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二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二3册散文单元练习

2014-5-11 0:11:28下载本试卷

高二3册散文单元练习
一.字词
1.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幽僻(bì) 真谛(tì) 倩影(qiàn) 弥望(mí)
B 点缀(zhuì)花蕊(ruǐ)朦胧(lóng) 绽开(zhàn)
C 阡陌(mò)酝酿(liàng)虔诚(qián) 憩息(qī)
D 禁锢(gù) 宁谧(mì)哺育(fǔ) 翌日(lì)
2.有一处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玲珑 丰姿 羞涩 风致
B 端祥 发掘 茏罩 益鸟首
C 颅骨 合谐 清淅 飞泄
D 花瓣 振颤 执拗 恬静
二.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又开了眼界,看到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和力大无穷。
B 心灵在散步,眼睛在旅行,恰是古人所谓游目骋怀。
C 我的手在罗马以及晚期那些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塑上停留过。
D 我想象得出那富于节奏感的姿势,肯定是世间最赏心悦目的奇景。
三.选出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B 但是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D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四.思考下面问题:
1.《荷塘月色》第二至第六段是怎样描绘荷塘月色的?能否用一个词概括这美景的特点?
2.《荷塘月色》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句简明概括的话说明。语言有何特点?试用一两词概括。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1),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2)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3)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 A 。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B 。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4);树的(5)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6)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孤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回答问题:
1. 开篇一句的作用是:
A 点明小屋位置,为描写小屋作辅垫。
B 点明山屋一体的自然情趣。
C 表现小屋的小巧玲珑。
D 表现小屋造型的艺术美。
2. 选词填入文中(1)处
A 装饰 B点缀 C 装点 D 打扮
3. 选词填入文中(2)处(3)处
A 驶 B 飘 C 掠 D 浮 E 流 F 划
4. 在横线A处补写一句话(不超过三个字)
5. 调整下述语句顺序,加上标点,填入横线B处。
A 苗条或婀娜
B 树好比人的姿态
C 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D 花好比人的面庞
E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
6. 在文中(4)处填上一个单音词,在文中(5)处填一个双音词。
7. 在文中(6)处填上一个字。
8. 与文中“另一种印象”对应的前一种印象是什么?
9. 作者从远观的角度描写小屋,使用了下列哪种手法?
A 先静后动
B 寓静于动
C 化静为动
D 寓动为静
10.“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在本段中具体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1.概括第9段的中心:
A 小屋之小,是由于“领土”有限。
B “领土”有限,领空无限。
C “领土”有限,风光无限。
D “领土”有限,乐趣无限。
12.“空中楼阁”描绘了夜晚小屋怎样的意境?
A 小屋消失在夜晚的迷雾中
B 在朦胧的夜色中,小屋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C 夜晚的迷雾给小屋笼罩了神秘的色彩。
D 在朦胧的夜色中,小屋显得迷朦淡远。
六.“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一 1 B 2 D
二 A
三 B
四 答案
1.承第一段末尾提到去赏荷塘月色,二、三段很自然地以漫步为线索写荷塘四周的环
境及此时自己的感受,然后第四段写月色下的荷塘,第五、六段写荷塘上的月色。 淡雅
2.暂得排遣和解脱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朴素含蓄、秀雅沉郁
五 答案
1. B
2. B
3. B、C
4. 那是树!
5. D,B。E,A,C。
6. 静;高大
7. 阴
8. 小巧、别致
9. C
10.原句:“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
11.D
12.D
课外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一文,回答问题。文题《可爱的诗境》
(1) 多谢西风!
(2) 它把后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零落与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秋虫的歌唱。
(3) A。我曾徘徊池边:我把清波当做镜子,照见了她嫣然一笑的朱颜,比什么花枝还美丽。那池中的游鱼,两三只,交头接耳的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的仙女似白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的站着,恰似一个披蓑衣的钓叟。
(4) B。我曾小立断桥,天末彩霞,倒影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桥端,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流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摇摇欲坠。
(5) C。我曾慢步登楼:郭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那里是秋天!树叶(甲),有如春草之争妍;雁儿(乙),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丙),和着轻云(丁),是谁在那儿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许有蝶儿成双的飞舞,燕子裁衣。
(6) D。我与她,变成了画中的诗人,诗中的画家;变成了灿烂的流霞,变成了团栾的明月,变成并蒂的山花。(作者:台湾 易家钺)
回答问题:
(一)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憔( )悴 澄( )清 嫣( )然
嘤( )然 纤( )腰 团栾( )
(二) 第五段(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哪组词最为合适?
A 青青 阵阵 袅袅 渺渺
B 阵阵 渺渺 青青 袅袅
C 青青 阵阵 渺渺 袅袅
D 渺渺 袅袅 青青 阵阵
(三) 文中第3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中,有两个“她”,其指代对象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两个“她”指代同一种事物。
B 两个“她”指代不同的事物。
C 两个“她”指代同一个人。
D 两个她指代不同的两个人。
(四)“在这些可爱的诗境中,平铺了一幅绝妙的图画”是从原文中抽出的,如果将它还原,其所处位置应是:
(3)A处 (4)B处 (5)C处 (6)D处
(五)文中先写后园的“诗境”,然后又写远近、巨细、动静的秋景,作者从几个观察点依次描写的?各观察点所写的“诗境”有何特点?能否依次分别用一词来概括?
(六)从文学鉴赏角度看,对文中几个片断的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第三段中“她的嫣然一笑”是整个画面最引人注目的一笔,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普通的小动物更富有情趣。
B 第四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从傍晚的彩霞写到入夜的桂花飘香,繁星点点。在这些情景中,我与她漫步其间,但未言出,藏而不露,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C 第五自然段采用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写法,使实与虚,近与远,景与情,声与色相结合,构成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画面。
D 本文标题中“诗境”所指范围较大,这篇散文除了着重表现“秋”和诗境外,从中还描写了春草争妍,蝶儿飞舞,燕子裁衣的“春”的诗境。
(七)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态度如何?从哪里可以证明?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不超过50字。
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一) 查字典,结合词义确定其读音并注明。
(二) C
(三) A
(四) (6)D处
(五) 三个观察点,依次是:池边、断桥、楼端。其“诗境”特点依次是:鲜活、朦胧、深邃。
(六) D
(七) 喜爱、赞美。
因为作者笔下的一切景物皆是生机勃勃,令人陶醉的;而且从标题“可爱”一词也可看出。

***拟在11月26日晚自习中进行第四单元检测!(高二1—4班已于23日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