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岘山(xiàn) 馔玉(zhuàn) 绮筵(yǐ) 绿蘋(pín)
B.乱飐(zhǎn) 枳花(zhǐ) 青冥(míng) 蓟北(jì)
C.恣欢谑(xuè) 霰雪(xiàn) 盘飧(sūn) 兰苕(zhào)
D.车辚辚(lín) 薜荔(pì) 砧声(zhēn) 鵷雏(y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精粹 美仑美奂 出奇制胜 震聋发聩
B.诀窍 戴罪立功 各行其事 察颜观色
C.切蹉 仗义执言 不落窠臼 鼎立相助
D.追溯 旁征博引 高屋建瓴 欲盖弥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B.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C.中国传统水墨画因在材料和技法上的与众不同,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然而,古人的巨大成就也成了挡在后辈面前的高峰。正因为如此,今人才另辟蹊径创造出了抽象性,实验性的水墨画。
D.著名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臂山》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真是匪夷所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晖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他的防守控制能力和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相信他明年一定会梦想成真。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人体低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专家指出,感冒、发高烧、过度疲劳等都是造成“高原病”的诱发因素。
D.海峡两岸高层人士50年来首次公开、直接的历史性接触,开启了两岸协商谈判解决问题的大门,这一事件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
5.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西京:代指洛阳 九秋:此指深秋 殷勤:恳切深厚的情意
B.凋旗画:凋落 淑气:秋天凉爽的气候 草檄: 起草讨伐敌人的文书
C.殷岩泉:震响 竟夕:通宵 旧醅:指隔年的陈酒
D.九重天:代指皇帝 行人:从军出征的人 牙璋:精锐部队
6.下列诗集都是以作者的字命名的一项是( )
①李白——《李太白集》 ②柳宗元——《柳河东集》 ③杨炯——《杨盈川集》
④温庭筠——《温飞卿诗集》 ⑤王维——《王右丞集》 ⑥刘禹锡——《刘梦得文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⑥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唐四杰”是指唐高宗到武则天时期著名的四个诗人,它们是王勃、杨炯、骆宾王和陈子昂。
B.《燕歌行》一诗虽然内容比较复杂,但主旨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希望将军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戒骄戒躁,关心爱护士卒。
C.格律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前者为八句或更多,后者为四句,它们都有严格的形式要求。如某些位置的句子必须对仗,平仄和押韵的要求也很严格。
D.晚唐诗感时伤怀,风格多变,个性鲜明,处处散发出秋花的晚香。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
二、(18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韩将军后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镞:箭头
B.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竟:竟然
C.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居无何:过了没多久
D.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麾下:部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B.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C.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D.用此,其将兵数困辱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10.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B.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3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尝书狱典文学。父武为秦裨将军,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虏楚王。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而弟毅位至上卿。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中车府令赵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使者以蒙恬属吏,囚蒙恬于阳周,而系蒙毅于代,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欲以灭蒙氏。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二世乃遣御史赐蒙毅死,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史记·卷八十八》,有改动)
臣光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据阳山,逶迤而北 B.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使者以蒙恬属吏 D.吾适北边,自直道归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蒙氏“世无二心”的一组是( )
①恬尝书狱典文学
②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③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
④囚蒙恬于阳周,蒙恬疑而复请之
⑤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
⑥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A.①⑤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氏家族为秦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蒙恬蒙毅兄弟也都曾官居高位,但最终都被秦二世杀害了。
B.胡亥做皇帝后,赵高得宠,日夜毁谤蒙恬,搜罗蒙恬的罪过,检举弹劾蒙恬。看来,赵高一定要置蒙恬于死地。
C.面对使者,蒙恬说自己不逃避罪责,甘愿因忠心规劝而死,但他还是希望皇帝能替黎民百姓着想,找到一条应遵循的正确道路。
D.司马迁对蒙恬的无罪被杀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肯定了蒙恬认为自己的罪过在于修筑长城时截断地脉的说法。
三、(9分)
14.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3分)
15.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3分)
16.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3分)
四、(29分)
17.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联系全诗,找出下列哪几项是昭君“怨恨”的具体内容( )(3分)
A.昭君的怨恨是美人不得宠的怨恨。
B.昭君的怨恨是不能报效祖国的怨恨。
C.昭君的怨恨是远嫁异域的女子怀念故土的怨恨。
D.昭君的怨恨是恨自己生为女儿身。
(2)诗人借助“昭君”这一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8.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颔联和颈联是如何体现出“早行”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2)颔联和颈联传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19.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3分)
答:
(2)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0.名句默写(10分)
①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③_________________,一片降幡出石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⑦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
⑧画栋朝飞南浦云,_________________。
⑨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
五、(23分)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
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
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
(有删节)
21.文章题目中用了“寂寞”和“冷”两个词语。
(1)从文章内容看,书院的“寂寞”除“少有游迹”外,还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分)
答:
(2)“冷”字在文章中有哪三层含义? (6分)
一是
二是
三是
22.作者写嵩山及少林寺的热闹,其用意是什么? (4分)
答:
23.结合语境,谈谈画线句子在文章中的寓意。 (4分)
24.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6分)
答:
七、(60分)
25.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以“门与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0 BDCDC DABCA
11.B (当权。A名词动用,向北进军;打败仗。C交付;连续。D到;满足。)
12.C (①是说蒙恬的职务;⑥是蒙恬临死前的不满。)
13.D (司马迁对蒙恬持批评态度,并否定了他归罪地脉的说法。)
14.可是他深明人臣的道义,虽然无罪被杀,仍能守死而无贰心,也足可称道啊!
15.李广家与原先的颖阴侯之子灌强一起隐居在蓝田,(他们)常到南山中打猎。
16.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都喝到水(的话),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都吃上饭(的话),李广一口饭也不尝。
17.(1)AC
(2)作者借助“昭君”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有才士人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18.(1)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突出了“早行”,然而却已经“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颔联的“鸡声”、“月”、“霜”和霜上的“人迹”这些特征性的景物都体现了“早行”。落叶布满山路,因为天还未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明显,颈联的“明”字再次点明“早行”的主题。
(2)旅人在外出行的路途艰辛和旅人的羁旅愁思之情。
19.(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
(2)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
20.①鱼龙潜跃水成文 ②竹喧归浣女 ③千寻铁锁沉江底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⑤迷花倚石忽已暝 ⑥天生我材必有用 ⑦萧萧班马鸣 ⑧珠帘暮卷西山雨 ⑨危樯独夜舟 ⑩残星几点雁横塞
21.(1)位于深山腹地;草径仅依依可见;千年古柏增加凄凉;院舍空空。(答三点即可)
(2)一是书院的冷清,二是历史文化、高尚精神受到冷落,三是作者感到心寒
22.用嵩山和少林寺游人如织的热闹,反衬嵩山书院的寂寞,表达对历史文化、高尚精神遭到冷落的激愤,对功利世俗的抨击。
23.古柏就是书院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的象征,永远生机勃勃,虽历经劫难而生生不息,厚重而有底蕴。(大体意思对即可。难点在对“见证”和“伴侣”的理解上,应结合上文考虑。)
24.要继承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不向世俗的物质主义低头;;坚守清雅、怡然、旷达的高尚精神品格。 (大体意思对即可。这是对全文旨要的总括,最后两节也是作者思想的真实流露)
25.作文(略)
参考译文: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曾做过狱讼记录工作,并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父亲蒙武任秦国裨将军,攻打楚国,一举击溃楚军,杀死楚将项燕,俘虏了楚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弟弟蒙毅也做到了上卿。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扎在上郡。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的才能,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争宠的。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天,御驾外出巡游会稽。半途得了重病,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中车府令赵高平常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于是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拥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拟定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扶苏自杀后,使者把蒙恬交付给下吏,囚禁在阳周,并且把蒙毅囚禁在代地。蒙恬产生怀疑,又请求申诉。胡亥已经听到扶苏的死讯,当下就打算释放蒙恬。赵高唯恐蒙氏再次显贵当权执政,想要铲除蒙氏。等到秦始皇的灵车回到咸阳,安葬以后,太子就登极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赵高最得宠信,日日夜夜毁谤蒙氏,搜罗他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二世皇帝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大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地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替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候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
(《史记·卷八十八》,有改动。)
臣司马光说:始皇开始暴虐天下,而蒙恬就供其差遣,由此可知他是不仁之人。可是他深明人臣的道义,虽然无罪被杀,仍能守死而无贰心,也足可称道啊!
(《资治通鉴·秦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