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二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题

2014-5-11 0:11:20下载本试卷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知识积累。(每空1分,10分)

1.诗人头脑中所显之象,诗论家称为     。诗人在诗中把一个个点象组织起来,构成面象,或称        ,以描写某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表现某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如杜甫著名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比喻意象在诗歌中最突出的作用还在于化     为具象,把不具形态,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思绪、品格、声音等转化为具象的东西,从而给人以深切的感受。如“记忆”本是无形的,舒婷却有这样的句子,“记忆如不堪负重的小木桥/架在时间的河岸上”(《还乡》),对故乡的眷恋,伴随着“文革”十年浩劫中痛苦的回忆,通过“    ”这样一个比喻便具象化了。

3.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多义性,就是说诗的语言除去表层意思外,还有着      ,可以反复琢磨,越琢磨越有滋味。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往往可以通过           等表现手段予以加强。

4.诗歌语言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      上,包括押相同或相近的韵、平仄相间、节奏配置等。外在音乐性是不能忽视的,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诗人通过外在的音乐性所表达的内心情绪的律动。这种情绪的律动,一般称      。诗的音乐性应是内在的情绪律动与外在韵律的完满的结合。

5.诗的鉴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语言的初步感知;     的显现;深层意蕴的探求。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是桥梁,第三步是关键。

二、课内阅读(以下甲乙两题可选做其中一题,25分)

甲:阅读下面痖弦的诗《秋歌》的节选部分,回答诗后问题:

       秋  歌

——给暖暖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6.暖暖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那些富有古典意味的意象?(8分)

                                            

                                          

乙:阅读下面昌耀的诗《河床》的节选部分,回答诗后问题: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

6.作者在这段诗歌中选择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的情感对这些意象加以赏析。(8分)

                                           

                                            

阅读课文《动人的北平》(节选),回答文后问题(17分)

①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在他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少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②一个人总觉得他不了解北平。在那里已经住了十年以后,你偶然会在小路上发现一个驼背的老人,后悔没有早日遇见他;或是一个可爱的老画家,露着大肚子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用芭蕉扇摇风乘凉梦想他过去的日子;或是一个踢毽子的老人,他能把毽子放在头顶上一点一点的移动着,然后由背后掉下来时,平落在他的鞋底;或是一个刀手;或是一个儿童戏剧学校的太太;或是一个人力车夫变成满洲国的高贵人;或是一个前朝的县太爷。一个人怎敢说他了解北平呢?

③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一个人眼从未见过的珠玉之城。它是具有紫金的御色屋顶,以及宫殿庭园楼榭的珠玉之城。它为珠玉结成的古城,它有紫色的“西山”,青带似的“玉泉”,“中央公园”垂老的杉树,以及“天坛”、“先农坛”。城内有九个公园,三个御湖,名为中南北“三海”,现在任人游览。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

④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它有宫殿、御园、百尺宽的大道、艺术博物院、专校、大学、医院、庙塔、艺商,与旧书摊林立的街道。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光头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每个邻近的铺号都许一个贫老的记账取货,街上贩卖的东西很便宜。你可以留连在那里的一个茶馆里,一整个下午不走。北平是采购者的天堂,广有中国古代的手艺品、书籍、图画、古玩、玉石、珐琅镶嵌、灯笼之类。那是一个到处能买货的地方,商贩也会带着货物走上门来;在清晨,门外路上货贩众多,叫卖声形成极美妙的调门儿。

⑤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他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  

7.节选部分写出了北平的动人之处,它包括       动人、                 

动人等。(4分)

8.“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这一比喻十分精妙,因为这个巧妙的比喻,“根脉深入地中”就可以理解为                     ;树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就是指                    。(4分)

9.第④段有概括的粗略介绍也有细致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分析这样粗与精结合的写作手法的作用。(4分)

                                             

                                              

10.作为散文大家,作者林语堂的语言运用极其娴熟而自由,情味、韵味流动其间。试分析“桃就是桃,柿就是柿”和“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的内在情味。(5分)

三、课外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重读陶渊明

                                 吴泽顺

中文系大学生自然是要读陶渊明的,但在改革伊始,人人进取的年代,对这位成天只知采菊东篱、有酒自斟的“中国第一大隐”,着实有几分不屑。不就是官场不得意,跑回乡下说朝市的葡萄酸么?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来,简直不啻天壤之别。自己发发牢骚倒也罢了,连累后代文人也群起效尤,动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或上山,或下乡,或寄迹山水,或结庐而居。清代有个袁子才,居然放着好好的官不做,用官位换来个破园子(随园),在里面娱情养性。

这不都是陶老夫子带的头么?

观念上的偏滞,决定于生活底蕴的浅薄。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人生风雨后,在世纪末的今天,重读陶渊明,却如春风化雨,荒漠流过一股清泉,胸中涌出一片绿洲,喧嚣的尘世渐渐远去,清凉之气令人块垒顿消。放逐灵魂,让其在浮躁不安的躯体中逸出,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里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这才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也才知道陶渊明的出仕与退隐,皆因不得已而为之

且让我们听听陶夫子的自白:“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个“性”字,一个“误”字,道出了本质所在。俗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又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陶渊明依恋山水,旷性任达,应该说是一种禀赋。他自己就说:“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是一个天性热爱自然,不喜奉迎的人,置身名利场,无异于笼中之鸟,又有何快意可言?生命的本质在于顺应自然,享受自然,在与自然的亲吻中,生命才释放出无穷的活力。

陶渊明家道中落,为维持生计而被迫出仕,因与自身心性不合而时官时隐,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愤而辞官,而自义熙元年四十一岁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到他六十三岁去世,终身不复仕。二十多年间经历了丧妹、火灾、荒年等一系列打击,甚至以乞讨度日,生活的艰辛可以想见,亦并非如论客们所欣赏的如何日日有酒,如何悠闲适意。但诗人自有诗人的风骨。即使在烟火不举的困窘时刻,也无怨无悔,挚着地坚守着他的精神家园,将人格与自由视为生命的本质二元素。

或曰陶渊明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足为训。那么他所生活的东晋是一种什么样的现实呢?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地方军阀桓玄、刘裕先后作难,兵火频仍,可谓乱世。俗云乱世出英雄,可陶渊明作不了英雄(文人们恐怕都做不了这类英雄),与其汩其泥而扬其波,做一个帮凶,从权力斗争中分一杯残羹,倒不如守住自我,苦中作乐,也博得个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美誉。江盈科就曾说陶渊明“人非六朝之人,故诗亦非六朝之诗”,的确道个正着。举世攘攘,皆为利往。能超然特立于一个时代之外,真正顺应生命的本质要求,非大知大贤之人不能若此。

与陶渊明同时、并称“浔阳三隐”的周续之、刘遗民,不就以讲授礼仪为名,回到统治阶级那儿去了吗?沽名钓誉,贪饵吞钩,似乎是文人积习,君不见奴颜屈膝、卖友求荣之文士乎?君不见“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且整人较“大老粗”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文士乎?至于那些自称圣贤的假道学们就更无足挂齿了。

今天的文人们学不了陶夫子,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起了质的变化,但这丝毫不意味着陶渊明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他独特的艺术个性以及作为伟大诗人的品格,仍然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在红尘滚滚、人欲横流的时代,世俗的诱惑是无与伦比的,但能洁身自好,守住良知和人格,也算伟大。陶渊明的魅力和他作品的美学价值,我想也正在于斯。当然,那些“上班随着轮子转,中午围着桌子转,晚上跟着裙子转”,并以“收礼不受贿,跳舞只摸背,进了夜总会,晚上回家睡”自许的雅士们是不甘如此寂寞的。

陶渊明是寂寞的,但寂寞也是一种美。    

                                      1996年7月

(文章有删改)

11. 文中说“陶渊明的出仕与退隐,皆因不得已而为之”,根据文意,分点概括说明。(5分)

                                           

                                              

12.“江盈科就曾说陶渊明‘人非六朝之人,故诗亦非六朝之诗’,的确道个正着。”作者为什么认同江盈科的观点?(2分)

                                           

13. “陶渊明是寂寞的,但寂寞也是一种美”,根据文意,简要分析这句话。(3分)

                                             

                                             

14. 文章题为“重读陶渊明”,何谓“重读”,作者又重新读到了什么?请结合你对陶渊明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4分)

                                             

                                             

以下乙、丙两题可选做其中一大题。

乙,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菊是一副画,浸在秋韵柔情里的画,浸在秋实丰满里的画

有月的夜,朦胧的月如水,静静地泻下,妙妙曼曼,情情柔柔,天地间挂着一帘轻盈的纱裙;而菊立在空旷里:黄的、紫的、蓝的、粉的;是典雅,是富贵,是浪漫,是迷梦。在月光下,显得丽丽艳艳,楚楚动人。月光在朵朵菊之间,穿过来,穿过去,菊与月便成了一幅精工细雕的画。远处湖水辉映着月色,波光亲吻着月亮,菊的倩影便画在水里了。

风裹着菊香,夹着秋果的甜味,穿过姑娘的发梢,拂过小伙的脸庞,跳跃在纷纷飘落的树叶之中。菊,清清雅雅的味道,柔柔地侵入心脾。天地之间展开了无与伦比的臂膀,迎接着菊给予秋景里最美丽的吻。菊在舞动,菊在展颜,菊的多姿多彩,是这温柔秋画里最和谐的色彩。菊的美丽便画在眼眸里了。

霜趁着夜色,为菊盖上了一层透明的曼纱。菊就那么含蓄地默默地立在原野里,给人别样的感受。感受菊的,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感受菊的,在寒冷里静静地绽放,为大地注入温暖的血液。片片黄叶坠落,已经找寻不到往日的模样,而菊为这分别的季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尽管严霜是那么的无情,菊依然傲立,用自己的容颜就这样揉碎一秋的寒冷。菊的灿烂便画在阳光里了。

菊是一本书,穿越三千年厚重的书,穿越古人今韵的书

菊不随秋叶飘舞,寒深露重,香味依然弥漫,与月共醉,与霜共舞。秋思因三千年的情结赋予菊花香满枝。菊是儒家、道家、佛家的缘。菊的超凡脱俗的品质,菊的高尚独立的品格,与“仁”,与“隐”,与“悟”融入了灵魂之中;菊的空灵,菊的绝俗,菊的清姿,已经融入了灵魂之中。“雪清玉瘦”是写菊的高洁,“暗香盈袖”是写菊的情怀。菊,清静无为,与那山野之中不媚世好,翻阅了三前年,依然铿锵有声。

菊,在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笔下竟然是那么美丽,写尽三千年的风华绝代。菊花寓豪气,“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菊花寓恬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寓思念,“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菊花寓品格,“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菊花寓洒脱,“抛书人对一枝秋。”读不尽的古人古韵,品不够的菊姿菊容,翻阅了三千年,依然不可诠释。

从古到今,人们赋予菊,太丰满的内涵,太宽阔的外延。看到菊,就想起豪杰;就想起画家;就想起佳人;就想起才子。

菊,是画,是书,更是一颗淡然的心。人淡如菊,日淡如菊。

我喜欢这样一首小诗“月华似水/我用花瓣儿小心地记忆/以盛开的姿势容纳/整个季节的冷酷/接受黑夜的盛宴/有风路过时/我在枝头微笑/或者,在寂寞的墙角/保持沉默,站立一生。”菊,其实不是那么彰显,不是那么展露自己的个性,只是简单而平淡地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季节里独自悄悄地盛开。菊,开在这秋风秋雨秋霜直逼的季节,只想简单而快乐吧!她并不想把高雅富贵美丽清韵融与一身,默默而执着地做着自己。

菊开在寒冷里,凋谢的过程也伴着寒冷。人淡如菊,是一种平和执着、拒绝霸气的心境。有人说“这样的淡,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这样的淡,能够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洞察世事,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的境界。”这就是对菊的最高奖赏吧!也是人淡如菊的最高境界。

有风的日子,菊轻轻摇落一身的清香;有雨的日子,菊和滴答的节拍一起歌唱;有月的无月的夜空,菊伴着寒露入眠;菊的千姿百态,菊的五光十色,都是抱着一个淡定的心,装点一秋的色彩。

是啊:

何不在房前屋后遍栽黄菊?会晤陶渊明,悠然之间见到另一个世界的南山?

何不以落英残云酿几坛花雕,邀夕阳对饮,大醉方休?

何不拥有一张奢侈为铺满菊花的眠床,而我竟是庄周梦中的蝴蝶,穿走了菊花的衣裳?

从战国时代的篱前,缓缓回过头来。触目十分眼熟,却不识谁是那副逸笔水墨里拈花扫去的闲人。

正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15.“菊是一副画,浸在秋韵柔情里的画,浸在秋实丰满里的画。”作者是如何描绘这幅秋菊图的?

(3分)

                                             

                                             

16.作者为什么说“菊是一本书,穿越三千年厚重的书,穿越古人今韵的书”?(2分)

                                            

17.作者由描绘菊如画,品味菊是书,最后转入对菊的精神的赞美。根据文意,概括作者心中的菊花精神。(2分)

                                           

                                              

18.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4分)

                                           

                                             

丙,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如你在远方

                                 许达然

此地阳光恹恹,此地氛围溷溷。你已疲惫,窒息于此地的世俗,喧嚷与愚味。向往远方,你将去,悄然远离此地。
  远方有海,有山与林;远方总是飘扬着你的梦。如你在远方,你独立在传统的影子外,阳光染你,山峦拱你,树林托你;你呼吸无羁,毛孔舒逸。
  自故乡携忧郁来,你蛰隐在山麓与水溪间,那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镇。不再哭,甚至珍惜每一声叹息。你欣然活着。
  第一朝醒来,你说:“早安,一切存在。”然后饮一杯清醒自己的露水,然后捶钟,捶醒山林里的鸟兽,捶醒人。然后他们醒来发现你的存在。笑问你从哪里来,你说你来自远方,那虚伪与贪婪统治的远方,那曾被你爱过,将来又会被你的故乡。然后告诉人们,你不需要名字,你是无名字的捶钟者。
  日日,你听草与草的细语,拈花微笑。在沙滩上画自己,让自己被浪淹没,而浑然忘记自己。夜夜,你开窗迎接星子们温柔的造访。“你爱星吗?”你会突然想向一个人写信但写后又撕碎,将纸悄撒在风中,撒在海上,撒在你的遗忘里。以前你没问他,现在你再也不能问他了。以前你们惯于沉默,现在只有你以沉默回忆往昔的沉默。以前你发现自己喜欢他,但你们总是那样沉默,那一天,他突然沉默地离去了--他已死死许多年了吧?
  有雾。雾来时你不知道,但你曾送雾离去。行在雾里,你将满足于自己的孤独,骄傲于不被群众荒谬的趔迷惑,骄傲于拒绝人间的庸俗。再也不需礼节,不需权威,不需偶像,也不需圣贤;你只需清醒,只需良知。你苦恼,只因清醒,只因还有良知。
  有雨,雨会为你弹沉重的歌曲,使你更凄寂,你以你的凄寂冷漠人间的丑陋。踽行在雨里,让泥土沾你,泥土与你只差一个上帝而已,但是上帝啊!你在哪里?雨霁时,擦干身体,但愿自己是个浴后的婴孩你欣赏自己,想起,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每个人都是块泥土!
  有鸟,安睡于巢,你不破坏他们的美梦。会有鸟飞过,你曾羡慕航海的水手,但那时你羡慕轻捷地飞过,以影子戏浪的燕子。看浮云修闲飘过,山默然,如你,如你的黑然伫立,敞开心门:“来吧!一切真善美。”
  也在海里游泳,造访鱼的屋舍,跟鱼交语;鱼将惊奇你这条陌生的大鱼,你只好介绍自己,告诉鱼,人类可笑的现代文明,鱼也笑了。然后造访珊瑚的胜绩,告诉珊瑚们,他们的尸体比金字塔还美丽!
  秋来时,去捡拾落叶与落花吊祭秋,在他们的墓冢上写拘歌迎冬,让镜头去传秋的悲哀。春来时,在墓旁徘徊,顷想冬对大自然残酷的爱与屿,然后以一股悲哀拥抱春。啊,春,又是春时,世人为什么仍存冬意?
  不再期待,期待一切曾被期待过的;不再赞美,赞美一切曾被赞美过的。以良知品评一切,你看很多书,燃烧很多热情,很多慈悲,很多冥思。你是真实存在的自己。
  不写信,只将怀念埋在日记里。不遗忘别人,也许别人已把你遗忘,但你并不介意。你是那紫罗兰,固执地不在白天绽放,只在黑暗时默默地害羞,默默地祝福别人,默默地闪烁贞洁。当有一天,毛发被染白,不知已越过了世纪,不知祖先墓冢的草已长得比你还高,只知自己等级了,你悄然归来,不再去时昂然,你脚步蹭蹬。你仍认识故乡,但故乡已你遗忘。故乡的老人会笑问客从何处来,你会泪答,你回自远方,回自梦。你属于故乡。
  然后你告诉他们,每年秋天托鸟寄一片落叶回乡的人是你,那落叶是你的怀念你说“以前离开这里时,这里是养羊的草原,而今学生代替了羊。”然后,你将聪明故乡的愚味,高贵故乡的世欲。无论人们怎样待你,你并不是那怕失望而鱼墁钓鱼的绅士,你是那到大海钓鱼的渔夫。失望惧你。你还惧什么?
  然后,你忘记你曾在远方。

然后,你死在故乡。

15,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每个人都是块泥土!”?(2分)

                                          

16,结合全文,理解文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分)

                                          

17,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3分)

                                          

                                             

18,作者在第一段说“向往远方,你将去,悄然远离此地”,为什么结尾又说“你忘记你曾在远方”“ 你死在故乡”?(4分)

                                           

                                             

四、作文:(选做一篇,4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乐手们在拉琴前,总要轻轻地拨动琴弦,把音高调准在预定位置,以免演奏时跑调。正是有了这预定的音高,无论是独奏,还是合奏,音色才会和谐美好动听。可见这定调是多么重要。那么,人生是不是有个定调呢?

材料二、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读了上面的材料,它们引发你想了些什么呢?请以“给生命定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2, 阅读下面的一则新闻:

英举办匿名艺术展" 大师真迹也可40镑买到

收藏艺术品需要好眼光,在英国伦敦的匿名艺术作品展上更是如此。这里的所有作品一律40英镑,如果你眼光够好,就能买到著名艺术大师的真迹。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匿名艺术作品展最早举办于1994年,无论是不知名的艺术学院的学生,还是已成名的艺术家,都可以向展会提供自己的原创作品。作品出售的收入将成为学院基金,用于培育未来的艺术家。

2007年的展览是于11月16号拉开帷幕的,总共有2500件明信片大小的艺术作品参展,包括摄影、油画、素描和雕刻等。所有作品均匿名出售,售价一律是40英镑。只有作品成交之后,买主才会知道是否有幸买到了大师级的作品。从16号至23号,观众可以前往位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展览现场参观,也可以通过网站浏览作品,而在24号的时候,这些作品将进行正式的出售。

今年参展的重量级艺术家包括曾以1亿美元的天价创造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的赫斯特,著名手袋设计师艾敏,画家布雷克等。

 “匿名艺术展”自从举办以来,已经为艺术学院总共筹到了大约100万英镑,而那些慧眼识真金的买主自然也是收获颇丰,据称一幅在2004年的展览上售出的赫斯特的素描作品,今年已经被炒到了1万5千英镑的高价。

读了上面的材料,它们引发你想了些什么呢?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题目:               

700

800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及散文第一、二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填空(每空1分,10分)

1,意象,集合意象

2,抽象,小木桥

3,深层内涵;比兴、暗示、象征、双关(其中任意两个即可)

4,回环,内在音乐性

5,意象

二、课内阅读:(25分)

甲:6,(第一问的答案可以是下面多种中的一项,学生言之有理即可,3分。)暖暖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恋人,妹妹,孩子;也可以是虚拟的人物,甚至不是人物,可以是一种象征。

这首诗中的意象如落叶、荻花、雁子、辽敻像是不经意从古诗里“借”来的,在古诗中一般显示秋天的荒芜伤感情绪,而秋暮江边的“砧声”则寄寓着游子漂泊之哀。(意思对即可,5分)

乙:6,本章节作者选取的是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如“兀鹰”“母狼”“黄河象”等(3分)。

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这些具有伤残感的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意思对即可,5分)

7,自然风光动人(第5段“西山的雄姿”);城市景象动人(第3段“珠玉之城”);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第5段“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动人(第2段、第4段)。(答出两项即可满分,每空各2分,共4分)

8,北平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喻指众多的生活在北平的人 (各2分,共4分)

9,文章写尽了故都北平的全貌,各种景象、各色人等尽收眼底,用一些粗线条的抽象勾勒可以从整体上给人印象;但文章又避免了粗略,而把一些具体而微的典型的小景小物画面般地描绘出来,如“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光头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和“在清晨,门外路上货贩众多,叫卖声形成极美妙的调门儿”,这样的小画面合在一起就是整体描绘,从广度和深度上给人深刻印象。(意思对即可,4分)

10,“桃就是桃,柿就是柿”中的两个“就是”,强调了水果的特征,意即长得很好。让读者在尽想这些水果的形、色、味的同时,也为作者强烈的赞美情绪所感染。

“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表达了一种幽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到“悠然见南山”情景,而这情景是“结庐在人境”就可以享受到的。(共5分)

三、课外阅读:

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1. 答案要点:①依恋山水、旷性任达是陶渊明天生的禀赋 / 陶渊明的天性热爱自然,不善逢迎;②陶渊明家道中落,为维持生计而被迫出仕;③陶渊明为了坚守精神自由,无论生活多困窘也拒不出仕。

共5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语句通顺、表达清晰酌情给1-2分。

12. 答案要点:①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乱世中不少文人成为统治者的帮凶 / 陶渊明同时代的不少文人沽名钓誉,甚至奴颜婢膝、卖友求荣;②陶渊明超然特立于时代之外,坚守自我,苦中作乐。

共2分,每答出一点给1分。

13. 答案要点:①在人欲横流的生活中,世俗的诱惑是巨大的,许多人难以坚守自我;②陶渊明独特的艺术个性以及他洁身自好、坚守良知的伟大人格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文人。

共3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

14. 答案要点:①在人人进取的改革年代,不少人对陶渊明的选择及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感不屑;②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人生风雨后,作者重新读出了陶渊明灵魂的伟大;③陶渊明在乱世中能够跳脱俗世欲望的羁绊,执着地坚守个人精神家园,确实极富人格魅力,他的作品也更具美学价值。

共4分,每答出一点给1分,能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作品适当展开论述,并言之成理可酌情加1-2分。

乙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 答案要点:①用朦胧的明月、波光粼粼的湖水等环境描写侧面烘托菊的清丽脱俗的风姿;②通过对菊花色、形、味多角度的描写展现了菊的艳丽清雅动人;③用严霜中黄叶的坠落对比烘托出菊傲立寒霜的骨气。

共3分,每答出一点给1分,其他答案只要立足文章,言之成理也可按点给分。

16. 答案要点:①从古到今,人们赋予菊丰满的内涵,菊的灵魂融入了独立、高洁、清静等多种品格;②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绘出了豪气、恬静、洒脱的菊魂。

共2分,每答出一点给1分。

17. 答案要点:①菊在寒秋悄然盛开,简单而平淡,默默而执着;②菊在寒秋盛开,也在寒秋凋谢,她在名利和诱惑之外,回归简朴,平和执着地坚守骨气;③无论晴雨,菊永远以一抹清韵淡然装点秋色。

共2分,任答出一点给1分。

18. 答案要点:①充分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姿又清雅脱俗的秋菊图;②旁征博引,引用古人写菊的诗句,既展现了古人对菊的喜爱,也突出了菊超凡脱俗的品格;③化用陶潜南山归隐、庄周梦蝶等典故,丰富了文章的意境,更彰显了人们对菊的向往和推崇;④在描绘了一幅风姿绰约的秋菊图的基础上抒发了人们对菊由衷的喜爱和赞美,将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增加了文章的意蕴。

共4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1-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按点给分。只写出关键术语(如“排比”“用典”)没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的不给分。

丙参考答案:

15,每个人都想洗去世俗的尘土,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自我。但是每个人本来就是尘世中的一块“泥土”,再怎么擦拭也难于使自己真正地脱离世俗。(2分)

16,是一个去往“远方”寻梦,寻找自我,希望能够摆脱“虚伪与贪婪统治”的现实社会,希望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后却不得不重归“故里”回到现实的一个孤独的隐者形象。

(2分)

17,①拟人,如“日日,你听草与草的细语,拈花微笑。”“夜夜,你开窗迎接星子们温柔的造访。”让小草和星星人格化,使“远方”的生活更具有活力。

②排比。如“再也不需礼节,不需权威,不需偶像,也不需圣贤”,大量的排比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具气势。

③ 整句和散句相结合,使文章情感的表达更加充分,语言更加活泼。

(还可以从对偶、比喻等手法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每答对1点得2分,共3分)

18,因为“远方有海,有山与林;远方总是飘扬着你的梦”。那些离开家乡到远方流浪的人,抛弃了自己的家园,将自己的生命激情、才华撒在远方,让远方的尘土迷蒙自己的眼睛,让远方的云雾缭绕自己的心灵。梦想是美好的,有华丽的色彩,有悦耳的笛音。能离开世俗、丑恶、愚昧,能接近真理、善良、美丽。所以“向往远方,你将去,悄然远离此地”。

你微笑着和自然对话,你沉醉于春去秋来的思绪。有雾有雨的日子,你放飞思绪,“满足于自己的孤独,骄傲于不被群众荒谬的趔迷惑,骄傲于拒绝人间的庸俗”。外面的世界这样美,令我们艳羡,让我们吃惊。但当你老去,结束年轻时追梦的历程,你悄然回来,“你仍认识故乡,但故乡已你遗忘”,但你是属于故乡的,白发苍苍的你忘记你曾在远方,最后你在故乡死去。这样细致入微的情感,这样益见精练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一个生命回归的全过程!

(大意对即可,4分)

四、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