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02年高三总复习练习(二)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黑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yǔ伛楼 囹圄 瘐毙 踽踽独行
B. pǔ哺育 花圃 朴质 返璞归真
C. jī齑粉 跻身 赍赏 有案可稽
D. zhì虫豸 炽烈 卷帙 栉风沐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懈气 悲观泄气 面世 产品面市
B.淹没 湮没无闻 伎俩 黔驴技穷
C.星辰 寥若晨星 震荡 山谷振荡
D.涣然 焕然一新 传习 传檄声讨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团结一致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应该__________在我们整个事业之中。
②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______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③ 长春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实用双向汉语大辞典》词条多达6万余,_____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词汇。
A.贯穿 培植 包括 B.贯串 培育 包括
C. 贯串 培育 囊括 D. 贯穿 培植 囊括
4.下列句子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影片中著名演员唐国强将长征路上的毛泽东演得栩栩如生,形似神更似。
B.有些为别人作序或作跋的人,不但对书稿内容缺乏研究,甚至只浏览书稿的一鳞半爪,便率尔成文。
C.如果你能身临其境地替小王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遭遇,不会对他这样求全责备了。
D.上海衡山影院推出“在电影开映后十分钟内,观众如对电影不满意,可以全额退票“这一措施后,票房率大增,而“中途”提出退票的则凤毛麟角。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瘤菌寄生于豆科植物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游离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B.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去世,是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巨大损失。痛惜之余,不禁使我想起五年前王老与越剧的一字之缘。
C.今年朝阳公园的庙会将上演“国际风情节”,游人能发现,节内食品均不用煤油、汽油或煤烹 饪。
D.原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看过她的作品后,称赞其“深得神韵,独有所长”。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春秋末年,人们虽然学会了骑马,但只作为乘车的偶然代替手段而使用,______,________。《春秋》、《左传》、《国语》《孙子兵法》中,未发现—个“骑”字,这说明当时骑射还未用于战争。
②《诗经》中的一些诗篇,在描述人们的活动和思想感情时,巧妙地借助于天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
A.①骑射还未发展成新的作战手段,骑和射似乎还未结合起来。
②不仅是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水平的重要史料,而且使作品含蓄深沉,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B.①骑射还未发展成新的作战手段,骑和射似乎还未结合起来。
②不仅使作品含蓄深沉,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而且是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水平的重要史料。
C.①骑和射似乎还未结合起来,骑射还未发展成新的作战手段。
②不仅是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水平的重要史料,而且使作品含蓄深沉,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D.①骑和射似乎还未结合起来,骑射还未发展成新的作战手段。
②不仅使作品含蓄深沉,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而且是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水平的重要史料。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一11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父枇(pín)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①,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
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平兴国二年,知昇州②。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guì),计直数成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0:“非黄中廉恪③,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迁司封郎中,充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④精当。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盂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
①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监察州县官吏。②昇州:即金陵,宋太祖开宝年间改称昇州。③恪:恭谨。④品藻:品评鉴定等级,
7、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其诵读 课:按规定考查。
B.仍设法弭盗 弭:禁止,平息。
C.凡再典贡部 再典:再次掌管。
D.多柬拔寒俊 拔:选拔。
8、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
B.黄中出已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
C.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D.除拟官吏,品藻精当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俟业成,乃得食肉 B.以黄中为采访使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以祈请使诣北
C.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D.因悉解去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的一组是
①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②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
③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④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
⑤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⑥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贾黄中年幼时便受以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叫做“等身书”,督促他诵读。
B.贾黄中担任采访使,由于廉洁正直,处事公正宽容,使边境人民感到安适,并且平息了盗贼,所得前朝金宝,全部上缴朝廷。
C.贾黄中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定官吏,品评鉴定等级,都十分恰当,因此深受皇帝的赏识。
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表彰她对儿子的教育,认为她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赠诗和赏赐。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
“置过”与“过置”
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的汉简引起学界重视。《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说到题名为“悬泉置元康五年正月过长罗候费用簿”的简册,《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称之为“元康五年正月《长罗侯过置费用簿》”,又简称《费用簿)而》《<长罗候费用簿〉长罗候与乌孙关系考略》 则简称为《长罗候费用簿》,这样的定名似有不妥。
所谓《长罗侯过置费用薄》或《长罗侯费用簿》,语义不完整。似应遵从简册原题,如果简称,亦应称《过长罗侯费用薄》。因为尽管从现在通常的理解出发,薄籍内容是长罗侯属从的消费记录,然而从簿籍书写者和上报者的角度看,消费行为的主体则实际上是接待长罗侯一行“悬泉置”。原简册题名中的“过”字,是不宜省略的。
“过”,在汉代语汇中,有接待、供给的涵义。《汉书·陈汤传》:“汤素贪,所卤获财物人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上,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这里所说的“过”,实与前说“迎劳道路”近义。蒋礼鸿主编《敦煌文献语言词典》举此例,又引《通雅)卷四九《谚原》:“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所列汉代实例,又有《后汉书·第五伦传》:“帝戏谓伦曰:‘闻卿为吏妇公,不过从兄饭,宁有之邪?’伦对曰:‘臣三娶妻皆无父。少遭饥乱,实不敢妄过人食。’”蒋礼鸿著《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四篇《释事为》也有关于“过”的考释。如引录《太平广记》卷三五一引《挂林风土记》的说法“此饭曷若人间过军者”,解释说:“‘过军’,就是给军士吃。”又举《汉书·宣帝纪》元康二年诏:“或擅兴徭役,饰厨传,称过使客,越职逾法,以取名誉,臂犹践薄冰以待白日,凯不殆哉!”以为前人注解有误,实际上,“‘称过’两字并列,是称使客之意(即逢迎)而馈送饮食之类。”可知这一意义上的“过”,是体现汉代交通文化面貌的重要现象之一,作为驿置,更是主要的业务内容。
《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将这一简册称之为“元康五年正月《长罗侯过置费用簿》”,以所谓“过置”释“过”,似理解“过”为“经过”、“通过”,而与简文原义不符。其原文本义显然是“置过”而非“过置”。
《悬泉置元康五年正月过长罗侯费用簿》,共有6枚简出现7次“过”字,都以“过”’为谓语,而长罗侯所部人员为宾语。关于“过”,汉简中还有其他资料,也因有类似的内容而值得注意。联系《悬泉置元康五年正月过长罗侯费用簿》的记录对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或许会获得有意义的发现。
12. 以下不属于作者认为汉简“定名不妥”的一项是
A.《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说到的“悬泉置元康五年正月过长罗侯费用簿”。
B.《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所称的《长罗侯过置费用簿》。
C.《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简称的《费用簿》。
D.《〈长罗侯费用薄〉》及长罗侯与乌孙关系考略》中的《长罗侯费用簿》。
13.以下属于作者认为符合遵从简册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简册内容是长罗侯属从在悬泉驿站的费用记录。
B.简册内容是长罗侯属从经过悬泉驿站的费用。
C.简册内容是悬泉驿站接待长罗侯一行人的费用记录。
D.简册内容是在悬泉驿站长罗侯招待属从的记录。
14.对原文第三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陈汤传》的一段引用,隐含说明长罗侯也是一个贪财不法之人,简册内容是他消费的真实记录。
B.《谚原》与《后汉书·第五伦传》的内容说明,“过”在汉代有送饮食的涵义,但不指随意馈送,只能“过军”。
C.《太平广记》中所说,“这饭食怎么像是民间慰劳军队的味道”是说明汉代已形成了民间向军队馈送饮食的制度。
D.《汉书·宣帝纪》所引内容证明汉代驿站要承担向军队馈送饮食的任务。
15.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敦煌文献语言词典》和《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两本研究“敦煌学”必备的工具书,有一定的权威性。
B.汉代驿站“称过”的,不乏贪官污吏,“称使客”,“馈饮食”其实是一种危害国家的腐败行为。
C.六枚汉简七次出现“过”与“长罗侯属从”构成的动宾关系,这种现象在其他汉简中也存在。
D.“进一步研究悬泉置遗址发掘的简册,有助于深入了解汉代驿置的职能以及工作情况。
第Ⅱ卷(共105分)
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子夜昙花
张错
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的寡言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
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业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它的步伐和黑夜一致。因而看花人必须有一颗聆听的心,才会听得到夜及花开的声音。
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温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光悔依然。
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与挽留。
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16.作者写到“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己心满意足”,继而又写到“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4分)
(1)作者“心满意足”是因为: ______________(2分)
(2)作者“惊喜”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作者说,“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请根据文意谈谈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篇散文中,(1)作者认为昙花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2)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短暂漆黑的夜里,昙花的笑容难以为继,风骨神韵也随之隐匿起来,因此作者物伤其类,伤心垂泪。
B.生命的确有如昙花那样,有许多灿烂时光,也有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与挽留。
C.作者以花喻人:花开时,如幻如梦;只有梦醒花凋,人才会懂得生命真正的意义。
D.本文语言平实,不事雕琢;笔调低沉徐缓,感情藏而不露;反映着作者淡泊的心志。
E.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通过对昙花形象与性格的描写,艺术地表现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五、(15分)
20.默写,回答问题。(4分)
一桥飞架南北,_________。更立西江石壁,__________,高峡出平湖。
以上语句出自_______写的《__________》。
21 .把下面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5分)
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现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后面题目。(6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3.写一个句子解说“蝉让”(可以写单句,也可以写复句),要恰当地体现下面几项内容的要点。 (4分)
①禅让反映了原始社会中部落联盟推举领袖的方式
②部落联盟通过会议的方式产生自己的领袖
③部落联盟的领袖是大家推举出来的
④部落联盟领袖的产生具有原始社会的民主性质
答:禅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与原句有一定联系的排比句。(4分)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大唐盛世,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5.下面一段话画线的句子中六句有语病,请选出四句加以修改。(4分)
①节食和强制限食,并非与肥胖作斗争的好办法,②重要的是要选择科学的营养。英国的原则值得借鉴,进食的时间应尽量拉长,③每道菜要有很大间歇,④这样可以避免不过量进食。因为当体内血液中的糖减少时,人就会觉得饿。⑤如果先吃一块小食品充饥,然后休息15至20分钟,⑥这期间血液中的糖就会增加,饥饿感就会减少。⑦英国人的科学进食法就这么简单,⑧这也是英国人体态优雅的结果所在。
A.(只填序号)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
B.(只填序号)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
C.(只填序号)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
D.(只填序号)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气象学家发现,全球的气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复杂系统。一个地方很小的一点变化都可能在其他地方引起巨大的变化。例如在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气流可能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蝴蝶效应”。
生活中,这种“蝴蝶效应”比比皆是。请你以“生活中的‘蝴蝶效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联系现实。
②题目自拟。
③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
等级 | 得分 | 总分 | 评卷人 | |||
50分基础等级 | 一等 50-41 | 二等 40-31 | 三等 30-21 | 四等 20-0 | ||
10分发展等级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
10-9 | 8-7 | 6-4 | 3-0 | |||
其它 | 错别字、不足字数、缺题目 减分 |
北京市东城区2002年高三总复习练习(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每小题3分)1.C 2.C 3.A 4.B 5.B 6.D
二、(15分,每小题3分)7.C(“再”义为“二”,“再典”意思是“两次掌管”。)8.B(“全活”在文中的意思是“保全、存活”,可以译成“保全活下来”,不能译成“全都活下来”。)9.D(两个“因”字都相当于“于是”。A项两个“乃”字分别相当于“才”和“是”,B项两个“以”字分别相当于“任用”和“凭借”,C项两个“直”字,一个相当于“值班”,一个是副词,“简直”。)10.B(“廉直”,廉洁正直;“平恕”,处事公平,待人宽恕。①④⑥三句不属于这个范畴。) 11.C(A项对“展书卷比之”的理解不正确。古代的“书卷”是卷轴,展开书卷比量身高来确定诵读的数量,并非“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B项把几件事都说成任采访使期间。显然不对。D项皇帝赏赐的应该是贾母。)
三、(12分,每小题3分)12.A 13.C l4.D 15.C
四、(18分)16(4分)昙花有像恩师一样的寡言性格,“我”能够与之沉默交流。(2分)/昙花已垂首含苞。(2分)17.(4分)要点:因迸发出生命的全部活力而无比灿烂,同时也因步入了生命的终点而转瞬即逝。(言之成理即可)18.(6分)①它才情志业极端隐秘,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它的步伐和黑夜一致;它极端美丽;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3分)②恩师高尚的品德将一代一代传下去。(3分)19.(4分)BE
五 、(15分)20.(4分)天堑变通途(1分)截断巫山云雨(1分)毛泽东(l分)《水调歌头·游泳》(1分)21.(5分)请参考译文。(见画线黑体字)要点是“为政简易,部内甚治”“案行”“扃钥甚固,命发视之”“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每一个要点各1分。22.(6分)①(2分)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②(2分)衬托(或:烘云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③(2分)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六、(12分)23.(4分)禅让是原始社会中部落联盟通过会议民主推举领袖的方式,它具有原始社会的民主性质。24.(4分)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扣住“盛唐”特点作答即可。)25 .(4分)②(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改为“科学的营养法”③(表意不明)改为“各道菜之间”④(不合逻辑或滥用否定)删掉“不”⑤(语序不当)改为“一小块食品”⑥(搭配不当)改为“减轻”或“消失”⑧(不合逻辑或因果倒置)改为“优雅的原因所在”(任选四句修改)
七、26(60分)按2002年《考试说明》规定的标准评分。
附:[译文]
贾黄中是沧州南皮县的人。父亲贾枇,性格严厉坚毅,善于教子。贾黄中年幼时就很聪明,刚刚五岁,贾枇就每天早晨让他端正地站着,然后展开书卷比量他的身高,称这是“等身书”,按规定考查他诵读。父亲常让他只吃蔬菜下饭,说:“等以后学业有成,才能吃肉食。”贾黄中十五岁考中了进士,授职校书郎和集贤殿校理,又提升为著作佐郎,在史馆值班。
岭南地区平定之后,任命黄中做采访使,他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使边远地区的人民感到安适。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适逢宋军攻克江南,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饥荒之年,百姓有很多人沦为盗贼,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禄熬粥给饥民吃,靠这个办法保全活下来的有上千人,一面继续想办法禁止盗贼,于是盗贼全部解散离去。太平兴国二年,任昇州知州。当时金陵刚归附宋朝,贾黄中治理政务简便易行,所辖区内治理得很好。一天,巡视府署之中,见有一间屋子锁闭得很牢固,他就命人打开屋子看一看,得到金宝几十柜,计算一下,价值几百万两白银,是南唐李氏宫中的遗物,他立即写好表章把这些金宝进献给皇上。皇上看了表章后对待臣说:“如果不是贾黄中廉洁恭谨,那么南唐的这些亡国之宝,就将玷污法律并且害人犯罪了。”
太平兴国八年,贾黄中与宋白、吕蒙正等共同主管科举,又提升为司封郎中,充任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主管科举,不久又掌管吏部对官吏的选拔。贾黄中前后两次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定官吏,品评鉴定等级,十分恰当。淳化二年秋天,与李沆一起官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宋太宗召见他的母亲王氏,让她坐下,对她说:“把孩子教育成这样,您真可以和孟子的母亲相比了。”并且作了诗送给她,赏赐的财物也很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