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二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4-5-11 0:11:18下载本试卷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1卷阅读题

 必考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4题。

      不到长城  陈启文

  不是我的脚步在向前移动,而是你正在向我走来。长城!我想象着儿时梦中的你,骑  着逶迤起伏的山峦,从嘉峪关到山海关,把厚达一万余里的历史,写在东半球那片浸满黄种人鲜血的广袤土地上。

  我想象着在月球上看你,那样小,我们生息繁衍的这个星球,原来是一个美丽的头颅,

  而你不过是附丽于人头上的一串璀璨的项链,伴随着那些蔚蓝色的光环微微抖动,显得沧桑而超然。 

而现在,你就伫立在我的面前,斑驳的城墙缝里,探出凄凄荒草,威严的古雉堞,刻满了古拙的创痕,你静穆地雄峙于那一座座被烽火染赤的岩壁上,比我儿时稚梦多了一份残缺,比梦中的虚幻添了几分真实。一种在现实中残缺的真实!

  在通往城墙的石阶前,我站住了。

   穿过历史的陈烟.我看见八达岭犹如一把锈蚀的青铜剑.在天与地中劈开了一道裂缝。

  黄绫伞下,身穿龙袍的始皇帝昂然登上烽火台,用那只覆盖了中原六国的巨大手掌,触摸着冷竣的青石方砖,那张极少笑的脸上,舒展出欣慰的笑容。在他的另一边,胡人正

  望着不可逾越的屏障,敲着凄凉而无奈的牛皮鼓……

  当牛皮鼓的响声穿越了一千多年岁月之后,伟大的成吉思汗,率领他的铁蹄,像洪水冲决堤坝似的突破长城,将那个大得几乎无边无际的中央帝国。变成了一个放牧他们马匹的巨大牧场。

  很快,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便一鼓作气,把成吉思汗的子孙连同他们那些高大的蒙古马,像赶鸭子一样的逐到了长城以北。然后,他抚摩着硕大奇异的下巴,望着画师精心描绘的地图,像设计寺庙的院墙一样,用手指划了一道弧线,长城随着他的手指又不断的延伸、增高……

  往东,是渤海、黄海;

  往南,是无边无际的南中国海;

  挖出了一条世界上最大最长运河的中国人,却从未想到要从这一片大运河无法比拟的水面上走出去。他们并非没有能力走出去,而是不相信在水的那一边还有人。面对着那三面环绕的滔天海浪,他们很有安全感。他们既轻视又惧怕的是那些来自北方茫茫漠野上、浑身充满膻腥味,把套马杆抡得又圆又响的胡骑。

  本世纪一位最杰出的中国人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

  那时,他正处在人生的谷底,带着数万名穿着破烂灰色服装、头上绣着红五角星的追随者在死亡线上奔走。他果然奇迹般地实现了诺言,登上了八达岭,并在长城脚下那座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里。宣布了新纪元的开始!

  长城以北那一片茹毛饮血的土地,在他开创的时代里已是另一番景象,激昂的马蹄踏碎了千年隔膜,草原上传来的已是乌兰木骑的乐章。

  长城,不再是屏障,而是一个象征,一段历史。这位集诗人与政治家于一身的伟人,旷达地吟出了“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的词篇。然而。一曲未终,阴冷而凄厉的北国风从西伯利亚扑来,一种不可名状的悸动,使他的中枢神经像弓弦一样绷紧,他把欣欣然的词章暂时放在一边,唱起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大风歌,伴着那豪迈而悲怆的湖南口音,又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这是一道无形的长城:它把近千万平方公里大陆安放于四围的金锁铜关之内,既挡住了外面人走进城内,又挡住了城内的人走向外面……

  我凝望着饱经沧桑的古炮台和炮台上那一层覆盖着一层的云霭,在这苍云之下古城之上的狭小空间里,多少胜利者手抚用敌人的血骨磨蚀的刀口,昂然登上城头,多少失败者拽着他们受伤的战马,发出悠长而苍凉的嘶鸣。时近黄昏,沉郁的夕阳洇染在城头上,仿佛一个民族流血的胸膛……

   我的心在阵阵颤栗,长城啊,你究竟是支撑着东方巨龙腾飞的脊梁,还是一条栓住龙身的锁链?为什么你总是不能从那面杏黄旗下走出来?

  一种威压,使我久久地伫立在那里,双腿仿佛凝固为沉重的青砖。我不是好汉,因为我再也抬不起攀登长城的脚步。          (选自(21世纪中国经典散文》)

1.文中说“把厚达一万余里的历史,写在东半球那片浸满黄种人鲜血的广袤土地上”,试分 析“写”字在句中的表达作用。(4)

2.文中说“穿过历史的陈烟,我看见八达岭犹如一把锈蚀的青铜剑,在天与地中劈开了一道裂缝”,请联系全文,概括“我”透过这道裂缝都看到了什么。(4)

3.文中说①“不是我的脚步在向前移动,而是你正在向我走来,长城!”,②“长城啊,你究竟是……”,③“我再也抬不起攀登长城的脚步”。试联系句意,分别分析对长城这样称呼的作用。(6) 

4.文中说“长城啊,你究竟是支撑着东方巨龙腾飞的脊梁,还是一条栓住龙身的锁链?”,不久前有人评长城为“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长城功用的看法。(不超  110)(6)

  二、古诗文阅读及名篇名句填空。(34分)

  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论范增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 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以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圆也。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岂必待 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杀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杀其所立,项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卿子冠军:宋义.义帝任命的上将军.直接领导项羽、刘邦。号辫子冠军.在领导起义军救赵时。因坐观秦军圈赵被项羽矫命所杀。②义帝:项粱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秘密的交往

B.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       职分,职责

C.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 提拔,选拔

D.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   可以

6.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说明范增离开项羽的好时机和能成为大丈夫的一组是(  )(3分)

A.当以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  而欲依羽以成功

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增之去。善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刘邦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怀疑,并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一怒之下,离开项羽,要回彭城。

B.项梁、项羽之所以能迅速兴起,是因为项梁他们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帝;而其他诸侯之所以背叛项羽,是因为他弑义帝。

C.苏轼认为义帝单单派遣刘邦先入函谷关却不派项羽,在众人之中赏识卿子冠军宋  义,并提拔为上将军,这样做是不贤能的。

D.苏轼认为范增已经七十岁了,与项羽的关系和谐就留下辅助他,不和谐就离开他,不在此时明白离开和留下的道理,却想依赖项羽成就大业,这实在是浅薄啊。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9分)

①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3分)

②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③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3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注释:裴迪是王维的好朋友.后来。王维隐居于蓝田(令置陕西辋川,与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辋川别墅有华子岗、竹里馆、鹿柴等名胜。

①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②试分析第三、四句中的“侵”和“拂”的表达效果。(4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8分)

①      ,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②千古江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④人固有一死,      ,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乙选考题

从下面实用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中任选一大题完成。不得跨大题答题。

三、(18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ll—14题。(18分)

他这一辈子

王充闾

这里说的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

关于这位“李二先生”,我已凯琢磨多少年了。起始,还停留在一些概念上,形象影影绰绰,模模糊糊;后来,逐渐逐渐地变得鲜亮,清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挺立在我的眼前,最后,竟然依次显现出四种形象。

首先,他是个“不倒翁”。一生中,他始终处于各种矛盾的中心,经常在夹缝里讨生活。

上面坐着阴险的老太后、怯懦的小皇帝,身旁围绕着数不清的王爷、太监、宰辅、权臣。一个个勾心斗角,狗扯羊皮,像掐架的乌眼鸡似的;而他居然能够斡旋其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如同他自己所说的,“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在他当政的几十年间,可以说,朝廷的每一件大事都和他挂连着。咱们不妨扳着指头算一算,晚清时期那几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哪一个不是经他手签订的!他真的成了“签约专业户”。这样,就难免遭来连番的痛骂。可是,骂归骂,他却照样官运亨通,而且官越做越大。单就这一点来说,当时的满朝文武,从他的老师曾国藩算起,包括光绪皇帝的教师爷翁同貅,号称“变色龙”的张之洞,还有后来的阴谋家袁世凯,大概没有谁能比得过他。

这当然得力于他的宦术高明,手腕圆活。他有一套善于腾挪、招架的过硬本领。他是一个出色的“太极拳师”。

他还有一种形象,就是“撞钟的和尚”。“我能活几年?当一日和尚撞一日钟,钟不呜了,和尚亦死了。”这是他的夫子自道。当时掣肘、下绊者多多,处境十分艰难,话里夹带着哀怨,透露出几分牢骚。那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两首《一剪梅》词:“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通,一味谦恭。大臣经济要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要从容,议也毋庸,驳也毋庸。”“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大家赞襄要和衰,好也弥缝,歹也弥缝。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流芳百世更无穷.不谥文忠.便谥文恭。”形象地概括了晚清官场中的流弊。不过,李鸿章的勤政是出了名的,他既做官又做事,不是那种“多磕头少说话”,敷衍塞责,坐啸画诺的混混儿。七十四岁那年,他还奉旨出访俄国,尔后水陆兼程,遍游欧美,历时二百天,奔波九万里。对于大清王朝,他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楷模。

当然,最具哲学意味的还是“裱糊匠”的形象。李鸿章曾把清王朝比作一间破纸屋,自己是个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正所谓:屋不成屋还是屋,糊无可糊偏要糊。他所扮演的正是这种角色。

他这一辈子,虽然没有大起大落,却是大红大绿伴随着大青大紫:一方面活得有头有脸儿,风光无限,生荣死哀,名闻四海;另一方面,又是受够了苦,遭足了罪,活得憋憋屈屈,窝窝囊囊,像一个饱遭老拳的伤号,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北宋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是“忍把浮名。换得浅斟低唱”;“李二先生”倒是:忍把功名,换得骂名远扬。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李鸿章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他是腐朽没落,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晚清王朝的社会时代产物,是中国官僚体制下的一个集大成者,是近代官场的一个标本

                    (节选自(21世纪中国经典散文》)

11.下列对“不倒翁”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A.是指李鸿章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成了“签约专业户”。

B.是指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

C.是指李鸿章虽处于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中心,却能够成功斡旋,游刃有余,屹立不倒。

D.是指李鸿章虽遭连番的痛骂,可照样官运亨通,且官越做越大。

1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A.用曾国藩、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铄、“变色龙”张之洞、阴谋家袁世凯来衬托李鸿章的官场谋略有术。B.用虽已年迈仍不辞艰辛,奉旨出访俄国、欧美来说明李鸿章的“勤政”。

C.用“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来反衬骂名远扬的“李二先生”。

D.李鸿章用“一问破纸屋”来比喻“腐朽没落,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晚清王朝”,而视自己为“裱糊匠”。

13.请概述画线的两首《一剪梅》词的内容。并分析作者引用这两首词的用意。(6)

14.文中说李鸿章“是中国官僚体制下的一个集大成者。是近代官场的一个标本”。试结合全文概括“集大成者”和“标本”的含义。(6)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谁是管仲的“扶手”

管仲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发迹之前,生活得一塌糊涂,穷得连条象样的裤子都没有,名声更是坏得无以复加。一是有诈骗嫌疑:鲍叔牙是他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朋友。两人合伙开公司,但鲍叔牙的钱物却三弄两弄进了他的腰包。二是能力被怀疑:三次出来做官,三次被开除回家。三是当过逃兵:曾经赴前线作战,枪声还没响,他就开溜了。四是参加非法武装组织:公子纠和公予小白兄弟二人争夺朝堂上坐北朝南的那个座位,管仲偏偏站在公子纠一边,恶狠狠地射了小白一箭,本想一箭封喉,要了小白的命,可是,这一箭只是射到了小白的腰带钩子,幸亏小白机灵,趁机装死,连夜奔回齐国,抢到了那个座位,马上改名叶齐桓公。五是贪生怕死:齐桓公登基,立即杀了“叛乱头目”公子纠,逮捕了管仲等一批“帮凶”。公子纠死后,他的一个叫召忽的死党,自己就抹了脖子,而管仲却在别人的辱骂、唾弃、蔑视中坚持活下去。

总结这些,似乎可以这样概括管仲:品行上有污点,政治上不清白。 

这种人还能用吗?

能!

他的知心朋友兼铁杆粉丝鲍叔牙认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谁用谁受益,谁用谁知道。

鲍叔牙认为管仲贫困才贪财,鲍叔牙认为管仲时运不济才失意,鲍叔牙认为管仲家有老母才当逃兵,鲍叔牙认为管仲壮志未酬才贪生。于是管仲发出千古一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但我觉得,鲍叔牙的识才、引荐对管仲的脱颖而出,一跃而成为政治明星固然起了极大的作用,但另一个人使得管仲的才能得以充分施展似乎起了更大的作用,他就是齐桓公。

应该说,齐桓公小白先生是很宽容很宽厚的。他没有对管仲求全责备,从表面的道德上做文章,要求管仲做道德完人,礼义廉耻,温良恭俭——如若按照这种标尺衡量,老管是不合格的。他也没有追查老管的历史问题,只要弃暗投明,就是好向志,只要能为国为民发挥聪明才智,就要提拔重用。所以,当鲍叔牙向他推荐管仲时.他毫不犹豫的表态:马上放人。我要亲自登门请他当总经理。  

于是,管仲这位卓越的政治明星在齐国冉冉升起,一系列顺应民心的政策得以实施。发展工业,发展商业,招商引资,搞活内外贸易。于是国家富足了,军力强大了。他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老百姓喜欢的就去做,老百姓不喜欢的就不做。老百姓腰包鼓了,碗里有鱼有肉了,精神自由了,你不想让老百姓喜笑颜开都不行。同时,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讲文明讲礼貌,讲诚信讲团结,讲荣辱讲和谐。以前饿着肚 子讲礼节,光着屁股讲荣辱,没谁理你,该偷的偷,该抢的抢。现在。齐国人衣服光鲜穿上名牌了,四菜一汤营养丰富了,于是,彬彬有礼了,夜不闭户了,路不拾遗了。管仲用一句震惊中外、传诵千古的名言为自己的政治纲领作总结,同时也提醒后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当然,这里面受益最大的还是齐桓公。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这个人才你不用别人用,别人用了就没你的戏了。别说子子孙孙的国君位子保不住,弄不好自已的小命就先交代了!他是从刀尖上滚过来的,他知道。

后世的曹操先生对小白先生这一点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融会贯通,坚持“唯才是举”的原则,不考虑“道德”“人品”这些表面的东东,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只是,像曹操这样的聪明人不多。

               (节选自《六十住不能不说的<史记>人物》,有删节)

11.下列对题目中“扶手”的理解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A.别人对管仲辱骂、唾弃、蔑视,而鲍叔牙却对管仲给予充分的理解。

  B.管仲的慨叹说明了鲍叔牙是他一生最大的“扶手”。

  C.齐桓公因为善用管仲而有经济发达,社会和谐,国富兵强的局面。

  D.管仲因得到齐桓公的任用而得以施展才能,实现了远大的抱负。

1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A.从管仲和鲍叔牙的关系看,知人不仅要知表,更要究里。

  B.从管仲和齐桓公的关系看,用人不仅要避短,更要扬长。

  C.从管仲和老百姓的关系看,施政不仅要知民、悦民,更要富民、教民。

  D.从曹操和齐桓公的关系看,学习和领会古人,就不能考虑道德和人品。

13.试概括管仲为何发出千古一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6)

14.当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时,齐桓公毫不犹豫的表态:马上放人。并要亲自登门请管  仲当“总经理”。联系全文概括理解齐桓公的“毫不犹豫”。(6)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知识及表达(18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纤维/纤巧  呱呱/呱呱而泣  新鲜/鲜为人知

B.创造/惩创  禁止,情不自禁  更加/三更半夜

C.书籍/籍贯  校正/校对稿件  当局/长歌当哭

D.强大/顽强  经济/人才济济  蝰蛇/虚与委蛇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NBA官方公布了2008年新奥尔良全明星赛第三阶段票选结果,中国球员姚明不孚  众望,继续领跑西部联盟。

B.高三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为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张伟和同桌订立了攻守同盟,你追我赶,友好竞争。

C.久居闹市身心疲惫,新春时节远足郊外,在和煦的春风中放飞心灵,如坐春风。真使人神清气爽。

D.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时尚来得快,消逝得也快。曾几何时,备受人们追捧的明星,瞬  间就成了明日黄花。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如何防止上海世博会参展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上海保安部门深感责任重大  的事情。

B.用花木装点居室时,相对矮小的五针松、文竹、吊兰以及微型盆景等,最好放在茶几、案头或博古架处合适。

C .宪法修订让民营企业吃了颗“定心丸”,人大代表、委员们预测,中国将迎来一个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春天。

D.作为保险公司应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18.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正确的一组是(  )(4分)

我这里所谓的“天”泛指大自然。        。元霄节看起来比较关“人事”一些,它是灯节,足够闹腾,但究其实质,“闹元霄”就是“闹春耕”,是个关乎大地、关乎农耕、关乎丰收的节日,同样与自然关系密切。

①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土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七是星星的节日,中秋是月亮的节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斓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

②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春的夏的秋的冬的节日。

③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②①

19.从2007年9月新学期开始,按照统一部署,我市中小学开始推广教育部组织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家长们反对的理由主要是怕引起学生早恋。为此。《彭城晚报》“关注焦点”栏目开展了“校园集体舞会导致早恋吗?”的讨论。请你针对这一问题参与讨论。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70字。(5分)  

五、作文(70分)

20.“舞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供演员表演的台,如舞台艺术。引申有历史舞台、政治舞台、生活舞台……

请以“舞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

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1 “写”字运用了拟人(比拟)的手法,(1分)既扣住了长城悠久的历史,(1分)又表现了长城横贯中国东西,逶迤千里的气势,(1分)还形象地点明了中华民族的御侮抗争史。(1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品味词语的表现力。应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答。

2。秦始皇修筑长城挡住胡人(匈奴);(1分)成吉思汗率铁骑突破长城,占’领中原;(1分)朱元璋赶走元人,再修长城:(1分)毛泽东“修建”了无形的别人进不来自己出不去的长城。(1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3.①将长城拟人化,把长城当作倾诉和思索的对象。便于与长城展开交流和对话,抒发复杂难言的感情。(2分)②便于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拷问,引发读者的关于长城价值的思索。(2分)③因为是作为“攀登”的对象,所以不能用“你”;也由深情地倾诉、理性地思考转为客观地叙述,点明主旨“不到、不登长城”。(2分)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

4.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从两个力面回答,即长城是支撑民族腾飞的脊梁和睦城是套绊民族的锁链,也可以两方面辩证分析。评分参考为:观点2分,理由的阐发4分。(有观点有理由即可)

例:①长城是支撑民族腾飞的脊梁。(2分)长城的精神就是众志成城,就是集中华民族的血肉、智慧,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不仅是热爱和平,抵御外侮,

团结对外的制胜利器,(2分)也是中华民族自主发展,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法宝,长城就是中华民旗的图腾。(2分)

  ②长城是牵绊民族发展的锁链。(2分)从历史上看,长城的作用是重防守,是被动的和平,但厚墙雄关终究没有真正使中华民族高枕无忧,没有能够挡住来犯之敌,多次沦陷;(2分)长城还使不少人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夜郎自大,坐井观天,沦为虚安,使人不能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面向世界,所以说长城是我们民族的沉重包袱。(2分)有其他看法,只要是从文本生发出来的,能言之成理也可。

  本题考查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二、5.D。(堪,忍受。)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6.A。(结合原文可以看出)

  本题考查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相关信息。

  7.C。(恰恰相反,苏轼认为义帝这样做是贤能的表现)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8.①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 (要解释“增之去”、“善”、“限”、“蚤”)

②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能够乘机而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要解释“安能”、“间”、“无疑”)

③虽然如此,范增是汉高祖畏惧的人物。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豪杰呀!(要解释“虽然”、“不去”、“人杰”)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直译为主,语意通畅。

9.①首句一“落”一“起”两个动词,把夕阳西下、晚风初起的黄昏景色鲜明地勾画出来,第二二句紧扣上旬,冈落日照射,松风吹拂,路边小草上的露珠早已挥发歹厶尽了,所以说“草露唏”。后两旬写傍晚的夕阳余晖,青缥的山色。(2分)全诗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诗人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亦动亦静的艺术画面。(2分)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鉴赏诗歌形象。

  ②“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1分)“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2分)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1分)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炼字。

  10.①千呼万唤始出来未成曲调先有情

  ②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③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④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

   每空1分,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

  本题考查对名篇名旬的识记。

  二、

  (一)11.A。(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遭来连番痛骂,不能说明他是“不倒翁”)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2.C。(用“奉旨填词”的柳三变的词,引出“忍把功名,换得骂名远扬”这句话)

本题考奁辨别文中重要的信息。

13.这两首词刻画了~幅当时“投机钻营,蝇营狗苟,圆滑世故,从俗俯仰,谨小慎微,唯唯诺诺,敷衍塞责,不敢言不作为”官场流弊图。(2分如答这两首词刻画了一幅当时“‘多磕头少说话’,敷衍塞责,坐啸画诺的官混混”也可)这既是李鸿章在这样的“宦术”流行的官场中做“撞钟的和尚”的原因,(2分)也烘托出李鸿章既能做事又能做官的“勤政”特色。(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14.说李鸿章“是中国官僚体制下的一个集大成者”是因为他在晚清官场上扮演了“不倒翁”形象、“太极拳师”形象、“撞钟的和尚”形象和I“裱糊匠”形象。(4分)说他是“近代官场的一个标本”是指他“一方面活得风光无限,名闻四海;另一方面,活得憋憋屈屈,窝窝囊囊”。(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二)11.B。(齐桓公是管伸一生最大的“扶手”)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2.D。(断章取义)

  本题考查辨别文中重要的信息。

  13.鲍叔牙认为管仲因贫困才贪财,(1分)因时运不济才失意,(1分)因家有老母才当逃兵,(1分)因壮志未酬才贪生。(1分)且认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14.①表明齐桓公不计前嫌,赏识管仲,不求全责备(不报一箭之仇,不追查历史问题,不要求做道德完人)。(2分)②引出下文管仲搞好经济和社会建设,实现国富兵强。(缄为展示管仲有才能铺张)(2分)③引出下文齐桓公是受益最大的人,他懂得识才用才的好处。

(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四、15.B。(A.xi6n/xian gfi/gfi xi丘n/xian B.chuSng/chuang jln/jin g芭ng/g邑ng  C.ji/ji iiao/jiao d6ng/dang D.qi6ng/qi6ng JlⅢshe/y1)

 本题考查字音,重点是多音多义字,方法是因义定音。

  16.D。(A不孚众望:不能、止大家信服,此处应为“不负众望”。B攻守同盟:原指国与国之间为了在战时互相救援、联合攻防而结成的同盟;现多指共同作案的人为了对付追夯或审讯而事先达成的拒不交代的默契。含贬义。C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之中。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D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或失去现实意义的事物。)

  本题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掌握常用成语的使用是关键。

  17.c。(A“不合逻辑”应是“防止……遭到盗窃”去掉“免”或把“防止”改为“使”。B“句式杂糅”,去掉“合适”。D“成分残缺”,在“化解”前加上“部分承担”)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六大类型,明确每一类病句的4、类型以及辨析的方法。

  18.A。(逻辑顺序上总分总)(错任一个则不得分)

  本题考奁语言表达的连贯,重点是把握句子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关系,确定标志性的词语,先小范围组合,再排列大的顺序。

  19.参考示例:(1)校园集体舞会导致早恋。跳集体舞难免发生男女生手拉手等身体接触的情况,容易导致男女同学在跳舞过程中过多接触弓l发好感,进而引起早恋。

  (2)校园集体舞不会导致早恋。跳集体舞是男女生正常沟通交往的桥梁,是促进情感交流,培养审美情趣和合作意识的方式之一,和早恋没有因果联系。(观点1分,理由5分)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简沾流畅。如果脱离集体舞与早恋之间关系而谈如何去避免早恋,属于偏离所问问题,得分不得超过3分。

  五、

  20.评分标准

  1关于议论类文章

  (1)切合题意,且说理表达基本过关,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

 评49—55分。

  (2)符合三个基本,且某一项较好的,可提一个档次。

  (3)对于写成随笔、杂感、杂文等文体的,要反复阅读,对思想深刻、议论风生、

 纵横捭阖的要敢打高分,而思想苍白,议论平淡,缺乏层次感的,不要误判高分,按一般议论文处理。

  (4)由于多数议论类文章偏于简单举例,且用例较多,因此如下可作亮点打60分以

 上:选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论据,而不是尽人皆知的“通常事例”;所用事例材料能有议论层次,不平面展开或机械重复,每一例都能显示一个小论点或层次递进。

  3.关于记叙类文章

  (1)切合题意,叙述基本过关,主题基本突出,情节基本完整的,49—55分。

  (2)三基本中一方较好的,可提一个档次。或构思精巧,或形象丰满,或意境深远, 或有个性,或语言生动的,60分以上。

  (3)三基本某一个或几个较差,向下浮动;某一方属于很差的42分以下。表达、记 叙能力低幼化的评35分以下。

  (4)通篇记叙、编故事,无法找到实写或虚写材料寓意的文章,视为不着边际或跑 题,评25分以下。

  (5)多数记叙类文章故事情节简单,缺少内涵,因此应将考查重点放在:有机智能

 构思,生动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浓郁的生活气息,有令人思考的“余味”上,这样的文章可评60以上。

  注意事项

  1.出现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出现的,不累计,扣满5分为l卜。

  2.出现一个病句扣1分。

  3.文体方面,若写成议论类文章,议论的内容应占全篇2/3以上,若写成记叙类文

  章,记叙的内容应占2/3以上。

  4.另换题目的扣2分。

  5.抄袭2/3以上的,25分以下。

  附:

  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暗中勾结,渐渐剥夺了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成为定局,君王好自为之吧。希望能让我这把老骨头回乡务农。”回乡时,还没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背上痈疽发作就病死了。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既然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也可译为“因为什么事”)离开呢?当初范增劝

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最终因此失去了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

《易经》说:“能洞察事情的发展趋势,大概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 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雪珠。”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予冠军的时候。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子熊心: 诸侯背叛他,因为他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际上是主要谋划者。义帝的生死存亡, 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却能 够长久生存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就是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 本源。难道还要等到陈平使用反间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 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能够乘机而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 主呢?

我曾经评论过义帝:认为他是贤明的君主。只派遣沛公入关却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发现了卿予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如果不是贤明之君能像这样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服 从(楚的指挥);中途杀义帝,一定不是范增的本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本意;他必然极力劝谏又没有被接受。不听取他的忠告又杀死他所拥立的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予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刚毅果敢的大丈夫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时 机,却想依靠项羽成就一番事业, (见识)浅陋啊!虽然如此,范增是汉高祖畏惧的人物。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豪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