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二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二语文第二次阶段考试

2014-5-11 0:11:26下载本试卷

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 (11月卷)

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12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

 A、勒紧/敲诈勒索   骁勇/妖娆    抨击/怦然心动   跻身/济济一堂

B、载体/荆棘载途   紧俏/刀鞘    市侩/脍炙人口   教诲/风雨如晦

C、炽烈/博闻强识   文牍/亵渎    对峙/恃才傲物   弹劾/放浪形骸

D、痊愈/瑕不掩瑜   庇佑/毗邻    契合/锲而不舍   滂沱/气势磅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C

 A、阵脚    先法制人    天荒地老    追溯    别出机杼

B、抚摩    少安勿躁    淡妆浓抹    昏愦    潜移默化

C、砥砺    目不暇给    异军突起    哽噎    各行其是

D、指摘    锐不可当    篷万荜户    专诚    集腋成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C

 A、在此之前,始终坚持朝美双方会谈,拒绝日韩的参加,而美国也始终拒绝同朝鲜进行单独会谈,双方僵持不下,一度箭在弦上。

B、诗人可以说是“多情种”,如果不是对世态人情非常多愁善感,诗歌中怎么能澎湃起情感之潮,从而深深地打动读者?

C、越来越贵的医药费让很多患者在医院面前望而却步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国卫生部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注意。

D、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世界,同一个梦想”正式揭晓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发来贺辞,大意是这个口号抓住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体现了主办方的深谋远虑。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

A、归纳整理是学好语文的方法之一。通过归纳整理,可以把零星的、肤浅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系统的、深刻的认识。

B、“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是两国建交55年来的第一次双边军事演习,也是近年来两国军队首次面对面的合作。这标志着两国新型军事互信合作关系达到了新高点。

C、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D、根据2005年9月在巴基斯坦大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中国国际救援队决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危重病人抢救、常见病和外伤救治转移到卫生防疫、帮助当地医院恢复重建等方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一般不会问“为什么”的问题。90年前,A·WEGENER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同样的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洋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上世纪70年代,“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区,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被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日本冲绳海糟。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的原核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于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处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生物的一级分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家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乎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耕耘”,直至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的评价。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

5、根据文章,下列对“大洋中脊”或“深部生物圈”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B

A、组成“深部生物圈”的原核生物生存于深海海底及其下面数百米的深处

B、海洋“深部生物圈”的数量极多,其生物量是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C、“大洋中脊”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和“板块”现象的存在

D、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的大西洋海底山脊,构成了大西洋的“中脊”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深部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可以拓宽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深海海底和地层深处。

B、原核生物作为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能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转化为有机质

C、微微型浮游生物是运用新技术对“深部生物圈”进行探测的又一新的发现

D、热液生物群可生存于因含硫化物热液喷出而形成近百度高温的深海海底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B

A、对深海大洋的研究,将是今后开展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B、数十亿年来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

C、现代地质学研究要重视的几乎没有形态化石的原核生物而不再是大化石

D、深海测量中对“大洋中脊”的发现,为后来“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视野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冯异字公孙,颖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为王莽拒汉。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更始数欲遣光武徇河北,诸将皆以为不可。是时左丞相曹竟子诩为尚书,父子用事,异劝光武厚结纳之。及度河北,诩有力焉。从破王郎,封应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三年春,遣使者即拜异为征西大将军。会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与异相遇,禹弘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此万成计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余人。异弃马步上回溪阪,与麾下数人归营。复坚壁,收其散卒,招集诸营保数万人,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 击,降男女八万人。明年,公孙述遣将程焉,将数万人就吕鲔出屯陈仓。异与赵匡迎击,大破之,焉退走汉川。异追战于箕谷,复破之,其后蜀复数遣将间出,异辄摧挫之。出入三岁,怀来百姓,申理枉结,上林成都。六年春,异朝京师。引见,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既罢,使中黄门赐以珍宝、衣服、钱帛。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木旬邑。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而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诸将或欲分其功,帝患之。乃下玺书曰:“征西功若丘山,犹自以为不足。孟之反奔而殿,亦何异哉?”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军,谥曰节侯。

8、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 其后蜀复遣将间出         B、 从破王郎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公子从车骑,虚左

C、 既罢,使中黄门赐以珍宝、衣服、钱帛  D、 每所止舍 

   曲罢曾教善才服              每视察,顾视无可置者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D

A、 异以士卒饥倦         B、 诸侯或欲分其功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C、 异乃纵兵大战         D、 异与赵匡迎击,大破之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秦伯说,与郑人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冯异喜好读各种书籍,才能卓异,他曾鼓动光武刘秀与曹竟父子俩结交,后来刘秀度过黄河到达河北时,他们果真在中间起了重要的作用。

B、冯异在与赤眉的战斗中,他改变了自己部下的服装,以致双方衣服相混,使敌军不能辨认,因此惊慌而逃从而扭转了局面。

C、冯异虽然多次立下战功,但他为人谦虚,从不自夸,别人评论各自的功劳时,他常躲在大树底下,因此被人戏称为“大树将军”。

D、光武帝刘秀因冯异赫赫战功以及他的为人而非常看重他,把他与古代的贤人孟之反相比,认为他们是同一类人。

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译文:冯异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的规则,军队里称他做事井然有序

⑵会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与异相遇,禹弘要异共攻赤眉。

译文:恰逢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带兵归来,与冯异相遇时,邓禹、邓弘邀请冯异一起攻打赤眉军

⑶将数万人就吕鲔出屯陈仓。

译文:程焉率领几万军队来到吕you的军营,驻扎在陈仓

1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旅  馆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湘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⑴分析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醒来时天已明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

⑵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妙处与寓意。

诗人用湘江美景、渔人垂钓和自己的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情,表达了对家乡自由自在的闲适生活的向往。

1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⑵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堂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

⑶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五、(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美丽的《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305首。这些诗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史实和风土人情。《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它有着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可它离我们那么近,“诗云”与“子曰”并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所谓“赋诗言志”。但它又总是与我们保持着距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们已经把“子曰”完全历史化,孔子其人其事已经凿凿可信,铭刻在历史之柱上,而作为“诗云”的《诗经》,却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虽然我们也曾认为它与其他经典一样,是史,但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它本来就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表达“愿望”,如果说它是我们的心灵史,那倒很准确。它确是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追求着他们的追求”。它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虽然,从孔子及其门徒开始,我们就在竭力把它道德化;至少从汉代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把它学术化,但它永远是诗,是艺术,是感性的、美丽的,是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与情感并一直在感动我们而不是教训我们的。是的,它应该是,也一直是大众的至爱,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与表达。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事实上,我们无论对《诗经》本身及其中具体诗篇的解释,还是对《诗经》的搜集编辑成书、分类标准及意图,及它所呈现出的艺术独特风采,都莫衷一是。莫衷一是的事实表明我们都只是在臆测,在推断,而不是在证明与发现。是的,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诗经》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各特不同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起来已经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是全体的无能,从而无力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便只好就这么得过且过,大家一齐装糊涂,往前挨日子。

种种学术上的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事实上,正如苏格拉底早就警告过的,“学术”在“美”这样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纯洁的爱情是没有背景的,真正的文学欣赏也可能正是没有学术性的,我们是否被感动、被感染,是文学欣赏是否发生的唯一标准,而我们是否还能被感动或被感染,正是我们是否具有欣赏能力的重要标志。正如一个人对他所追求的绝世佳人身世背景的过分关注,会让我们怀疑他的真正用心一样,过分学术化的文学研究,也让我们怀疑他是否有“爱”文学的能力,甚至是否真的爱文学,还是仅仅因为这种学术研究能给他带来世俗的好处。所以我有时大逆不道地劝我的学生不要去读学者们的文学史。学术化的东西有时很煞文学的风景

(《中学生阅读文选》2005年9期)

14、文章第二段中说“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我们对它“恋恋不舍”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它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圣经。它是我们的心灵史。

15、作者为什么说《诗经》“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请分条陈述。(6分)

答:诗经是表达愿望的,而历史是陈述事实。诗经表达时代的感情,而历史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生活。诗经是现货的生活之树,而历史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

16、文章最后一段说:“学术化的东西有时很煞文学的风景。”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诗经的风景在于她的美丽和风韵,在于感动读者,而学术是有用心的,它过分关注诗经的身世和背景,目的在于求得世俗的好处。因此说,学术化的东西有时很煞文学的风景。

17、这一篇洋溢着学者气息的文艺评论,作者是如何来增强其艺术张力,拓展其思想深度的?请结合全文概括作答。(6分)

答:文章情理交融,将个人的主观思想与审美对象有机结合,既用包含激情的笔调铺染了诗经的灵性特质,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它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剖析,从而增强其艺术张力,拓展其思想深度。

六、(1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文后要求,分别概括其中的主要信息。(4分)

凡是到过西安博物馆的中外旅客,都会被那首先映入眼帘的半坡姑娘雕塑所吸引。她身披兽皮,手提锥形瓶。可是你别只把那塑像当作艺术品来欣赏,那塑像说明半坡人已从茹毛钦血的穴居的极其原始的生活,开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类历史的地平线上。

在这里,你切莫忽视了半坡姑娘手中的那个两头尖,中间大的汲水用的锥形瓶。乍一看,这个锥形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似乎放都放不稳,可是,你知道,这个锥形瓶空时就会倾倒,而当瓶里汲满水时就会自动恢复平衡状态的。这种为便于汲水而发现的锥形瓶所含的力学原理是很深刻的。这说明先民们在实践中早就知道利用重心和定倾中心的相对位置跟浮体稳定性的关系。

⑴从考古研究的角度,概述这部分文字。(不超过25字)(3分)

半坡博物馆塑像手提的仿制锥形瓶,说明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进步。

⑵以介绍“锥形瓶”为目的,从上面的文字中概括说明其主要特征。(不超过25字)(3分)

仿制锥形瓶两头尖,中间大,利用力学原理制作,便于汲水之用。

19、合肥某旅客去北京旅游,拿不准乘飞机还是乘坐火车,他咨询了合肥某旅行社。如果你是旅行社的业务员,请根据下面两张时刻表,以“如果选择飞机(火车)”开头,从“方便旅游”的角度,简要介绍两种交通工具的优势。要求亲切得体,言之成理。(每句30字左右)(5分)

MU5151航班合肥——北京时刻表

航班号

起点站

起飞时间

到达时间

终点站

MU5141

合肥

08:15

09:15

北京

T64列车合肥——北京时刻表

车次

列车类型

始发车站

发车时间

终点车站

到站时间

T64

空调特快

合肥

21:58

北京

08:58

如果选择飞机

早晨8:15出发,上午9:55到达,即可缩短时间,又能附加遨游太空。

如果选择火车

21:58出发,明早8:58到达,休息一宿,既不浪费行程,又能养精蓄锐。

20、根据下面的材料和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甲方向乙方订购一批各色瓷砖。合同有关条文写明“货到甲方时,破损率不得超过3%。”甲方接到货后发现,黑、白两种颜色的瓷砖的破损率分别为7%和5%。但由于总破损率并未超过规定,而彩色瓷砖又不能代替黑、白两色瓷砖使用,甲方只得自己承受损失。

请按照以下两种情况分别修改合同中的“货到甲方时,破损率不得超过3%”这一条文,使这一条文表达严密,让甲方免受损失。

注意:修改时只能在原文中加字,不能减字或调整语序等。

⑴“各色瓷砖都无法互相替代使用”,则修改为:

货到甲方时,各色瓷砖破损度不得超过3%。(不超过20字)

⑵“彩色、黑色瓷砖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替代白色瓷砖”,则修改为:

货到甲方时,瓷砖破损度不得超过3%,其中白瓷砖必须低于3%。(不超过25字)

七、(60分)

23、作文

苏轼的《赤壁赋》中有一段轻舟泛月的抒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然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大诗人李白在《朝发白帝城》中有诗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位诗家轻舟快意,使人神远,使人感怀。请以“生命轻舟的体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说明外,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