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考试题

2014-5-11 0:11:18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考试题

注意事项:

①试卷结构:本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包括13道小题,每题3分,共39分;第Ⅱ卷共111分(其中作文60分)。全卷共150分。

②答题说明:第Ⅰ卷答案用铅笔填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卷规定的地方。

③考试时间:全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I(共39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词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朱(tuò)   仓(jié)   胎 ( pēi )    瓮绳枢(yǒu)

B烙(páo )   喁(yóng)  怨(mái)   牛山濯 (zhuó) C吸(yǔn )   脑(suǐ)   记 (zhá )    一一咏(shāng)   

D讥(qiào)   畏(xǐ)   祷 (qí )    样子 (hèng)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寒暄   藕段丝连  张冠李戴   天有不测风云

B.迄今   百无聊赖  翻云覆雨  皇亲国戚     

C.通宵  礼上往来  星陨如雨  幅员辽阔

D.恶梦  没精打采  不成体统  凭心静气

3.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   的说。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    闹出什么乱起见,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③整个荷花淀全  起来。

④我们的售价是每吨十元,  不多呢!有没有货,我给您问问。

A. 简洁  以致  震荡  营利   B.简捷  以至  振荡 营利

C.简捷  以致  震荡  赢利   D 简洁  以至  振荡 赢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像众多作品一样,《送你一个希望》饱含了很多人的心血,虽然遭到致命打击,我们还是希望它能起死回生,让“艺术与利益获得双赢”成为最终结局。

B.布什总统喝完了俄国红菜汤之后,又马不停蹄地飞往立陶宛首都。

C.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休戚相关

D.大幕缓缓落下后,剧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余音绕梁,久久不息。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有段时间她厌倦媒体的采访,后来意识到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号召大家为贫困的学生献出爱心,于是她努力地配合媒体作更多的宣传。  

B.青少年如果仅仅依靠营养品中的含钙量,就有可能缺钙,若不及时添加含钙食品,则有时能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C.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的母亲。

D.能否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对那些想通过—路走来丰富人生阅历,获取实践经验的青年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6、下面一段话①──⑤句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①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了,②船跟船打了招呼,③对面要是有船,也鸣笛示意,④船一声接一声地响着汽笛,⑤声音辽远而深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
A④⑤③②①     B④③⑤②①  C④③②①⑤     D③④②①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中对荔枝的介绍有这样的记载:“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②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③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④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场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⑤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⑥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在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⑦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7.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荔枝原产于我国”的论据的一项是 (  )
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B.少有人说起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
C.蔡襄的《荔枝谱》(1059)记载了福建荔枝。
D.从南越王尉佗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时候算起,广东荔枝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年多年。
8.下列有关第⑥段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据考证:古代介绍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且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B.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C.蔡谱中记载的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的“宋公荔枝”已有千年历史。
D.陈谱中记载的“陈紫”荔枝现在仍然广为栽培。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第⑦段的叙述来看,可知前人北移荔枝均未成功。
B.作者对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对荔枝的介绍均提出异议。
C.根据介绍荔枝的书来推测:荔枝的品种可能超过32种。
D.作者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能够做到。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①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注释:①姁姁(xǔ xǔ):和悦貌。 ②愿士:谨慎老实之人。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征医视脉,为煮糜练药。 躬:亲自
  B.其数而封识之。 籍:登记入册
  C.旦暮其手,问所苦。 置:放下,搁下
  D.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壮烈:悲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我不幸疾矣 ②忠而
  B.①发囊 ②刺寡人者,受人赏
  C.①其数而封识之 ②吏民,封府库
  D.①举世混浊,清士见 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
  B.名士大夫咸与疑交。
  C.人用是多疑
  D.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13.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 )
  A.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B.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C.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D.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四、(23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2分)
  译文:
(2)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2分)
  译文:
(3)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水浒民歌                 观祈雨  李约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上面两首诗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两首诗在内容表达上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4分)

                                     

16、在横线处填上名句缺失部分及文学常识(每空1分,共8分)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②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③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鸟倦飞而知还。

⑤《荷花淀》的作者是        ,“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⑥鲁迅高度评价史记为“          ,无韵之离骚”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3题。 

无土的兰花

  天依然阴沉沉,云一块块堆积,像是沙场上弃置的堡垒。风叫着牛声,拍打涡水上边的天空,还拍打天空下面的涡水。涡水汤汤,卷了残秋往东南去。

  水汛还没有过,高高低低的水声敲击堤岸,敲击郑思肖的无眠之夜。大宋子民郑思肖已经面河而居三年了,一顶草屋将他和尘世远远隔开,郑思肖的面前就 只有水声风声了。看残阳如血,或者冷月似铁;听河流低吟,或者劲风长号。郑思肖站在河边,让日子慢慢从面前逝去。  

  郑思肖面前还有他的兰。郑思肖是大宋画兰名家。兰本柔弱之物,有 叶无茎。画兰者或写其飘逸或状其洒脱,如此而已。郑氏画兰却迥异他人。郑氏画兰时其笔或斜走,或直行,从不画弧状。他的兰就仿佛有骨有节,或植根厚土,或临崖垂挂,兰的铮铮傲骨也耿耿劲节就如天地间奏起的绝响。

  郑思肖一大早就起来了,面对滔滔的河水站着.风吹动头上的方巾,灰白的丝绦像飘摇的纸幡。他在等待施子雨,施子雨要来看他的画。施子雨是陈州府尹。郑思肖没有办法像拒绝其他为官者一样拒绝施子雨,施子雨是他的莫逆之交,两人已睽隔三载;施子雨远在吴越做官,郑思肖却孤守长堤默默度日。近日施子雨移官陈州,做了府尹。施子雨上任之后便打探郑思肖的下落,僚属终于在涡河岸边找到了郑思肖。一顶青纱小轿飘然而至,身着便服的施子雨走下来。老友重逢,施子雨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激动,郑思肖却一脸淡然。施子雨要去抱住老友,郑思肖却退开了,然后朝施子雨深深一揖说,草民恭迎府尹大人,弄得施子雨呆愣良久。后来,施子雨提议看郑思肖的兰。每次见面,施子雨是一定要看兰的。郑思肖说,怕是要污了府尹大人之目。

进了屋,都是兰,四壁挂满了。看了半日,施子雨击掌而呼,还是那样骨气清奇,还是那样傲然不群,只是又添了几分沧桑了。郑思肖淡然一笑说,我的兰没有变,却有人晚节不保了。施子雨脸微微一红,然后尴尬一笑。

  又看了半饷,施子雨皱起了眉头,一脸迷惑。施子雨说,这满室兰花,为何都无凭无依,连一片土都没有?你往年画兰可不是这样啊。

  郑思肖说,土都让元人夺走了,哪还有土让我的大宋兰花生长。

  施子雨霍然一惊。

  三天后,陈州人纷纷传言,陈州府尹辞官而去,不知所往。

17、(1)“无土的兰花”喻指什么人?(2分)

                              

  (2)“兰花”象征什么品格?(3分)

                                 

18、(1)小说的主旨是什么?(2分)                      

  (2)小说的主旨是通过刻画郑思肖这个人物来表现的。小说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个性的?(3分)                                

19.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20、下面对小说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第二段“高高低低的水声敲击堤岸,敲击郑思肖的无眠之夜”。动词“敲”形象地刻画了郑思肖满怀亡国之痛而辗转难眠的心境。  

  B、朋友相见之时,“施子雨要去抱住老友,郑思肖却退开了,然后朝施子雨深深一揖说,“草民恭迎府尹大人”,郑思肖已无朋友之情,表达出郑思肖对屈服者的疏远、鄙视。

  C.郑思肖说“怕是要污了府尹大人之目”。“污”字是自谦之词,意思是兰花平庸,不堪入朋友之目。

  D。“施子雨脸微微一红,然后尴尬一笑”。施子雨的脸红和笑,是他听懂了郑思肖的话 是在批评他投靠元人毫无气节。   

E.结尾写施子雨“不知所往”,说明他逃避现实,与郑思肖再次形成鲜明对比。

六、语言表达(10分) 

21.根据文意,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反其意而用之,写一句话填在横线处。(4分)
  —个企业,如果有了一两件拳头产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自满自足,就不思进取,它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不要认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2.说话时的语气和停顿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种差别往往通过标点符号表示出来。请给下面这句话加上标点符号,使之成为意义不同的两句话。(4分)
  ① 我 反 对 他 也 反 对 你 怎 么 样
  ② 我 反 对 他 也 反 对 你 怎 么 样
2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2分)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出:在中国,最维护职工权利的组织莫过于工会;然而在许多民营和外资企业,普遍没有工会组织;即使有,也是由资方掌握,发挥不了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
  据调查统计,中国目前有一亿多民工游离于工会之外,其中绝大多数是在非国有企业的民工;他们没有加入工会组织,也没有规范的行业组织,权益无法得到维护。虽然许多民工认为协商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他们苦于缺乏维护他们权益的工会组织以及专业的法律顾问。由于法律程序时间过长等原因,民工通常不会求助于劳动监察机构;这时如果有工会组织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或指导他们与业主谈判协商,民工的权益就能够得到维护。
  答:

七作文 (60 分 )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有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比”确实有时使人很不愉快,甚至让人灰心丧气。但是,当今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存在着“比”。谁也跳不出“比”的圈子。关键是比什么,怎么比,比得有没有道理,比得有没有价值。
  国家之间要比,比谁更发达、强大;单位之间要比,比谁发展快,贡献大;人与人之间要比,比谁的进步快,水平高;自己也可以和自己比,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

魏书生说:“工作要和好的比,待遇要和差的比。”
比可以是堕落的催化剂,比也可以是前进的发动机;比可以是继续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比也可以是从新的起点向更高处攀登的阶梯……

请你以“比”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比”的范围之内。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

高一(下)段考答案

1、D。A朱拓(tuò)、B埋怨(mái)、C吮吸(yǔn )错误。

2、B。A藕断丝连、C礼尚往来、D恶梦、平心静气   3、C

4、B ( A“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也指手段高超,不用于作品。C中“休戚相关”形容彼此间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多强调彼此间的忧乐、祸福、利害的一致性。D中“余音绕梁”用以形容歌声或音乐)

5、A (B动词“依靠’’和宾语“含钙量”搭配不当,可改为“服用含钙的营养品”;C“问”缺少宾语中心语D“能否”与“具有重大意义的”前后不对应,应去掉“能否”)

6、C 7、 B “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这是事实,可作为“荔枝原产于我国”的依据,但“少有人说起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外界几乎不知道这个事实,就不能作为依据。

8、C  A项中说“古代介绍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原文说“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这两者的表述不同。B项中说“蔡谱也是世界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原文说“蔡谱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果树志”和“树志”的外延是不同的。D项中说“陈谱中记‘陈紫’荔枝”,根据上下文来看,“‘陈紫’荔枝”记载在“蔡谱”中。
9.B 作者对“瓤肉莹白如冰雪”的描写持肯定态度,据此判断B错误。

10、D“壮烈”强壮豪迈  

11、A 被:遭受,蒙受;被:介词,表被动。(B 面:当面 C 籍:登记入册 D 乃:于是就)

12、B 喜:喜欢(A亲戚:(古)直系亲人和外姓亲人。(今)除直系亲人外的亲人。 C多疑:(古)赞扬李疑。(今)喜欢怀疑。 D可以:(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13、D

14、(1)听说您品行甚高,能够借我一张床(让我住下来)吗?(2分)
  (2)李疑每天替他擦洗身子,洗洗涮涮,从来没有看见过他不耐烦或厌弃的表情。(2分)
  (3)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3分)

古文选段参考译文
  李疑由于崇道义在当时很闻名,只喜欢在他人困难之时去帮助。金华的范景淳在吏部做小官,得了病,身边没有亲人朋友。人们认为他有病会影响自己而疏远他,不让他住。(范景淳)拄着拐杖去到李疑家门口,乞告说:“我不幸得了病,没有人让我住。听说您品行甚高,能够借我一张床(让我住下来)吗?”李疑答应了,请他住下来,很快的打扫清洁房子,准备好床铺被盖炉灶,让他住在其中。并(为他)请来医生给他看病,亲自为他煮粥熬药,早晚放到他手前,询问他哪里不舒服,如同伺奉亲人一样。过了不久(范)的病情更加严重了,不能起床,大小便失禁沾污床褥,臭气熏天不可接近。李疑每天替他擦洗身子,洗洗涮涮,从来没有看见过他不耐烦或厌弃的表情。景淳流泪说:“我拖累您了。恐怕我活不多久了,没有什么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我布袋里有黄金白银四十余两,放在我原来住的旅馆里,希望您能亲自去取一下。”李疑说:“患难中互相帮助,按人情事理应该这样,要什么报答呢?”景淳说:“您假使不去拿,我死了以后,恐怕就会被别人得到,那有什么好处呢?”
  李疑就找了一个同村人一起去,拿着回来了。当着(范的)面打开口袋,把黄金白银登记好数字后封好口袋并做好记号。过了几天景淳死了,李疑拿出自己的钱买了棺材,把他葬在城南的聚宝山。拿着那个封好了的布袋,寄放到同村人的家里。写信叫范的两个儿子来,等到范的两个儿子来了以后,李疑同他们一起挖出棺材,取回布袋按照登记的数字(把钱)还给他们。范的两个儿子要付伙食费,李推却不受,反而买了很多东西给他们,打发他们回去。人们因此赞扬李疑的高尚品德。名士大夫都喜欢与李疑结交。
  宋学士说,我和李疑交往,知道他的为人。李疑是一个和悦谨慎老实的人,并没有奇伟强壮豪迈的姿态。但他所做的事,却有古代道义和勇敢的风范,这难道可以凭一个人的外貌判断人的才智吗?俗话说:“世风日下,清德之人就表现出来了。”我为现今追名逐利的世俗之风而痛心,记下他的事迹来劝勉世人。
 15、(8分)(1)(4分)①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困苦之中,而剥削阶级(富人)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独自享乐的不公平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2分,无最后二句不扣分)

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不满。(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4分)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鲜明的对比(1分),如《水浒民歌》中农夫因大旱而焦患万分与公子王孙悠闲自在的对比,《观祈雨》中一方面干旱严重、百姓在焦急地祈雨与富人们沉醉于欣赏歌舞而生怕下雨的鲜明对比。(3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夸张手法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能得满分。)

16、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②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不委心任去留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⑤《荷花淀》的作者是孙犁 ,“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⑥鲁迅高度评价史记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17.(1)失去国家的有志之士(2分)    (2)傲然不群,有骨气,有节操(3分)

18.(1)赞扬爱国者保持民族气节,不与入侵者合作的高尚情操。(2分)

  (2)①画兰不画土;②拒绝与为官者交往;⑧老友相见,他表现得很冷淡(3分)

19.渲染一种萧索,凄凉的气氛,衬托出郑思肖沉重的亡国之痛。(4分)

20.CE(4分)  

21、有仙之山仍需高,有龙之水仍需深。

22.① 我 反 对 他, 也 反 对 你 ,怎 么 样 ?
  ② 我 反 对 ,他 也 反 对 ,你 怎 么 样?
23.民工呼唤(企盼、期望)维护自己(自身)权益的工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