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金题训练《咬文嚼字》.[下学期]

2014-5-11 0:11:16下载本试卷

每期金题训练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     选择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恶zēng   妥当tuǒdang  付 zǐ   调làn

B、寂céng   水xián    灵qǐ   玩suǒ

C、烟tà    锱铢zī zhū   剥zhuó   尺牍 chǐ dú

D、下 chéng   搅扰jiǎo rǒo   练 níng  罗嗦 luō suō

2、     选择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A、炼字  附带  婵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援例  游离  因缘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品茗  荒诞  词藻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斟酌  烹饪  蕴籍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3、下列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b 

A、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妥当。

B、 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

C、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

D、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及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4、下面句子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看他那锱铢必较的样子,不用问,肯定是个小气鬼。

B、 成熟的苹果吃起来酸甜可口, 不熟的苹果吃起来可是索然寡味

C、他们对当地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纷纷写信给上级纪检部门。

D、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我们的文艺创作才能推陈出新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A、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 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C、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D、      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的著作颇丰,除《文艺心理学》《诗论》两部代表作外,还有《西方美学史》及大量译著,是美学界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B、曹雪芹,清代伟大的小说家,用十年时间创作了不朽名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著)。《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人情小说的集大成者,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与总结,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C、韩愈:唐代文学家、诗人,“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白居易、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D、施耐庵,元末明初人,著有章回小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选入高中课本。

  精段精练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16分)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依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辞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版印刷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情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版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版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来说,她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版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版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7、(5分)什么是“套版反应”?作者是如何评价“套版反应”的?

8、(3分)为什么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9、(4分)作者在文中提到了韩愈的一句话,“惟陈言之务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10、(4分)根据上文,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     )( 

A、文章用生动的语言解说了联想的来源,在解说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B、语言运用上要力戒“套版反应”,就是要善于创新,语言越奇特越好。

C、语言上的刻意求新,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情感上的求新,遇事能朝更深处去想。D、达芬奇在初学画画时,老师一味地让他画鸡蛋,但他按老师说的去做,最终获得了成功。这只是一个成功的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

E、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形式和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的,但是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

拓展训练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共20分)

古文与白话(节选)

朱光潜

现代人作诗文,不应该学周殷盘庚那样诘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出的“做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   (洗练  精练),所以比日常的情思较为精妙有剪裁。语言是情思的结晶,诗的语言亦应与日常语言有别。说话时信口开河,思想和语言都比较   (粗糙 粗疏),写诗文时有斟酌的余暇,思想和语言也就比较   (缜密 细蜜)。散文应比说话精练,诗更比散文精练。这所谓“精练”可在两方面看出,一在意境,一在语言。专就语言说,有两点可以注意:第一是文法,说话通常不必句句谨遵文法的规律,作诗文时文法的讲究则比较谨严。其次是用字,说话所用的字在任何国都很有限,通常不过上千字,写诗文时则字典中的字大半可采用。没有人翻字典去说话,但是无论在那一国,受过教育的人读诗文也不免常翻字典,这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证明“写的语言”比“说的语言”丰富了。

“写的语言”比“说的语言”也比较守旧,因为说的是流动的,写的就成为固定的。“写的语言”常有不肯放弃常规的倾向,这是一种毛病,也是一种方便。它是一种毛病,因为它容易僵硬化,失去语言的活性;它也是一种便利,因为它在流动变化中抓住一个固定的基础。在历史上有人看中这种毛病,也有人看中这种方便。看中这种方便的人总想保持“写的语言”的特征,维护它和“说的语言”的距离。在诗的方面,把这种态度推到极端的人主张诗有特殊的“诗的文字”。这论调在欧洲假古典主义时代最占优势。另外一派人看中“写的语言”守旧的毛病,竭力拿“说的语言”来活化“写的语言”,使它们的距离尽量缩短。这就是诗方面的“白话运动”。在欧洲文学史上发起过数次的白话运动,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中世纪行吟诗人和但丁所提倡的,一个是浪漫运动时期华兹华斯诸人所提倡的。但丁选定“土语”为诗,同时却主张丢弃“土语”的土性,取各地“土语”放在一起“筛”过一遍,筛出最纯粹的一部分来另造一种“精练的土语”为诗之用。我觉得这个主张值得深思。

 11、(3分)文章第一段中横线上应选用的词语依次是               

 12、(3分)第一段中两处加点的“通常”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13、(5分)文末一句中“这个主张”指的是什么?联系全文说说“我觉得这个主张值得深思”表明了作者什么思想?

14、(5分)综观全文,作者认为作诗应该怎样处理“说的语言”和“写的语言”?为什么?

 15、(4分)下列关于使用语言,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 

 A、“说的语言”既有毛病,也有方便。

B、“白话运动”对写诗无利。

C、书面语言应该破除僵化,保持活性。

D、“写的语言”会使写诗走向极端。

E、诗文的语言要能够精练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四、(6分)阅读贾岛的诗,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古今人都赞赏‘敲’字比‘推’ 字下得好,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的看法。

《咬文嚼字》练习答案

1、B 寂 cén

2、D “蕴籍”应为“蕴藉”

3、B “必须”是副词,这里应用动词“必需”。

4、B “索然寡味”是“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5、A  该句是完全引用,句末感叹号应加在下引号内。

6、C  “白居易”应为“欧阳修”。

7、在写作中,一写就先联想到一些陈词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版反应”。

作者非常反感这种做法。他说:“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版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8、因为“套版反应”使人安于套语滥调,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而创造的动机则要求创新,“套版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不相容的。

9、 “惟陈言之务去”出自《答李翊书》,意思是:一定要舍弃那些陈腐的思想和言辞。惟陈言之务去,才能不致滑入“套版反应”,在思想情感和语言上创新,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10、 ( b)(d )

11、洗练  粗疏 缜密 

12、“通常”是指一般情况,并非所有情况,用在这两句中使句子表意更为准确。

13、但丁选定“土语”为诗,同时却主张丢弃“土语”的土性,取各地“土语”放在一起“筛”过一遍,筛出最纯粹的一部分来另造一种“精练的土语”为诗之用。表明作者赞同但丁“筛选”语言的做法,但不同意专选“土语”写作的做法。

14、写诗所用的应该是活的“写的语言”而不是“说的语言”。因为写诗的情思比较精练。

15、 C  E

四、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首联描写了幽居周围幽静的环境,暗示了李凝隐士的身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在皎洁的月光下万籁俱寂,这突然发出的几下敲门声打破了幽居的宁静,这是以响衬静的手法。再者作者这是前去走访友人,临到友人门前用“敲”字更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