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06年高考适应性测试A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全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角落/角色 着想/着凉 涤纶/羽扇纶巾
B. 炮烙/烙印 温度/忖度 蛇蝎/虚与委蛇
C. 和谐/和气 反省/省悟 地壳/金蝉脱壳
D. 禅房/禅让 提高/提防 数量/数见不鲜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造型 取缔 粗制滥造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B. 陨落 璀璨 各行其是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 荟萃 报歉 绿水青山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 嬉戏 清洌 轻歌慢舞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春天把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在万物的身上,使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②常德一中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理念先进,是一所很有 的学校。
③长沙一中的老师经常教育学生,人家的先进经验 要学,但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终会 自己。
A. 贯注 品味 固然 迷失 B.灌注 品味 虽然 丧失
C.贯注 品位 虽然 丧失 D.灌注 品位 固然 迷失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但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独辟蹊径,化大境为小景,可谓佳句。
B. 春节第一天峨眉山景区迎来了今年第一场大雪,沸沸扬扬的雪花把峨眉山装点得格外美丽。
C. 年画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极具研究、收藏价值,但由于年画一年一换不易保存,早期的年画已是凤毛麟角,属稀世珍品。
D. 2003年以来,各地的网吧管理部门都陆续开始实行网吧实名上网制度,实行方法从实名登记到办理一卡通、IC卡不一而足,理由是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国旅游行业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发挥旅游在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
B. 图书开架阅读,丢书现象时有发生,我厂生产的图书监测仪能有效防止丢书现象不再发生,多年以来已被 2000多所大中专、中学图书馆及 1600多家新华书店所采用。
C. 本书汇集了35个小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新课程精彩课堂实录,详细录制了名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
D. 从考古发现的大量事实,充分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江文明已发育得相当成熟,它与黄河文明“本是同根生”,而非黄河文明传播的产物。
6、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下列两段话的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仅仅作为一个季节,就有其他季节无可比拟的色态,只有春天能使其在总趋势上发生良性巨变: 。
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表面上看,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一片片浪漫的文字与一幅幅亮丽的风俗图, 。
①山为之绿,草为之青,花为之艳,水为之盈。
②山为之绿,水为之盈,花为之艳,草为之青。
③与其说它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
④它不仅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选自《博览群书》2006.1)
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称杜甫“圣于诗者”或“诗圣”的根据的一项是
A、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很高,人们视之为“集大成”者。
B、杜甫写诗技艺很高,无体不工,无美不备。
C、杜诗中“忧国忧民”精神是诗歌界主流理论。
D、杜诗中有伦理价值思想,儒学内涵丰富。
8、关于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诗圣”名号的含义,引出了下文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对后世士人的影响。
B、南宋诗人“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诗句,就是大多数诗人赞同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的证明。
C、作者举袁宏道一例是为了否定“提倡个性解放,诗人不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这一观点。
D、本段文字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举袁宏道的例子,对本段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加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9、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到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性和性情的诗句。
B、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其风雅。
C、科举考试学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杜诗中的“五排”而产生的。
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窍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群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翼君实或见恕也 见:表被动
B. 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征:争夺,夺取
C. 辟邪说,难壬人 难:阻挡,抵抗
D. 以膏泽斯民 膏:使甘美
1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故今具道所以 B. 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C.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D.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13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于反复不宜卤莽 B. 至于怨诽之多
C.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D.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4 .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有侵官、生事、征利等弊端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言简意赅,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
B. 本文立意超卓,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措词坚决而又得体,语言简洁精练、刚劲朴素而具感染力,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
C. 本文之所以至今读来仍引人共鸣,不仅在于作者的政治主张在今天仍可实行,还在于文章显现的不计个人得失的思想中所折射出的人格力量。
D. 本文引用了“盘庚迁都”的典故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决不动摇;并对当时的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保守思想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第ⅠI卷 (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9分)
15.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9分,每小题3分)
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1)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1)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译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译文: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
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却关:拉开门闩开门。
(1)诗中的三、四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居”景象有什么特点?全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4分)
(l)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千里澄江似练,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五、(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书院清池
李元洛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像有珠宝之癖者私藏昂贵的宝玉,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引人注目留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身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一汪碧池。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
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日趋茂盛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为“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
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火中于路边的一种凉亭歇息,让你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说它像乐池吗?高雅的音乐虽然悦耳,但即使是清扬的丝竹之声,在这里也不免显得过于热闹,更不要说那些现代的嘈嘈杂杂的流行乐曲了。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籁与人籁,最好是几句鸟语,数行书声。说它像舞池吗?水面确实滑如碧琉璃,但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莲可以在其上凌波,但如果凡夫俗子们也来这里喧闹起舞,更于四周打上脚灯追光灯霓虹灯,那该是何等亵渎清景!红尘中的舞池已经够多的了,何况舞池中还常常流传不清不明的新闻与绯闻,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
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清人顾陈垿的《砚》诗早就令我心神向往:“小小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曲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18. “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请简要概括作者“钟爱”清池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作者是如何表现“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作者为什么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结合原文,回答下列问题。(7分)
①写唐代虞世南是夏蝉的知音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文中的“净”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与运用(10分)
22. 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的逻辑性,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也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
②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止的世界趋势
③而在许多最需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
④长期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时,开始应我们的学生要求打算用英语
⑤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各民族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呢
⑥但法国大使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5字。(飞船的名称可简称为“神五”“神六”)(2分)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后反映,神舟飞船乘坐非常舒适,感觉很满意。但是有两个小的技术细节需要改进,一是返回舱舷窗的位置让他在观察时感到别扭;二是飞船上用来收集杂物的袋子,地面上感觉用拉链比较方便,太空中的实际感受却是用绳系口的方式更方便。针对扬利伟提出的意见,在神舟六号设计建造过程中,飞船工程师反复亲身体会,调整了航天员座椅与舷窗的相对位置。重新生产的用来收集零散物品的袋子,封口处也都尽量改成了尼龙搭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仿照示例图①,根据图②内容写一句话揭示漫画寓意。(2分)
图① 图②
在生活中,搞平衡往往是以倾斜自己为代价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这个圆心的外面被很多“圆圈”包围着,其中包括:父母圈、妻子和子女圈、亲朋好友圈、左邻右舍圈、工作单位(雇主)圈、助人为乐圈、爱护花草动物圈……圆心外面的圆圈越多则“人生半径”越长,反之,则越短。
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因“人生半径”的不同而呈现出内涵和色彩截然不同的生活,请以“人生半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C 2. B 3.D 3. B 4. A 6.A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7、C 8、C 9、B 10、A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11. B (A. 见:助词,有直待作用,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C. 难:诘问,驳斥; D. 膏:“膏泽”为同义词连用,喻指恩惠,此处用作动词,施恩惠(于); )
12.D ( A. “这样做的缘由”,表原因;“用来……的”,表依据。 B.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 副词,“却”,表转折;连词,“那么”。D. 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
13. A ( A. 古:特指书信往来;今:多次重复。 B. 古今义同,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 C. 古今义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D. 古今义同,仰慕,思慕。)
14. C ( C. 世易时移,“文中提出的政治主张张在今天仍可实行”一句的判断依据不足。)
附译文:
安石敬白: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意以为跟您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罗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后来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
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以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交给主管官署却执行,不算是“侵官”。发扬(恢复)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以便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算“拒谏”。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至于怨恨毁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守旧之风已经不是一天了,做官的人又大多不为国家大事操心,以附和旧俗之见来讨好众人为美德。皇上却想改变这种现状,而我又不顾政敌的多少,想尽力去帮助皇上抵制他们,那么,众人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过去商王盘庚迁都,群起怨恨的是老百姓,不仅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他的计划;他考虑理由正当,然后做去,他认为正确,看不出有值得悔改的地方。如果您责备我执政很久了,没有能够帮助皇上大大地做一番事业,以此造福人民,那我自知有罪了。但如果说今天应当什么事也不必干,只是守着老规矩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会面的机会,不胜(实在)诚心仰慕得很。
第ⅠI卷 (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9分)
15.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9分,每小题3分)
(1)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
(2)哪里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呢?(“安有……乎”是反问句式,相当于“哪里有……呢”,占2分;戏:戏弄,开玩笑,占1分。)
(3)年老而好学,好比点起蜡烛发出的光亮,与在黑暗中走路比,那样更好呢?(“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是一种比喻关系,“炳烛”即“点起蜡烛”,占1分;“孰与……乎”是一种固定句式,相当于“与……比,那个更……呢”,如《鸿门宴》“孰与君少长”,《邹忌讽齐王纳谏》“孰与城北徐公美”;占1分;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占1分)
【参考译文】晋平公向师旷提问,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发出光亮一样,与在黑暗中走路比,哪样更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16. (6分)
(1)(4分)“疑”、“急”二字用得最好。把一个正在村边玩耍的儿童看到船儿进入水湾,“疑”是有客人来了,就“急”忙跑回去打开柴门迎客的行动写活了。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出来了。(每处2分)
(2)(4分)临水的村庄,宁静的村落,掩着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汩汩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嬉戏的村童,淳朴的民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画面和谐而富诗意,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每处2分)
17. (4分,每空1分,如有错字、漏字、添字,该空均不计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接天莲叶无穷碧 翠峰如簇
五、(19分)
18. (4分)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2分)它的静也令我徘徊(2分)
19. (4分)①视觉听觉的结合 ②动静的结合 ③借助古典诗词,增加文化内涵 ④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①②点各2分,③④点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
20. (4分)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或由更名可窥见作者的“明镜自鉴”的人生追求,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尘垢的反思和灵魂净化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觉感受,同时有历史的遐想。(意思对即可)②(4分)
21(7分)读清地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籁与人籁,几句鸟语,数行书声;没有凡夫俗子们的喧闹之影,有的是荷莲凌波清池。(每层2分,意思对即可)
六、(15分)
22. (4分)②⑤④⑥①③
23. (6分)杨利伟乘坐“神五”的感受促进了“神六”两个技术细节的改进。
24. (5分)朋友就是那种能够摘下面具真心交流的人。
七、(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思想内容,积极健康。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评分标准参看2006年考纲。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占40分。
(2)发展等级分的评定,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
占20分。
(3)缺题目扣2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