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1981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语文试题

2014-5-11 0:12:09下载本试卷

一九八一 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

语文试题语文

  (理工农医类考生做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不做附加题。文史类考生做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集中全力把这几道题做好之后,行有余力,再做附加题。附加题给分,并计入总分)  

  一、拼音组词、文学常识(10分)

  1.用汉语拼音方案把“哄”字三个不同的读音拼出来(注意:必须标出声调符号),填在圆括号内,并按照这三个字音所表示的意义各组成一个词语或短句,填写在横线上。(3分)

  哄(1)( )

   (2)( )

   (3)( )

  2.文学常识填空(7分)

  (1)祥林嫂是鲁迅的小说《 》里的人物。

  (2)长篇小说《子夜》的作者是 。

  (3)话剧剧本《雷雨》的作者是 。

  (4)《九歌》是战国末期楚国伟大诗人 的作品。

  (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的作者是西汉的 。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代 写的《 》中的名句。

  (7)《窦娥冤》的作者是元代的 。

  (8)《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 。

  (9)蒲松龄著有短篇小说集《 》。

  (10)《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 的作品。

  (11)《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变色龙》是俄国作家 的作品。

  (12)《项链》和《羊脂球》是法国作家 的作品。

  

  二、语体文阅读的填空、解释、问答(26分)

  1.在下边的横线上填进最恰当的字,每一道横线上只填一个字。(8分)

  几天来,我不断地漫步山野,巡行田间。眼前那绚丽 纷的大好秋色,真使人眼花缭乱, 接不暇。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多么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啊!

  在这里,我们根本看不到欧阳修所描写的那种“其色惨淡,烟雯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凄凉景色,更看不到那种“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的悲秋情绪。看到的只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色和奋发蓬勃的繁荣气象。因为在这里,秋天 是人生易老的象征, 是繁荣昌盛的标 。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欧阳修把秋天描写得那么 杀悲凉,因为他写的不只是 令上的秋天,而且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我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欧阳修生活在今天的话,那他的《秋 赋》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内容,另外一种色调。

  2.仔细阅读下边的几段文字,解释红词在文中的含义。(12分)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青人因为人家说他“不觉悟”,气得三天没有吃饭。“不觉悟”算是最不名誉的一件事,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交朋友,谈恋爱,都要先看对方是不是觉悟了的。趣味相投的青年人见面谈不到三句话就要考问彼此的“人生观”;他们很干脆地看不起那些自认还“没有人生观”的人,虽然对于“人生观”这东西他们自己也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在那时,“觉悟”与“不觉悟”的,如同黑白一样分明。鄙夷权势,敝屣尊荣,不屑安闲,对于那些抱着臭老鼠而沾沾自满的家伙只觉得可怜,掉臂游行于稠人广座之中,旁若无人地发议论,白眼看天,意若曰:“你们这一套值得什么,我有我的人生观!”这是“觉悟者”的风格。诚然这不免是“幼稚”罢?然而何等可爱!”事实上也正是这些“幼稚”的人们,冲锋陷阵,百炼成钢,在近二十年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焰万丈的诗篇。

  在那时,没有这样的青年:听他的议论,头头是道,看他的行事,世故深通,一则曰“这是应付环境”,再则曰“为了生活,不得不然”,真人面前说假话,放一个屁也要“解释”出一番道理里;你说他是“罗亭”么,他没有罗亭那样热情坦白,说他是“阿Q”么,他比阿Q多些洋气,多会一套八股,多懂若干公式。而尤其不凡的,他会批评二十多年前的年轻人:幼稚!当然,他是老练的;可是也老练得太可怕了!

  ……

  我想起这一切,真有点惘然,我并不愿意无条件拥护二十多年前那种“幼稚”,然而我又觉得,和那时的“幼稚”一同来的坦白,天真、朴素、勇敢,正是今天若干极想“避免幼稚”的年轻人所缺乏的。不怕幼稚,所不怕者,倒是这一点欠缺!

  解释:

  (1)投:

  (2)鄙夷:

  (3)敝屣:

  (4)沾沾自满:

  (5)掉臂:

  (6)稠人广座:

  (7)诚然:

  (8)世故:

  (9)阿Q:

  (10)惘然:

  3.仔细阅读下边一段文字,注意加着红的词语,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6分)

  由于每一个胚胎都力争发育成长,所以就必然产生生存斗争,这种斗争不仅表现为直接的肉体搏斗或吞噬,而且甚至在植物中还表现为争取空间和日光的斗争。很明显,在这一斗争中,凡是拥有某种尽管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利于生存斗争的个别特质的个体,都最有希望达到成熟和繁殖。这些个别特质因此就有了遗传下去的趋势,如果这些特质在同一个种的许多个体中发生,那末,它们还会通过累积的遗传按已经采取的方向加强起来;而没有这种特质的个体就比较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死去,并且逐渐消失。物种就这样通过自然选择、通过适者生存而发生变化。

  回答问题:

  (1)“拥有”的宾语是什么?

  (2)“它们”指代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的标点、解释和翻译(24分)

  1.给下边这段文字加上标点,并解释加红字的词语。(12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解释下边的词语:

  (1)或: (2)诸:

  (3)弗: (4)以:

  (5)丧: (6)不若:

  2.解释下边这段文字中加红字的词语,并翻译带横线的句子。(12分)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释下边的词:

  (1)族: (2)复:

  (3)递: (4)得:

  (5)鉴: (6)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四、作文(40分)

  仔细阅读下边这篇短文,写一篇读后感。  

毁 树 容 易种 树 难  

  杨树横着种可以活,倒着种也可以活,折断它再种仍然可以活。

  可是,十个人种杨树,只要有一个人毁它,就没有一棵活杨树了。

  种树的有十人之多,种的又是很容易活的杨树,却经不住一个人的毁它。原因是什么?毁树容易种树难。

  作文题:读《毁树容易种树难》

  文史类考生附加题(10分,计入总分)

  给下边这段文字加上标点,并解释加红字的词。  

  永(指永州)之氓(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解释下边的词:

  1.绝:

  2.腰:

  3.有顷:

  4.怠:

  5.且:

  

答 案

  一、拼音组词、文学常识

  第(1)题

  (1)hōng,(2)hǒng,(3)hòng

  组成词语或短句的答案从略,参考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多音多义字表》182页。

  第(2)题

  (1)《祝福》

  (2)茅盾

  (3)曹禺

  (4)屈原

  (5)《史记》 司马迁

  (6)范仲淹 《岳阳楼记》

  (7)关汉卿

  (8)曹雪芹

  (9)《聊斋志异》(或《聊斋》)

  (10)莎士比亚

  (11)契诃夫

  (12)莫泊桑

  

  二、语体文阅读的填空、解释、问答

  第(1)题(下边加红的是应填的字)

  缤纷  应接不暇

  不是……而是 标志(填“标记”、“标识”也对)

  肃杀  时令(或“节令”)

  《秋声赋》

  第(2)题

  (1)投:投合,合,合得来。

  (2)鄙夷:轻视,鄙视,藐视,看不起。

  (3)敝屣:看成象破鞋一样,极端看不起。

  (4)沾沾自满: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

  (5)掉臂:甩着臂膀走路,形容自由自在的样子。

  (6)稠人广座:大庭广众,人多的场合。

  (7)诚然:的确,实在的。

  (8)世故:待人处世的经验。这里指圆滑、不得罪人的处世之道。

  (9)阿Q: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人物。(答成“一个要革命而又不觉悟的农民的典型”、“‘精神胜利者’的典型”等都对)

  (10)惘然: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第(3)题

  (1)“特质”或“个别特质”。答“有利于生存斗争的个别特质”或“某种尽管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利于生存斗争的个别特质”,也算对。

  (2)“它们”指代“这些特质”。答:“这些个别特质”也算对。

  

  三、文言文阅读的标点、解释和翻译

  第(1)题标点: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或“,”)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或“。”)若以与我,皆丧宝也。(或“,”“:”)不若人有其宝。”

  解释:

  (1)或:有人,有个人。把“宋人或”连起来解释成“宋国有一个人”、“有一个宋国人”或“宋人里有一个人”,也算对。

  (2)诸:之于。(解释为“于”也算对。)

  (3)弗:不。

  (4)以:拿,或“将”、“把”。

  (5)丧:丧失,失去。

  (6)不若:不如。

  第(2)题(12分)

  解释:

  (1)族:灭族,杀死合族(或“全族”)的人。(解释为“灭”、“消灭”也算对)

  (2)复:又,或“再”。

  (3)递:交替。(解释为“传递”、“顺着次序传下去”、“更递”也可以)

  (4)得:能,能够。(解释为“可以”也算对)

  (5)鉴:鉴戒,借鉴。(或“以……为镜子”)

  (6)使:让,叫。

  翻释:

  (1)假使六国的君主都各自爱护他们的人民,那就完全能够抵抗秦国。

  (2)秦人(或“秦朝的统治者”、“秦朝”、“秦王朝”、“秦朝皇帝”)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让后人来为他(或“他们”)哀叹。

  

  四、作文(略)

  文史类考生附加题

  标点: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或不加标点)水暴甚,(或“。”)有五、(或不加标点)六氓乘小船(或加“,”)绝湘水。(或“,”)中济,(或不加标点)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或“,”)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或加“,”)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或“!”)蔽之甚,(或“!”)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解释:

  1.绝:渡,横渡。

  2.腰:腰中围着。

  3.有顷:一会儿。

  4.怠:疲倦无力。

  5.且:将,将要。

 

© 2002-2014 小荷作文网www.zww.cn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鄂ICP备05002343号 武汉市公安局备案号:4201502084
查找作文   要 作文投稿,请先 注册 联系邮箱: xhzww@126.com 收藏小荷 ,以免忘记 问题答疑 QQ 782880378 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