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九月月考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自己的考号、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卷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渌水(lù) 贾人(jiǎ) 长嗟(jiē) 纶巾(guān)
B.青冥(míng) 嘈嘈(cáo) 呕哑(ōuyā) 凝噎(yē)
C.幽咽(yàn) 管弦(xián) 琵琶(pá) 浣女(huàn)
D.祠堂(cí) 衰鬓(bìn) 潦倒(liǎo) 迁谪(d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仓皇 樯橹 烽火 漂沦憔悴
B.弥望 飘零 霹雳 良辰美景
C.豆寇 颠峰 锦书 雕栏玉砌
D.舞榭 暮霭 摧眉 沧海桑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斯韦斯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和胆量。
B.我们这个社会要大力弘扬一种健康积极的道德风气,对公然挑战基本道德准则的不刊之论要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
C.在颜之推看来,弈棋有风雅之趣,可助消愁释愤,并非玩物丧志,认为“时可为之”。
D.我班的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08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在世锦赛决赛中,第九道出发的刘翔以12秒95的成绩首次获得世锦赛的金牌,在完成“大满贯”的同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男子110米栏世界第一人。翔飞人让世界见识了“亚洲速度”,也是大阪最闪亮的一颗星!
C.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了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的遨游。
D.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新时期的道德追求,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唐代称律诗和绝句为近体诗,这是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体制,自立主题,创作的诗称为“新乐府”,如“三吏”“三别”等。
C.词的标题和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了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乐调,两者分别表示词的内容和形式。“念奴娇”“沁园春”“水调歌头”“天净沙”“浣溪沙”都是词牌名。
D.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愁为主;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皆可入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王维的境界
钱穆
①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②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③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诘诗极富禅味。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扑扑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④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扑扑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⑤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极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节选自《中国文学论丛•谈诗》有删改)
6.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的是全诗有着特殊的意境和特殊的情趣,在诗的背后要有人。
B.指的是做诗要有禅味,要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是富有动感的景色。
C.指的是一个字都不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D.指的是不直接讲出作者所感觉的,而是让读者通过外境去领略诗歌的意境。
7.根据文章的第四段进行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字和“鸣”字用得好,是因为这两个字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B.“落”字体现了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鸣”字表现了草虫夜半哀鸣的凄凉。
C.王维“顿然”感到此生命同时又感到此凄凉,这正是诗中禅意之所在,别有意境。
D.这一联好就好在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是直接抒发议论,就降低了诗格。
8.下列和文章相关的论述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诗应以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为宗师,向陆游学无异于问道于盲。
B.陆放翁的这一联虽然对仗工整,形式整饬,但并无特殊的意境和情趣。
C.只有参禅悟禅,才能体味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中蕴含的无限深意。
D.按照作者的评价标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文中所举两例更为高妙。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斐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②!”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③,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书•卷二○二》)
【注】①任侠:以“侠义”自任。 ②谪仙:指受到处罚而降到人间的神仙。
③乐章:这里指可以配乐演唱的诗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遁:隐藏
B.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擿:揭发,挑剔
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辟:征召
D.还寻阳,坐事下狱 坐:因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知章见其文,叹曰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
C.帝赐食,亲为调羹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D.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11.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 )
①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②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③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④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⑤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⑥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唐代诗人李白充满沉浮荣辱的人生经历,突出地表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特征。
B.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就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试。
C.作为文人的李白是孤傲和狂放不羁的,本文就体现出他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
D.李白游览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认为郭是个奇才,因此,郭子仪犯法,是李白为他赦免的。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4分)
译文: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4分)
译文:
14.阅读下列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浣溪沙①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①这首小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
(1)上阕三句,写游清泉寺时所见风光和环境,词人抓取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述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下阕三句是否表达了词人这种“悲吟”呢?请简析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原文诗句回答下面问题。(共10分,每空1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达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一见如故的两句诗是 ,
!写琵琶女出场时迟疑、腼腆的句子是 ,
。
(3)《蜀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4)《鹊桥仙》的中心句是: ,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威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有这番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③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④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⑤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空,早已了无痕迹,惟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⑦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⑧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著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16.“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
17.文章题目是“把栏杆拍遍”,文中也多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的含意。(4分)
答:
18.文章第⑤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9.纵观全文,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辛弃疾的认识和评价。(6分)
答:
六、(12分)
20.请给下面一首律诗的后六句排出合理的顺序。(4分)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
, 。
, 。
, 。
①恒饥稚子色凄凉 ②风含翠筿(xiǎo,小竹)娟娟净 ③自笑狂夫老更狂
④欲填沟壑唯疏放 ⑤雨裛(yì)红蕖冉冉香 ⑥厚禄故人书断绝
合理的顺序是:
21.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诗之所以为诗,主要不在诗中有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读下面这首诗,结合朱光潜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答:
22.依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4分)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我喜欢有超世之才又临惊泰然的苏东坡, ;我喜欢嫉恶如仇又心如柔肠的鲁迅, 。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国有两个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都撞死了。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一是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长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而苍蝇的做法与之相反。
对这个实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蜜蜂是烈士,而苍蝇则苟且偷生。有人说苍蝇非常聪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二就是“蜜蜂型”。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年级九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B(A“贾”jiǎ应读gǔ,C“咽”yàn应为yè,D“潦”liǎo应为liáo,“谪”应读zhé。)
2.C(“豆寇”应为“豆蔻”,“颠峰”应为“巅峰”。)
3.C(A“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B“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C“玩物丧志”指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D“擢发难数”比喻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
4.B(A搭配不当,去掉“的回归”;C成分残缺,句末改为“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重要手段”;D前后不对应,去掉“能否”。)
5.C(“天净沙”为元代曲牌名。)
6.D(依照原文第四段后半部分。)
7.B(应有由此及彼的推断。)
8.B(A“向陆游学无异于问道于盲”不妥,C前后没有必然联系,D各有其妙。)
9.A(“遁”应释为“逃走”。)
10.C(C组前“为”,介词,引进省略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之”,可译为“给”、“替”;后“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A组两个“因”均为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可译为“于是”、“就”。B组两个“其”均为代词,称代第三者,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D组两个“于”均为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在”。)
11.C(①陈述对象是李白的先人,⑤是指高力士有意陷害李白。)
12.D(主客颠倒,应是郭于仪认为李白是奇才。)
13.(1)这个人天生英才,聪慧出众,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磨砺,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提示:“是子天才英特”是个判断句。“是子”即“这个青年”或“这个人”;“少益以学”既是省略句,“益”字后省略“砺之”,又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时要把“以学”移至“少益”前。“天才”指天生俊才;“英特”即聪慧出众;“益”,进一步、稍微的意思。)(4分)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提示:“为……”表被动,构成被动句。“亲近”,动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身边受宠的人”。“骜放”,指傲慢不驯。“自修”,即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4分)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先人在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才)逃回来,把家安在了四川西部。
李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了长庚星,就用太白给他起名,十岁时就通读诗文,到了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颋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后来,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去拜见了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由李白所写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酒醉稍醒,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愈加桀骜不驯,放荡不羁。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漂泊于四方,曾经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于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当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郭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使李白幸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返回寻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寻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逝世了,终年六十多岁。
14.(1)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幼芽。林间沙路一尘不染。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声。一派画意的光景,荡去官场的恶浊。它优美、洁净……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3分)
(2)不是。词人用“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又用“休将”一词将“白发”、“黄鸡”的比喻义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是不服衰老的宣言;也是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体现。(3分)
古诗赏析:
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蕲水的清泉寺,下临兰溪。兰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兰花,故名曰兰溪。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首句点明了兰溪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同时又点明了游兰溪的时令。兰刚发芽,芽虽短,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潇潇、子规哀鸣都是写实。暮春三月,春色正浓,可写之景可谓数不胜数。但是作者独取此景,这显然和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苏轼毕竟是一个“奋厉有当世志”的杰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难道人生就再无少了吗?何必自伤白发,哀叹衰老呢?集中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白发”和“黄鸡”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逝,调子低沉。苏轼在这首词中是说不要伤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就一扫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片“潇潇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
此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近千年来,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焕发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进的信心!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15.(10分)(1)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4)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16.辛弃疾归宋后,由于赵宋王朝主和苟安,他不被重用。反而被剥夺了抗金的权力。(2分)因而只能借填词作赋来表达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2分)
17.“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2分)另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2分)
18.对比或衬托。(1分)此段对比、衬托有三处:一是《破阵子》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二是杜甫、王昌龄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象和描述,而辛弃疾是亲自参战经历的记述;三是用屈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3分)
19.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青年时举义兵抗金,后随宋廷南迁,不被重用,壮志难酬,以词抒怀,爱国之情昭然,其词作铿锵有力,铮然有声,与苏轼同创“豪放派”词风。(6分可视情况酌情给分)
20.(4分)②⑤⑥①④③
21.(4分)这首诗抓住细节,表达了询问者对家乡景物的深切感受,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22.(4分) 虽渴望“雄姿英发”,但也有“浓妆淡抹”的和谐
虽“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23.作文评分说明:①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②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③以43分作为起评分,拉开档次,敢于打高分,打满分。
思路点拨:这则作文材料虽为实验报道,却颇耐人寻味。命题者以此为作文材料,意图显豁:一是材料内容切合中学生追新好奇的心理趋向,能一下吸引同学们的眼球,让你“想说”、“要说”;二是材料的审题难度不大,立意点较多,容易生发各种论点;三是材料的时代气息较强,一反人们对两种昆虫的传统伦理观念,契合时代的开放精神。这则实验报道与对这两种昆虫的传统的道德化伦理化诠释不同。实验结果是一向“勤劳勇敢”,人见人爱的蜜蜂“全都撞死”;而向来“满身龌龊”,人人唾弃的苍蝇却成功逃脱。材料既为我们提供了实验的结果,又为我们分析了蜜蜂失败的原因,意在让我们针对“原因”生发议论,而不是针对“结论”纠缠不清。因此,本次作文立意角度宽泛,大致可谈一谈:为达到“成功”或“生存”,要有信念,要运用智慧,要打破传统思想束缚,要灵活变通,要团结互助,要智勇双全,要懂得坚持与放弃的辨证关系等。每个点可适当引申,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对这个实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蜜蜂是烈士,而苍蝇则苟且偷生。有人说苍蝇非常聪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另一种就是“蜜蜂型”。如果先摒弃原先的对于这两种动物的道德附加和好恶感,你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看看自己,你到底是“蜜蜂”还是“苍蝇”?你想做“蜜蜂”还是“苍蝇”?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了全部力量,被撞后还是不长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的方法。如果说蜜蜂是教条型、理论型,而苍蝇则是探索型、实践型。苍蝇的智慧中,就从来不会认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撞的时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被碰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它们能从同伴身上获得灵感,合作与学习的精神让它们共同获救。所以,最终它们是胜利者。
参考例文一 生命的真谛
当我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海子《重复》
蜜蜂失败了,但它的精神却在我心里久久地沉淀下来。那份执著追求的勇气,让我这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深深感动着。于是,在黑暗中,我打开一扇门,生命的阳光一道道穿透我的身体,温柔地润泽着一颗心,让它懂得,原来生命的真谛便是不断的追求。
蜜蜂在寻找生命的出口时失败了,不仅如此,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是我应该看到,那一次次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就像一盏灯发出的微光,虽然不能照彻黑暗,但足以给蜜蜂们以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信念。如果蜜蜂在碰壁之后便不再追寻,那么它虽然仍将面临死亡,但再不会有人为它惋惜,为它赞叹。
每一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但并非每一个追求者都能成功。如果把成功比作青春的梦想,那么追求便是青春本身,只有不断地追求,青春才会常在,蜜蜂是没有成功却不断追求的人,你会不会是成功了便不再追求的人呢?我想,应该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吧,别只看到那么一点卑微的结果,追求的价值正闪耀着智慧美丽的光泽。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可我们能控制它的宽度,因为我们会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觉得无比富足。
抒写幸福的海子,追寻光明的顾城,还有那康河边的徐志摩,轻轻地诵着“轻轻地我走了……”他们用生命写作,追求着希望与梦想,即使走不出生死的漩涡,但毕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影子。精忠报国的岳飞,激昂悲壮的屈原,曲水流觞的嵇康,在他们短暂的人生之路上,血泪浇注成泥土,让后人踏着它继续走完追寻的路。
每一个人都好像是一个被咬过的苹果,有些人缺口很大,并不是因为它没有成功,而是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芳香。
愿每一个人都能活得无愿无悔,因为至少他追求过。
最后,以一句话兴尽收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点评:这是为蜜蜂高唱赞歌的文章。尽管材料中已经对蜜蜂型的人做出了一种价值取向上的暗示,但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依然铤而走险,绝处逢生,将蜜蜂的价值启发定位于在对成功追求的执著上。其实在材料中的蜜蜂的执著,是一种顽固不化,但是人类生活很复杂,所需要的执著追求,当然也不会如蜜蜂依光而行那么简单,所以作者在论说的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人类生活中的执著追求。同时,在具体展开论述的时候,作者选择的材料,无论是事理的,还是事例的,都显出作者本身阅读面的宽广,这样,论述得恣意汪洋,游刃有余。
参考例文二 激活大脑,燃烧智慧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观点已经落后了。对于成功的苍蝇与失败的蜜蜂,多半人会吃惊地张大嘴巴:“什么?苟且偷生的苍蝇找到了出口?”可见我们如同蜜蜂一般,输给了苍蝇的生存智慧。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吗?要适应新世纪的高速吗?那就应该撇开长期束缚着我们的狭隘的眼光和固有生活模式的条条框框:激活大脑,燃烧智慧!
何为“激活大脑,燃烧智慧”呢?在这里激活的是一种思想方式,而燃烧的则是由这种思想方式获取的生存智慧。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所居住的社会,犹如一个大玻璃瓶,而我们犹如这许许多多的苍蝇和蜜蜂。我们都在寻找出口。首先,我们要学会一种解除的各种固定模式,视野开阔,分析全面的思维方式。具体地说,我们面对着一个问题不能只盯着这个问题的本身看,而是要兼顾它的四周,它所联系到的方方面面。曾经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韩少华的《记忆》中,记忆的真谛到底是什么?然而盯着这个问题在文章里找了许多遍也没发现答案。错就错在你只就问题的本身来思考,没有纵观全文,提炼出文章的中心。实现上记忆的真谛在于记忆的内容,也就是哪些应该记住,哪些应该忘记。学会这种思维方式,你寻找出口的眼光自然就会比别人高,自然会更快捷更巧妙。
其次,从这种思维方式所伸展出的,是我们处于这个社会的生存智慧。包括从别人的失败的教训中寻找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对照和比较,总结成功的条件与捷径;在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分工合作等等。这是一个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如何在这个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不被淘汰出局?需要的就是这种智慧。比如说与人互帮互助,分工合作,这是无论到哪里都需要具备的素质。不要把它理解成阴暗复杂的人际交往手腕,它是可以促进个人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精神。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是竞争中的一种集体主义观念的体现。
我们可以一直这么想:我是瓶子里的飞虫,我要找到出口。我们感到身体沸腾,我们激活了大脑,燃烧着智慧,我们真的离成功不远了。
点评:作者是一个很会说理、很懂得读者心理的人,你看她句句话都说到读者的心窝里去了,因为有了一个读者在你的面前,所以那些该详细论说的,作者就不厌其烦;那些是读者一听就明白的,作者就要言不烦;那些是你不说读者也能明白的,作者干脆就省去不谈。而且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特别善于用条分缕析的条目来说理,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犹如辩论的时候,要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又要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是符合应试作文的评判实践的。有人说,高考作文90秒定终身,我们根本不能要求阅卷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来欣赏、来努力地挖出你文章中的闪光点。我们只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使我们的文章尽快地、尽可能充分地来表达我们的观点。而这篇作文无疑是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