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02-03年高考语文模拟(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 ( )
A.细菌 杆菌 香菌 病菌
B.模式 模糊 模型 模具
C.喷嚏 喷香 嚏喷 喷涌
D.着落 着手 着意 着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仗,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
B.民间谚语与歌谣就是这样通俗而精譬,俏皮而深刻,所以会不胫而走。
C.黑灯之后,人蚊大战便开始了,哪儿瘙痒,愤怒的巴掌便拍向哪儿。
D.蛐蛐、蝉、蛙的鸣叫在水乡村野空旷的舞台上演出了一首月夜谐奏曲。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 ]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真的诗情和哲理,[ ]僵死的、被线索组织起来的材料,[ ]散文中自由的、动态的有机成分。[ ]说整篇散文是一泓清泉,[ ] 诗情和哲理应该是清泉中活泼的游鱼。
A.不是 就是 如果 那么
B.不是 而是 如果 那么
C.不是 而是 至于 因此
D.不是 就是 至于 因此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坐在餐桌前,面对美味佳肴,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大快朵颐该是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B.画师技艺就超,笔力、腕力、功力发挥得心应手,充分展示了中国工笔画的线条魅力。
C.人情病了,病入膏盲,于是让我们显得冰冷,显得残酷,显得自私,显得丑恶。
D.一是一,二是二,是一种用意;指桑骂槐,言在此而意在彼又是一种用意。
5.下列四句中比喻不当的一句是 ( )
A.在祖国新一年建设的宏图中,你的笑是浓浓的春色一笔。
B.生命的红酒,来自榨干的葡萄;生命的甜汁,来自压干的蔗茎。
C.在提起的闸门下,江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滚滚东流。
D.我看见妇女们像绣花一样精细地一颗一颗地选着谷种。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鸡鸣驿,位于首都西北,沙城往西,尚有二十公里
②秦汉“干路”的咽喉
③东镇京津之门户
④洋何如练,蜿蜓绕其南;鸡鸣山孤峰,突兀横其北
⑤唐宋“驰道”之要冲
⑥一代天骄西征,辟为“站赤”,世祖忽必烈北巡,设置“驿骑”往来如穿梭,重兵守卫
似禁宫
⑦西扼陆路的颈项
A.④①②⑤⑦③⑥ B.①④②⑤③⑦⑥
C.①④⑤②⑦③⑥ D.④①⑤②③⑦⑥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疑 似
《吕氏春秋》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故墨子见歧道而哭之。
周宅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堡于王路,置鼓其上 ,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而笑。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
梁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也。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玉人之所患 患:担忧,害怕
B.扶而道苦之 苦:使……受苦
C.遂逝迎之 逝:往
D.其知之审也 审:审察
8.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幽王欲褒姒之笑也
②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③明旦之市而醉
④其真子恐其父子不能反也
⑤察之必于其人也
⑥奚故也?其知之审也
A.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B.②③相同⑤⑥不同
C.①④不同⑤⑥相同 D.①②相同④⑤不同
9.对下面四个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
解释:相类的事物,这是愚蠢的人最为困惑(难以识别),而为明智的人所顾虑的。
B.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
解释:这就是以为没有敌人,却把真正的敌人放过了。
C.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解释:这一定是那个奇鬼(干的),我本来就曾听说过这样的事啊。
D.太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解释: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因而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达“使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的一组是 ( )
①故墨子见歧道而哭之。
②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患。
③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④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
⑤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
⑥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A.②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④⑥ D.①②④
11.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主要说明君主应该辨别真士与假士,以免被似士的人所迷惑而失掉了真士。
B.“疑似”就是对看起来相像的事物,不要盲目相信,而要改敢于怀疑,然后调查研究。
C.作者深刻揭示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总是一致的。
D.不管什么人如果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自己冥思苦想,都难以做出正确判断。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恐怖”尚未解除,与其同属一个家庭、名字却好听得多的保鲜膜又开始源源不断地从超市流入一个个家庭。保鲜膜的一个“鲜”字给人一种易于接受的安全感,而一个“膜”字所暗示的微弱程度又让人放松了对它的警惕。
前不久,韩国“解决垃圾问题市民运动协议会”针对消费行为中的环境安全问题组织了一次调查,两个多月以来,他们收集了汉城市内主要食品商场内使用的20种保鲜膜,并对其所含的重金属及环境激素状况进行了检测,在3种保鲜膜中检测出210000—260000PPM的乙基已基胺(DEHA)。1998年,美国消费者权益组织对奶酪包装用聚氯乙烯(PVC)保鲜膜也作过一次检测。结果表明DEHA含量为5500—21700PPM,韩国的检测结果是这一数字的10—40倍。日本国立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早在6年前就已将DEHA定为环境激素物质,美国环境保护局也将其划入环境激素怀疑物质。
“解决垃圾问题市民运动协议会”强调指出,DEHA不同于铅、镉,但目前在《食品卫生法》上尚无任何限制规定,在直接用来包装食品的保鲜膜内检出DEHA,可以说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一种潜在威胁。聚氯乙烯保鲜膜如果被用来包装外卖的食品,DEHA有可能会传给食品。协议会呼吁政府应进行细致地调查,采取限制措施,流通领域和食品店也应改用低密度聚乙烯(PE)保鲜膜。
12.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保鲜膜和塑料袋一样,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B.保鲜膜造成的环境污染比塑料袋要微弱得多,让人放松了对它的警惕。
C.聚氯乙烯(DEHA)保鲜膜,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D.低密度聚乙烯(PE)保鲜膜 ,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
13.对第二自然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美、日三国生产的保鲜膜都含有DEHA。
B.保鲜膜中DEHA的含量有日益增高的趋势。
C.韩国生产的保鲜膜最不安全,而美国生产的的保鲜膜则较为安全。
D.韩、美、日三国的有关部门,都认为保鲜膜中含有安全隐患。
14.在关DEHA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聚氯乙烯保鲜膜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DEHA,是不安全的。
B.DEHA之所以不安全是因为它含有重金属和环境激素。
C.DEHA是虽然不含有铅、镉、但仍是不安全的。
D.DEHA有可能通过保鲜膜传给食品,所以保鲜膜是不安全的。
15.依据文中信息,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同塑料袋一样,保鲜膜也属于需要解决的垃圾问题。
B.同塑料袋一样,保鲜膜最终也应该被绿色生活淘汰。
C.必须立即停止聚氯乙烯保鲜膜的生产和流通。
D.今后,奶酪包装有可能使用PE保鲜膜。
第Ⅱ卷(共105分)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①—②题。(6分)
(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二)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李商隐)
[注解]章台: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
①上面两首都是咏物诗:请你指出它们各写了哪种植物。
答:黄巢诗写的是 ;李商隐诗写的是 。
②任选一首诗中的两句,加以解释并分析其艺术手法。
答:
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包)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1)主来诉:
(2)第归,杀而鬻之:
(3)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18.在横线处填写文名或诗句(4分)
(1)吾师道也, ?(《师说》)
(2)月出于东山之上, 。(《前赤壁赋》)
(3)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寒蝉凄切》)
(4)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阿房宫赋》)
五、(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9—22题。
意境和理趣(有删改)
王艺舟
王国维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元剧之文章》)
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 ,指现实生活图景。两者由接触到融合,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形成主客观相一致的新境界,这就是意境。
理趣,是意境的进一步升华。
关于理趣,古代诗话中讨论的比较多。有的把理趣说得十分玄妙,甚至解释成带有宗教色彩的禅理。这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理趣。
理趣、理趣,理中有趣,趣中有理。
大自然的各种景物,社会中的各种事物,有其独具的内在规律,而某些景物和某些事物之间,又可能有某些相通的共性特征,因而在读者中可以唤起理性的共感。
有些古典诗歌,用平常的语言,说了一些普通的事情,后世的读者,却可以从中发现新的意境,新的理趣,以至新的哲理。再创造之功在于读音。
匏有苦叶,济有深步。
深则厉,浅则揭。
《诗经·邶风·苦叶》
|
“深则厉,浅则揭”,谁都明白的平常事,聪明的读者却从这里发现了深层的意境。这两句后来简化为四字成语:“深厉浅揭”。《后汉书·张衡传》:深厉浅揭,随时为义。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杜甫《可叹》
相传这是杜甫为一个叫王季友的朋友的遭遇鸣不平而写的。天上浮云,倏忽多变,一会儿像一件白色的衣服,一会儿又像一条黑色的狗,形状在变,颜色在变,变来变去,不知还要变什么。白云是这样,世事、人生不也是这样吗?鲁迅《〈华盖集〉》后记:“真是世事白云苍狗,不胜感慨系之矣。”
古代无哲理诗之说,而以上所举诸篇,均含有这样那样的哲理。我们听说的意境、理趣,也就是生活化的、诗化的哲理。不必故意追求高深,更不必故作玄妙。诗来自生活,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活生生的哲理。
新闻作品不是诗篇,但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也会从自然景观、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描写中,提炼出含有哲理性的意境、理趣。
徐迟同志的报告文学《生命之树常绿》,写植物学家蔡希陶同志的事迹。开头有一段关于蒲公英的描写:
当果子成熟后,冠毛带着它们随风起舞……它们飞扬而去,纷纷飞走了,消失不见了……但是它们何曾消失了呢?它们飞舞着,作为种子而飞翔,而后降落到大地之上,重新定居下来了,扬畅了,生长了,以几何级数的增长,开放了列多得多的花序,又结出更加多得多的美丽组合的果球……欢呼它啊——大自然的朴素和华丽的统一!毁灭与生命的统一!
这正是报告文学的主题:
生命之树长青!
19.简要概括下面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各不超过35个字)
(1)意境:(3分)
|
(2)理趣:(3分)
|
20.简要解释下面两个成语在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总计不超过30字)
(1)深厉浅揭:(2分)
(2)白云苍狗:(2分)
21.文中引用徐迟对蒲公英的描写,其中“大自然的朴素和华丽的统一!毁灭与生命的统一!”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不超过25字)(4分)
|
2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4分)
A.王国维认为意境就是“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
B.某些景物、事物能够唤起读者共感的原因是它们有某些相通的共性特征。
C.读者从古典诗歌中发现新的意境、理趣,中因为诗歌用平常的话说了普通的事。
D.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哲理,诗来自生活,因而诗中的哲理也源于生活。
E.意境是感性的理趣,理趣是理性的意境,二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答( )( )
六、(12分)
23.下面一段话存在一些语病。请你把需要修改处的序号填在下表中,并进行修改。(5分)
我们善于通过分辨得出食物的酸甜苦辣的味道,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嘴里有舌头,
(1) (2)
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这种叫“味蕾”的粒状组织是专门帮我们辨别食物的
(3) (4)
味道的好坏的,而食物的味道则直接影响我们的食欲。
(5)
上古时,人们的食物基本上全都是生吃的,直到有了火的发明,才知道经过烧煮的食物
(6) (7) (8)
味道更加鲜美。后来又渐渐的懂得了添加各种调味料。
(9)
序 号 | 修 改 |
24.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后面的空格处续写句子。要求句子简明、连贯,句式恰当,不超出
限定的字数。(3分)
2003年5月初,某大商场向消费者进行调查:您认为下列哪些品牌的产品是国货。调查的结果如下:
品牌 | 认同率 | 品牌 | 认同率 |
飘柔洗发香波 | 63.7% | 格兰仕微波炉 | 33.1% |
玉兰油 | 75.8% | 澳柯玛冰箱 | 21.5% |
舒肤佳香皂 | 68.9% | 蒙妮坦服装 | 26.4% |
调查结果是有趣的:
左边三个外国品牌的产品,
对于右边三个真正的中国品牌的产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
25.阅读下面文字,请你根据行文的基本要求,对这段文字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意见。(4分)
然而,“志”是怎么样得来的呢?是天生的吗?不。古人有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人”即教导人们要有恒心,要善于做长期艰苦的工作。古时李时珍花了一生的精力,攀山涉水,走遍天涯海角,才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本草纲目》。
七、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与大自然共处中,如果对向自然的索取不加以控制,那么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建设中,如果不对经济做宏观控制,那么经济就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不对情感加以控制,往往会产生纠纷,甚至酿成悲剧……可以说控制渗透在一切事物中,控制是节制、是手段、是心理、是……
请你以“控制”为话题,自行立意,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