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200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下学期]

2014-5-11 0:11:16下载本试卷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 语文科试题 

说明: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分析下面6个文段,完成1—18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一)、科技文阅读(文段阅读每题2分)

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首先,零代表“无”,没有“无”何来“有”?因此零是一切数之基础。其次,没有零就没有进位制,没有进位制就难以表示大数,数学就走不了多远。零的特点还表现在其运算功能上:任何非数加减零,其值不变;任何数乘以零,得零;任何非零数除以零,得无限大;零除以零,得任何数。零的原型是什么?是“一无所有”还是“四大皆空”?

零和自然数以及带负号的自然数统称为整数。以零为中心,将所有的整数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然后再用一根水平直线将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数轴”。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数的_________是否到此为止呢?

②无论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________不变。

③引入虚数______解决了负数开平方的难题,_____也带来了另一个困难……

A.寻找  始终  虽然/但是       B.寻求  始终  固然/但

C.寻求  一直  虽然/但是       D.寻找  一直  固然/但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所以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早期人类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B.圆周率本是圆周与直径之完全确定的比值,但它产生的无穷数列却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不为大自然的神奇奥妙而感到惊讶和震撼。

C.我年轻时第一次初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是第五次重读它了。

D.大家的想法基本上全都是这样。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意思的一项是(   )

A.“零”是一切数的基础,是进位制的前提,并具有运算功能,这就是“零”的意义。

B.零、自然数、负数和无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点。

C.“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这句形象说明“零”在整数中所处的中心位置。

最近,通过一项医疗实验,美国科学家发现,只要稍加改造,脂肪细胞也能变废为宝,具有神奇的功能。脂肪细胞的构造就如同眼前的肥皂泡一样,是中空的小囊泡,外表覆盖着油脂。利用这一特点,科学家们能够把它改造成射向癌细胞的“导弹”。以往,人们常让病毒来充当向人体内输送药物和基因物质的载体,但“恪尽职守”的人体免疫系统常常会把它们当作“入侵者”加以抵抗,造成排异反应。而经过改造的脂肪细胞与人体细胞的结构极为相似,很容易通过免疫系统这一关,有利于抗癌药物顺利抵达病灶处发挥应有疗效。目前,医生已利用脂肪细胞运载一种名叫“阿霉素”的抗癌药物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

前不久,一种治疗癌症的激光技术在重庆问世,国际医学界认为,这是人类抗癌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这种新技术的关键就在于它治疗癌症时动用了一种新式武器——“光化导弹”。这种紫红色的液体就是“光化导弹”的“弹头”,名叫血卟啉。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它与恶性肿瘤有着不同寻常的亲和力;第二,它对光,α、β、γ等射线及氧化剂非常敏感。这两个特点就是杀死癌细胞的关键。我们先把血卟啉通过静脉滴进人体,它不久就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恶性肿瘤组织,并与之紧密结合。此时,我们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这些肿瘤,它里面的血卟啉就会产生光化反应,并发出荧光。利用这些荧光我们就可以对肿瘤组织准确定位,然后,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进行照射,对光很‘敏感’的血卟啉就会使出杀手锏,与激光里应外合,产生出秘密武器单价氧,用它能直接“引爆”杀死恶性肿瘤组织。而且整个过程有惊无险,对人体的正常组织没有任何损伤。

目前“光化导弹”治疗法已进入临床阶段,为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带来生命与健康。如果说脂肪细胞“舍己度人”地运载抗癌药物是打赢了一场地下战,那么“光化导弹”就是里应外合打了一场漂亮的立体战。

4、下列对“光化导弹”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光化导弹”是一种紫红色液体,学名叫血卟啉,它可以直接杀死恶性肿瘤且对人体的正常组织无害。

B、“光化导弹”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激光技术,它最先由我医学界研制成功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它在治疗癌症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光化导弹”是以脂肪细胞为载体,以血卟啉为“弹头”的一种治疗癌症的激光技术,目前它将用于临床治疗,给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D、“光化导弹”是利用血卟啉的“亲癌性”和“感光性”特征,从而杀死癌细胞,保护正常细胞的一种激光技术。

5、下列对“光化导弹”灭癌过程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以脂肪为载体将“弹头” 血卟啉运入人体,使之与恶性肿瘤组织紧密结合,然后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确定肿瘤组织的准确位置,最后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血卟啉产生杀死癌细胞的单价氧。

B、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将血卟啉送入人体,使之与癌细胞结合,接着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确定癌细胞的准确位置,然后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血卟啉产生单价氧,从而“引爆”并消灭癌细胞。

C、通过静脉将血卟啉滴进人体,具有“亲癌”特性的血卟啉随血液循环进入癌细胞,并与之紧密结合,然后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给癌细胞定位,再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血卟啉产生单价氧,从而“引爆”并消灭癌细胞。

D、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将血卟啉送入人体,血卟啉随血液循环进入肿瘤组织并与之紧密结合,然后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给癌组织定位,再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血卟啉产生单价氧,从而“引爆”并消灭癌细胞。

6、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下列表述中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以脂肪细胞为载体运载“阿霉素”的治癌方法和“光化导弹”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前者打的是“地下战”,后者打的是“立体战”。

B、脂肪细胞之所以能变废为宝,成为灭癌的功臣,是因为它的结构与人体细胞的结构极为相似,能轻易通过人体免疫系统,将药物送到病灶。

C、以前,医生常以病毒为载体输送治癌药物,但由于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构有差异,往往难以通过人体免疫系统这一关,因此治疗效果并不好,接下来尝试着以脂肪细胞为载体,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社科文阅读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宏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我认为即使自以为是百分之百地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也不应该滥恶。滥恶本身就不是正义了。我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而不是相反。例如在“文化大革命”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吗?凶恶不是披尽了“迷彩服”了吗?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7、下列词语书写、注音都错误的一组是(  )

A、扬(hōng)   超(bá)    以待劳(yì)

B、透(cān)    恶(làn)   四面歌(chǔ)

C、戚 (qī)   厉(qī)    如大敌(lín)

D、荡(huàng)   沉稳 (chén)   正防卫(dàng)

8、文章选段中没有运用哪一种修辞?(  )

A、比喻     B、排比    C、反问   D、拟人

9、在下面的句字的横线上加上标点。

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   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   祖国  

友人    理想的信心。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改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0、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答:因为                    (不超过10个字)
1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5个“领取”字,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三、文言文阅读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用法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外连而斗诸侯

C.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D.不百步耳
1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用法与“树之以桑”中的“桑”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合而响应             B.景公召而

C.臣闻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D.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15、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许荆字少张,会稽阳羡人也。祖父武,太守第五轮举为孝廉。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请之曰:"礼有分异之义,家有别居之道。"于是共分割财产以为三分,武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二弟所得并悉劣少。乡人皆称弟克让而鄙武贪婪,晏等以此并得选举。武乃会宗亲,泣曰:"吾为兄不肖,盗声窃位,二弟年长,未豫荣禄,所以求得分财,自取大讥。今理产所增,三倍于前,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郡中翕然,远近称之。位至长乐少府。
  荆少为郡吏,兄子世尝报仇杀人,怨者操兵攻之。荆闻,乃出门逆怨者。跪而言曰:"世前无状相犯,咎皆在荆不能训导。兄既早没,一子为嗣,如令死者伤其灭绝,愿杀身代之。"怨家扶荆起,曰:"许掾郡中称贤,吾何敢相侵?"因遂委去,荆名誉益著。太守黄兢举孝廉。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晏、普未(显:名声、地位高,显赫)   B.出门怨者(逆:反击)
C. 武二弟晏、普未显 (两个“以”的用法相同,都译为“因为”。)   
  不物喜,不以己悲               

D.吾荷国重任,教化不行 (两个“而”的用法相同,都是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荆为了让两个弟弟有声名,故意分家,并且自己多要财物,使乡人责备自己,推崇两个弟弟。
B.许荆哥哥的儿子许世报仇杀人,怨恨的人操兵器前来攻打,许荆把责任归于自己,并要求代侄儿去死。
C.以下句子都是表现许荆品德高尚的:①太守黄兢举孝廉  ② 跪而言曰:"世前无状相犯,咎皆在荆不能训导。兄既早没,一子为嗣,如令死者伤其灭绝,愿杀身代之。"  

 D.许荆和许武都被举为孝廉。

18、把“吾何敢相侵?”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二、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9—23题每格1分,24题2分,共8分)

19、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石头城》)

20、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1、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2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3、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将伐颛》) 

24、       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细雨。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三、诗歌赏析,完成25—26题,共6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2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6、苏轼曾如此评价: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你如何看待苏轼的《红梅》中的“红梅”?(4分)

答:                                            

                                             

 

四、完成27—31题,每题2分,共10分

27、仿照下面例句中“当X X说……我懂得了……”的句式,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与语境相统一。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作为人应该具有的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片坟墓”,我懂得了作为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28、选用高中所学的课文中的一句话,联系实际,写一段感悟的话,不少于40字。

例:徐迟在《黄山记》的开篇写道:“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确实,大自然缔造了万物,我们人类只是万物之中的一种。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地去改变其它物种的命运、试图战胜自然。只有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我们才能更长久到拥有自己的家园——地球。

 

 

 

 

 

 

 

 

 

 

 

 

 

 

 

 

 

 

 

 

 

 

 

 

 

 

 

 

 

 

 

 

 

 

 

 

 

 

 

 

 

 

 

 

 

29、根据给出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全国翘首盼奥运

下联:                   

30、细读下面的语句,分析分句间的关系。

①宽容是一种美。②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③才有风和日丽;④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⑤才有浩淼无垠。

①句与②③④⑤句是    关系,②③句与④⑤句是    关系,②句与③句是    关系,④句与⑤句是   关系。

31、以下是北京小学1——6年级某学年度初中和高中各年级小发明、小论文获奖学生年级分布曲线图。图表中有三处高峰(小学四、五年级,初二、高二)和四处低谷(小学一、二年级,初一,初三和高三),选择一处高峰和一处低谷分别做出说明,初步探究原因,作出判断。


                                         

                                          

                                         

五、 作文(三题选做一题40分)

(一)、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要求:1、中心明确,语言通顺,书写整洁。2、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3、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4、不少于700字。

(二)、雪山是江河的源泉,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命是力量的源泉,怀疑是创造的源泉,……你找到生活的“源泉”了吗?以“源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700字以上。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

(三)、高中语文是一座宏伟壮丽的艺术殿堂,在这里,融会了自然、社会、人生、艺术、科学、经济的奥妙;在这里,我们触摸到屈原、毛泽东、苏轼、泰戈尔……的伟大灵魂;在这里,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了审美的能力,增进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请你选取其中的一篇课文,或写一篇读后感;或针对文中的某个情节、某个场面、某个人物写一篇书评;或借鉴、模仿某篇课文抒写自己的情感、编写一个故事。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