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二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北方交大附中下学期高二语文检测题

2014-5-11 0:11:29下载本试卷

北方交大附中02-03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检测题

 

 

 

第Ⅰ卷(共2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嫉(jí)恨    谛(dì)听  锲(qiè)而不舍

  B.绵亘(gēng)  玫瑰(guī)  杳(yǎo)无音信

  C.自诩(xǔ)   荫庇(bì)  刎颈(jìng)之交

  D.脚趾(zhǐ)   曲(qǔ)折  生杀予(yǔ)夺

  2.依次填入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    写信去叫他。

  ②住所左近的山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    着地面。

  ③一部《水浒传》,    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    的万里长城。

  A.直率  遮盖  洋洋洒洒  举世闻名

  B.轻率  遮蔽  洋洋洒洒  举世闻名

  C.直率  遮盖  酣畅淋漓  众所周知

  D.轻率  遮蔽  酣畅淋漓  众所周知

  3.用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称为视觉仿生

  ②统称为感觉仿生

  ③感觉仿生已经成为目前仿生学的发展重点

  ④探索人和动物眼睛奥秘的仿生学研究工作

  ⑤它跟听觉仿生、嗅觉仿生、触觉仿生和味觉仿生一起

  A.④②⑤①③  B.④①③⑤②

  C.④①⑤②③  D.③⑤①④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工商管理人员根据有关国家的法令、法规,对市场上假冒名牌的产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清理。

  B.这种蔬菜,具有鲜嫩味美、无农药和化肥污染、保鲜期长,很受京城大饭店的欢迎。

  C.由于客队的严密防守,积极拼抢,使主队凭借主场之利速战速决的计划变得非常困难了。

  D.与这家坐落在喧闹大街上的豪华饭店相邻的,是一家门面很一般而菜肴却别具特色的小餐馆。

  5.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宰牛烹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D.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

  阅读《劝学》(节选),完成6—10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辕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搞暴,不复挺者,轹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    中:zhōng

  B.吾尝跛而望矣 跛:zhī

  C.声非加疾    疾:jī

  D。假舆马者    舆:yú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智慧

  B.而闻者彰       彰:清楚

  C.而绝江河       绝:渡过

  D.君子生非异也    生:习性

  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寒于水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善假于物也          而至千里

  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B.两个“于”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C.两个“于”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D.两个“于”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9.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学不可以已  ②金就砺则利

  A.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

  B.学习不可以停止。

    金属靠拢磨刀石就会锋利。

  C.学习不可以停止。

    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

  D.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金属靠拢磨刀石就会锋利。

  10.对上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文三处提到了“君子”,而其意义不同,按照顺序它们分别指“有学问的人”、“品格高尚的人”和“统治者”。

  B.第一段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道德修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后天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C.第二段形象地论证并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在获取知识和培养品德中的巨大作用。

  D.上文反复运用了同类事物设喻,比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论证了同一个道理。

第Ⅱ卷(共30分)

  一、(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中的“雪”指的是    。

2.诗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反复咏唱美好春光,这样反复咏唱的作用是什么?

  答:                     

3.你认为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二(10分)

阅读《故都的秋》(节选),完成4—7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大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4.作者依次描写了北国的槐树、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以及    等景物,表达了对“北国的秋”的    、    、    的感受。

  5.联系文章,说说为什么“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这句话,不宜改为“北国的特产之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答:

  6.作者在描写北国的秋的“静”时,却写了驯鸽和秋蝉的声音,这样是否矛盾?(简要说明理由)

  答:

  7.本文在对“北国的秋”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举例简要说明。

  答:

 三(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

  ①美是生命的呈现,是精神的完善。人的价值和美的价值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说就是一回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就是人性的充分的展开,美就是对无限生动、不断创造中的人的生命力的最充分的肯定。所以,在伏尔加河上奋力前行的纤夫是美的,薄暮中弯腰拾穗的农妇是关的,如蝴蝶穿花般飞舞在高低杠上的体操运动员是美的。

  ②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看到一些美的样态,他们似乎和生命的前行与高扬没有关系,甚至好像是在否定生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比如说在对中国古代的园林和盆景的欣赏中,面对梅的枝干,就表现出这样的审美观:以枝干横斜算作美,认为端正了就没有了景致;以枝干曲折算作美,认为直了就没有了风姿;    ,认为稠密了就没有了美态。龚自珍在他的《病梅馆记》中就严厉地批评了那种通过“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塑造病态美的方法。他正是站在美是生伞的自由创造这一立场上,抨击当时以病态为美的风尚,把那些被“锄其直,遏其生气”的病梅比喻为当时朝野之间“尽奄然而无有生气”的士大夫。其实,龚自珍更多的是用“病梅”批判社会的病态。如果单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病梅”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仍然可以从生命和创造的角度来理解,只不过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曲折隐晦而已。比如说,“病梅”历经“爱梅者”的砍剪、捆绑、挤压、扭曲,饱受折磨,却依然顽强地活下去,依然在那里不懈地展示自己的荚,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象征吗?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曾引用过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的这么几句诗:“可爱的是鲜艳的容颜,青春时期的标志;但是苍白的面色、忧郁的 症状,却更为可爱。”《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患有肺结核,咳嗽吐血,瘦弱得似乎风一吹就能倒下,还常常发愁流泪,可是大多数人却觉得她比那个健康活泼的薛宝钗更美。这里的关系就更加复杂了,因为生命的存在是多样的,有体现为刚强进取的,也有体现为柔弱和退行的。这正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阴”和“阳”的对立统一。林黛玉的躯体的极度柔弱,更突出了她对特立独行的精神追求的力度,也是在更深层次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褒扬。

  ③其实,我们稍稍注意一下自己的周围,就不难发现,人们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这一方面表明了人类生命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另一方面也是人自身面临危机的表现。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人们对精神的追求愈发强烈。有时技术侵占了艺术和哲学的地盘,职业分工往往扭断了人性内在的纽带,使时代精神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而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能带来物质的丰富,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精神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美的追求便成了在新时代追求精神完善的重要手段。

  8.本文论述的观点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9.在文中的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               

  10.第③段,加点的“这种情况”指的是什么?

  答:                   (不超过30字)

  11.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病梅”为什么在龚自珍看来不可取,而在作者看来又可取呢?

  答:

  (2)作者认为林黛玉有一种柔弱之美,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

第Ⅲ卷(50分)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

  同样到某地去,有的人为了节省时间,选择了近路;有的人为了观赏更多的风景,选择了远路。

  同样是一段路程,有的人坐飞机,就觉得路近;有的人乘汽车,就觉得路远。

  请以“远与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二)

  请以“    是美丽的”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组成完整的题目,并将这个题目写在下面。

  (2)不少于700字。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