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二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2014-5-11 0:11:29下载本试卷

盐城中学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2002.01)

命题人:张小俊 朱建平

第 Ⅰ 卷(40分)

一、(每小题2分,计3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疲(bài) (jǐ)梁 与子同(zé) 朝三(mò)四

 B.(huàn)女 商贾(jiǎ) 心宽体胖(pàng) (liáo)若晨星

 C.(zhì)蹰 混(hún)沌 敛声(bǐng)气 (jǐ)济一堂

 D.伶(pīng) 宁(mì) 心存(jiè)蒂 开门(yī)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眷写 鱼业 铤而走险 茕茕孑立  B.寒暄 帐单 地大物搏 精减机构

 C.国粹 嗜好 瞬息万变 夙遭闵凶  D.驰聘 睿智 蜚声于世 矢志不渝

3、下列加点的字词在句中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①而不见(隐藏) ②臣具以表(听说) ③然则虽辱而之(无用)

 B.①纵一苇之所(往) ②得软脚病(近来) ③出师一表真世(名传)

 C.①鸟恋旧林(束缚) ②几何不从汝而死(多少) ③伏清白以直兮(与生相对)

 D.①空中闻天鸡(天空) ②吾女与汝女(长大) ③吾生之须臾(悲哀)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    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②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     的感触来。

③生活正等待着我们每一个人去揭示它的奥秘,去展现它的    

④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 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A.殉情 萧索 真谛 以致  B.殉情 萧条 真理 以致

C.徇情 萧索 真理 以至  D.徇情 萧条 真谛 以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B.对于具有伟大理想并为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怀念他们、纪念他们、尊重他们。

 C.如今,那种说大话,不办实事,专搞形式主义,好大喜功,必须坚决制止。

 D.人人都有知识储存、生活积累,要想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精力放不放在上面。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具体时间,现在还有不同意见,但都认为是在第三纪的某一个时期,可能是中新世或其前后,即在渐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早期,距今约三千万年到一千万年的时期之内。

 A.人类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的呢

 B.人类为什么要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呢

 C.人类究竟是怎样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的呢

 D.人类是在什么情况下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的呢

7、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深刻地剖析了中国历史,同时寄予了对百姓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流露出了对国民奴性人格的批判。

 B.《巴尔扎克葬词》是一篇悼词,在行文中,作者不仅评说了死者,而且阐述了自己的生死观,打上了鲜明的个人印记。

 C.祭文大多是对死者的称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也是如此,以称颂为出发点,追叙了他与十二郎孤苦相依的往事,融进了浓厚的感情。

 D.《赤壁赋》是苏轼在黄州游赤壁之后写的,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8、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在外没有什么近亲,在内没有照应门户的五尺童仆……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译:现在这个溪偏偏被愚侮辱,为什么呢?

C.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译: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

D.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译:现在我遭遇有法度的时代却违反事理,提出不同的意见,所以那些愚笨的人,没有一个我比得上的。

9、对下列句子的诵读,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

 A.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B.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0、关于写作指导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写文章要有理,就是观点正确,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人们的是非观念。道理有大小之分,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得让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B.行文要有据,就是要有论据。论据都是大家公认的客观事实,使用时必须注意真实、可靠,典型、新鲜。

 C.讲道理、作分析也是写文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往往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分强调事物的某一个方面,一种是不注意或忽视事物的某一方面。

 D.随笔是一种短小活泼的文体,古今都有:古代随笔指的是随手记录,不拘体例的作品,跟“笔记”大致相仿;现代随笔是一种更随意地表现自我,具有即兴笔墨、闲适情调和幽默意味的“小品文”(又称“美文”或“小论文”)。

11、下列文学赏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完全反映新的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韩东的《山民》卞之琳的《断章》都是新诗中的优秀作品。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称“诗”或“诗三百”,由于汉代儒家尊奉它为经典,所以后世称为《诗经》。《诗经》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500年的社会生活。

 C.词在唐、五代时出现并流行,到宋代发展到巅峰,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代表作家分别是柳永、李清照等和苏轼、辛弃疾等。

 D.中国现代散文是指由五四到建国的散文创作;当代散文则是指开国后直到今天的散文创作。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巴金的《灯》都属现代散文。

1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B.古代表文和书信的开头格式一般是先写明上表人或是写信人的姓名,这和现代的书信格式不一样。

 C.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瀛洲。

 D.李贺、李煜、李清照三位分别是我国唐代、北宋、南宋的著名作家。

阅读艾青的诗《礁石》,完成文后的题目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望着海洋

13、对诗中的“它”这个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生活强者的形象 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

 C.一个革命者的形象  D.中华民族的形象

1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普希金

世界的暴君,战栗吧!

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们

听吧,鼓起勇气,起义吧!

唉!无论向哪里去――

到处都是皮鞭

到处都是刀剑

到处都是横行无法的行为

到处都是懦弱无能,不自由的往事……

朋友们,相信吧

它,那迷人的幸福的星辰

就要高高升起

俄罗斯将从梦中觉醒

专制制度的废墟上将写上我们的名姓!

 A.全诗每一句都体现出作者的反叛精神,全诗充盈着抨击专制、追求自由的精灵。

 B.前三行诗句既有对“世界暴君”的大胆挑战,又有对“匍匐着的奴隶们”的战斗号召。

 C.“它,那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到“写上我们的名姓”,一组诗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辉,诗人理智地看到人们在斗争过程中的坎坷和黑暗。

 D.全诗涌动着诗人似熔岩喷火般的战斗激情,诗人直抒胸臆,展示预言。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竹 枝 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5、对这首诗的诗意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景起兴,一笔勾出江南春光美景,这是从少女的眼神中看出的,春风引动少妇的情思。

 B.“闻郎江上踏歌声”直写少女对恋人的熟悉程度,听其声即知其人,道出了少女内心爱情的热烈。

 C.三、四两句,作者曲折而又生动地描写出这位少女对意中人的爱情坚定而自信的心理。

 D.本诗描写了青年男女真挚、朴实而又热烈的爱情

16、对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谐音双关,巧妙地刻画出了热恋中少女内心热烈而复杂的感情。

 B.诗歌双关语的运用,虽然拓宽诗歌的内容,但却不经意间致使诗歌晦涩难懂了。

 C.诗歌以景衬情,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D.全诗清新宛妙,具有民歌风味。

二、阅读下面苏轼的《后赤壁赋》,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7、下列各句加点的文言词中,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用法相同的是

 A.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C.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D.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C.以待子不时之须          D.舞幽壑之潜蛟

1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月半 B.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断:阻绝

 C.掠予舟而西也 掠:擦过  D.踞虎豹,登虬龙 虬龙:指山上龙形巨石

20、下面对“玄裳缟衣”的“孤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虽被贬谪,但雄心仍在,渴望能再次被君主重用。“玄裳缟衣”的“孤鹤”象征远在京城的君主和朝廷。

 B.作者一生深怀抱负,但屡遭挫折,因此心灰意冷。飘然而去的“孤鹤”象征作者曾经拥有的人生理想。

 C.作者被贬后常常感慨人生短促,生命不可捉摸和无法把握。“玄裳缟衣”的“孤鹤”象征作者排遣不散的愁绪。

 D.作者历经宦海沉浮后,常常在入世和出世的问题上矛盾徘徊。飘然而去的“孤鹤”象征作者羽化出世的游仙情怀以及在现实社会中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

 

第 Ⅱ 卷(60分)

三、阅读短文《人生三境界》,完成下列21-23题。(15分)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21、开头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以人在不同阶段看山看水的不同感触来界定人生的不同境界。第三重境界中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与第一重境界中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的说明。(回答不超过40个字。)( 分)

40

22、文中说“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显然这里所说的是指处在人生的第二重境界。那么,这里的“主观意志”具体指什么呢?(要求摘录原文语句作答。回答不超过30个字)(2分)

答:

30

23、阅读文章第二小节,回答问题。

(1)“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这里的“红尘滚滚”和“清风朗月”分别指什么?(回答不超过30个字。)(2分)

答:

30

(2)按照本文的文意来概括“真正的做人与处世”应该是什么样的?(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概括不超过40个字。)(2分)

答:

40

四、(共15分)

24、默写(10分,每格1分.)

 1. 长太息以掩涕兮,                  。

 2. 指如削葱根,               。纤纤作细步,           

 3. 寄蜉蝣于天地,             

 4. 转轴拨弦三两声,                

 5. 矮纸斜行闲作草,             

 6. 此情无计可消除,             

 7. 叶上初阳干宿雨,              

 8. 所谓天者诚难测,        。所谓理者不可推,         

25、分析鉴赏题(5分)

  阅读北宋词人贺铸的词《青玉案》。请你从结构、意象、修辞等方面或作整体分析,或就其中一点进行鉴赏评析,要求能深入理解词意并抓住主要创作特征进行阐述。字数在200字左右。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1.凌波:形容丽人步履轻盈,出自《洛神赋》“凌波微步”。横塘:在苏州盘门外,水上有桥。2.琐:指门窗上雕刻或绘制的连环形花纹。3.冉冉:流动貌。蘅皋:长满香草的沼泽。

200

五、作文(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一个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法国哲学家福柯的人格魅力之一就是他极力倡导并一生不懈实践“生活美学”。有一次,福柯对友人说:“使我惊讶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中,艺术只与物体发生关联,而不与个体或生命发生关联……每一个体的生活难道不可以是一件艺术品吗?”福柯的一生,我行我素,超凡脱俗。对于生活,福柯充满审美的热情,他力图使自己的生活具有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他不仅使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件美不胜收的艺术品,也倡导人们将他们的生活塑造成艺术品。

盐城中学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2002.01)

1.D
A. “惫”应为bèi 暮应为mù B.贾应为gǔ 胖应为pán C.踟应为chí 混应为hùn
2.C  A.“眷”应为“誊”;“鱼”应为“渔”;B.“帐”应为“账”;“搏”应为“博”;D.“聘”应为“骋”
3.B  A.“闻”意为::使……听说;“愚”意为:以……为无用;C.“死”意为:为……而死;D.“空中”意为:在天空中;“长”意为使……长大;“哀”意为:哀叹,而悲哀是不及物动词。
4.A 徇情 殉情 共同点都与感情有关。徇情:徇私,为了私情做不合法的事。如徇情枉法。殉情:因感情(主要是恋情)受阻而自杀。例如:……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 萧条 萧索 共同点:都是形容词,均可表示冷落而无生气、不兴旺。萧条:侧重强调冷寂、不兴旺。比如:景象十分萧条。萧索;侧重强调荒凉、衰败、无生气,多用于自然景物或人对自然景物的感觉。而萧条在表示经济上的衰落意义时,和萧索没有同义关系,一定不能换用。如,经济十分萧条。 真理真谛共同点:都是名词,指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不同点:真理使用的范围较广,可用于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正义、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科学的道理、事物的根本规律等,除了在生活中应用之外,也可是哲学术语。真谛原是佛教用语,含有“真实意义,真正价值”的意味,使用的范围较窄,一般只用于生活或人生及社会发展;是书面语词;不作哲学术语使用。 以至 以致共同点:二者都是连词,都可以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原因、情况而引起的某种后果。不同点:以至,有两个意思,一是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二是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
5.A B项是一个语序颠倒句,把“尊重”放到“怀恋”前面即可;C项是一个缺少主语句,在“好大喜功”后面加上“的作风和行为”即可;D项是一个语意混淆句,可把“要想”改为“能否”或把“放不放”改为“放”即可。
6 A 只要抓住后文的“对于具体时间”就能清楚。
7 C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是以称颂为出发点,侧重称颂十二郎的,而是通过记述一些家庭锁事,表达对十二郎的深切痛惜和怀恋之情。
8 D “莫我若也”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意为“没一个比得上我的”。
9 A B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C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0 B 论据不都是客观事实,还包括理论论据。
11 C 词在唐、五代时出现,宋代流行。
12 D 李煜是南唐后主。
13 B “生活苦难者”一说只有其形,无其神。
14 C 诗人并未看到斗争过程中的坎坷和黑暗。
15 C 不是坚定而自信,而是迟疑和怀疑。
16 B 晦涩难懂显然错误。
17. B 18. C 19. D 20. D
21.前者指人生之初的纯洁无瑕、初识世界;后者则指人在经历沧桑历练后,心境已臻清明旷达。
22.“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
23. (1)红尘滚滚: 指芜杂世俗的欲念与纷争。
清风朗月: 指通达事理的淡泊和返朴归真的质朴。
(2)跳出刻意做人与处世的拘役,不为俗务所累,不为忧心所扰,心怀仁爱,圆融通达,朴实本真,顺遂自然。
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