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北京东城02-03年高三语文模拟(三)

2014-5-11 0:12:08下载本试卷

北京东城02-03年高三语文模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                    (  )

   A.验(yīng)    伤(cuō)   沐猴而(guān)   箪壶浆(sì)

   B.瓜(gé)    弃(bìn)  半身不(suì)    闭门造(chē)

   C.孓(jué)    衣(gù)    清混水(chéng)   锦还乡(yī)

   D.丰(niǎn)    夹道(jiā)   没齿不忘(mò)    不胜酒力(shè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廖落   林荫道   裁减编制   精简人员

   B.辞藻   一小搓   无是生非   惹是生非

   C.通辑   寻麻疹   发人深醒   昏迷不醒

   D.偶而   破天荒   誓不两立   势在必行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桃子渐渐摘完了。但还有一只       巴在枝上不愿意下来。       在立秋那天它还没有丝毫动摇的意思。       ,它在继续壮大,       长得如饭碗一般。       我们自己也有点眼馋了。是的,除了孩子以外,我们还没有尝过一只完整的果实——我们只吃过一些夜间自动落下来,在地上跌破了的桃子。

   A.始终   即使   而且   宛然    恐怕

   B.始终   甚至    相反   几乎    连

   C.仍然   即使    而且   几乎    恐怕

   D.仍然   甚至    相反   宛然    连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市场经济信息万变,时不我待,只有及时掌握信息,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的双赢。

   B.每个有出息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对艺术精益求精,努力登上象牙之塔,成为观众欢

    迎的艺术家。

   C.国际股市势如破竹的下跌势头,使已遭受金融危机重重打击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

   当年的险情,可堪回首!

   D.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遇到的导购的劝说,却常常

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担任主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必须在某些领域造诣极深,深孚众望者;二是能

    运筹帷幄,统筹策划,充分调动发挥编写人员积极性。

   B.口碑极差的刘丰和蓝甫分别被提升为厦门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这二人后来都成为“远

   华”大案的瞩目人物。

   C.作家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没有了作品,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

    己无可指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

   D.开篇善写忧国忧民者,敢称自己是“中国的托尔斯泰”;下笔爱编个长短句现代诗的,

    则欣然以“东方泰戈尔”自恃:有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作者可真是大言不惭啊!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傍晚,    a   ,   b    ,   c   ,这时候的大川河真是具有无法比拟的绝妙色调。我凭着渡船的舷,无意中举目眺望着那   d    的河面上,  e  ,  在黑糊糊的房子上空,看到  f    ,我禁不住流下泪水。

   ①夜幕徐徐降临  ②夜雾渐合        ③晚霞余辉未尽

   ④一轮明月徐升  ⑤在那深暗的绿波远处   ⑥河面上的水气冉冉而上

   A.a② b⑤ c④ d① e③ f⑥         B.a① b⑥ c③ d② e⑤ f④

   C.a② b④ c③ d⑤ e① f⑥         D.a① b④ c⑤ d③ e② f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

新人文主义的视野

新人文主义,关注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强调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人文”概念。“人文”之“人”,应是唯物史观意义上的“现实的人”;“文”,应是“现实的人“的文化与精神生活。狭益的人文主义者,则将“人文”仅仅局限在文化生活或精神生活的范围内,离开“现实的人”抽象地谈论人的精神生活(当然,只关注人的物质生活而忽视精神生活,则是对“人文”的另一种扭曲)。在对待“科学”的观念上,新人文主义与狭隘的人文义有着本质的区别。狭隘的人文主义,把科学及其价值归结为“实证主义”或“功利主义”,因此将其置于人文主义的对立面予以批判,于是进一步加剧了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和对立。

事实上,科学的诸多价值在本质上都是人文的。科学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使科学具有极为深刻的人文意义的基础,不能将其归结为狭隘的“实证主义”或“功利主义”;事实证明,它对于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具有根本性的积极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科学不仅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而且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里已经包含了对科学技术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深刻的理解。在新的人文观念的视野中,科学不仅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前者的重大作用显而易见。后者的作用也被无数事实所证明:它在精神生活的层面上关注和推动了人和文化的发展,从而给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注入更加完整更加深刻的意义。

遗憾的是,有许多人文主义者在科学之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问题上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只有诸如文学艺术等所谓“人文文化”才具有精神生活的意义和净化社会环境的价值,而科学的精神实质是“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剖析实质,他们恰恰是在用狭隘的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科学,自然会无视科学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了;他们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理解也是十分狭隘的,只将其局限在人的非理性活动层面上。显然。狭隘人文主义的种种观点,障蔽了审视现代“科学文化”的视野。

一旦超越上述狭隘视野,我们便会清楚地发现“科学文化”与所谓“人文文化”一样,对于人的精神生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一步领悟科学文化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即认识价值、思想价值、智力价值、和狭隘人文主义所否认的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等。科学同艺术一样,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艺术在不断追求美和发现美,而科学在不断追求和发现真理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光彩熠熠的美的轨迹,它们都抚慰着、震撼着、净化着人的心灵。因此,可以这样结论:科学同艺术一样具有不可否认的、重要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显然,树立新人文主义观念,不仅有助于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和共同发展,而且有助于二者更充分地实现各自的价值。

7.对文中所说的“在对待‘科学’的观念上,新人文主义与狭隘人文主义有着的本质的区

  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者重视科学价值,关注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后者加剧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

   离和对立。

   B.前者强调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后者将“人文”局限在文化生活、精神生活

    的范围内。

   C.前者认为科学同艺术一样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后者则无视科学的文化价值

   与精神价值。

   D.前者肯定并强调科学的诸多价值具有人文意义,后者则认为科学及其价值与人文精神

是对立的。

8.对狭隘人文主义观点的描述,不恰当一项是                           (  )

   A.只有文学艺术才是“人文文化”,才具有精神生活的意义和净化社会生活的价值。

   B.将科学及其价值等同于“实证主义”或“功利主义”,否认科学价值中的人文性。

   C.离开“现实的人”抽象地谈论人的精神生活,扭曲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D.将人的精神生活局限在人的非理性活动层面上,无视科学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9.解说第二段中“前者的重大作用”,不正确的项是                       (  )

   A.科学的技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对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B.科学的技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引发了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C.科学的技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在精神生活的层面上推动了人和文化的发展。

   D.科学的技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是使科学具有极力深刻的人文意义的基础。

10.概括本文内容,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  )

   A.立足于新人文主义的思想高度,剖析狭隘人文主义错误观点的产生原因与危害。

   B.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人文观念,深刻领悟科学文化中蕴含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

   C.分析新人文主义与狭隘人文主义的本质区别,阐释新人文主义视野中的科学价值。

   D.作者开拓了新人文主义的视野,发现了“科学的诸多价值在本质上都是人文的”。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谷阝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谷阝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武了之赐。”

【注释】①叔向:晋国大夫。韩宣子,名起,晋国正卿。后文提到的谷阝昭子,也做过晋国的正卿。 ②栾武子:栾书,晋国上卿。一卒之田:一百顷土地(古称一百人为一卒),这,只是上大夫的傣禄,上卿的俸禄应为五百倾(一旅之田)。 ③桓子:栾武子的儿子栾黡(yǎn)晋国大夫。后文提到的“怀子”,即栾盈,是栾黡的儿子。④离:通“罹”,遭受,这里有受牵连的意思。⑤绛:晋国故都。 ⑥桓叔:韩氏的祖宗。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德行,顺其宪则             宣:发扬

   B.诸侯亲之,戎、狄怀之            怀:怀念

   C.恃其富宠,以于国             泰:骄恣、奢侈

   D.夫八谷阝五大夫三卿,其大矣    宠:荣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子贺我

 

可以免于难,离桓之罪

 
   

公子往臣不送

 

徐公能及君也

 
   A.                             B.

其宫不备宗器

 

将吊不暇,何贺

 
   


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五亩之宅,树以桑

 
   C.                             D.

13.对下列短语中画横线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假贷居贿       居贿:积蓄财物

   B.贪欲无艺       无艺:没限度

   C.而无其实       其实:他的实权

   D.行刑不疚       不疚:无过失

14.将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叔向所肯定或提倡的作为”的一组是  (  )

   ①无一卒之田  ②顺其宪则  ③行刑不疚  ④修武之德 

   ⑤有栾武子之贫   ⑥忧德之不建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向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子那样的德行。

   B.曾经显赫一时的谷阝昭子及其家族覆灭的根本原因是德行沦丧。

   C.叔向以桓子食婪骄横终遭祸殃的事例教育韩宣子应安贫乐道。

   D.韩宣子认为是叔向的开导挽救了自己,表示世代铭记他的恩惠。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译文:                                      

  (2)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完成(1)—(2)题(6分)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元]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骛齐飞。四击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汀画里

[注]①潇湘画:宋代宋迪有《潇湘八景图》这是一组描绘湖南地区胜景的平远山水画,包括《平沙落雁》《远浦归帆》等八幅作品。

(1)对这首令的赏析,不正确听两项是

A.首句从李白《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化用出来。

B.这首小令精心描绘诗人行舟江中所见的深秋景色,画面在恬静中推移变换。

C.诗人踟躇江边,但见“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以山重水复喻行路之难。

D.飒飒西风终于停息了,诗人的心也平静了,此刻天地间呈现一派浓浓的秋意。

E.这首小令自然地熔铸前人诗文中的情愫与画意,曲词清新雅丽,富有形象感。

答:【 】【 】

  (2)为什么说,“在这首小令中时音是动态的”?

    答:                                    

                                          

18.在横线上填写诗文中空缺部分(4分)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

    轼《前赤壁赋》)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      。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是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9.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3分)

  答:                                            

                                          

20.仔细阅读第2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

的联系。(5分)

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答:                                       

                                          

                                       

                                        

21.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答: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答:                                   

                                          

22.有条理陈述“屈原择生”与“司马迁择死”的崇高意义。(6分)

  (1)屈原择死                                   

  (2)司马迁择生                                 

  (3)他们择死与择生                               

六、(12分)

23.下面是3月12日北京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16

字)(3分)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昨天,朱永新委员在政协会议讨论时指出: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每人均读书64本;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每人看均读书55本;我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上海市规定,在9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读书的文字总量应达到4000万字,也就是要求每人每年读近50本书。因此,我国应该设立国家读书节,来营造全国读书学习的环境。

朱委员指出:9月,新学期伊始;9月,是收获的季节;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纪念日。将这一天设立为读书节,以鼓励全国人都读书,督促学生多读书,是很有意义的。此外,人们在读书的感召下,正好利用接下来的国庆节黄金假期享受读书的乐趣。

24.调整画横线部分的文字,使各语句格式协调、衔接紧密(可以调换语句顺序和语句内部词语的顺序,但不得增、减或改换原文的文字)。(3分)

生活中肯定存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丝毫也想不起数字来。父亲不是他的工龄和退休金数目,女儿不是她的考试成绩和学生证号码;而是一张皱纹密布的仍和白发苍苍,而是笑靥浅浅和流露着渴求的双眼。体贴、娇嗔、洒吧台前温柔的细语、会心的微笑、电梯间里熟悉的问候……亲近是数字的天敌。

画横线部分的文字,调整后为:                          

                                          

                                          

25.仿照题为《国魂》的新诗的第一节,分别以“长大后”和“而现在”为开头,续写第二节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6分)

国 魂

小时候

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

我在红旗下

烈士在心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七、(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知古鉴今,可畅想未来,可体味情趣哲理,可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你的灵感……

请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三则)”题目,写一篇文章。

【附录】

  (1)“投我以木瓜,报之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6)“向使当初身先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 (7)“桐花万里扬州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9)“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要求:

  (1)引发“随想”的名句,可以是【附录】中的,也可以采自【附录】之外(包括中外现当代作品)。

  (2)每则“随想”引用的名句,不限数量;各则“随想”可以有独立的中心意思。

  (3)各则之间要空一行。全文(三则)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 2002-2014 灏忚嵎浣滄枃缃�www.zww.cn 鐗堟潈鎵€鏈� 鍏充簬鎴戜滑 鐗堟潈璇存槑 閯侷CP澶�05002343鍙� 姝︽眽甯傚叕瀹夊眬澶囨鍙�:4201502084
鏌ユ壘浣滄枃   瑕� 浣滄枃鎶曠ǹ锛岃鍏� 娉ㄥ唽 鑱旂郴閭: xhzww@126.com 鏀惰棌灏忚嵎 ,浠ュ厤蹇樿 闂绛旂枒 QQ 782880378 鏈夐棶棰樿鐣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