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二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二语文上学期综合模拟试卷

2014-5-11 0:11:20下载本试卷

高二语文上学期综合模拟试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热  整  诧风云  插难飞

B. 使  愿  然起敬  追根

C. 小  今  同仇敌  休相关

D. 显  唱  然长逝  欲难填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 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 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 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

   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② 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   这一技术。

③ 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   能力。

A. 毕竟  沿用  鉴赏       B. 毕竟  采用  鉴别

C. 究竟  沿用  鉴别       D. 究竟  采用  鉴赏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迅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 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这起产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D. 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 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6.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 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 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使之瘫痪,然后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中。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老鼠能蹒跚走路,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故我。解剖结果显示,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的特征。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内无限度地增殖,甚至形成肿瘤,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而分离干细胞必须“杀死”胚胎,这是否属于谋杀,也正在成为媒体和饭桌上争吵不休的话题。

7. 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 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骼、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 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8. 文中生物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下列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

A. 成年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

B. 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

C. 成年干细胞并不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

D. 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到三四百代。

9.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都属于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B. 成年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方向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定的。

C. 所谓“细胞治疗的时代”,主要是指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时代。

D. 利用胚胎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以治疗糖尿病,已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10.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B. 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的干细胞可以培养成为其他动物的多种组织细胞。

C. 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度增殖的危险,所以目前还没有条件在人体上进行移植。

D. 胚胎干细胞研究在医学上有令人鼓舞的前景,但在社会伦理上却遇到了很大麻烦。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 ① 澍雨:及时降雨。② 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至孝:极为孝顺。

B. 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  祷请:向神灵祈求。

C. 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    访问:咨询,打听。

D. 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

① 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

② 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③ 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④ 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⑤ 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

⑥ 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B. 孟尝恨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徒”,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 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 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译文: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译文:                    

1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答: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答题。括号里的文字是注解。(每小题3分)

说起中国的史书,《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再早虽然还有《尚书》、《国语》、《左传》、《战国策》等,但《尚书》、《国语》、《战国策》,都是记言的史,不是记事的史。《春秋》和《左传》是记事的史了,可是《春秋》太简短,《左传》虽够铺排的,而跟着《春秋》编年的系统,所记的事还不免散碎。《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这称为“正史”。《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二则,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经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大概东汉、魏、晋到唐,喜欢《汉书》的多,唐以后喜欢《史记》的多,而明、清两代尤然。这是两书文体各有所胜的缘故。但历来班、马并称,《史》《汉》连举,它们叙事写人的技术,毕竟是大同小异的。

《史记》虽然窃比《春秋》,却并不用那咬文爵字的书法(这里指笔法、写法),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书里也有议论,那不过是著者牢骚之辞,与大体是无关的。原来司马迁自遭李陵之祸,更加努力著书。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心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他在《报任安书》和《史记自序》里引了文王以下到韩非诸贤圣,都是发愤著书的。他自己也是发愤著书的人。天道的无常,世变的无常,引起了他的慨叹;他悲天悯人,发为牢骚抑扬之辞。这增加了他的书的情韵。后世论文的人推尊《史记》,一个原因便在这里。

《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绩,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史家称为“纪传体”,因为“纪传”是重要的部分。古史不是断片的杂记,便是顺按年月的篡录;自出机杼,创立规模,以驾驭去取各种史料的,从《史记》起始。司马迁的确能够贯穿经传,整齐百家杂语,成一家言。他明白“整——齐”的必要,并知道怎样去“整齐”:这实在是创作,是以述为作。他这样将自有文化以来三千年间君臣士庶的行事,“合炉而冶之”,却反映着秦汉大一统的局势。《春秋左氏传》虽也可算通史,但是规模完具的通史,还得拍《史记》为第一部书。班固根据他父亲班彪的意思,说司马迁“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直”是“简省”的意思;简省而能明确,便见本领。《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

《汉书》的名称从《尚书》来,是班固定的。他说唐虞三代当时都有记载,颂述功德;汉朝却到了第六代才有司马迁的《史记》。而《史记》是通史,将汉朝皇帝的本纪放在最后头,并且将尧的后裔的汉和秦、项放在相等的地位,这实在不足以推尊本朝。况《史记》只到武帝而止,也没有成段落似的。他所以断代述史,起于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共十二世,二百三十年,作纪、表、志、传凡百篇,称为《汉书》。班固著《汉书》,虽然根据父亲的评论,修正了《史记》的缺失,但断代的主张,却是他的创见,他这样一面保存了文献,一面贯彻了发扬本朝功德的趣旨。所以后来的正史都以他的书为范本,名称也多叫作“书”。他这个创见,影响是极大的。他的书所包举的,比《史记》更为广大;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尽在其中。

书里没有世家一体,本于班彪《后传》(共65篇,班彪作)。汉代封建制度,实际上已不存在;无所谓侯国,也就无所谓世家。这一体的并入列传,也是自然之势。至于改“书”为“”,只是避免与《汉书》的“书”字相重,无关得失。但增加了《艺文志》,叙述古代学术源注,记载皇家藏书目录,所关却就大了。《艺文志》的底本是刘歆的《七略》。刘向、刘歆父子都曾奉诏校读皇家藏书;他们开始分别源流,编订目录,使那些“中秘书”渐得流传于世,功劳是很大的。他们的原著都已不存,但《艺文志》还保留着刘歆《七略》的大部分。这是后来目录学家的宝典。原来秦汉之后,直到成帝时,书籍才渐渐出现;成帝诏求遗书于天下,这些书便多聚在皇家。刘氏父子所以能有那样大的贡献,班固所以想到在《汉书》里增立《艺文志》,都是时代使然。司马迁便没有这样好运气。

《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表、志由曹大家(即班昭——班固之妹,给曹世叔。“家”通“姑”)和马续补成;纪、传从昭帝至平帝有班彪的《后传》作底本。而从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这样一看,班固自己作的似乎太少。因此有人说他的书是“剽窃”而成,算不得著作。但那时的著作权的观念还不甚分明,不以抄袭为嫌;而史书也不能凭虚别构。班固删润旧文,正是所谓“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却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史书叙汉事,有阙略的,有隐晦的,经他润色,便变得详明;这是他的独到处。汉代“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他实在表彰得更为到家。书中收载到人整篇的文章甚多,有人因此说他是“浮华”之士。这些文章大抵关系政治学术,多是经世有用之作。那时还没有文集,史书加所搜罗,不失保存文献之旨。至于收录辞赋,却是当时的风气和他个人的嗜好;不过从现在看来,这些也正是文学史科,不能抹煞的。

班、马优劣论起于王充《论衡》。他说班氏父子的著作文义浃备,纪事详瞻(浃,周密。瞻,丰富,充足),观者以为胜过《史记》。王充论文,是主张华实俱成的。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他所说的华,便是辞赋化。《史记》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出排偶,句子也长了。这正是辞赋的影响。自此以后,直到唐代,一般文士,大多偏爱《汉书》,专门传习,《史记》的传习者却甚少。这反映着那时期崇尚骈文的风气。唐以后,散文渐成正统,大家才提倡起《史记》来;明归有光及清桐城派更加推尊,《史记》差不多要驾乎《汉书》之上了。这种优劣论起于二书散整不同,质文各异;其实是跟着时代的好尚而转变的。

17. 根据这篇文章第1段所述,在下表的冒号后面填入文中提到的书名。

最早的有系统的史书: 

18.“各有所胜”的“胜”字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段是发挥这个意思的?

                                 

19. 文中为什么把“身败名裂”的“败”字换成“废”字。

                               

20. 文中“整齐”的意思是(  )

A. 剪裁文章,使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完整。

B.“整”指内容的条理性,“齐”指体例的一致性。

C. 对材料加以取舍和剪裁,使结构完整,体例划一。

D. 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取舍材料,建立自己的体系。

21. 解释“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意思。

                      

22. 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而作者却说“汉代封建制度实际上已不存在”,二者看来是矛盾的,对此应如何理解?

                        

23. 第5段文字的中心是(  )

A. 说明《汉书》在体例上与《史记》的不同及其原因。

B. 说明《汉书》写作时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C. 说明《汉书》所依据的史料比《史记》丰富得多。

D. 说明《汉书》为后世保留了珍贵的皇家藏书目录。

24. 第6段所说的四个人各是哪一位?

  A.        B.         C.        D.     

25. 第7段画线的句子中,哪些地方应该用引号?请添上。

26. 通观全文,这篇文章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一.

1. A    2. B    3. B    4. A    5. C   6. C

二.

7. B   8. A    9. B   10. A

三.

11. D   12. C   13.B   14. D

15.

(1)合浦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珍珠,同交阯交界,商人们常常到交阯作买卖购买粮食。

(2)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十户。

16.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17. 最早有系统的史书《史记》、《汉书》

  记言:《尚书》《国语》《战国策》

记事:《春秋》《左传》《史记》《汉书》

太简单:《春秋》

较详细:《左传》《史记》《汉书》

编年体:《左传》

纪传体:《史记》《汉书》

通史:《史记》

断代史:《汉书》

18.“胜”:长处

19. 指司马迁受宫刑的遭遇

20. D

21. 行文简洁,叙事翔实

22. 文中的“封建制度”指的是我国古代的分封制度

23. A

24. 班固、班昭、马续、班彪

25. “文义浃备,纪事详赡”“华实俱成”

26. ① 两书体例  ② 地位  ③ 文体各有所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