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5-11 0:11:16下载本试卷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命题人:淳安中学  汪传民  审校:汪传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30分)

一、(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方遒(qiú )  青荇(xìng )  慰藉(jì )

 B、百舸争流(gě )  佝偻(gōu )   跫音(qióng )

 C、浪遏飞舟( è )  惆怅(zhàng )  袅娜(nuó)

 D、蓊蓊郁郁(wěng ) 静谧(mì )   诅咒(zh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翡翠  迷惘  榆阴  残羹冷炙    B、 罗绮  缈茫  颓圮  踌躇满志

C、 摒息  踟蹰  粗糙  不绝如缕    D、 憩息  眷属  疲惫  金璧辉煌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决不______台湾从中国领土“独立”出去。
  ②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一下。
  ③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人们______的问题。

A.允许  引荐  思考     B.容许  引见  思索
C.允许   引见  思索     D.容许  引荐  思考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由于“产值数字”与县级干部政绩考核挂钩,谁也不想丢乌纱帽,自然虚报浮夸蔚然成风。 
B.每个部门都要旷日持久地开展学习“三个代表”理论的活动,确立“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思      想,并能身体力行。
C.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  就会受损。
D.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不名一钱的瓦片。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B.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C.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

D.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普希金是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誉之为“俄国文学之始祖”;被誉为“抒情之王”的则是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裴多菲。

B.郑愁予,台湾诗坛最富有传统精神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既豪放爽达,又委婉曲折;而闻一多诗歌的重要特征却是“丰富的痛苦”,如《赞美》所表现的,正是诗人耳闻目睹的抗战以来战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痛苦回忆。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这两部书相传均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两书的明显区别是:《国语》以国别为序,以记言取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号,以记事见长。

D.《战国策》为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7.比较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今媪尊长安君位   ②行李往来  ③媪送燕后   ④何后
A 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B 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C 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D ①④不同,②③不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无礼于晋       大易小,甚善

B 、臣壮也,犹不如人    寡人不知其力不足也

C、 栖会稽之上       此所谓战胜朝廷

D、 失所与,不知      有敢不尽力者乎

9.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 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 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 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 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致。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东方数学的使命

                       吴文俊

  所谓东方数学,主要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跟现代欧美数学的异同。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方法步骤,就相当于所谓算法。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是算法的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进入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的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总的面貌。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解方程呢?一个问题有原始的数据,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个答案也应以某种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的。在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关系,这种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一种方程。因此,解方程变成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我们经常跟外国人的脚步走。往往花很大的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推进一步。可是不管你对这个猜测证明也好,推进也好,你还是比提出猜测的人低一等。我们出题目给人家做,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正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的问题,所以相应的数学是一种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在数学上叫“组合数学”。历史上,组合数学创始于中国,以贾宪为首,一系列的成就不断涌现。东方的数学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进行的。它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再提高到理论上,建立一般的原理,用这样的原理解决更复杂、更重要、更艰深的实际问题,这样数学就不断地上升和发展。

  我们现在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怎样进行工作,才能对得起古代的前辈,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远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不断地出题目给西方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10.下列各项对“东方数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划线的“东方数学”与末段划线的“东方数学”是同一个概念。

B.东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所走的道路与现代欧美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C.东方数学着重计算,重视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是一种处理抽象事物的“组合数学”。

D.东方数学以问题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而西方数学以公理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

11.对第1段划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东方的古代数学切合计算机使用,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B.中国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符合计算机时代的要求,所以也是计算机时代最现代化的数学。

C.中国数学既是历史最悠久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D.中国古代首创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组合数学,符合计算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要求,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12.下列各项是对原文相关信息的转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数学,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集中表现为中国数学与欧美数学的异同。

B.中国古代数学所注重的计算方法、步骤,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算法,可见,现代计算机数学来源于中国的古代数学。

C.要解决问题就需要解方程,解方程成为以解决问题为精神实质的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的目标。

D.西方数学的理论体系是由问题、概念、方法和原理建立起来的。

13.如何才能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数学?下面是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数学是符合计算机时代要求的,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应该继承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弘扬中国古代数学的精神。

B.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的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在计算机时代已经不适用,只有摒弃西方数学的思想方法的道路,才能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久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

C.我们花很大的气力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对于我们建立新时代的新数学意义重大。

D.我们现在拥有计算这样便捷的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因此东方数学在未来超过西方数学是必然的。

三、(8分,每小题2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4.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15.下列加点的字与“夜缒而出”的“夜”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潭西南而望,折蛇行       B.吾得事之

C.越国以远             D.有狼当道,立而啼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17. 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四、(10分)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4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2)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4)令初下,群臣进谏,        

(5)横眉冷对千夫指,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20、填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1)徐志摩和闻一多都是现代文学史上      诗派的代表人物。

(2)我国古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中,“前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感受西湖

很早,便在描绘西湖的诗文中沉醉,便想变作那风景中的一只鸟、一株树,静静地守望她。站在西湖边上,方觉出那些美文的局限乃至艳俗。因为这时我已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西湖不是湖,西湖是一个灵魂。

天地何时孕育出这般奇美的景观呢?竟然把可以使人联想到的所有关于美的东西都汇聚到这里。这时我不得不叹服造化的神奇。远望湖面,会使你产生远甚于凝望情人的眼眸给内心带来的震撼。因为这绝不是一种平静的交流,不是在倾听情人内心的倾吐,而是在接受来自安琪儿围就的圣殿中的声音,那是一种慈爱的关照,是播万物之上温暖心灵的阳光。

所以我也绝不敢去吻她,她圣灵般的完美,使我对这种美有了一种疏远感。我只能被她所降伏、所感召,然后,虔诚地膜拜。

人们早已把西湖比喻成天堂。于是便有无数灵魂纷纷在这里寻找精神家园。正如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顿湖,白居易苏东坡也曾有过西湖。当然,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白堤苏堤,也留下了“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水中央”一类的精神财富。这样,在山与水排列组合形成的令人惊叹的自然之上,西湖又多了一层文化的积淀。而且这种积淀一代代传下来,绵延不绝。西湖自然要感谢白居易们,因为正是他们,使西湖又多了一层骄傲,她有资本蔑视那些诸如古巴比伦伦空中花园和古希腊克里特岛昙花般辉煌一时的文明了。

然而要知道,对于苏东坡与白乐天这等统领时代的巨擎,西湖又曾慷慨地赋予了他们多少艺术灵性啊。如今我也敢来造次,脸也不红就写起西湖来了。我知道以人类的胸怀,终究是无以包容西湖的深邃与博大的。自然的完美与伟大,正是人类的困顿与悲哀。白、苏两位巨匠如今也烟尘般消逝在历史深处,他们同西湖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热爱西湖的人们啊,你们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西湖,漫步湖堤挥洒思绪而不被书本里的辞章牵走,要让西湖的波漾入你的心灵,融化它,然后带着已属于你生命的那一部分西湖,默默地离开。

(选自《祝勇作品集》)

21.第二段说“我已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从文中找出能概括“西湖品格”的词语。(4分)

22.第四段中说,“她圣灵般的完美,使我对这种美有了一种疏远感。”从上下文看,“圣灵般的完美”指什么?为什么会对种美有一种“疏远感”?分别简要回答。(4分)

2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白居易、苏东坡与西湖的相互关系。(4分)

2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认为过去那些描绘西湖的诗文都是艳俗而有局限之作,没有表现出西湖的神奇完美和品格灵魂,所以不值得一提。

B.西湖有资本蔑视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和古希腊克里特岛,这是因为前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而后两者只有一时的辉煌。

C.“自然的完美与伟大,正是人类的困顿与悲哀。”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意在强调人类的渺小。

D.文章末尾说,“带着已属于你生命的那一部分西湖,默默地离开。”作者以“属于你生命的那一部分”强调对西湖要有自己独特而深切的感受。

六、(40分)

有人认为所有的适应都是一种丑陋,都是世故的圆滑,有人却认为“适者生存”,相信执著的生存不是苟且偷生,不是碌碌无为,不是蹉跎岁月,也有人认为“适者”生存下来为的是向前,为的是攀升,为的是进步。

你对“适应”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以“适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表达观点看法。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文本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答卷

座位号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一、(18分,每小题2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二、(8分,每小题2分)

题目

10

11

12

13

答案

三、(8分,每小题2分)

题目

14

15

16

17

答案

四、(10分)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2)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4分)

(1)           (2)           (3)                  

(4)           (5)           (6)             

20、填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1)     (2)    

五、(16分)

21、答:            

22、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  )

参考答案:

1、B  2、A  3、B(“容许”指容忍存在某种现象或情况,语气较允许重一些。“引见”是引导、介绍;“引荐”指一方向另一方推荐;“思考”指思量考虑;“思索”还有寻求,探索之意)

4、C 5、D(A、“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有歧义,B“我认为是对的”有歧义C、“反映”缺少宾语)6、B  7、C(①作助词“的”讲,②③项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成分,④项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8、C  9、B

10.D(考查词语理解。A不是“同一概念”:“东方数学”指中国古代的数学,“东方的数学”指未来的东方数学。B“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错误,且原文中无“所走的道路”的信息。C把“抽象事物”改为“有限事物”。)

11.B(考查句子理解。A“东方的古代数学”扩大了范围,它包括“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应改为“中国的古代数学”。C原文中没有“历史悠久的数学”信息。D“各种问题”改为“有限问题”)

12.C(考查信息筛选。A“中国数学与欧美的数学”,原文有时间限制,应为“中国的古代数学与现代欧美的数学”,B“来源于”说法不当。D“西方”为“东方”)

13.A(考查归纳推理。B“不适用”“摒弃”原文中无此意。C“对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意义重大”与文章观点不同。D“必然”改为“可能”)

14.C 15.C 16.D 17.B

18.(1)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

  (2)使秦国的土地减少来使晋国获得利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19.(1)挥斥方遒(2)寥廓江天万里霜(3)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4)门庭若市

  (5)俯首甘为孺子牛 (6)二者不可得兼

20.新月  《三国志》

21.(2分)博大、深邃

22.(3分)指来自安琪儿圈就的圣殿中的声音(或“一种慈爱的关照,”“温暖心灵的阳光”)

  (3分)这绝不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而是一种慈爱的关照,是温暖心灵的阳光(因为只能

被她所降服,感召,对它虔诚地膜拜。)

23.(6分)白居易、苏东坡使西湖多了一层文化积淀;西湖则慷慨地赋予他们艺术灵性。

24.(4分)AC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