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2014-5-11 0:11:12下载本试卷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札记(zhá)    谆谆告戒(jiè)   硕大无朋(shuó)   哗众取宠(huá)
B.炫目(xuán)   发号司令(shi)  生吞活剥(bō)   前仆后继(pū) 
C.遁词(dùn)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fù)    为之一新(wè i)  
D.沧桑 (cāng)   瞬息万变 (xù n)   显而意见     星殒如雨(yǔ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众口烁金 川流不息 惦记 
B.谈笑风声 眼花缭乱 拖沓
C.绮丽多采 金榜提名 揣测
D.虚无缥缈 扑朔迷离 倏忽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我曾以搏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远航。
B.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既使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
C.一个没有技术创新的民族,难以毅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D.同时,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论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4、依次填以下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教军事学的不_______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
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______神创论的错误。
科技发展趋势是整个世界趋势的_______力量。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________的友谊。
A.引导  断言  主导  真挚
B.指导  断言  主体  真挚
C.引导  预言  主导  真诚
D.指导  预言  主体  真诚
5、读下面的句子,完成(1)、(2)两题。
___①_______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  ②  关于物种或变种起源问题,我们__③______有许多地方不能解释,___④____ 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_⑤______得_⑥______而__⑦___呢?
(1).应填入第①——④处的关联词语?   )。
A.①不仅  ②而且  ③即使  ④也
B.①如果  ②那么  ③虽然  ④但是
C.①不仅  ②而且  ③虽然  ④但是
D.①如果  ②那么  ③即使  ④也
(2).应填入⑤——⑦处的词语     (   )
A.⑤分布 ⑥狭小 ⑦稀少    B.⑤分布 ⑥稀少 ⑦狭小
C.⑤分散 ⑥狭小 ⑦稀少    D.⑤分散 ⑥稀少 ⑦狭小
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
B.她眼眉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C.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的地面
D.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彩、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邀请外国俱乐部的始作俑者,有些担心客队不能派遣主力上场。
B.“严打”斗争力度更大了,负案在逃的张大勇杯弓蛇影,惶惶不安。
C.你毕业时送我的那支钢笔,样子虽然不太好看,但我却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它。
D.他博览群书,提起笔文不加点,一蹴而就。
8、下列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当代中国,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
B.能否加快现代化进程,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取得主动,将决定我国在21世纪的地位和前途。
C.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的问题。
D.是不是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决不是一般的工作安排问题,而是关系到发展的成果能否巩固,制定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方针问题。
9、下列各句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名叫附宝的年轻女子独自坐在旷野上,显然是被这清幽的夜晚深深地吸引住了。她眼眉下的一弯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B.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像行云流水,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如烟如雾,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
C.传说欧伊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是太阳神和月亮女神的妹妹,她又是北风等多种风和黄昏等多颗星的母亲。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
D.忽然飘来几只海鸥,雪花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头画了圈儿,不见了。
10、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使用,请选出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因为是“想到”还未得到事实的证实,估计相当谨慎,所以用“也许”、“一些”加以限制,很有分寸。)
  B.一八四四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又”表示动作的累积,强调不仅写了札记,而且还给以充实;“当时”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作者的认识在发展;“始终”强调作者坚持研究的持久性。加点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科学家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地探索真理的精神。)
  C.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大概”一词有推测之意,因为作者心中没有把握,对自己的主张还拿不准。)
D.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窜入”一词用得得体,说明错误不受达尔文的约束,到处乱跑,会出其不意地闯进做不速之客。完全是非自觉的,一时未及发现的。
11、对下面一个长句的理解,有哪些是正确的?(   )
美国国会众议院3月18日表决未能推翻布什总统对参议院通过的有条件延长对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议案作出的否决。
A.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布什总统都同意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B.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观点基本上相同的。
C.参议院同意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而布什总统不同意。
D.参议院同意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布什总统也同意。
E.参议院不同意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布什总统却同意。
二 阅读与理解(58分)
(一)阅读《导言》(节选),完成第12——16题。
  ①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甲)一位博物学家,(乙)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丙),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丁)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②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③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④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提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⑤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被劫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12、(甲)(乙)(丙)(丁)的词语依次是(  )。
A.假如 关于 那么 并
B.如果 对于 因为 也
C.假如 关于 那么 但
D.如果 对于 那么 而
13、第①句中“思考”的对象是:
14、第③句中“这个结论”指的是
15、第⑤句主要的意思是(  )
  A. 以槲寄生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遇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如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 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16、下面是以上一段文字的大意,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说明
  B. 生物的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来的,不是分别创造的。一般博物学家对生物变异的原因解释得还不科学
  C.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这个结论正确但仍难以令人满意
  D. 一般博物学家关于生物变异的原因的解释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不合理的一面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时代在变化,生活在发展,文艺上的创新,完全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艺术上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并不可取。但是我们也得注意,不要把某种艺术手法或技巧,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比如说,有一种时髦的观点,似乎只有“自由联想”、“快节奏”、“变形”、“错乱”……才算最新手法,合乎时代潮流;其它如”白描”、“写意”、“渲染”、“烘托”、“对比”、“照应”、“反衬”、“悬念”……这类所谓“传统手法”都“过时了”,该进入历史博物馆了。有的同志甚至把恩格斯和列宁所肯定的巴尔扎克、契诃夫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甲)当作“写作模式”来批,予以突破和扬弃,这就从一个极端(A)。走向了另一个极端(B)。
  ①事实上,离开内容(C)地评价某手法孰优孰劣,孰新孰旧,这种     (D),对创作实践、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是有害无益的。②同一个海明威,他的《永别了,武器》,节奏相当快,另一部小说《老人与海》节奏却非常慢。③节奏的或快或慢,不是靠作家主观设计的,而是由小说的题材和内容来决定的。④谁都知道(E)⑤艺术手法的新与旧也(乙)是相对而言。⑥你认为“意识流”是最新手法,可是在欧美各国.这种手法在二三十年代是流行的,现在已不算时新了。⑦王蒙的“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曾经蜚声文坛,至今连他自己也不满足,要有新的突破了。⑧至于“白描”之类传统手法,我们可不要轻视它,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民族文艺的土壤之中,而且符合艺术欣赏的民族心理。⑨单以“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而言,从鲁迅到老舍、赵树理、孙犁,这一现实主义传统,都采用白描手法,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⑩今天有不少优秀作家、如汪曾祺、古华、刘绍棠,他们用中国式的水墨笔法描绘的一幅幅生活气息浓郁的乡土风俗画,同样拥有广大的读者群。⑾总之,对待各种艺术手法,我们要在为内容服务的前提下,宽容大度,兼收并蓄,一要向传统继承,二要向国外借鉴,三要以“我”为主,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才有利于开创文艺事业的新局面。
17、这段文字的论点是( )。
A. 在艺术上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并不可取
B.作品的内容决定作品的形式
C.对待各种艺术手法,要在为内容服务的前提下,宽容大度,兼收并蓄
D.艺术手法的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
18、第一段A处的“一个极端”指:
B处的“另一个极端”指:
19、文中甲乙两处的“也”字都可以解成“同样”的意思,请分别说明这两处的“也”字各表示哪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同关系:
也(甲):
也(乙):
20、第二段开头C与D两处应填入的恰当的说法是( )
A. 简单、轻率的态度
B.孤立、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单纯、片面的观点
D.一味、简单化的做法
21、填入文中E处使行文连贯的一句是( )
  A.《永别了,武器》尽管节奏快,但它的艺术价值决不比节奏慢的《老人与海》差
  B.《永别了,武器》尽管节奏快,但它的艺术价值决不比节奏慢的《老人与海》强
  C.《老人与海》尽管节奏慢,但它的艺术价值决不比节奏快的《永别了,武器》强
  D.《老人与海》尽管节奏慢,但它的艺术价值决不比节奏快的《永别了,武器》差
22、第二段共有11句话,请在下面恰当的位置上画竖线表示出该段的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23、本文对事例经过了精心的选择,每个材料都考虑到了文章整体。第二段中选择海明威的两部作品进行对比而不用契诃夫或者别的作家的材料,具体原因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3分)
  答:
24、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2分)
批判继承 B.艺术创新 C.艺术手法与风格 D.艺术手法的新与旧      三  语言表达(9分)
25、按要求在文中横线上填上一句话。
要求:①仿拟划线句子的句式;②与划线句呼应,点出优秀的文学艺术可以穿越时空的道理。
讲到莎士比亚,我说:“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本·琼逊讲过一句名言,说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我想补充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6、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记得 在 一次 期末 考试  中, 在 考完 了 语文 后,我感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智者,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回答,说:“其实做到四句话即可: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己。”

这则箴言内涵丰富,请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所见所闻,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角度自定,不少于800字。

1.C  2.D  3.D  4.A  5.D、A  6.B7.D  8.A  9.D  10.C 11.B、C 12.D   13.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等事实。 14.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15.B  16.B 17.C  18.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否定一切原有的手法  19.甲:表示认为“传统手法”都“过时”了,“该进历史博物馆了”与“把巴尔扎克、契诃夫的现实主义传统当作‘写作模式’来批”二者是相同的 乙:表示节奏快的作品并不必然比节奏慢的作品艺术效果好与艺术手法的新与旧并无绝对的界限二者是相同的  20.B  21.D 22.①∕②-④∕⑤-⑩∕⑾ 23.与第一段中的认为“快节奏”才是最新手法,合乎时代潮流相照应    24.B 25.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国家而属于所有国家。26.②③④⑦⑨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