诗登楼所见景色抒发内心不平的感受。

16.①蓬门今始为君开;②黎民不饥不寒③响穷彭蠡之滨④纵一苇之所如⑤小学而大遗。

17.喜悦;无奈(苦恼);悲伤(痛苦)。

18.“怦然”是因为大雁飞过的场面十分壮观;“肃然”是因为群雁飞鸣所奏响的充斥天地间“如九天飘散的音乐”而心生敬意。

19.(1)远离自然,只能从书本上而不是身边感受到自然之美。

(2)喧嚣的环境,枯竭的溪流,树林的消失,甚至猎人的残害等生存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感受。

20.文章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如:①三十年前溪流清澈,水面阔大,树林茂盛,雁群齐飞;三十年后,溪流干涸,树林消失,大雁远离②“我”惊叹过雁群飞过的壮观场面和“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佳美景,而儿子只能从书本上知道这些。

21.天空寂寞,是说大雁不再飞过;人寂寞是说人们虽然建设了“落雁公园“,却再也无法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孩子只能从书本上认识雁阵。作者以此昭示我们:人类过度伤害自然,其实是在自残和自毁,我门只有学会珍惜大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用此句结尾,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同时留下了无限的思绪,引人深思。

22.参与空间实验/多人多天飞行的/神州六号发射成功。

23.略

24.示例:“让文明和关爱传递到每一站”  “不争不抢,尽善尽美”

25.“拜读”改为“费心一读”  “雅趣”——“爱好”

  “斧正” ——“修改”    “教祺”——“编安”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