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06高一语文五校联考

2014-5-11 0:11:14下载本试卷

2005-2006学年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第二学期期未   考试五校联考试卷
(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出卷人:吉木乃二中  徐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学校和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和主观题答卷的密封线内,在主观题答卷的右上角座位号栏内填上所处试室的座位号。
 2.非选择题统一答在主观题答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主观题答卷交给监考老师。

                一卷选择题(30分)
一 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水流湍(tuān)急   汲( jí)水      讹( é )传      炙(zhì)手可热
B.汗流浃( jiā)背    执拗(niù)    角(jué)逐      罢黜(chù)   
C.鞠躬尽瘁(cuì)   自诩(xǔ)     烙(lào)印    皮开肉绽(zhàn)         
D.捉襟见肘(zhǒu)    跬(guǐ)步    鞭笞(chī)    冠(guàn)冕堂皇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重山峻岭   咀嚼鉴赏  重峦叠嶂  残羹冷炙
B.惴惴不安   跚跚来迟  九宵云外  始作蛹者
C.安然无恙   礼尚往来  呕心之作  藕断丝连
D.切肤之痛   冠冕堂皇  吹毛求疵  战战惊惊
3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里,阿Q可谓大名鼎鼎。
B.他这个人急公好义,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升官发财的机会。
C.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D.张晓东实在看不惯贾辉那既不学无术又好为人师的样子,便说:“行了,在这方面我自认要比你这半瓶醋强得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我省的大学生,是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最多的一年。
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仍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C.谁也不能否认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不同的英雄。 
D.这次文艺活动搞得很成功,同学们不但积极参加,而且有关领导也亲临指导。

二阅读题(9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散漫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灯火光,接着又听见的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服,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预备给鲁镇的人民以无限的幸福。

5、以上两段文字写了祝福的情景,寓意很深刻。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段描写,反映出鲁镇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揭示出人们的迷信与落后。

B两段描写,描绘了鲁镇人们迎接福神的热烈景象,表达出穷苦人们欲摆脱命运,渴望光明的心情。

C两段描写,反映出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当时人们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仍没有变革。

D两段描写,描绘出农村封建迷信的图景,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6、在第二段中的□,应填入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扫而空、蹒跚           B 一笔勾销、游荡

C一下笼罩、缭绕            D 一扫而光、飞舞

7、《祝福》中“我”的作用是(   )

A“我”是一个串连故事的线索人物,是作者鲁迅的化身,“我”同情劳动人民、不满现实,但是又具有软弱性,尚未找到真正的出路。

B“我”就是鲁迅,这样写不仅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而且使《祝福》的人物画廊更加丰富多彩。

C“我”是一个胆小怕事、软弱无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虽然“我”不满黑暗现实,但是这种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革命者的;“我”虽然同情祥林嫂,但是“我”不能帮助祥林嫂解脱苦难。这个人物与祥林嫂形成鲜明对比。

D“我”是串连故事的线索人物,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也是一个典型人物,“我”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又无能为力,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三、(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生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者终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

B.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管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代指走路的人

9.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生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10.对以上两段文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阐明了目的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B.第一段委婉含蓄地对唐太宗奢靡的生活作风进行了讽谏。

C.魏征认为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应该善始善终。

D.帝王开国时一般能做到竭诚待下,打下天下之后,纵情傲物者多。

二卷非选择题(120分)

四、(22分)

11、翻译句子:(8分)

(1)善始者实繁,克者终盖寡。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的抒情时说,“忽见”二字是表现词人心情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13、填空题(6分)

(1)是故       ,       ,       ,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    ,       ,吾未见其明也.

五、(20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

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4、作者为什么说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的苦孩是“一个自私的孩子”?(6分)

                            

                            

                        

15、文章三、四两段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怎样的现实?(4分)

                           

                             

 16、“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6分)

                             

                             

                           

17、下面对全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B.对父母讲孝心是至高无上的行为,对父母的挚爱是人世间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

C.第三段的感慨针对性强,是专门对求学的苦孩和断然离开重病在床的父母的游子所发。

D.倒数第三段,用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方法,将“孝心无价”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E.全文感情真挚,典型事例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形象化议论又与富有哲理的议论相得益彰,颇有特色。

六、语言表达(18分)

18、下面的句子因成分残缺导致语句不通,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完整连贯。(3分)
  外交部发言人指出,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多极化的今天,任何把自己国家的意志强加给别国,都是不妥当的,也是行不通的。
  答: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面三个短句合并为一个长单句。(5分)

 ①葛朗台太太像秋天的树叶一般脆弱。

 ②葛朗台太太像所有在这个年纪得了重病的女人一样。

 ③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20、仿照下面句式,以"只有"开头,写一个结构与之相似的复句。(6分)

只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绕;

答: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得超过20字(4分)

   据权威部门的资料,沙尘暴在我国发生情况如下:50年代共发生5次,60年代共发生8次,70年代共发生13次,80年代共发生14次,90年代共发生23次。以此类推,21世纪的沙尘暴只能愈演愈烈。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 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浆,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其实,在生活中,有快乐有忧愁都很正常。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快乐的时候,此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以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⑤不得抄袭。

2005-2006学年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第二学期期未考试五校联考试卷答卷

一卷  选择题(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卷  非选择题(120分)。

 四、(22分)

11、翻译句子(8分):

(1)善始者实繁,克者终盖寡。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12、(8分)答                                         

                                            

                                           

                                        

13、填空题(6分)

(1)是故       ,       ,       ,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    ,       ,吾未见其明也.

五、(20分)

14、                                        

15、                                         

16、                                         

                                           

17、     

六、语言表达(18分)

18、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20、                                         

                                       

21

七、作文(60分)

22、

 

2005-2006学年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第二学期期未考试五校联考试卷答案

一卷  选择题(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D  A  D  D  C  C     

二卷  非选择题(120分)。

 四、(22分)

11、翻译句子(8分):

(1)  (3分)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少。

(2)  (5分)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严盛怒威吓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缅怀(皇上的)仁德。

12、(8分)“忽见”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然发现先前歇脚的那家茅店时的惊喜心情。(第一问主要通过对上片的品赏,抓住“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等词语,从而归纳出夏夜山村的特点,第二问需要进入角色,仔细体会“忽见”这一词的妙处,答案自圆其说就可以。)

13、(6分)(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2)惑之不解,或不焉,小学而大遗,(每小题3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五、(20分)

14.(6分)本题考查对文中抽象语句的理解能力。为他太重学业而让父母付出沉重的代价,没有能尽一份孝心。

15.(4分)本题考查对语段文意的归纳阐述能力。时间的流逝,将带走行孝的机会。

16.(6分)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理解该句,要注意联系上段文字。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不论是什么方式的行孝,也不论什么内容的行孝,只要真心真意,都将是珍贵和美好的。

17.(4分)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的鉴赏能力。BE(A项的前一句重在讲“自私”,后一句重在讲“小事不肯为”。C项应是以两种人为例,不仅是对这两种人,也是对每一个人所发的感慨。D项中的“借代”应该改为“对比”。)

六、(18分)
 18、在“强加给别国”后加上“的做法”。(3分,意思正确即可)

19、(5分)像秋天的树叶一般脆弱的葛朗台太太像所有在这个年纪得了重病的女人一样,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20、(6分)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和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

21、(4分)20世纪下半叶我国沙尘暴呈急速上升趋势。

七、作文(60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