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登泰山而小天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且庸人尚羞之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下列各句与“地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D.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难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选出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客从外来,与坐读 B.欲安所归乎
C.曹公,豺虎也 D.受制于人
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完成后题
5.对下面句子的正确翻译是(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A.能在市场上议论我,传到我的耳朵里的。
B.能在市场上议论我,让我听到的。
C.能在公共场所诽谤指责我,让我听到的。
D.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让我听到的。
6.对“朝”和“诚”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也不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也相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7.与选段内容和写法不符的一项是( )
A.邹忌欲言劝谏大事,但却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最终达到进谏成功的效果。
B.邹忌运用类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王、求王而王亦受蒙蔽,国事、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C.齐王决定纳谏,谏分三种,赏分三种,不到一年,即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D.由于齐威王能虚心纳谏,所以齐国不战而胜,燕、赵、韩、魏都纷纷主动前往齐国拜见齐王。
【创新能力训练】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于校,何如?”于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做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知小块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蔑也,今而后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如此,甚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1.“吾不克救也”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
A.我不能立刻救他们。 B.我不能马上挽救他们。
C.我不能挽救他们。 D.我不能占领那儿从而抢救他们。
2.“岂不遽止”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
A.难道不能马上停止吗? B.难道不能立即制止吗?
C.这怎么能够立即禁止呢? D.难道这么急吗?
3.“以议执政之善否”中“否”的正确读音是( )
A.fǒu B.pǐ C.tài D.bù
4.下列各句加点字与“不如吾闻而药之也”一句中“药”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毕礼而归之
B.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
C.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D.孔子师郯子,苌弘,聃襄、老聃。
5.“然犹防川”一句是个比喻,其本体是 。
【学科渗透训练】
根据提供的材料,分别阐述以下两个观点
<<<<
①阐述“我国农业是成功的”这一观点(不超过45个字)。
答:
②阐述“我国必须限制人口增长”这一观点(不超过45个字)。
答:
【课文难题点拨】
课后练习第二大题:
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公开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他为什么敢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谁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同步达纲练习】
1.A 2.C 3.D 4.B 5.D 6.B 7.C
【创新能力训练】
1.C 2.B 3.B 4.D 5.防民之口
【学科渗透训练】
①以不足世界1/5的耕地,养活了大约世界1/4的人口;可见我国农业是成功的。
②我国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而耕地不足世界耕地面积的1/5,人多地少,可见必须限制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