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4-5-11 0:12:10下载本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干(hé)  窥(sì)    心自问(mén)

B.雪(xiàn)  雉(dié)    同仇敌(kài)

C.器(chéng)   日(jiù)    图穷匕(xiàn)

D.罢(chù)   漏(sháo)    方兴未(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编辑  烽火连天   规矩    搬门弄斧

B.凋敝  坚苦卓绝    复制    穷兵黩武

C.秩序   万事亨通   窠臼    有口皆碑

D.缴纳  断章取义    筹聚    枯木逢春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比如,对待革命的进步的期刊,可以公开传抄复印,汇集出版,__________宣传。

②白广育在1898年以村委会的_________向银行贷款8万元,开办了一个彩印。

③要认真查清国有企业现存财产状况,以防个别企业。个别人借改革之机_________国家财产。

A.大肆  名义  鲸吞       B.大事     名义    侵吞

C.大肆   名誉   侵吞      D.大事     名誉   鲸吞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文理科不仅应该知识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自然与社会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D.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和胆量。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被称为“海归派”的归国学子们,正通过自己的创业激活新领域,也在激活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

B.一位好老师就是一面旗帜,他在学生身上延续的绝不是知识,而是理想。意志和做人的准则。

C.本公司专业生产并供应像胶跑道。橡塑场馆等地面工程,年生产能力4000吨。

D.电视台正播送天气预报:“晴到多云,今天下半夜到明天转阴有小雨。”

6.依次添入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东四牌楼是四条大街的交叉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望无边的。

①所以商店林立,市容繁盛

②所以市容繁盛,商店林立

③不是一亩两亩,也不是一株两株

④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两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透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其龙兴守胡美遗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大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大旱,请决滞狱,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因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宜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无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怀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7.对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筑礼贤馆以基等    处:安置。

B.伏兵取之        邀:拦截

C.是如柱         易:交换。

D.基言不可        力:极力。

8.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待其深入         B.因请立法定制

C.能调和诸将         D.以义理为权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请决滞狱,命基平反      权遗肃行

B.基请其故,太祖语之梦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C.是数欲害君,君为之地耶?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D.此褊浅殆甚于宪          冰,水为之,而寒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基“以仁义治天下”的一组是(  )

①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

②以克敌赏基,基辞

③大旱,请决滞狱

④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⑤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

⑥帝欲相扬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基在元朝时曾被“行省辟之”,他嫌官职太小而“谢去”。明太祖对他“宠礼甚至”,封他为“御史中丞”,他才竭忠尽智为太祖出谋划策。

B.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因人制宜。陈友谅是主要威胁,刘基建议太祖消灭他:对胡美则主张收编,不改组他的部队,于是兵不血刃平定了江西。

C.刘基在大旱时“决滞狱”,“止滥杀”,为许多犯人平了反,于是“雨随注”。这虽说有迷信成份,但这些举措是顺乎法理人情的。

D.刘基对几个大臣的认识可说是明察秋毫,更可贵的是他排除私人恩怨,持心如水,为李善长解除了危艰,还向太祖提出了好友杨宪不能为相的理由。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随着一具尸首的“惊人发现”,围绕老山汉墓的发掘展开了一轮新的推测大战。

汉代基本上已没有殉葬,因此骸骨为殉葬者的说法被多数人否定。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只有两个:一为盗墓者,二为被从棺中拖出的墓主人。从骨架趴在漆案上的姿势盾,许多人更愿相信是后者。因为,盗墓者进入墓中却自相残杀或缺氧而最终身埋黄土,这情节太像武侠小说了。由于尸骨缺少右腿小腿骨,左腿的小腿上也少了一节腓骨,媒体一度纷纷报道,猜测其身份的判别将取决于残缺的三块小腿骨会在何处出现。发掘现场总指挥王武珏认为,尸骨肢体不全,应是腐朽所致,而非盗墓者拖动尸体造成的。也有其他专家表示,目前缺失的三节骨头并非人骨最细小的部分,为何腐朽的偏偏是它们?

潘其风先生日前曾对这具骸骨的年龄进行了初步判定,认为在35岁至45岁之间。于是有人称这具1.61米的骸骨很可能是燕剌王刘旦,理由是“这跟刘旦被赐死时年纪相当”;并且,刘旦因谋反被赐死,谥号“刺王”,他的陵墓也被称之为“戾陵”,“刺”和“戾”这两上字都有贬义。《水经注》中有记载,燕剌王刘旦的戾陵在梁山;经考证,专家学者一般认为梁山就是今天老山所属的石景山。此说一出,立即有人惊呼:如果这骸骨真是刘旦,抑或墓主人是刘旦,老山汉墓将是“惊世大发现”——不但附近还应有后妃二十余人的墓,而且很可能墓中会出土大量经书杂说,星历数术一类的先秦西汉古籍。据《汉书 武五子传》记载,刘旦死后,“夫人随旦自杀者二十余人”,而且刘旦“为人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之事”。不过,不止一位专家并不认同,他们指出,刘旦十几岁被封为燕王,从武帝元狩六年至昭帝元凤元年,在位共38年之久,他死时年龄应该在50岁左右,那具“年龄初步判定为36岁至45岁”的骸骨应不是刘旦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余伟超先生明确表示:“这种可能几乎没有。”余老对出土的镀金动物花纹的漆器分析指出,这不是镀金,而是西汉晚期才有的“金银平脱”技术,这项技术在汉武帝,汉昭帝时还滑有出现,因此说老山汉墓可能和刘旦毫无关系。徐平芳先生也从老山汉墓的位置和地形对刘旦说提出了质疑。他说,谜底揭开只能等到最后。墓中有文字。印章最好,没有文字印章,通过其他器物如钱币也可能判断出墓的年代,但墓主的身份就只能推测了。就连大葆台是刘建之墓不也是推测的吗?

解玲还需系铃人,所有谜底全系在这具神秘的骸骨上,正如徐平芳先生所言,考古过程中有许多疑团,这是很普遍的,有些谜也许到最后都解不开。等谜团层层解开,一定要有耐心哟!

12.根据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于尸骨的有关推断,最先应排除的一项是(  )

A.目前尸骨肢体不全的原因,至少有两种可能。

B.不能完全排斥盗墓者自相残杀而被砍断腿骨遗落他处的可能。

C.如果缺失的三节骨头是出现在棺与漆案之间,则骸骨的身份判别至少有两种可能。

D.如果缺失的三节骨头是出现在漆案往出口方向之外,则骸骨的身份判别也至少有两种可能。

13.下列推测老山汉墓墓主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潘其风先生根据对骸骨年龄的初步判定,认为跟刘旦被赐死时年龄相当,墓主很可能是刘旦。

B.有专家则认为依据年龄来判断墓主为刘旦是不足为凭的。

C.余伟超先生根据对出土的漆器分析认为墓主与刘旦毫无关系。

D.徐苹芳先生根据对出土的漆器分析认为墓主是刘旦的可能性不大。

14.根据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可作为当前推测墓主身份的依据的一项是(  )

A.骸骨骨架的姿势

B.骸骨为1.61米

C.“刺”和“戾”这两上字都有贬义

D.《汉书·武五子传》有关记载

1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据有关古籍记载,燕剌王刘旦应是汉武帝的儿子,有广泛的爱好,汉昭帝时因谋反衩赐死,死后葬于石景山的戾陵。

B.“这情节太像武侠小说了”所否定的并非武侠小说的真实性,而是对盗墓者“最终身埋黄土”这种离奇情节的否定。

C.有人惊呼老山汉墓为“惊世大发现”,是因为如果此墓与刘旦有关,就有可能出土大量珍贵古籍和发现一批汉代古墓。

D.判定墓主的身份,最确凿的证物是文字和印章,其他器物,如钱币等只能作为判断年代,进而羊定墓主身份的依据。

第Ⅱ卷(选择题 共105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春之怀谷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 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容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器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漂漂。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觉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理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新华文摘》1996年)

16.根据一下文意,正确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第一自然段中“一首澌澌然的歌”所指的是什么

□□□□□□□□□□□(不超过11个字)

(2)第二自然段中“一株柳的分号”所指的是什么?

□□□□□□□□(不超过8个字)

17.根据文章的表现主旨,正确理解文句意义(4分)

(1)第三自然段“长期虔诚的企盼祝褥”在文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超过14个字)

(2)第五自然段写鸟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不超过12个字)

18.正确理解两处写法的表达作用(4分)

(1)第四自然段连用3个“在……之前”,这样写在表达上主要有什么作用?

□□□□□□□□□□□□(不超过12个字)

(2)文章前后反复写到“春天曾经是这样的”,这样与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不超过22个字)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6分)

A.本文第三自然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明了自己对春天的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

B.本文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诗化的语言,把春景写得美不胜收,映衬出作者对美好春景的渴盼。

C.本文标题的意思是“对春天深深地怀念”

D.本文是对美丽宜人,生机勃勃的春景形象细腻的写实。

E.本文通过对自然春景的想象和怀念,向往,表现了作者对都市生活的某种厌倦。

F.本文辩证地写出了春的美丽生机和春的娇气敏感。

答:[ ]  [ ] [  ]

五、(18分)

20.补写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四句)(4分)

(1)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2)临渊羡鱼,___________。(《汉书·礼乐志》)

(3)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5)_____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神女应无恙,_____________。(毛泽东《水调歌头 游泳》)

21.用“人”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增加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3分)

愤恨是毒化精神的毒剂,它使人得不到快乐,并且把争取成功的巨大能量消耗殆尽。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提供的两种情景,运用所给词语,分别扩展成40~50字的一段话,构成和谐的画面。(6分)

情景一:冬阳暖照    小河   人家       门   窗

情景二:薄墓溟朦     小河   人家     门   窗

情景一:

□□□□□□□□□□□□□□□□□□□□□□□□□□□□□□□□□

□□□□□□□□□□□□□□□□□□□□□□□□□□□□□□□□□

情景二:

□□□□□□□□□□□□□□□□□□□□□□□□□□□□□□□□□

□□□□□□□□□□□□□□□□□□□□□□□□□□□□□□□□□

23.将下面一段报道文字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40个字。(3分)

(新华网奉节1月20日电新华社记者代群 刘刚 刘卫宏)今天,是三峡工程建设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在三峡库区移民大县奉节县,即将被淹没的旧县城的部分建筑物在顷刻间被爆破拆除。这是三峡库区第一次采取爆破方式大规模拆除旧城,被称为“三峡清库第一爆”。这非同寻常的“第一爆”拉开了三峡库区大规模库底清理工作的序幕,成为三峡百万移民工程取得关键性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说明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搬迁安置好三峡库区的百万移民。

□□□□□□□□□□□□□□□□□□□□□□□□□□□□□□□□□

□□□□□□□□□□□□□□□□□□□□□□□□□□□□□□□□□

24.将下列文言语段中划线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5分)

(1)齐田氏……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入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古微堂内售·学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一首五律,从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性文字。(6分)

月夜

杜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这是至德元载(756)8月,杜甫为安史叛军所俘沦陷在长安时所作。

□□□□□□□□□□□□□□□□□□□□□□□□□□□□□□□□□

□□□□□□□□□□□□□□□□□□□□□□□□□□□□□□□□□

□□□□□□□□□□□□□□□□□□□□□□□□□□□□□□□□□

□□□□□□□□□□□□□□□□□□□□□□□□□□□□□□□□□

六、作文(18分)

26.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之后,每个人手中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智慧,我有一种智慧,因为吸收了别人的智慧,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各有收获,细细品味此言,似乎诠译了生活中许多现象。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经历呢?

请以上面的话题作为作文内容的范围,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周宇中 汤正良       录制:汤正良

2002年湖南师大附中第五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晷 guǐ

2.C/A搬——班  B坚——艰    D聚——集

3.B/大肆:任意妄为,贬义;大事:大力地做。  名义: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号;名誉:个人或集材的名声。  鲸吞:大额的侵占;侵吞:暗中非法占有。

4.C/A 不足挂齿:形容事情很小,不值得一提。可换为“微乎其微”。B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句中指是干坏事,应换成“东窗事变”。D弹冠相庆:一般用来形容坏人当道,恶人得志。应换为“普天同庆”。

5.A/B老师在学生身上延续的应有“知识”。C“生产与供应”与“地面工程”搭配不当。D“今天下半夜”已是“明天”。

6.B/①“商店 林立”是“市容繁盛的缘由,应在前面,二者递进。④句由"一株两株"扩展到“一亩两亩”,才能与“一望无际”衔接,“也”表递进。

7.C/易:改换。

8.D/“权衡”在文中的意思是施行权力的标准。现代汉语中表示衡量,考虑。

9.B/上句的“以”是“把”的意思;下句的“以”表原因,是“由于”的意思。

A“即”都是“就”、“于是”的意思。C“乃”都解释为“竟然”、“却”。D“于”都比较。

10.C/①说明刘基利用敌人的弱点,打击敌人。②说明刘基不图赏赐。⑥说明刘基忠于朝廷,排除私情。

11.A/文中没有“他嫌官职太小”的意思,“行省”是因为他“有廉直声”才“辟之”,任职肯定比他在高安做县丞大。

12.B/自相残杀去砍两条小腿的可能性不大:会留下可辩的砍痕;正好只砍断腓骨而胫骨完好的可能性也不大。A:腐朽:遗落棺中或别处;也不能完全排除被盗墓者随意(或作为某种用途的器具)带走。CD:如果是在棺中,可能是墓主人;在棺外,则是墓主人或镒墓者都有可能,也不能完全排除是殉葬的,因为此说只是“被多数人否定”。

13.D/“从老山汉墓的位置和地形对刘旦说提出了质疑”。A:“于是有人”,非潘其风(潘只是对骸骨的年龄进行了初步判断),且不止一个理由;B:是从骸骨的判断年龄与刘旦死时的年龄比较做出相反的判断;C原文是说“可能和刘旦毫无关系”。

14.A/“从骨架趴在漆案上的姿势看,许多人更愿相住是后者。因为……”,表明已作为依据。B:在没有获得刘旦的身高记载前,不能作为依据;C:只是作为“刺王”的陵墓被称之为“戾陵”的补说;D:如果将来发掘出大量经书杂说星历数术一类的先秦西汉古籍或二十余后妃墓,则可作为判定墓主为刘旦的佐证,但不能作为“当前推测墓主身份的依据”。

15.C/A:古籍记载为梁山,梁山即石景山是专家学者的一般认为;B:以对武合资小说真实性的否定来否定“这种离奇情节”,进而否定“盗墓者进入墓中却自相残杀或缺氧而死”的可能性;D:只能作为进而推测(非“判定”)墓主身份的依据。

16.(1)(借喻)雪溶时潺潺的水流声。(2)柳种诞生的新柳。(号:店,如“商号”;分号:分店。)

17.(1)枯梗苦守老根,屋梁抱着燕巢。(2)表现春天的天空明澈高深。

18.(1)突出时间的久远。(2)前后照应,结构全文(为全文立骨),表现对美好春天的渴望。

19.B、C、E。/A:百非“直接抒情”是“枯梗”“屋梁”等对“春天的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祝祷”。D:想象,非“写实”。F:没有写春的不好,无“辩证”可言。

20.(1)必先利其器;(2)不如退而结网;(3)同是天涯沦落人;(4)野渡夫人舟自横;(5)小楼一夜听春雨;(6)当惊世界殊。

21.(人)得不到快乐,并且把争取成功的巨大能量消耗殆尽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愤恨,因为愤恨是毒化精神的毒剂。

22.情景一:冬阳暖照,小河平静慵懒地舒展开肢体,三五人家傍河会聚成一个小村,门对长桥,窗含远阜。情景二:薄暮溟濛,小河轻挽薄纱遮盖起身体,村上人家唤回了野外嬉戏的孩童,门档微寒,窗染昏黄。

23.标志性的“三峡清库第一爆”今天在奉节炸响,拉开三峡库区大规模库底清理工作的序幕。

24.(1)(3分)齐国的贵族田氏……便感叹说:“老天爷对人类真是厚恩大德啊。生长五谷,繁殖鱼鸟,以供人们食用。”各位食客随声附和,就像回声一样。

(2)(2分)翻后果五岳的地图,就以为知道了山,(其实)还不如樵夫(在山上)走过一趟;能高谈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了海,(其实)还不如航海商人看上一眼;能分条说明八种名菜的菜谱,就以为知道了菜的滋味,(其实)还不如厨师尝过一口。

25.鉴赏要点:①从对面抒写离情。诗人对月怀妻子,却设想妻子对月怀自己,这是构思独特之处。②颔联借“小儿女”点出妻子望月进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使“独看”的含意列深一层;不仅因丈夫不在为“独”,也因子女虽在身旁却“未解”为独。“未解”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小儿女自己不解想念陷在长安的爸爸;一是说小儿女无知,不懂得母亲看月的心情。③颈联想象闺中独自看月的形象。雾本无香,香从云鬟中来。“湿”、“寒”二字,写出夜深不寐。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深,爱之深。④尾联,生列难料,所以愿意强烈。“何时”“泪痕干”,表明今泪不干。“照”字应“月”,“双”字应“独”,语意玲珑,单法紧密。

26.(略)

附文言文翻译

刘基,字伯温,青田县人。刘基小时候聪明异常。元朝至顺年间中进士,朝廷安排他担任高安县丞,有廉洁正直的好名声。行省征召他,他谢绝了。待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听到刘基的名声,用重财礼聘请他,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两次写信坚持邀请,刘基才答应。到后,陈述对当时形势的认识和十八条对策建议。太宜高兴极了,修建“礼贤馆”安置刘基等人居住,恩宠礼遇达到极点。正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考虑向东进军,气焰十分器张。太祖问:“先生您能拿出什么计谋?”刘基说:“贼寇骄横,等他的军队深入进来,(我们的)伏兵阻截消灭他们,是很容易的。天老爷认为‘后举者胜’,树立威势消灭敌人来成就王业,就在这一仗啊。”太祖采用他的计谋,诱惑陈友谅到来,彻底消灭了他的军队(太祖)因为消灭了敌人就赏赐刘基。刘基谢绝了。那龙兴的太守胡美派遗儿子转达投降的诚意,(但)要求不解散他的部队,太祖有些为难。刘基从后面踏太祖椅子,太祖醒悟,答应了胡美的要求。胡美投降,江西各郡都归顺了太祖。大旱之时,刘基请求判决长期没有判决的案件,(太祖)乘此机会命令刘基为冤狱平反,大雨随之而下。(刘基)乘机会请求制定法律制度,来制止滥杀无辜。太祖正要刑讯犯人,刘基问他的原因,太祖把梦中的事告诉他,刘基说:“这是得土地得民众的征兆,最好是停止刑讯来等待吉象到来。”过后三天,海宁(地方官兵)投降了,太祖高兴极了,把全部的囚范交给刘基释放。不久(刘基)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因为某件事情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说:“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他能够协调各个将领之间的关系”。太祖说:“这个人多次想害您,你竟然替他开脱罪责,我将要你做丞相。”刘基叩头说:“这好好比换柱子,必须用粗大的木头。如果捆几根细木为柱子,将马上会倾倒。”等到善长被罢官,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和刘基的关系向来很好,刘基却极力说这样不行,他说:“杨宪有作相的才能,但没有作相的气量。宰相,保持心境像水一样的清明平正,用义理作为执行权力的标准,而不掺与个人私见,杨宪却不是这样。”太祖问他汪广洋行不行,刘基说:“这个人气量狭小几乎超过杨宪。”太祖又向他问胡惟庸,刘基说:“好比驾车,害怕掀翻车辕。”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出事被杀。

© 2002-2014 灏忚嵎浣滄枃缃�www.zww.cn 鐗堟潈鎵€鏈� 鍏充簬鎴戜滑 鐗堟潈璇存槑 閯侷CP澶�05002343鍙� 姝︽眽甯傚叕瀹夊眬澶囨鍙�:4201502084
鏌ユ壘浣滄枃   瑕� 浣滄枃鎶曠ǹ锛岃鍏� 娉ㄥ唽 鑱旂郴閭: xhzww@126.com 鏀惰棌灏忚嵎 ,浠ュ厤蹇樿 闂绛旂枒 QQ 782880378 鏈夐棶棰樿鐣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