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统编)

2014-5-11 0:12:09下载本试卷

2003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统编)

题号

总 分

得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 1至 6 页,第II卷 7至12 页。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壮  免   咄咄  弄巧成   相形见

   B.拾  连   泣  气息然   时作时

   C.将  女   睨   众周知   官野史

   D.巡  工   使   崇山岭   怙恶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暗淡  暗然失色  辨正  辩证逻辑

   B.直言  仗义直言  国事  共商国是

   C.代劳  以逸待劳  原型  原形毕露

   D.清秀  山青水秀  激励  雷厉风行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们必须自觉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牢固______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②如果做好事就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那么“好事”兴许会产生坏的_____。

  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_____、交流、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④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这是一个______深入研究的问题。

   A.竖立  效应  勾通  亟待      B.竖立  效益  勾通  急待

   C.树立  效应  沟通  亟待      D.树立  效益  沟通  急待

4.下列各句中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大连实德队主教练科萨虽不像最强劲对手那样咄咄逼人,但对于胜利也是当仁不让。

   B.西部地区地质环境非常恶劣,地质灾害十分严重,一些重大工程建设必将面临若干空

前绝后的深层次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C.如果我们不去奋发图强,锐意改革,而是整天在那里长吁短叹,包袱不仅永远是包袱,

甚至还会越背越重。

   D.一个企业主最致命的,不是对危机的熟视无睹和遭遇危机时的麻木不仁,而是在与危

机对决时心存侥幸。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一项研究表明:近20%的贫困生因为贫困和贫富悬珠巨大,而对社会持悲观、否定

甚至极端的观点。

   B.教育为人民服务,就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进一步贯彻落实并深化完善义务教育管

理体制改革,确立农村义务教育的各级分担机制。

   C.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备受关注的随州烈士父母状告获救者父母案,近日终于划

上了句号。

   D.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些重要经验,同时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发展和丰富这

些经验。

6.横线处词语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企业的服务,扎扎实实地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具体说就是要营造______________的法制环境、_________信用环境、_________市场环

境、____________服务环境和___________社会环境。

  ①安全稳定   ②诚实守信    ③执法严明   ④周到优良   ⑤规范有序

   A.③②⑤④①    B.①②③④⑤     C.⑤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⑤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基因设计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最终破译人体的遗传密码,揭示人类生命的奥秘。一旦完全掌握了人体遗传密码,就意味着人类同时获得了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由此引发“伦理炸弹”:人要代替上帝创造人吗?基因也会如同零件一样而被任意组装成“品牌婴儿”吗?人还能称之为人吗?人的尊严在哪里?人性又在哪里?

人不是上帝,也没有上帝,只能靠自己掌握自己进化的方向,再也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虽然人类处于自然进化的顶层,但并非尽善至美,而且自然的进化十分缓慢。在人科动物从猿猴中分离出来后的500万年里,人类DNA的发展变化还不到2%。人类种群比众多其他种群更单一,人类展示的差异性比黑猩猩还少。现在,世界各地男性精子含量急剧下降,性功能障碍者日益增多,使不育成为严重问题,却又被世界人口大幅度增长所掩盖。同时,人工智能促进机器智能逼近人类智能的发展,生物工程加速其他物种的人工进化。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特别是不加速智力的人工进化,在不远的将来,就会遭遇人造新物种和机器高智能的双重挑战,难免优胜劣汰。人类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将基因技术与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智力技术,对人进行基因设计,特别是脑的设计,展现人的价值,尤其是高智能的价值。这种高智能价值,正是伦理选择的依据。

我们崇敬生命,但不神化它。生命并不神秘,生命的本质就是DNA。我们既是基因决定论者,又是基因非决定论者,应当坚持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统一。基因统一论认为,人的基因决定人之为人,不是物。然而,人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既由基因决定又与环境相关。基因是内因,决定生物人;环境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决定社会人。研究资料表明,“人类智力受遗传影响的程度约在70%—80%左右,某些具体的智力行为(如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等)可能特别依赖于遗传素质”(见《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第412页)。因此,通过基因设计实现智力的人工进化,不是臆想。印度弗吉尼亚大学宗教研究教授拉奥说:“取得的知识,应该用在对全人类有益的方面。如果漂亮的外表,强壮体格和聪明才智可以设计出来,那就应该让愈来愈多的人都能拥有。”鲁迅先生曾以超人的远见指出:“就世界现有人种的事实看来,却可以确信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现。”

(节选自2000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创举。使基因技术的应用,由植物、

动物转向人类自身。

   B.“人类基因组计划”以破译人体遗传密码,重新设计人类为目的,它标志着人类历史

的转折——由认识客体、改造客体转向认识主体、改造主体的新时代。

   C.“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带来的基因革命,将改变我们的伦理观念。

   D.“人类基因组计划”使基因技术的运用与传统伦理之间产生冲突,人将会失去尊严和

人性。

8.第二自然段“对人进行基因设计”原因的说明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人类自然进化的速度十分缓慢

   B.人类种群比其他种群更单一,人类所展示的差异性太少。

   C.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不育问题

   D.人类遭遇到人造新物种和机器高智能的双重威胁

9.对“应当坚持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统一”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决定论”是指生命的本质DNA决定生命。“非决定论”是指生命不是神造的。

   B.“决定论”是指基因,它决定人之为人,不是物。“非决定论”是指环境,即外因,外

因不是决定人的因素,它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C.“决定论”是指基因是内因,决定生物人;环境是外因,决定社会人。“非决定论”是

指外因如果不通过内因起作用,就不能决定生物人或社会人。

   D.“决定论”是指基因决定人之为人,基因是内因,决定生物人;“非决定论”是基因非

决定论,环境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决定社会人。两者是统一的,即人是生

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既由基因决定又与环境相关。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迎接人造新物种和机器高智能的双重挑战,必须将基因技术与智能技术结合起来,

形成新的智力技术。

   B.人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不能不受制于环境,我们完全相信,人类

的智慧与道德一定会使基因技术向着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发展。

   C.通过基因设计实现智力的人工进化,不是凭空设想的,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D.人类只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就能对人进行基因设计。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事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已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顾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彧曰:“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太祖曰:“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彧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三年,太祖既破张绣,东禽吕布,定徐州,遂与袁绍相拒。……绍退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出入动静变于常   动静: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B.其辞悖慢       悖慢:无理而傲慢

   C.从容饰智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

   D.相持虽不能久安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互不相让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众皆谓失利于张绣故也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

   B.绍并河朔                      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绍之强何能为!                孰能讥之乎?

   D.出入动静变常                  师不必贤弟子

1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太祖书,辞悖慢    称代前文的“书”

   B.诚有才,虽弱必强    称代前文的“成功者”的

   C.苟非人,虽强易弱    称代前文的“失败者”的

   D.士卒虽众,实难用    称代前文“士卒众“的情况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荀彧远见超群、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

①殆有他虑。

②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其非人,虽强易弱。

③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

④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⑤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

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采用多侧面描写的笔法,绘出了荀彧这个卓识非凡、远见超群的智者形象。

   B.荀彧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曹操在器量上、谋略上、武装力量上、品德上都胜过袁

绍,使曹操增添了抗袁信心,因此他非常高兴。

   C.荀彧在分析曹操的德行时,指出曹操能以大仁待人,推诚心不虚美,自身行为谨慎节

俭,而对有功的人却不吝啬,所以天下品德忠正,讲求实效的人才全都愿为曹操效力。

   D.曹操还为袁绍侵扰关中地区,以那里的少数民族作乱,引诱南方的蜀郡与汉中郡与之

联合,自己寡不敌众,荀彧又为其分析了韩遂,马超等必各拥众自保的形势。

第Ⅱ卷(共105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5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荠麦花如雪。

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①世味年来薄似沙,谁令骑马客京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绝地之音(马步升)

那人高扬起手臂,鞭梢也张扬起来,骡子和碌碡也欢乐了几分。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浮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根据地势,那是长城的外侧,也就是长城要守御的对象。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族也风俗迥异。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血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山河悬远,可望而不可及之感。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物障的声音。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甚而至于他压根儿什么都不想不屑也没有表达?无词,无调,那单调而变幻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而去,汇入风沙草棵中。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那支歌的词和调,为此我翻遍了几乎所有可以找得到的形式各异的黄土高原民歌卷册,为此,我喜欢听各种音乐和各种嗓门唱出的歌。尽管,我仍不懂音乐,不会唱歌,但我坚信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只要有一支歌与那支歌重合,我便会立即将其捕捉,遗憾的是我的寻找距离原目标愈来愈远,我甚至不能确定世间有无那首歌,或者我曾否听到过那首歌?尽管那首歌仍无时无地奔来耳畔,那清晰的音符有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我相信那是真实的歌音,要不自己怎么会不断地被感动,并且不断地感动着越来越多的天南地北经历迥异的朋友?

我无法确定它,但我必须接近它,捕获它。

过了几年,我闯进了腾格里大沙漠。不知不觉间,满世界只剩下我一条生命。这时,夕阳平洒下来,望不断的沙丘便如远古宫殿的金柱,矗满了我的四周。哪一根金柱可供我依靠,哪座宫殿可供我憩息,怅然良久,满地都是与生命无缘的荒漠。那串歌吟这时突然奔入我的心房,我濡湿了干裂的嘴唇,迎着依依下沉的夕阳唱了起来。咧—咧—咧—,哦,是那声音,是那来自古长城线上的声音。我至今也不知道那天我究竟唱了什么,但我肯定,那一次我确切地捕捉住了那串古长城线上的音符。

绝地,才能迸发出绝唱,绝唱,永远是绝地的宿命。绝地之音,并不仅仅传达悲壮哀婉,它是生命本身,每一个音符里都透射着生命的全部内涵。它不是用具体的词、调所能表达清楚的,身处无语无理性之境地,废词失调才是真实生命的展示。

                   (节选自《人民文学》1995年第1期)

19.为什么说“绝地之音”,“是生命本身,每一个音符里都透射着生命的全部内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为了烘托“绝地之音”写了哪些内容?(分两点概括)(4分)

答:①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把这里称为“绝地”是出自什么感情?(4分)

答:①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那歌虽然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但音韵是和谐的,是连续不断的。

   B.长城是一道军事防御线.长城外侧,是长城要守御的对象。长城是一道文化分界线,

心理分界线,它把各民族人民,特别是汉人和匈奴人的文化心理区分开来。

   C.“西北文化的每一个因子都是由风沙雷雹、金戈铁马与人们饱受熬煎的血泪搅拌而成,

因而才显得粗豪苍凉,长风掠日”本文体现了这一风格。

   D.作家在描写西部人生存的艰难,心情的压抑时,语言的元气淋漓,恣意挥洒,更将“绝

地之音”凸现得十分醒目,穿透人心。

   E.本文在内容上求大气,求清正,求社会、人生的意味,在形式上也能求大而化之。作

者侠气凌云,挥洒出了惊天动地的“绝地之音”。


六、(12分)

23.以“欧洲的知识分子”为开头,将下面句子进行重组(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

(4分)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

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欧洲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补写出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语句。(4分)

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

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25.下面是一则新闻,请根据要点拟一条标题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萨布利耶尔12日说,在目前情况下,伊拉克仍有通过和平手

段解除武装的可能,法国不会允许美英提案在安理会获得通过。

他说,只有安理会授权才能使对伊动武具有合法性,这就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竭力争

取安理会支持的原因。如果安理会为美英提案盖上了“橡皮图章”,那安理会这一维护

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今后将难以发挥作用。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瀑布》诗,根据要求作文

飞珠溅玉,从茫茫云端冲下来/乘风破浪,在浩浩人间站起来/站起来,昭示日月星

辰/站起来,阅尽五洲春色/站起来,这才是最美的风景/站起来,这才是生命的姿态

请以“生命的姿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不超出本话题即可。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 2002-2014 小荷作文网www.zww.cn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鄂ICP备05002343号 武汉市公安局备案号:4201502084
查找作文   要 作文投稿,请先 注册 联系邮箱: xhzww@126.com 收藏小荷 ,以免忘记 问题答疑 QQ 782880378 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