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西安中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题

2014-5-11 0:12:09下载本试卷

2001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题

  西安中学

  语文

  说明:①第1—8页不交,第9—16页交。

  ②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第II卷前的答案栏内。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得分

评卷人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 喧宾夺主 别致 专心致志

  B.激励 雷厉风行 重霄 通霄达旦

  C.更叠 叠床架屋 盘踞 前倨后恭

  D.陨石 殒身不恤 沧海 苍天大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它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B.有些人把群众看成阿斗,把自己看成是了不起的天才。

  C.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D.我阅读唐诗、宋词有困难,诗经、楚辞就更看不懂了。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是一支对敌人具有____________力量的导弹部队。

  ②我只不过是替他__________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真相。

  ③她_________地闭着眼睛喘了几口气,休息了一会儿,忽然又睁开了明亮的大眼睛。

  ④创造万物的大地,以它的苍松翠竹清风流水_______人们灵魂中的尘垢。

  A.慑服 辩解 疲乏 洗涤

  B.威逼 辩驳疲倦 洗刷

  C.威慑 辩白 疲惫 荡涤

  D.震慑 辩护 疲劳 涤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的苦哀。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

  C.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D.这部60万字的长篇小说,构思精巧,叙述严密,简直

  5.埴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特别是每当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早晨,___________,在青青苍苍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傍晚,_____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_,在暮色降临山野的苍茫中,峰顶却凝聚着一片彩霞,经久不灭。

  ①千山初醒,朝云出岫 ②朝云出岫,千山初醒 ③霞光倾泻万山,夕阳映照重峦

  ④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 ⑤太阳落山,霞光消褪 ⑥霞光消退,太阳落山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专家们经过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是深海海水输送的营养物的减少导致了鱼类和虾类的减少。

  B.经过刻苦训练,在选拨赛上他射击的五次成绩平均都在99环以上。

  C.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期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欧打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条之急。

  D.小屋的灯熄灭了,主人也已进入了香甜的梦境,山林中只留下了守护着她的静静的黑色的夜。

  7.解说文学常识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屈原的代表作为《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中的“九”有的是确数,拿《九歌》来说,就由九篇诗组成;有的是言其多数的“约数”,拿《九章》来说,就是由十一篇诗歌组成的。

  ②作为“乐府双壁”之一的《孔雀东南飞》的产生年代,最早不能早于东汉建安末,最晚不能晚于南朝陈的徐陵时代。

  ③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宋传奇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倒退,而明清传奇更将中国古代小说推向最高峰。

  ④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阿Q正传》是先生唯一的中篇小说,它由九章组成,中学语文教材节选的是第七章《革命》和第八章《不准革命》。

  ⑤峻青是卓有成就的当代中国作家,我们在中学语文中学过他的小说《党员登记表》和散文《海滨仲夏夜》及《雄关赋》。

  ⑥美国的欧·享利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和《警察和赞美诗》。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④⑤

  阅读辛弃疾的《鹧鸪天》完成8—9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8.对这首词中句解说的一项是

  A.《鹧鸪天》是词牌的名称。双调,按字数多少有人把它作为小令。只看前四句实际就是一道七言绝句。

  B.上半阕中,“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在渲染早春的乡村景象。

  C.“斜日”是说晨辉斜照,“暮鸦”即黄昏的乌鸦,一早一晚,别有情趣。

  D.“城中桃李愁风雨”,用了拟人修辞格,“愁”字用得格外传神,意动用法。

  9.对这首词的赏析,的一项是

  A.词的后两句把眼前的荠菜花和城里的桃李花相对比,衬托出乡村欣欣向荣的春天的景象。

  B.“陌上柔桑破嫩芽”句中,作者用了“破”字不仅写出了柔叶撑破桑芽上的透明薄薄嫩膜的动态,而且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C.词的上阙主要写近处的自然风光,下阙涉及村落中的人事,而自然联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收归眼前现境。

  D.这首词写得有起伏有波澜,中间虽有悲苦之音,但从首尾看基调是愉快的,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10.对台湾诗人余光中1971年所作的《民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青海到黄河        从早潮到晚潮

    风  也听见      醒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梦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高原到平原        从A型到O型

    鱼  也听见      哭  也听见

    龙  也听见      笑  也听见

  A.“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这开篇一句很有气势,具有积极的象片意义,充满民族自豪感。

  B.四段诗在形式上基本相同,结构工稳、精巧;用语通俗上口,有浓郁的民歌韵味。

  C.在思想内容上,四段四层,逐层递进,当结尾出现了“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从A型到O型”这样撼人魂魄的句子时,家国之思、民族之受得到了崇高的升华。

  D.题为“民歌”是因为素材取于民间,形式模拟《诗经》中的“国风”;诗人希望不同血型的人都能喜爱他的诗歌,代代传唱。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18分,每小题3分)

得分

评卷人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昌人。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棘行百步。梁、晋争天下为劲敌。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畏彦章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是时晋已尽有河北,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将多被谗间。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谓挽求危局非彦章不可。末帝乃招彦章为招讨使,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曰:“三日。”左右皆失笑。

  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治嗜好,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逐破,盖三日矣。是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然彦章兵少,利于速战,必急攻我南城”即驰骑救之,比至,而南城破矣。庄宗乇北城为筏,下杨刘,与彦章俱浮于河,各行一岸,每舟筏相及辄战,一日数十接。彦章至杨刘,攻之几下。晋人筑垒博州东岸,彦章引兵攻之,不克,还击杨刘,战争败。

  是时,殷凝已有异志,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素刚,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惧,与凝叶力倾之。其破南城也,彦章与凝各为捷书以闻,凝遣人告岩等匿彦章书而上己书;及杨刘之败也,凝乃上书言:“彦章使酒轻敌而至于败。”岩等从中日夜毁之,乃罢彦章,以凝为招讨使。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东路,彦章死战被擒。彦章武人不知,常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新五代史卷32·死节传》有删并)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的一项是

  A.能跣足棘行百步    履:踏、踩

  B.大臣将多被谗间   宿:有经验的、老的

  C.遣人具舟于杨村   阴:暗中

  D.彦章武人不知    书:写字

  12.比较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然晋人畏彦章在梁也

  ②岩等闻

  ③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

  ④生何面目见天下人乎

  A.①句和④句相同,②句和③句相同

  B.①句和④相同,②句和③句不同

  C.①句和④句不同,②句和③句相同

  D.①句和④句不同,②句和③句不同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一项是

  A.晋军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   妻子:妻和儿女

  B.赐以第宅,供给甚备     供给:供应

  C.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自绝:自己断绝妻子之望

  D.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    交通:交往、勾结

  14.“彦章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我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的正确译文是

  彦章嫉妒赵岩等人的所为,曾对人说:“等我打败敌军回来,一定杀掉这帮坏家伙来告慰天下。”

  B.彦章憎恨赵岩等人的胡作非为,曾对人说:“等我打败敌军回来,一定杀掉这帮坏家伙来向天下表示感谢。”

  C.彦章憎恨赵岩等人的胡作非为,曾对人说:“等我打败敌人回来,一定杀掉这帮奸臣来向天下人谢罪。”

  15.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①非守殷敌也   ②兵败力穷,不死何待

  A.①守殷不是(他的)对手  ②兵战败,力用尽,除了死还等待什么

  B.①守殷不是(他的)对手  ②兵战败,力用尽,不死为什么不等待

  C.①(他)不是守殷的对手  ②兵战败,力用尽,除了死还等待什么

  D.①(他)不是守殷的对手  ②兵战败,力用尽,不死为什么不等待

  16.下列叙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彦章骁勇有力,晋人俘虏其家人,以此诱迫彦章投降。尽管梁末帝昏庸,奸臣当道,自己无用武之地,王彦章仍不为晋人所动,也因此在一定时间内保全了家人性命。

  B.结合本文和《伶官传序》可知:梁、晋、唐以武力共争天下,刀兵四起,结果王彦章被杀,梁遭覆灭,晋的力量也消耗殆尽,唐庄宗收拾残局,取得了最终胜利。

  C.王彦章临危受命,不负重望,大破南城,威震敌军,显示了他在梁的重要地位和他为国尽忠的才力;但在此后的杨刘之战中,梁军吃了败仗。

  D.王彦章常用“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表白自己的为人准则,被俘后,庄宗爱惜他的骁勇,很想让他活下来。但彦章认为朝事梁而暮事晋,无面目见天下人,宁死不屈。

  

  三、阅读短文,回答17—20题。(12分,每小题3分)

得分

评卷人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日前公布,该院材料部沙戈乌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应用独特的分子处理技术为高密度、长期数据存储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为纳米存储器的诞生提供了技术依据。科学家认为,利用这一技术可开发存储更多音乐的CD盘。

  魏茨曼科学研究院的科学们从材料的原子和分子结构入手,开发出全新的“结构刻痕”技术。研究人员将外露部分呈化学惰性状态的单分子膜覆盖在光滑的硅片表面,并且成功激活经选择的膜层分子。用这些被激活的分子作出最小信息载体,可编制出从文本、图像到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数据信息文件。研究人员读写信息所用的工具是原子显微镜和可传递电信号的“针”微型“针”可使其所触及的分子产生电化学反应以书写信息,而这些变异了的分子存储的信息又能在原子显微镜下被复读出来,经计算机解码还原。

  近期,科学家们正应用上述技术进行更大信息存储能力的研究。他们认为,惰性表层的分子一旦被激活,应当有捆绑其他原子和分子的能力,这样就为研究人员按设计增加分子层提供了可能。魏茨曼科学院称,他们所采用的结构和化学复合方法不仅为未来纳米器件获得精确控制打下了基础,也为超强存储能力的纳米器件的诞生铺设了一条潜在的道路。

  17.首段“独特的分子处理技术”应指(3分)

  A.改变材料的原子和分子结构的技术

  B.将惰性状态的单分子膜覆盖在光滑的硅片表面,再成功地激活它的技术

  C.一种全新的“结构刻痕”技术

  D.利用被激活的惰性表层分子法去捆绑其他原子和分子的技术

  18.对有关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人员编制文本、图像和音乐等数据信息文件时所使用的工具是原子显微镜和可传递电信号的“针”

  B.研究人员编制数据信息文件时所用的物质应包括“成功激活经选择的膜层分子”、原子显微镜和可传递电信号的“针”等

  C.研究人员可以用微型“针”使其所触及的分子产生化学反应来书写信息,再借助于原子显微镜直接复读出来供人们欣赏或阅读

  D.研究人员书写信息的工具是可传递电信号的“针”,读取信息的工具是原子显微镜

  19.对本文最主要信息表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为纳米存储器的即将面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B.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在高密度数据存储技术研究方面有新突破

  C.以色列魏茨科学研究院发现了开发存储更多音乐CD盘的“途径”

  D.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为纳米器件的精确制导和超强存储提供了技术保证

  20.下列根据文意推断的一项是(3分)

  A.魏茨曼科学院所采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复合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对纳米技术的新发展,将加速多功能纳米器件的面世

  B.这种独特分子处理技术在进行信息存储方面已经发挥了功效

  C.这种独特分子处理技术的出现,为科学家们进行更大信息存储能力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D.被激活并且经过选择的膜层分子可以成为信息载体,用来编制文本、图像甚至音乐等多样的数据信息文件

  

  

  2001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题

  语文

  

试题

总分

得分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18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三、(12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7

18

19

20

答案

  

  第II卷(共90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918分)

得分

评卷人

  流浪儿

  我往往“魂不守舍”,嫌舍间昏暗逼仄,常悄悄溜出舍外游玩。

  有时候,我凝敛成一颗石子,潜伏涧底。时光水一般在我身上淌泻而过,我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静止的自己,仿佛在时空之外、无涯无际的大自然里,仅由水面阳光闪烁,或明或暗地照见一个依俯于无穷的我。

  有时候,我放逸得像倾泻的流泉。数不清的时日是我冲洗下的石子。水沫蹴踏飞溅过颗颗石子,轻轻快快、滑滑溜溜地流。河岸束不住,淤泥拉不住,变云变雾,海阔天空,随着大气飘浮。

  有时候,我来个“书遁”,一纳头钻入浩瀚无际的书籍世界,好比孙猴儿驾起跟斗云,转瞬间到了十万八千里外。我远远地抛开了家,竟忘了自己何在。

  但我毕竟是凡胎俗骨,离不开时空,离不开自己。我只能像个流浪儿,倦游归来,还得回家吃饭睡觉。

  我钻入闭塞的舍间。经常没人打扫收拾,墙角已结上蛛网,满地已蒙上尘埃,窗户在风里拍打,桌上床上杂物凌乱。我觉得自己像一团湿泥,封着在此时此地,只有摔不开的自我,过不去的时日。这个逼仄凌乱的家,简直住不得。

  我推门眺望,只见四邻家家户户都忙着把自己的屋宇粉刷、油漆、装潢、扩建呢。一处处门面辉煌,里面回廊复室,一进又一进,引人入胜。我惊奇的远望着,有时也逼近窥看,有时竟挨进门去。大概因为自己只是个“棚户”吧,不免有“酸葡萄”感。一个人不论多么高大,也不过八尺九尺之躯,各自的房舍,料想也大小相应,即使凭弹性能膨胀扩大,出掉了气,原形还是相等。屋里曲折愈多,愈加狭隘;门面愈广,内室就愈浅。况且,屋宇虽然都建筑在结结实实的土地上,不是在水上,不是在流沙上,可是结实的土地也在流动,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转啊!上午还在太阳的这一边,下午就流到那一边,然后就流入永恒的长夜了!

  好在我也没有“八面光”的屋宇值得留恋。只不过一间破陋的斗室。经不起时光摧残,早晚会门窗倾欹,不蔽风雨。我等着它白天晒进阳光,夜晚透露星月的光辉,有什么不好呢!反正我也懒得候葺,回舍吃个半饱,打个盹儿,又悄悄溜到外面去。

  21.本文首句“魂不守舍”的“舍有两层含义,请分别指出。(2分)

  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写出了人生在世的两种不同心境,他们分别是(6分)

  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六段中“我觉得自己像一团湿泥”一句有何含义?(2分)

  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面对四邻的粉刷、油漆、装潢、扩建层宇持一种怎样的态度?(1分)

  这种态度源于哪些理由?(3分)

  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选出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与鉴赏中不恰当的两项。(4分)

  A.“形散神聚”在本文中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忽儿现身于物质世界,忽儿遨游于精神空间,但始终不离“流浪”主线。

  B.虚写比重大于实写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一,内容多为哲理性的议论或心理活动的描述,实写部分只有“吃”、“宿”两类内容。

  C.文中观点虽然有点读书人的精神胜利法成分,但主体部分仍不失积极的现实意义。

  D.灵与肉,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既能相辅相成,同时也相仇相克。人追求精神享受的同时,也离不开基本的物质基础,但往往物质生活太奢华就容易懈怠自己,大多不能两全齐美。

  E.本文语言含蓄优美,兼有明朗轻快之感;读来既有“猛虎”之刚性,又不乏“蔷薇”之香气。充分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生活享受的高尚情操。

  

  五、(12分)

得分

评卷人

  26.下面这段文字有诸多毛病,请按文后要求修改:(5分)

  ①多与人交谈,可以使自己的大脑得到锻炼。②有些发明家就是在与人交谈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因而有所发明创造。③经常说话,尤其是在生人面前说话,总要尽量说准确、鲜明、生动些,这就能促进大脑功能的变化,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④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当和生人交谈时,思路人变得敏锐起来,各种原来没有想到的内容,必定会出现在脑海里。⑤画家不停地挥毫泼墨,数学家不停地演算推导,都锻炼着头脑的机敏。⑥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应该经常有意识地多与生人交谈。

  (1)原文六句中有一句应删去,它是第(  )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原文有一处句序不当,应将第(  )句调整到第(  )句前。(1分)

  (3)原文有一处句意不合逻辑,它在第(   )句中,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   )句中“_________”一词违背了议论文语言准确性原则,应修改为___________。(1分)

  27.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3句话,再在后面加一句话,作为前面四句话的总结。(4分)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把下面的一段简讯浓缩为25字内的“一句话新闻”,并修改其中一个不够连贯的句子。(3分)

  据新华社北极点5月6日电:于4月24日出发,战胜了严寒、风雪、冰裂、冰移的考验的7名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在异常复杂的冰面地形中徒步行走了350公里,经过13天的艰难跋涉,终于在格林尼时间6日2时55分(北京时间10时55分)胜利到达北极,北极点上插上了五星红旗。这是我国科学考察工作战胜重重困难之后,首次抵达北极点。

  ①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句话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1月份,法国巴黎一位华侨对巴黎一家剧院上演剧名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话剧提出抗议。此一事件在华人社会及中国公民中引起强烈反应,法国41家华侨团体发表声明,坚决支持华侨华人会代表以歧视罪向巴黎高等法院对该剧原作者和剧院提起诉讼。中国外交部也就此事发表谈话,要求对方立即改正错误。在各方强烈要求下,剧作者不得不做出妥协,同意对剧名做一定变动,以消除误会。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是旧中国时代外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侮辱。法国有关话剧却以此侮辱性的词语作为剧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及海外华人的民族感情,这是不能接受的。如今,中国强大了,海外华人也挺起了腰杆,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侮辱中国人的形象。

  看了以上材料,你想到了什么?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叙、说、议皆可,文体不限。

  

  

  2001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题

  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30分,每小题3分

  1.B  2.D  3.C 4.C    5.D   6.D   7.C   8.C  9.D  10.D

  二、18分,每小题3分

  11.D   12.D  13.C  14.C  15.A  16.B

  三、12分,每小题3分

  17.C  18.D  19.B  20.A

  四、

  21.(实指)破陋的斗室、逼仄凌乱的家

  (象征)人的躯体

  22.(一种是)收敛、静止、旁观者的心境状态

  (另一种是)轻快、不受约束、随意变化的心境状态

  23.比喻无法自我解脱封闭,时日难熬的生活状态

  24.态度:否定或批判

  理由:

  ①“度身量屋”即可,不需为满足虚荣心而奢侈。

  ②屋里的曲折及门面愈多,可用的内室空间就愈少。(曲折、门面分开答,只算一点)

  ③时间人冲刷去一切外在的奢华。

  以上4个小题意思对即可

  25.B、E

  五、

  26.(1)第⑤句,偏离论题

  (2)第③句,第②句

  (3)第④句,思维会变得敏捷起来

  (4)第④句,必定   可能

  27.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春色;如果你是雄鹰,就搏击万里长空;如果你是蜜蜂,就酿造一分甜密。让我们共同创造辉煌!

  28.①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

  ②我国7名科学考察队员于6日抵达北极点。

  六、作文。(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2002-2014 小荷作文网www.zww.cn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鄂ICP备05002343号 武汉市公安局备案号:4201502084
查找作文   要 作文投稿,请先 注册 联系邮箱: xhzww@126.com 收藏小荷 ,以免忘记 问题答疑 QQ 782880378 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