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期末同步试卷

2014-5-11 0:11:17下载本试卷

高中第二册语文新教材素质训练同步试卷

期末测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5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组  (  )

  A.(pī)胎   有的放(shǐ)  (làn)调文章

  B.(xuàn)目  (huá)众取宠  (miào)种流传

  C.(yǔn)落  繁冗拖(tà)   (qīn)差大臣

  D.俯(kàn)  谆谆(jūn)告诫   主观(yì)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窠巢   声名狼藉   惦记   光彩夺目

  B.涵义   神密莫测   抱怨   宽大为怀

  C.蕴藉   毕恭毕敬   炫耀   迫在眉睫

  D.座落   兵荒马乱   安详   自鸣得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表面上看,此文改得似乎    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②母亲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   ,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③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    

  ④韩愈劝贾岛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   古今传为美谈。

  A.简捷 墙角 出身 因缘  B.简洁 墙角 出生 因缘

  C.简捷 墙脚 出生 姻缘  D.简洁 墙脚 出身 姻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近些年来,众多的科技进步都表明:人类的发展不仅是等速度运动,而且是类似一种加速度运动。

   B. 一位美国军事记者在一篇报道中披露:160千米以上高空运行的卫星所拍摄的照片,经过放大后,竟然显示了苏联一艘巡洋甲板上的螺栓。

   C. 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又不高:所以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

   D. 通过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其他招聘活动找到工作的毕业  生占签约毕业生总数的70%以上。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 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 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 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二、(12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日本和德国科学家分别在美国《科学》杂志和英国《自然》杂志上报道说,他们发现了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酶的基本结构。这种生物化学酶在把氧气和食物变成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种生化酶名为“细胞色素氧化酶”。在他们各自的研究中,日本的科学家小组是借助聚焦于中心 脏组织的复杂三维立体X光成像仪器获得其形状图像的,而德国科学家小组则是从一种土壤细菌中制取的酶蛋白晶体中分离而得出其结构的。

  “细胞色素氧化酶”存在于小到微生物,大到大象的所有动物的所有细胞中。在人体内,氧气进入肺叶后,被红血球吸收,然后输送到每一个细胞内,由“细胞色素氧化酶”与来自食物的养分组合,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最新研究显示了铁原子、铜原子以及其他元素在“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排列分布状况,因而可帮助科学家发现细胞内某些新陈代谢过程发生差错的原因,进而找到治疗过早衰老,神经系统功能衰退甚至肥胖等相应疾病的方法和药物。

  科学家认为,以生命能量逐渐丧失为特征的衰老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色素酶”的作用效率下降的结果。

7.细胞色素氧化酶堪称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酶”是因为(  )

  A.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重要能源。

  B.它是把食物与氧气变成人体能量的重要触媒。

  C.它是揭开人体新陈代谢奥秘的武器。

  D.它是治疗早衰,神经系统功能衰退等病症的克星。

8. 对细胞色素氧化酶在把氧气和食物转变成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的过程中的活动与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胞色素氧化酶和来自食物的养分组合,又通过红火球为媒介与体外氧气起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B.人体吸入氧气,被红血球吸收并输送到细胞生成细胞色素氧化酶,再与来自食物的养分组合,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源。

   C.人体细胞吸收氧气与食物养份,在细胞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D.在这个过程中,红血球不仅承担吸收并输送氧气的任务,而且直接介入化学反应,在生成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中起作用。

9.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全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日德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重要的生化酶。

  B.日德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重要生化酶的结构。

  C.一种重要的生化酶的结构被发现了。

  D.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意思的一项是 

   A.日本和德国的科学家,研究生化酶的途经和手段不同,但殊途同归,他们都有了共同的发现,对此,英美杂志都作了报道。

   B.细胞色素酶存在于所有动物的所有细胞中,各种动物借助它的作用而获得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

   C.日本科学家获得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形状图像和德国科学家得到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结构是完全一致的。

   D.科学家发现衰老症与肥胖症,完全是由于人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效率下降或过高所致。

三、(15分,每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王长年,闽人。自少有胆勇,渔海上。嘉靖己未,倭会城大掠,长年为贼得,入舟。舟中贼五十余人,同执者男妇十余人,财物珍奇甚众。长年既被执,时时为好语贼,酋长亲信之;又业已入舟,则尽解诸执者缚,不为防。长年乘间 谓同执者曰:“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皆泣曰:“幸甚!计安出?”长年曰:“贼还,将抵国,不吾备,诚能贼,夺其刀,因捩(liè,掉转)舵饱帆归,此不可失也。”皆曰:“善!”会舟夜碇海中,相与定计,令诸妇女劝贼酒。贼度近家,喜甚。诸妇歌唱,迭劝,贼叫跳欢喜,饮大,卧相枕藉。妇人收其刀以出。长年手巨斧,余人执刀,尽斫五十余贼,断缆发舟。旁舟贼觉,追之。长年善舟,追不及。抵岸,长年既尽割贼级,私剜其舌,别藏之。金帛,并诸男妇登岸。官军见之,尽夺其级与金。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并缚诣镇将所,妄言捕得贼。镇将大喜,斩长年,并上功。镇将,州人也。长年急,作乡语,历言杀贼奔归状。镇将唶(zè,大喊)曰:“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镇将验贼首,皆无舌,军乃大骇服。事上幕府。用长年为裨将,谢不欲。则赐酒,鼓吹乘马,绕示诸营三日,予金帛遣归。而罪官军欲夺其功者。

1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倭会城大掠。        薄:逼近

  B.时时为好语媚贼。      阳:假装

  C.诸妇为媚歌唱。       更:再、又

  D.而罪官军欲夺其功者。   论:判定

12.分别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

  A. 时时阳为好语贼——诸妇更为歌唱  

  B. 长年善舟——镇将,州人

  C. 长年为贼得,入舟——金帛,并诸男女登岸

  D. 诚能贼——饮大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斩长年——抵岸 

  私剜其舌——作乡语

  A.“将”和“行”相同,“因”和“乃”不同。

B.“将”和“行”相同,“因”和“乃”也相同。

  C.“将”和“行”不同,“因”和“乃”相同。

  D.“将”和“行”不同,“因”和“乃”也不同。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长年智勇的一组是(  )

  ①时时阳为好语媚贼         ②因捩舵饱帆归        

  ③令诸妇女劝贼酒          ④长年故善舟              

  ⑤因私剜其舌,别藏之        ⑥乃作乡语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⑥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长年被执后时以好语媚贼,先取得其头目信任,后又潜入舟中,全都解掉被抓男女的绳子。

   B.王长年从容定计,以酒色麻痹倭寇,解除其武装,而后把他们全部杀死,终于断缆发舟而归。

   C.王长年举帆归来时,曾将敌首舌头剜下,以防官军夺功;后事实果真如此,这从另一方面揭露了官军的腐败。

   D.文章反映当时倭寇窜掳我沿海的社会现实;而官军之腐败,正是倭寇敢于不断入境窜扰的重要原因。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能从吾计,且与若归。 (2 分)    

  译文:                                                                   

  (2)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3 分)    

   译文:                          

17.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10 分)

①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④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⑤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⑥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捉 蜘 蛛

   ①蜘蛛,这里的蜘蛛特别多,也特别的讨厌。我们的这个小楼上,如果有几天不打,让它自然地繁殖起来,让它尽量地布上蜘蛛网,我想,不要几天,就会变成了一个蜘蛛的世界。

  ②对于蜘蛛,我一向是不大喜欢的;虽然在做小孩子的时候,也曾经喜欢过蜘蛛网,可是,在现在我非但连蜘蛛网都不大喜欢,而且有些讨厌它了。

  ③因为蜘蛛多,又因为讨厌蜘蛛,所以,我对于蜘蛛,是很不客气的。当我看到一个蜘蛛,神气十足的站在它的网的中央。而用自己的网,撒布在屋角、窗口,或是随便什么地方,在它认为这是一个从黑暗趋向光明的当口,是捕捉那些可怜的昆虫们的最适当的所在,安闲的在等待着那些为了生活,为了一点光明而在到处奔波着的小虫们的落网的时候,我便要用棒去挑破它的网,把它捉到地上来,一脚踏死了它,才觉得快意。

  ④可是,我虽然时时刻刻在打,但仍旧打它不完。打它不完,又有什么法子;难道让它把蜘蛛丝网住整个的屋子,网住所有的东西,甚至于网住了自己不成?这有什么法子呢?打,总还是要不断地打。

  ⑤这种蜘蛛之所以打不完的原因,我也是晓得的。这屋子,根本便是一所旧屋子,旧屋子,是最适宜繁殖蜘蛛的,这是一;同时,旧屋子,也早就有了蜘蛛的种子,这是二。你看,一种东西,既然有了它的种子,又有了它的最适于繁殖的环境,这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消灭它的呢? 难道真的为了要消灭蜘蛛,连这屋子都要烧掉不成?

  ⑥我把竹竿用力的震动,这蜘蛛便从竹竿上跌下,我等着它从半空中爬上,到了相当的地方,我又把它从半空中打落。这个样子,它肚中的蛛丝,几乎抽得没有了。于是,我便一脚踏死了它。

  ⑦我这种对于蜘蛛所开的玩笑,或者也可说是残忍,但是,我想一想蜘蛛的讨厌,想一想在这个社会上,也有人在对于同类也采取这种方法时,我的心里,倒觉得如同出了一口歪气似的。

  ⑧我是几乎每日在这样的打着蜘蛛的。

                (原载 1934 年第 1 卷《太白》)                      

18.文章开头说“这里的蜘蛛特别多,也特别的讨厌”,联系后文,回答(1) (2)两题。(6 分)

(1)“这里的蜘蛛特别多”,是由于              

                                                                   

(2)蜘蛛“特别的讨厌”,主要是因为             

                                                                  19.文章第⑤自然段写了蜘蛛打不完的原因,其中蕴含着深意,这深意是

                                

                            (4 分)

20.这篇散文多处描写“我”打蜘蛛的情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                            

                        (不超过 20 个字)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 “我”小时候曾经喜欢蜘蛛网,因为蜘蛛网给儿童以“八卦阵”的美感。

  B. 看不惯蜘蛛那神气十足的样子,所以“我”对于蜘蛛是不客气的。  

   C. 知道蜘蛛打不完,但总还是要不断地打,这表现了“我”顽强斗争、坚持不懈的精神。

   D. 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蜘蛛的深切厌恶和对可怜的昆虫们的无限同情。

   E. 文章结尾“我是几乎每日在这样的打着蜘蛛的”,语意双关,含义深长。

六、(12分)

22.根据下面文段的语境填空,连缀成文。要求:①在三道空格处各填一个格式大体一致的短语,每个短语不超过14字;②所填内容必须照应其语境,且逐层递进。(3分)

当你走过一片成熟的红高粱林时,你可曾注意到:那色近枯黄、生命即将结束的红高粱秆儿和茎叶,仍在进一份微薄的力量,把大地供给的水份、养料,输送给颗粒饱满的高粱穗。

这难道仅仅是植物的本能吗?

我不禁想到                 ,想到     

         ,更想到                  ,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3.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33字。(3分)

  黄河自1972年首次在山东省利津县断流,到1996年累计断流已达57次,共682天,今年以来已断流10次之多!往常断流多在5、6月份,而今年则于2月7日开始,首次断流为15天;1995年全年为122天,1996全年为136天;1995年断流河段到达河南开封附近的陈桥,长达683公里,占下游河段总长的87%。断流使下游泥沙淤积日趋严重,郑州市以下780公里河床,每年增高近10厘米。入海口鱼类减少,沙化、盐碱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干旱加剧,使水源减少。自1972年至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约268亿元,粮食减产98. 6亿公斤。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资源保护,势在必行。

  □□□□□□□□□□□□□□□□□□□□□□□□□□□□□□□□□□□

24.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笑容”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6分)

  情景1:军训归来的途中   同学们   笑容

                                

                                 

                                

  情景2:家长会后      我      笑容

                                

                                

                                 

七、(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先哲问古罗马两面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回顾过去,记取历史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以美好的憧憬。”

  “可是,你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你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安在呢?”

  “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毫无疑问。“现在”是十分重要的,失去了现在,也便失去了未来。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或认识吗?

  请以“现在和将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这个话题的范围很广泛,只要与现在和将来这个话题有关,都符合题意。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参 考 答 案

一、1、C  2、D  3、C  4、D  5、D  6、A

二、7、B  8、C  9、B  10、B

三、11、C 12、B 13、A 14、C 15、A

四、16、(1)听从我的谋划,将帮助你们回家。

(2)你说你砍了贼头,可有什么验证吗?

17、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③孰能无惑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⑤俱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⑥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五、18. 答案:(1)这个小楼是旧房子,早就有蜘蛛的种子,又最适宜于繁殖蜘蛛。(大意相同即可)(2)它捕捉为了生活、为了一点光明而到处奔波的小虫。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一、要抓住第⑤段里所述的两个要点:(1)种子,(2)最适宜于繁殖的环境。二、要抓住第③段所述的要点。

   19.答案:旧社会(或,黑暗社会)必然滋生恶人恶势力(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此题是考查深层的阅读能力。本文发表于1934 年,此时是黑暗的旧中国。选文第⑤段从“你看”起,到段末,都蕴含着深意,其手法是“托物言志”。

  20.答案:对黑暗势力的无比憎恨和消除它时的快意。

    解析:只要能正确理解上述蕴含的深意,解答此题就不难了。

  21.答案:C E

    解析:A 原文并未有“八卦阵”的美感之意;B和原文不符;D.只是表面文章。

六、22、含辛茹苦为了子女的父母,甘做人梯为了学生的老师,牺牲自己为了人民的先烈。(每空1分)

   23、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如今正面临危机,已严重危及我们的生存。

  24、①符合规定的情景,体现出二者的差别

    ②以笑容为重点

    每段3分,符合①②两项要求,得2分,构思新颖或形象生动,再得1分。

七、(60分)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