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考语文试题 - 正文*

2006届高三下学期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2014-5-11 0:08:15下载本试卷

2006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题

语 文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学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A. 管(kān)解(pōu)琵(pá)望风披(mǐ)

B. 肪(zhī)洗(wàn)梁(jǐ)勇善战(xiāo)

C. 菜(zhāi)复(pì)热(zhì)为虎作(chāng)

D. 样(mó)分(bì)堂(nòng)头转向(mē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C )

    A.黯淡          好高骛远         焕然冰释         初生牛犊不怕虎

    B.渲泄          茅塞顿开         相濡以沫         坐收渔人之利

    C.讴歌          高屋建瓴         时过境迁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安详          兵慌马乱         纷至沓来         心有灵犀一点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A.奥运会期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场比赛的观看,报纸特别登出了

    转播时间表。

    B.这种治疗哮喘的新药疗效显著,但是副作用也较大,人吃了后,手就会情不自禁

    发抖。

    C.在国企改革中,针对不同的企业,我们要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稳妥地转

    变企业体制。

    D.在做业务员的时候,他的一亩三分地就是他的营销区域市场,可现在做经理了,就

不那么简单了。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嗯,我也这么打算呢,”他回答:“我已经预习了不少功课了。”

B.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迷惘,面对这片绿菌场,不知道是该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C.“差强人意”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误用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D.本刊除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外,还辟有《当代军人掠影》、《特区风情》、《开放城市巡礼》等丰富多彩的栏目。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8题。(12分,每小题3分)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新宇

    在告别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历数启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20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反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选自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5.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    A.重新树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B.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C.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D.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6.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启蒙”明显违反自然演进理论,因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B.在现代化进程中,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启蒙工作还必须进行。

    C.“启蒙”的力量是弱小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

    D.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7.根据全文分析,不属于“今日中国需要启蒙”的理由的一项是          (  D )

A.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B.就中国历史而言,启蒙是一个没有完成而被打断的历史任务。

    C.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色根深蒂固。

    D.进入21世纪,中国思想界对启蒙仍然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看法。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激进主义,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冲破传统的模式。而启蒙却能使今日的中国防止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B.“五四”先贤的启蒙努力曾推动中国社会向文明健康发展,今日的知识分子也应向“五四”先贤学习,肩负起启蒙的重任。

    C.启蒙在今日的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是中国人获得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必由之路。但关于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

    D.中国专制主义传统历史悠久,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形成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但其因力量弱小,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程度有限。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以西京扰乱,皆不             就:成功

    B.下车即其甲卒                 缮:整治

    C.时人常以为宿构                 宿:原有的

    D.著诗赋论议六十篇             垂:接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  )

    A.之荆州依刘表                 B.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师道不传也久矣

   C. 收其豪杰而用之,横行天下      D.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焉用亡郑陪邻            利乘便,宰割山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B )

    ①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③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

    ④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⑤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C  )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虽

    然一表人材,其实名不副实,不很看重他。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曹操封刘琮为丞相掾,

    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

    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没有人再能够给他

修改。

第Ⅱ卷(共114分)

四、(2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4分)

   刘表在荆州(1分)从容自在(1分),坐着观看时局变化(1分),自认为可以效仿周文王(1分)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4分)

   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相思

纳兰性德(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②聒:喧扰,嘈杂。

(1)此词写于作者从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的行军途中,写出了  羁旅   

之苦及   思乡    之情。(2分)

(2)有人认为“夜深千帐灯”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接近,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6分)

答: (意境描述与上相同,1分)“夜深千帐灯”,重在通过壮以阔的景象(1分)写思乡之苦,此情深挚婉丽(1分),较“大漠、大河”一句的雄浑壮阔的景象,充满张力的内涵,则相对纤细、单薄(1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白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4)为人性癖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8分)

偎依那座雪峰

很可能,你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是,你应该记得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1924年,他带着这句名言辞别英国,不远万里来攀登那足以煮沸每一个登山者的热血的珠穆朗玛峰。那一双脚或许就是为亲近珠峰而生的啊,它走了那么多年的路,每一步都是为了缩短和珠峰的距离。当眼睛带着十二万分的景仰热吻那座神奇的雪峰时,那冲天的豪情甚至远远超越了8848米!

陪同他前往的是一个不会讲话的美丽影像——他妻子的照片。他有一个无比浪漫的计划:将她的玉照置于峰顶。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然而,他却在雪雾中失踪了。

1999年,美国的埃里克·西蒙森率领一个探险队来攀登珠峰。在距顶峰仅600米远的地方,他们发现了他冰冻了75年的遗体。

所有的人都在默默揣测:他究竟有没有登上峰顶?在这个一伸手就可以轻易摘到的美梦面前,他是微笑着化做冰雕的,还是忧伤地把一颗夙愿未了的心不情愿地交给了骤然降临的死神?

西蒙森他们都记得那个无比浪漫的计划,他们开始竭力的找那张照片。但是,令他们万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他的身上!

谁都不愿猜想那照片有被弄丢的可能,大家宁愿相信他已经把照片放置到了他打算放置的地方——他怎么舍得跟一生追慕的珠峰失之交臂?他怎么舍得眼睁睁看着一个允诺给爱妻的誓言在即将兑现的时刻玉碎石飞?他不能啊:就算是化做了冰雕,他也要设法爬到顶峰去拥抱那亿万年的灼热的冰雪;就算是死神攫住了他的肢体,他也要委派灵魂把那照片护送到离星月最近的地方。

就这样,他那个浪漫的计划有一个超越浪漫的结局——他本是想用妻子的玉照给珠峰“增色”的,想不到他竟把自己也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影像,一个真实的生命,他送给珠峰的这两样礼物是太贵重太贵重了啊!

即便他是抱憾而终,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

让我们再次重温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不朽的名字——乔治·马洛里。

16.文章第3段“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这句话中,“一个挚爱”指什么?“另一个挚爱”指什么?(4分)

一个挚爱:   一个挚爱:他的妻子;            

另一个挚爱:    另一挚爱:珠穆朗玛峰          

17.文章开头不提乔治·马洛里的名字,而放在结尾交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峰他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18.文章倒数第3段说,“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他“永矗峰巅”的“雄姿”应具有怎样的内涵?请有条理作陈述。(4分)

    照片没在他身上,也可能是照片已被乔治·马洛里安放在了珠峰他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照片没在他身上,也可能是照片已被乔治·马洛里安放在了珠峰他实现了自己美好望                                                                          

19.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两项是(4分)       (  B)( C )

A.本文以乔治·马洛里的“浪漫计划”为线索,组织材料,展开记叙、议论、抒情,首尾以乔治·马洛里的名言相呼应,脉络清晰。

B.在作者看来,虽然乔治·马洛里没有实现他美丽的夙愿,亲手将妻子的玉照放在珠峰之颠,但他仍不失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C.珠峰本是一座冰雪覆盖的山峰,文章第二段却说它“足以煮沸每个登山者的热血”,作者的意思是说,珠峰激发了像乔治·马洛里那样一些登山者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激情。

D.第三段写乔治·马洛里“浪漫的计划”,“陪同他前往的是一个不会讲话的美丽影像——他的妻子的照片。”这句话本可以这样说:“他带着妻子的照片前往。”采用前者的表述更能表现乔治·马洛里内心深处对妻子的挚爱。

E.作者说:“他送给珠峰的礼物真是太贵重了,”这里说“贵重”一是因为乔治·马洛里对妻子非同寻常的爱,一是因为他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六、(共16分)

20.在人们心目中,乔丹就是体育的化身。乔丹的退役,受到世界各地媒体的关注。下面是几家报纸的告别片断,请你选择一段告别辞作画龙点睛式的评析。(4分)

①走好,乔丹!你就是永远的篮坛飞人。

②他受欢迎的程度是史无前例、深不可测的。他甚至比篮球这项运动本身更深入民心,因此他已经超越了篮球运动的范畴:乔丹是一个神话,乔丹是一首诗。

                                        

21.秋风乍起,落叶飘零。此情此景,引发人们多少秋思。请在下面这段话后面续写一段话,要求语句衔接,立意积极。(80字以内)(4分)

经历了春天的芬芳,夏日的灿烂,

纵然有几多留恋和不舍,

告别的时候还是如期而至。

                                                                

22.下列选段文字存在着几处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其中两处并写出修改意见。(4分)

为了激发写作兴趣,帮助同学们写好作文,《中学语文报》编辑部拟于5月份推出中学

生作文专刊,欢迎广大中学生踊跃参与赐稿,作文题材、体裁、字数不限,最好2000字以下。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收。

①不妥当之处   参与赐稿  修改意见    删去“字数”两字       

②不妥当之处   作文题材、体  修改意见    改为“投稿”        

23、请给下列专卖商场拟一句广告语。(任选两道,每道字数不超过15字)(4分)

电器商场:                             

书  店:                             

服装商场:                              

七、(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人认为,人生在世,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

应环境。他们认为,人不可能要求环境来适应你,而只能是你去适应环境。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也有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随波逐流容易,洁身自好、保持独立完善人格难。“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都有成为伟人的。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请以“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文本框: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号 茂名市第十中学200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答卷卡

卷 选择题(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卷(共114分)

四、(1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4分)

译文:                                   

                                        

⑵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1)写出了       之苦及        之情。(2分)

(2)有人认为“夜深千帐灯”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接近,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2)              ,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云无心以出岫,               

(4)为人性癖耽佳句,             

五、(18分)

16.①(4分)一个挚爱:   一个挚爱:他的妻子;            

另一个挚爱:    另一挚爱:珠穆朗玛峰          

文本框: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号 17.(6分)文章开头不提乔治·马洛里的名字,而放在结尾交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8.(4分)文章倒数第3段说,“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他“永矗峰巅”的“雄姿”应具有怎样的内涵?请有条理作陈述。

                                        

                                         

                                        

19.(4分)(   )(   )

六、(共16分)

20.(4分)

                                       

                                        

                                        

21.(4分)(80字以内)

                                        

                                        

                                        22.(4分)①不妥当之处   参与赐稿          

        修改意见    改为“投稿”       

②不妥当之处   作文题材、体裁、字数不限   

        修改意见   删去“字数”两字      

  

23                                        

                                           

                                       

七.24.作文(共60分)

文本框: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号 题目              

  

1.A(  B.浣huàn C辟.bì 炽chì D.模mú  弄lòng)

2.C(A.“焕”为“涣”;B.“渲”为“宣”;D.“慌”为“荒”)

3.B(“情不自禁”指感情上不能控制自己,这里应用“不由自主”;“按图索骥”指按照一定的线索寻找事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表示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处理问题;“一亩三分地”指自己的工作范围。)

4.C( A.冒号改为逗号 B.问号应改为句号 D.书名号改为引号。)

5.A(从“因为”一词可知,“补课”是由于“人的解放”的目标没有实现,要实现人的真正的解放,就必须进行启蒙。)

6.B(A“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在文中指的是“自然演进”;C“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在文中指“五四”启蒙力量的弱小。D“不可能完成”这一判断无中生有;)

7.D(答非所问)

8.C(“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结论从文中推断不出,属无中生有。)

9.答案A(A项,就,就任。)

10.答案C,都是连词,表目的,用来。A项,第一句中的“乃”意为“于是”,第二句中的“乃”意为“竟然”。B项,第一句中的“之”是代词,第二句中的“之”为助词,插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第一句中的“因”意为“于是”,连词;第二句中的“因”意为“依靠”、“凭借”,介词。

11.答案B(①指蔡邕,③“一坐皆惊”的原因是蔡邕器重的人竟然“年既幼弱,容状短小”。⑥这是王粲对曹操的贺辞。)

12.答案C(A项,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弱小又不拘小节才不重用他的;B项,王粲劝服刘琮有功,因此被提拔赏赐的是王粲。D项,“无所改定”意为“不用修改”。)

13.(8分)(1)刘表在荆州(1分)从容自在(1分),坐着观看时局变化(1分),自

认为可以效仿周文王(1分)。(2)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每句1分,共4分)

14.(8分)(1)羁旅 思乡(共2分,每空1分)(2)答案一:此句写出作者经过白天跋山涉水的漫长旅程,旷野宿营,夜深不能寐,走出营房,只见上千营帐都亮着过夜的灯火,远接天边(1分),显出恢宏壮阔的气势,壮阔中透露出苍凉、孤寂(2分),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2分)。而“大漠”、“长河”的雄浑、壮阔正是与“孤烟”、“落日”的苍凉、孤寂融为一体。因此,它们意境接近。(1分)

答案二:(意境描述与上相同,1分)“夜深千帐灯”,重在通过壮以阔的景象(1分)写思乡之苦,此情深挚婉丽(1分),较“大漠、大河”一句的雄浑壮阔的景象,充满张力的内涵,则相对纤细、单薄(1分)。

15.(4分,选择其中两句即可)(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忧劳可以兴国

  (3)鸟倦飞而知还   (4)语不惊人死不休

16.(4分)一个挚爱:他的妻子;另一挚爱:珠穆朗玛峰

17.(4分)①不提他的名字,倒是让人想知道他的名字,结尾道出,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②开篇不提他的名字,通过“但是”一转,引导读者关注乔治·马洛里的精神境界(或者:引导读者去关注乔治·马洛里那句名言)

18.(4分 说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满分)

    ①他对珠峰倾注了强烈的追慕之情;

    ②他对爱情充满了浪漫和执着的追求;

    ③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19.(4分)B、C

  (B项错在“虽然乔治·马洛里没有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C项错在“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激情”)

20.(4分)第①句“走好,乔丹!”运用了倒装句式,依依惜别,饱含敬意。创设了一种浓浓的送别氛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与乔丹挥手告别。第②句用语饱含激情,充满了艺术色彩,优美的比喻,赞美了乔丹卓绝的技艺,突出其不凡的、永恒的魅力。

21.(4分)示例:即使是短暂的挥手作别,也要保持一种沉默的高贵;即使是永久的生命终结,也要保持一种挺拨的姿势。待来年,“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

22.(4分只选两处 一格一分)

    ①不妥当之处:参与赐稿 修改意见:改为“投稿”

    ②不妥当之处:作文题材、体裁、字数不限 修改意见:删去“字数”两字

③不妥当之处:本刊编辑部收 修改意见:改为“《中学语文报》编辑部收”

23.广告词要求切合商品的特点,要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24.(60分)参照200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节选)译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王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大祖在汉水边摆设酒宴。王粲举杯祝贺说:“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从容不迫,静观时局变化,等待时机,自己认为可以效法周文王,伺机夺取天下。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一到那里就整顿军队,收纳那里的豪杰任用他们,来驰骋天下;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这是三王(指夏禹、商;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阿!”后来王粲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学识渊博,询问他没有不能回答的。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驰,举建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粲主持的。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