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07级高考考点百题训练系列之
现代文阅读
第四辑
(三十一)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②连那十岁的小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衷。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节选自《十月》2003年第三期)
1.文章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时空的孤独,她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什么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答:
2.文章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答: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答:
4.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意回答。(6分)
(三十二)
宣德青花瓷
刘润民
①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明代与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被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典范。《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②宣德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③当时宣德皇帝和皇后对艺术品具有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手工艺术方面的发展,除了瓷器外,宣德朝的铜器、雕漆及织绣等,俱也成就辉煌。
④宣德青花常见的有:盘(敞口、撇口、折沿、菱花口),碗(撇口、花口、墩式、鸡心式、合碗、卧足碗、十棱高足碗),瓶(梅瓶、玉壶春瓶、胆瓶、贯耳瓶、四方委角瓶、天球瓶),罐(蟋蟀罐、盖罐、出戟盖罐),花盆(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壶(梨形壶、执壶、茶壶、僧帽壶),洗(花口洗、卧足洗、菱花式洗),砚滴,花浇,钵,盒,三足炉,八方烛台等。除此之外,当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造型模仿西亚地区的金银器和陶器,如花浇、鱼篓尊、盘座、折沿盆等。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均为分段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造型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⑤胎体精密细腻,胎质洁白,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细砂底,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有模仿橘皮纹,但没有开片,釉中气泡密集,大小不一。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哪种钴料描绘哪个部位的纹饰。从宫中传世品来看,以进口料描绘为主。这种进口青料来自波斯,叫苏麻离青(亦称苏泥勃青)。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与国产料不同的是,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所以呈色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出现银黑色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用这种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被视为无法模仿的特色。
⑥宣德青花纹饰上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改变了元代青花层次繁密的布局风格及粗犷的画法,装饰上渐趋疏朗,规矩中富于变化。注重从自然界选取素材。植物纹有:缠枝莲、番莲、束莲、枇杷纹、牡丹花、菊花、栀子花、百合、灵芝、牵牛花、石榴、荔枝、海棠花、山茶花、宝相花、射干花、松竹梅、葡萄、瓜果、桃、西瓜等。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缠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描绘非常流畅,自由活泼,画法布局多样,讲究变化,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动物纹有:龙(团龙、海水龙、龙穿莲、龙穿花)、凤、鱼、麻雀、海兽、狮子等。宣德龙纹描绘在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人物纹,由于受青花原料易晕散的限制,烧造的不是很多。主要有:仕女、吹箫引凤、婴戏图,仕女常是和庭园楼阁组合描画在一起,如仕女游园、赏月、拜月等。海水纹在宣德青花中大量出现,也最为擅长,多是用作辅助纹饰,采用写实手法描绘,海水起伏翻腾,汹涌澎湃,有气势。另外梵文、藏文也开始出现于青花瓷器上。综观宣德青花纹饰,其取材范围广泛,绘画讲究气势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⑦名声显赫的宣德官窑青花,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被后人推崇。自明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仿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二朝,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不仔细对比辨别,极易混淆。
(选自《文史知识》01.1,有删改)
1.宣德青花瓷器,之所以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⑤两段,分别从□□和□□两方面,介绍了宣德青花瓷器的艺术风采和特色。
3.宣德青花瓷器纹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全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中国历代的青花瓷器,是中国瓷器的典范。
B.用进口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
C.宣德青花的纹饰比元代纹饰,由繁密变为疏朗。
D.宣德官窑烧制的青花瓷器,是专为宫廷提供的用瓷。
E.明代青花瓷上的龙纹描绘,数宣德年间的最富有生气。
F.康、雍两朝仿制的青花瓷水平很高,不易辨别真伪。
5.从全文内容看,青花瓷器在明代得以极大发展的原因,除了帝王的“浓厚兴趣”外,还有哪些原因?请逐条写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三)
绝交的诗意
留白
①绝交是个耐人寻味的举动,它必得满足的一个条件恰恰跟它的结果构成反对。千金易得,知音难期。朋友该是人世间最能给人安慰和温暖的东西之一吧,何以先“交”而后“绝”之?不用说,那原因一定很复杂,其情感也势必很激烈,而绝交的诗意也正在于此。
②古人耿直,乃好绝交。《论语》里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易》也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可见先秦时代对友谊的好处已经颇有会心,尽管最爱研究君子与小人分野的孔子,还时常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叹,但总的来说还不失为“温柔敦厚”。到了汉代,绝交的举动也随着人的内在自我的日益觉醒而火药味渐浓。这一时期断交的故事颇为不少,但把绝交当成天大事写进文章且青史留名的,东汉的朱穆要算第一人。品行很方正的朱穆,有感于一个叫刘伯宗的朋友“一阔脸就变”的丑行乃愤而与之绝交。他写了一封绝交信历数刘伯宗阳奉阴违的事实,还附了一首绝交诗云:“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饥则木揽,饱则泥伏。饕餮贪汙,臭腐是食。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鸣呼风,谓凤无德。凤之所趣,与子异域。永从此诀,各自努力。”诗中朱穆自比为 ,斥刘伯宗为 ,骂得好不痛快!事实证明,朱穆果然开了一时风气。蔡邕在《正交论》里有“疾浅薄而携贰者有之,恶朋党而绝交者有之”的话,说的正是当时的盛况。后来南朝梁代的刘孝标甚至还写过一篇《广绝交论》为朱穆隔代声援。
③这其间,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管宁割席”了。因为朋友华歆在锄地时发现一片金子并将其掷出去(说明他眼里还是有金子),又在同席读书时被窗外车马经过的喧闹声所吸引而“废书出看”(说明他不甘寂寞),管宁就把好好的一张席子一刀两断,说:“子非吾友也。”在这则故事中,有一个在场的道具——席子,还有一个不在场的利刃——剪子或者刀。正是这一点,使管宁的绝交行为在其绝交性上超越了朱穆。撇开管宁在今天肯定交不到朋友的推断不论,那把看不清形制的刀具躲在历史的暗处闪闪发光,的确晃得我们这些现代人睁不开眼。
④有一段日子,我一直迷恋着那些绝交的故事。我常常想到另一个更为经典的案例,故事的主人公嵇康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奇文《与山巨源绝交书》里,魏晋之际最“酷“的美男子嵇康显得有些小题大做。读过这封绝交信的人都难免会犯嘀咕:老朋友山涛推荐的官儿你可以不做,可也犯不着“绝交”啊?绝交就绝交吧,干嘛又把人骂个狗头喷血?其实,想不通就对了。因为“刚肠疾恶”的嵇康不过借力打力,通过痛骂山涛表明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立场而已。这封信最终成为把嵇康推向断头台的引线之一。众所周知,行刑前,嵇康顾视日影弹奏一曲《广陵散》,遂成千古绝唱。可在这唯美的死亡之前发生的“托孤”事件却未引起充分的注意。嵇康没有把八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当时在场的哥哥嵇喜,却出人意料地交给了山涛,还对儿子说:“有山巨源在,汝不孤矣。”这不能不让千年后的我们大跌眼镜。正是这一刻,死亡的诗意和绝交的诗意才令人心动地交织在一起。
⑤对于今人来说,绝交不仅仅洋溢着童年的天真,甚至还有些残忍的奢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干嘛那么认真! 可你得承认,古人的顶真中的确散发着更多的人的气息。古之绝交者往往外表似儒而骨子里近道。朱穆写过儒学气很浓的《崇厚论》,可里面却有“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道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这样放肆的话,可见他所说的“厚”其实紧贴着“道”。这和嵇康高喊的“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并无二致。礼失求诸野,道不同则不得不诉诸“绝交”。绝交其实是一种表态,这主要不是宣布和某个个体的分道扬镳,而是为在世俗与人海中奋力区别自我而发出的一声近乎绝望的呐喊。现代人绝交行为的减少不是出于理性的成熟,而是少了一些执着与操守,多了许多得过且过的私心杂念。
⑥我的绝交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童年,但二十多岁时也和朋友写过绝交信。关于此点我只想说,绝交的滋味是很苦的,尽管里面多少残留着一些古典的诗意。
(选自《文汇报》05.5.13,有删改)
1.第①段,“它必得满足的一个条件恰恰跟它的结果构成反对”这句话中的“条件”和“结果”是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第②段,多次引用孔子的话。引“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横线的地方,应填入词语为:诗中朱穆自比为__________,斥刘伯宗为_________。
4.对第③段的“那把看不清形制的刀具躲在历史的暗处闪闪发光,的确晃得我们这些现代人睁不开眼”一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些不在场的剪子或刀的突然出现,令现代人大惑不解。
B.管宁断然绝交的理由与其过激行为,令现代人无法理解。
C.作为现代人是不赞同管宁与华歆因某些小事而断然绝交的。
D.管宁断交的决心与彻底的做法,让现代人大为感叹与钦佩。
5.第④段,嵇康已与山巨源(山涛)绝交,为什么却将儿子“托孤”给山巨源?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第⑤段“对于今人来说,绝交不仅仅洋溢着童年的天真,甚至还有些残忍的奢侈”一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人多了一些私心杂念,失去了童年的淳朴与纯真。
B.由于理性的成熟,今人反而缺少了勇于绝交的勇气。
C.今人少了一些执着与操守,因此绝交成了一种“奢侈”。
D.一些今人抱有得过且过的态度,失掉了古人顶真精神。
7.从全文看,你认为绝交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四)
文化产业:全球新兴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界定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在过去20年中,文化商品的国际贸易额呈几何级数增长。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近600亿英镑;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产值占GDP约五分之一,其音像制品占据了40%以上国际音像市场份额。
我国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在短时间内获得长足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建设,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新闻出版、影视、音像、演出、娱乐、艺术培训、文化旅游、文物、会展、网络等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这些已经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文化在我国被当成纯事业来看待,无论是投入、运作和管理,都由政府统一计划统一进行。改革开放以后,文化的事业性与市场性并存,产业化使文化得到迅猛发展。
文化产业化的一个显著结果,是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1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人均消费性支出1337元,同比增长4.2%;其中,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11.2%,速度快于其他支出。但也应看到我国文化消费呈现不均衡状态。我国2000年实际文化消费总量约800多亿元,距专家估计的潜在消费能力3000亿元有较大差距。
当今时代,高科技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文化艺术生产的发展和创新。今天,电子传媒及数字化、网络化的崛起,对于文化艺术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带来了文化作品本身的成功,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外文化产业运用高科技手段所带来的结果,必然要对国内文化市场带来冲击。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为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武器,也为精神垃圾的制造和流传提供了可能。我们要主动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加强文化原创性创作与开发,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有效地打击各类形式的盗版和侵权行为,使我国文化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1.下列对“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的一系列文化活动的总称。
B.文化产业不同于文化事业,后者无论是投入、运作和管理,都由政府统一计划统一进行。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是事业性与市场性并存,使文化得到迅猛发展。
D.文化产业发展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同时也能改变文化消费的不均衡状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文化产业经过20多年的培育,已经初步形成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着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文化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其他支出。
C.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传媒及数字化、网络化的兴起,文化产业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D.高科技对文化产业是一把双刃剑,既为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武器,也为精神垃圾的制造和流传提供了条件。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必须走出国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让我国的优秀文化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B.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这和我们过去的观念落后有重要关系。
C.要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政府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统一计划和统一管理,应将文化上的投入、运作和管理交给市场。
D.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必将促进我国文化原创与开发能力的提高,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十五)
走近芦苇
陈所巨
清寒的早晨,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割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今年,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土地,在那里顽强地过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动物。生命的顽强在于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但芦苇毕竟真的变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
人生有大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脚下松坎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槃的过程,也是自我解脱、自我净化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也只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猛然地发现脚下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椎,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
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1.根据文意,概括说明作者是怎样逐步“走近”芦苇的。(4分)
答:
2.文章以物喻人,请分条回答作者从芦苇中获得哪些人生感悟。(6分)
答:
3.文章多次写到泥土,请指出“泥土”的含义。(4分)
答:
4.文章第8段和上文哪一段相照应?这是什么写作手法?简析第8段在全文中的作用。(7分)
答:
(三十六)
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 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2005年的风暴有: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今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
(节选自2005年第9期《青年文摘》)
1.有关飓风的形成要件或飓风威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热带气旋的风速得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含120千米每小时),才能成为飓风。
B.海平面温度要高于26.5℃,借助水蒸气释放的能量作动力。
C.飓风的强风风速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破坏力极强。
D.飓风会造成海平面快速上升,携带暴雨,造成洪水滔天,引发灾难性洪水。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度达到7.5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
C.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在海水热量的作用下空气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的超低压区域,飓风需要风暴眼的支持。
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形成了飓风。
B.形成于海洋上的飓风抵达陆地后,失去了水蒸气释放的能量动力,立刻就会消失。
C.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不可能只是海面温度的影响,但其猛烈程度与海面温度直接相关。
D.科学家已经搞到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
(三十七)
骆 驼
梁实秋
台北没有什么好去处。我以前常到动物园走动走动,其中两个地方对我有诱惑。一个是一家茶馆,有高屋建瓴之势,凭窗远盼,一片油绿的田畴,小川蜿蜒其间,颇可使人目旷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两只骆驼了。
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地生出优越感,掏一把花生米掷过去。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作算学,老虎翻跟头,觉得有趣。我之看得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的槛外是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地上是烂糟糟的泥。它卧在那,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逼近一看,真可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驳的皮肤上隐隐地露着血迹。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地喘。⑴水汪汪的两只大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的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一条破扫帚。驼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骆驼为什么落到这种悲惨的地步呢?难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过如此么?
我心目中的骆驼不是这样的。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丁丁当当响,就知道是送煤的骆驼队来了,愧无管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视,一根细绳穿系着的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九只的,一顺的立在路边。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便乖乖地跪下让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住的嚼--反刍。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地欣赏。
⑵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动物园的那两只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我常想:公文书里罢黜一个人的时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总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台的借口,这骆驼之黯然消逝,也许就类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长在北方大地的巨兽,如何能局促在这样的小小圈子里,如何能耐得住这炎方的郁焦?它们当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顿以死。我想它们看着身上的毛一块块地脱落,真的要变成“有板无毛”的状态,蕉风椰雨,晨夕对泣,心里多么凄凉!真不知是什么人恶作剧,把它们运到此间,使得它们尝受这一段酸辛,使我们也兴起“人何以堪”的感叹!
其实,⑶骆驼不仅是在炎热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听说现在沙漠里也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愚蠢的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地忍耐。给它背上驮上500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有盐味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这并不是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而是因为它体内的脂肪氧化可以制造出来水。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所喜欢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
【注】梁实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70年代移居美国西雅图,80岁时怀着深深的遗憾重返台湾。
1.为什么作者认为“那两只骆驼”“值得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末说“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对骆驼的遭遇,句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试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品借物抒怀。联系全文主旨,请概述出作者在文中三个划线句句子中所寄寓的情怀。(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第二段描写动物园中的骆驼,第三段描写儿时所见的骆驼,作品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突出了“不能不惊异”的感受。
B.作品对骆驼的遭遇作了大量的描写,这些描写都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寓主观色彩于客观描写中,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C.作品中的骆驼,可以看成是作者的自况。作者将情感倾注于“骆驼”这一形象,并通过对其遭遇的描述,抒写了自己的人生体验。
D.作品的感情富于变化:先是对动物园里骆驼遭遇的同情,继而是对家乡骆驼的温驯的惊异,最后是对北方大陆骆驼的命运的释然。
E.作品的文字平实,但在平实的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股源于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深沉思考而产生的充满悲壮色彩的情感激流。
(三十八)
在物理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在力求对时空从大尺度上,即从整体上认识宇.
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都是人们关心的课题。人们已经认识到,客观事物不是静止不
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 以现代高能粒子物理与广义相对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理
论宇宙学,已能从理论上描述出从大爆炸到星系形成和演化的整个过程。大爆炸模型在一
定程度上已被河外星系谱线红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现代天文学的观测结果证实。
把宇宙想象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相同的最后一次尝试是在上世纪40年代。当时,
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美国天文学家赫尔曼•邦迪、美籍奥裔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提出了稳恒态宇宙模型。这个理论认为,宇宙物质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是均匀不变
的。根据这一原理,哈勃常数应是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宇宙既然不断地在膨胀,同时
又要求保持宇宙物质分布上的均衡,且不随时间改变,必然要求物质在不断地产生,又随宇
宙的膨胀不断脱离视界而去,从而保持宇宙物质的密度始终不变。但这个理论无法解释后来发现的宇宙背景辐射,河外射电源计数结果也与它的预言数不一致,因此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大多数科学家否定了。 目前公认的理论是所谓的“宇宙标准模型”,它给出了一
个以大爆炸为起点,一直推演到现今宇宙演化的时间表。按照这个理论,宇宙是以大爆炸为 起点的,空间和时间从那时起诞生。但是,如果认为宇宙是有起点的,那我们当然要问它是
否也会有终结的时候。若有终结,那它最后结局又将是怎样的呢?
几代哲学家苦苦思索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成了天体物理
学家和粒子物理学家们的天职,不过他们对宇宙最终结局的种种描绘并不美妙。 以斯蒂芬
•霍金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将会在一次大坍缩中灭亡,而这种大坍缩与宇宙诞生
时的大爆炸正好相反。也有科学家认为,未来的宇宙将会不断膨胀下去,而且膨胀速度越来
越快。 当宇宙膨胀到一定时候,宇宙中所有普通物质如恒星和行星的能量都将被耗尽,最终变成一个寒冷而死寂的世界。
那宇宙的最终结局到底是哪一个呢?其决定因素就是宇宙的总质量。 围绕这个最关键
的数据,科学家们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尤其是要搞清神秘的暗物质到底是什么,它的数量又
有多少,李政道认为这个问题是21世纪的四大科学问题之一。 (选自《科学世界》)
1.下列关于“理论宇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论宇宙学是以现代高能粒子物理与广义相对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B.理论宇宙学包括先后出现的“稳恒态宇宙模型”和“宇宙标准模型”。
C。理论宇宙学的提出符合人们的客观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这一认知实际。
D.理论宇宙学已能从理论上描述出从大爆炸到星系形成和演化的整个过程。
2.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爆炸模型已被河外星系谱线红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现代天文学的观测结果证实。
B.“稳恒态宇宙模型”和“宇宙标准模型”的最大差别在于是否承认宇宙有起点和终结。
C.科学家们对宇宙最终结局的描绘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不美妙。
D.李政道认为宇宙的最终结局问题是2l世纪的四大科学问题之一。
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人们已经认识到,客观事物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那么我们
也可以判断出,宇宙始终处在不停的膨胀和收缩之中。
B。如果“稳恒态宇宙模型”理论能够解释后来发现的有背景辐射的宇宙,河外射电源计数
结果也与它的预言数相近,它当然不会在上世纪60年代被大多数科学家否定了。
C.尽管“宇宙标准模型”理论是目前公认的理论,它给出了一个宇宙演化的时间表,但是
目前仍不能在这个时间表上标上终点,更不用说描述出终结时的情况。
D.只要我们搞清了神秘的暗物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就能计算出宇宙的总质量,进而推断
出宇宙的最终结局。
(三十九)
哲学的冰峰
伍恒山
①我赞美哲学,但哲学教我们应当这样,应当那样,也许最终我们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不能收获。
②我喜欢哲学,就是因为它的玄想特征,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休憩和慰藉,也许有时还能
使我们的思想在人类肉眼望不到的天边任意翱翔,翻腾起数不清的波涛,直至淹没凡俗的世界,而与形而上的精灵永存。
③有人说,哲学是带给人类智慧的,事实上也应该这样,但智慧的接受者因为资质的差
异而有浅深的表现,有的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但取其沾溉已足,有的则闳中肆外,博览广收,至于发动处,则如鲲鹏之展翅,磅礴九万里,而不肯休止。尼采说:谁能够接受我的思想,他应当有非常强健的体魄,否则非但从中得不到力量,而且反会受到这种力量的伤害。 因为他的声音是高寒冰山上的最强音,在冷冽而稀薄的空气下,具有强烈的攻击习性及力量,一般的体质是无法抵拒的。如果你没有最好的体质,那就不要靠近他。让有强健体魄的人去和他表示亲近吧。普通的人是只能和普通的哲学相安无事的。最好的哲学也在寻觅着最好的接受者,最高的智慧总是诞生在有着强健精神的思想者之中。尼采快接近智慧的高峰了,但他的体质不允许他继续攀登,因而他从云端中掉了下来,到命运的收留地去寻找他 遗失多年的记忆去了。我们从地上看到尼采的影子,那是一缕飞扬的轻烟,在清明大阳的照射下显出透澈的本质,而倏忽融入浩渺无际的宇宙之身心里,那强烈的亮光使他最后的一刹那显得非常的美丽。
④然而从尼采的思想里我们能找到那超越时空的玄想吗?能找到壮美的色彩吗?我想
我们像走进一个清明透亮的童话境界中,也许这个童话有着非常残酷的特质,里面也许有些
普通人无法触及的神秘的东西,也许只是一个发狂者偶发的一场梦呓。但我们毕竟看到了
一个与普通人有着相当大距离的近乎超人的哲学家在振臂疾呼,这个世界大平庸了,应当有
些鲜明的色彩,有些活跃的声音,出来点缀这个沉闷的现实,于是这个哲学家就填充了不平
庸的位置,确实在他所经历的处所,有些像地震一般的震动,也许有毒气弹,也许有成千上万被他视作劣等的人被杀,也许有数不清的血影刀光在我们的周围舞动,也许有无量数的腥风血雨在我们周围徘徊,然而我们仍会振臂高呼,啊,这个宇宙最伟大的哲学家,是你给予我们的力量,是你赐予我们的智慧,我们在你的思想里呼吸、生息,即使我们遭到了惩罚,我们也不会就此趴下来。我们还会接过你扔过来的拐棍,向那座也许永远无法攀缘而上的冰山顶峰奋力地攀登而去。 •
⑤尼采的价值是使人不要趴下来。但普通人在前进的路上不由自主地倒了下来,前面
是一派荒漠的戈壁滩,没有水草,没有道路,没有车驼,没有人踪,穿过了千里无人烟的沙漠, 然后才能到达那洁净的冰山。你是用自己的一双赤脚去穿越那沙漠吗?你会不会感到寂
寞,感到畏惧,感到颓丧?你有力量穿越这片荒漠而不会中途倒下来吗?我内心发出这样的
疑问,或许吧,我或许不会受这无边的寂寞的侵迫,用准备好了的宽实的肩膀去扛命运的重
负,但这只是一种可能的估计,我能有把握穿越这无人的沙漠吗?我能不受到外物的诱惑而走到终点吗7 .
⑥我知道我有时会犹豫,有时会害怕,有时会停滞下来,有时简直就想朝来路飞奔回去,
不过,我知道这都只是心中的幻影,只是短暂休息途中的错觉而已,我的心中已经有鲲鹏展翅飞翔,我的思想中已经有“九万里风斯在下矣”的宽阔境界,我不会被这个沙漠般的荒凉之境所吓倒,我知道哲学在前面向我发出邀请的信函,“小伙子,你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干吗不再加把劲呀?”于是,我就奋力加了一把劲,玄想从我的肩膀上站了起来,带着我向冰山跋涉而去。
⑦然而我仍在想,我到达冰山顶上的时候,是取一瓢饮,只求沾溉已足,还是挥斥八方,
展其自由翱翔之翅膀呢?但沙漠是不听我思索的,它用无边的怒号、飞扬的沙土回答我说:“走吧,再不快走,我就要将你淹没起来了。”我于是只好飞速向前奔行而去。
1.细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最好的哲学也在寻觅着最好的接受者”,这“最好的接受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人?(4
分)
(2)“尼采的价值是使人不要趴下来”,你对“趴下来”是如何理解的?(4分)
2.文章中多次提到“玄想”,作者是如何追求“玄想”的?请分条概括。(6分)
3.阅读第七段中划线部分的文字,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经历,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4分)
4.文章多处论及哲学家尼采,尼采也是文章唯一论及的哲学家。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
意。(4分)
(四十)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指人与自然达成和谐的相处方式。表现为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改善,也是和谐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承认自然界内在价值,首先要承认价值的双重效应。既要承认自然界对人的效用价值,又要承认人对自然界的效用价值。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而和谐也是关系范畴。要处理好双方的关系,达到和谐共融的状态,必须靠双方的共同“努力”。如果一方处于霸主地位,另一方处于奴仆地位,无伦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自然之间都是不可能达到和谐的。价值关系虽然有主客体之分,但构成某种价值关系的主客体各自都存在内在价值,即其自身的功能,属性都对对方有有用性,否则就构不成价值关系。因为关系都是双向的,如土地对人有用,是土地能生长出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为人提供生命动力,但如果人们不去维护土地的这种功效,即为土地服务,最终土地将失去其原有的功效,不能为人类效力。从这种意义上讲,土地为人服务和人为土地服务是同时存在于一对价值关系之中的。过去我们之所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处于紧张状态,从价值哲学的角度讲,就在于只承认自然界对人的有用性或功效,而不承认人对自然界的有用性;只强调人对自然界征服,改造,不重视人对自然界的顺应和保护。在挖掘自然界最大程度的效用价值的同时,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要尊重自然物的存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是经过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发展而确定下来的,它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合理性和有用性,也就是它的效用价值,随意地破坏或消灭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对自然界地“不敬”。人类只不过是自然界中无数种群地一个,虽然比其他种群和物质更有“灵性”,但应该承认生物地平等性乃至整个世界的平等性。正因为人有思想意识,就更应该懂得物质之间双向地效用价值地平等性,而不应该居高临下,或以世界霸主地身份、或以救世主地身份看待其他生物或物质。在一定意义上,我们要“敬畏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还要求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规律是客观地,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规律,更不能违背规律。这些道理一般人都懂得,但在具体处理人与自然地关系时,则往往要显示人的“特殊性”,结果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使自然界一次又一次地“报复”我们。所以,人类必须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地基础上,顺应规律,在顺应中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
(选自《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
1.下列不属于“价值的双重效应”的一项是
A. 承认土地为人服务与人为土地服务。
B. 承认自然界对人有用与人对自然界有用。
C. 强调人征服改造自然与顺应保护自然。
D. 要求利用规律与创造规律。
2.对“人与自然的和谐”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
B. 和谐是关系范畴,必须靠双方共同“努力”。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以其他种群或物质更有“灵性”自然物为人类效力就是和谐的相处方式。
D. 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顺应规律,在顺应中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参考答案:
三十一
1.(4分)答:李清照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两点,1点2分)
2. (6分)答:第一次是为了揭示李清照超时空孤独的缘起。第二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的才华不被当时任何人理解。第三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所处时代女性的普遍可悲状况。
3. (6分)答:李清照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3点,1点2分)
4.(6分)答:因为李清照身处乱世之中,不愿与世沉沦,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2分)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4分)
三十二
1.①明代青花瓷器的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②宣德青花瓷器的烧造数量是空前的(4分,各2分)
2.造型;用釉(用料) (2分,各1分)
3.注重从自然界选取素材;描绘流畅,画法布局讲究变化(4分,各2分)
4.A、D(4分,各2分)
5.①受西亚地区文化的影响,丰富了瓷器的造型;②青花瓷器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促进生产;③运用从波斯进口的青料,形成特殊艺术效果,提升了品位(4分,每小点1分,通顺1分)
三十三
1.交;绝(2分)
2.先秦时代对友谊的好处已经颇有会心;先秦人对观点不同朋友的态度还是 “温柔敦厚”的(4分,各2分)
3.高洁之凤;恶俗之鸱 (关键是“凤”与“鸱”,修饰的定语大意相同即可)(4分,各2分)
4.D (2分)
5.嵇康绝交的对象并非山涛,而是通过痛骂山涛表明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立场(3分)
6.B (3分) (不是出于理性的成熟)
7.要点:①表现在人的内在自我的觉醒;②表现在对操守(理想)的执着追求;③表现在对世俗现象的奋力抗争(4分,每小点2分,任选两点)
三十四
1、B (A.文化产业还提供文化服务;C.原文是“产业化使文化得到迅猛发展”,也即市场性而非事业性使文化得到迅猛发展;D.原文并没有文化产业化能改变文化消费不均衡状态的意思)
2、B (原文的说法是“文化产业化的一个显著结果,是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增长”,而不是经济发展自然的结果)
3、C (在文化产业建设中,政府仍然担负着制定政策、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职能)
三十五
1、(4分)
①感受芦苇的形象,②逐步理解了芦苇的生命内涵,③进而感悟生命本性本质和人生哲理。
2、(6分)
①环境力量的强大,感悟到生存的困窘,人生有许多的无奈。
②固守人的本性,要有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
③领悟到人类的传承与发展,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信念。
3、(4分)
①自然界的泥土,对于芦苇来说是滋生地,对于小动物来说是庇护所;
②拯救人心灵的泥土,指的是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
4、(7分)①第4段。②先抑后扬。③能拓展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主旨,由对人类个体生命的思考,上升到对人类整体生命的感悟。(第一、二问各2分,第三问3分)
三十六
1.C “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应为“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
2.B “高度达到7.5米”应为“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
3.C A原文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但不一定都形成了飓风,还有其他条件,文中找不到根据;B“立刻就会消失”不当,原文说的是“通常迅速偃旗息鼓”;D文中只说“试图弄清”但找不到“已搞到了第一手资料”和“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的根据。
三十七
1.4分 因为它们的遭遇与作者类似,并让作者联想到自己,引起自己无限感慨;因为那两只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们显得可怜,值得同情。
2.4分 表达了对骆驼被迫退出舞台的(1)无奈;(2)失落(惆怅或痛苦);(3)不平;(4)自嘲。
3.(1)作者思归(思亲)之情(2)台湾不宜自己久居(答对以上一点3分)
(3)游子(作者)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4)对忍辱负重的人(自己)却不容于现实的感慨(答对以上一点3分)。
4.B C 6分 A文中的对比不是为了“突出‘不能不惊异’的感受”,而是为了突出骆驼的悲剧形象。D对北方大陆骆驼日趋衰微的命运,作者不是“释然”,而是不平与痛苦。E作者的感情基调“悲”而部“壮”。
三十八
1、B 2、C 3、C
三十九
1、[8分](1)有强健的精神的人(2分);能够抵抗住哲学思想的力量和强烈攻击,坚定、执着,接受梦想的召唤并为之奋进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
(2)畏惧前途的艰险,怀疑梦想的实现(2分);在前进的路上停下了自己的脚步(2分)(或因寂寞、畏惧、颓丧而中途倒下)(2分);因受外物诱惑而停下脚步(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1)战胜哲学带来的痛苦,奋力向顶峰攀登。(2)战胜寂寞、畏惧、颓丧,用宽实的肩膀去扛命运的重负。(3)能够不受外物的诱惑走到终点。(4)拥有宽阔境界,不畏荒凉之境,奋力前行。(每点2分,答出三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3、[4分]沙漠(困境)给了我们压力,但我们除了前进别无选择,因而沙漠又逼促我们前进。(要举出我们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感悟理解2分,结合经历分析2分)
4、[4分]文章提及尼采,只是用他作为一个例子,(2分)来说明哲学具有玄想特质,能给人的心灵以智慧与慰藉,能让人的思想获得任意翱翔的自由。(1分)因为尼采是“这个宇宙最伟大的哲学家”,所以以他为例最具典型性说明力,无需再用其他哲学家为例。(1分)(各要点意思对即可)
四十
1、D(“创造规律”是错误的) 2、C(和谐是双方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