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年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Ⅰ卷、Ⅱ卷,全部分数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
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泅海(qiú) 伶俜(líng pīng) 溘死(kè) 机杼(shū)
B.勇剽(biāo) 豹螭(chī) 椽子(chuán) 颓圮(pǐ)
C.静谧(nì) 火钵(bō) 陨落(yǔn) 廿四(niàn)
D.愆期(qiān) 召唤(zhào) 擢拔(zhuó) 啼口转(zh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峥嵘 漫朔 漪沦 笑涡 B.燧洞 绯红 迷惘 矛戟
C.狂飙 宣响 杂糅 缢死 D.蹑履 葳蕤 磐石 殉情
3.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浪遏飞舟 遏,阻止 B.爰而不见 爰,喜爱
C.无与士耽 耽,沉溺 D.不得中顾私 中,通“衷”,心里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实践证明,对腐败分子的 ,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②如果把一个新课题交给他,它总是抱着资料连读带想,反复 ,总不叫人失望。
③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肆意 事实,矢口否认对中国的侵略历史。
A.迁就 实验 曲解 B.姑息 实验 曲解
C.姑息 试验 歪曲 D.迁就 试验 歪曲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比!”战士们喊着就往上掳袖子,往手心淬吐沫,跃跃欲试。
B.培训以后,他的思路开阔,大不同于以往,真当另眼相看。
C.许多“星”都是昙花一现,即使他们当初很会吸引观众,也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成
明日黄花。
D.大家跟他解释了好长时间,它还是振振有辞地说:“不管怎么样,我还是保留自己的
观点。”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起车祸不但使受害人的父母忍受老来丧子的精神痛苦,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
的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压力。
B.在任何严肃的文章中,都包含着使人发笑的因素,连莎士比亚的悲剧都有不少笑料。
C.人类从自然产出文化来,就具有本来和自然反抗决斗的姿态。
D.我们学习让人变得高雅、变得充实、变得聪明、变得有情趣的文学,是要把文学当
作事业去创造、去发展、去发扬光大。
7.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艺”有几种理解,可以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可以指礼、乐、书、
术、御、射六种技能,还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B.新诗发展过程中,有摆脱格律束缚的自由体,也有探索新格律的诗歌,郭沫若就最
早提倡新诗格律化,“戴上镣铐跳舞”,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C.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
三部曲”——《家》《春》《秋》。
D.东汉末年,一批有成就的文人在汉代乐府诗的影响下创作五言诗,现存十九首,被
《文心雕龙》称为“五言之冠冕”。
8.填在下面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人生。这就是所谓终极关怀。在这一
点上, 。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而要求对问题做出理由充分
的回答。在这一点上, 。灵魂在提问,而让头脑来回答,这是哲学本身所包
含的矛盾和困难。 。正是这一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科
学和宗教更加伟大的东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二、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各题。(每题3分,共6分)
日子是什么
梅绍静
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
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
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
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
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
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
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
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
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阴
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
日子是储存着清甜思绪的水罐儿
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塞我的喉咙
9.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小蒜和野葱儿”写出了农村饭食的粗陋,“驴驮上”一句写出了吃水的艰难。
B.“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形象地描写了陕北高原几千年暗无天日的生活。
C.“疲惫”“酸痛”“烈日下”“汗水和泪水”写出了作者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艰难。
D.“清甜”既写出了水的特质,又喻指生活中美好的感觉。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全诗采用信天游的双行节形式,只注重句子的参差,不讲究押韵。
B.全是从头至尾的排比句式和比喻手法,增添了抒情的沉郁感和意境的生动。
C.诗人从饮食、居住、劳作等方面去揭示陕北农民的生活状态,描绘出它的闭塞、沉
滞,饱含作者亲切而苦涩的生活体验。
D.诗人以深沉凝重的诗句,把看似抽象的“日子”用数个具体意象极为形象地表现了
出来。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每题3分,共21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注]①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
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B.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
12.下列各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在意思的使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例:①项王为人,恭敬爱人 ②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A.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C.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D.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1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B.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C.见楚使,详惊曰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D.汉王以为然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
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的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
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
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有任气使
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16.把下列句子译成汉语。
①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②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第Ⅱ卷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8分)
失根的兰花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从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的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代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感情也弱了,泪,却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从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太庙中同样老的古松,我也并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的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是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八岁时肩扛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看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丧,根处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17.作者说,“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这句话从全篇行文结构上看有何作用?(4分)
18.文中又一句比喻,“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所比喻什么?作者对“此
万紫千红的春天”持何态度?(6分)
19.作者原先自谓“到处可以为家”,等到离开国土,便觉得“到处不可以为家”了,这种
情感变化的现实根源是什么?(4分)
20.下面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议论为主,融记叙抒情为一体,感情真挚,语言深沉,耐人寻味。
B.“蚕未离开那片桑叶”比喻“我”虽然四处漂泊,人生如萍,却没有离开国土一步。
C.本文的主旨可概括为:主要说明了作者身处异国他乡所产生的处处不可以为家的感
觉。
D.“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的东西”,这种矛盾心理皆源于
思想情感上的矛盾。
E.文章第4段,描述“我”“漂流”过的地方,是为了反衬“我”“自至美国,情感突
然变了”。
五、阅读下文,然后回答各题。(6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2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2.本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始终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请分析“风雨”的喻意,
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六、语用题(15分)
23.默写,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诗句(5分)
①常太息以掩涕兮, 。
② ,池鱼思故渊。
③周公吐哺, 。
④ ,视死忽如归。
⑤更待菊黄家酿熟, 。
24.把下面这则报道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3分)
世界可再生能源观测所的最新统计表明,近10年来,风能,水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下降了2.2%,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国家和机构的足够重视。
这项统计是世界可再生能源观测所对全世界70多个国家的发电情况进行调查后完成的,并由法国国家电力公司10日公布。
统计表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从1993的20.6%下降到2001年的18.4%。而在此期间,石油,煤炭及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发电量以年均3.24%的速度增长,核能发电的年均增长率也高达2.43%。
这家公司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保持环境的有效办法,因此全世界都应该重视其发展,进一步降低石化燃料发电上升比例。
25.根据所给句子的句式和修辞,补全下面的句子。(4分)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细流:
如果你是山峰,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
如果你是 ,何必在乎 。
如果你是 ,何必在乎 。
26.根据下面词语,扩展成一段不少于30字的语段。(4分)
秋风 街路 心情
27.作文。(60分)
著名作家巴金曾说:“我们不单是靠吃米活着”,那么活着还需要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和感悟写成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自拟文题,中心要明确,不少于700字。
哈尔滨第九中学高二学年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
1—5 DDBCB 6—10DDCBA 11—15DABCC
16.(1)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3分)
(2)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3分)
17.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下文顺利的展开对故国和往事的叙述。(4分)
18.(1)春天喻费城郊区的大学校园(3分)
(2)在作者眼中,这万紫千红的春天不是属于自己的,自己是一律飘絮,飘零在这
万紫千红之中。(3分)
19.祖国已破,自己成了失根的兰花,成为飘飞的花絮,国将不在,何以家为。(4分)
20.B E
21.“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
(1分)
“何妨”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
生活厄远的挑战。(1分)
22.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1分)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
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
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3分)
24.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减少(3分)
25.如果你是璞玉,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丑石(2分)如果你是灵芝,何必在乎别人
把你当成野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