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十二 分析、归纳、概括
(一)1、 阅读下文,请分别用八个字概括每个段落的要点,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中心。
做简单的人(节选) 刘艺
1做简单的人就是让我们从冗繁忙乱的生活中,从复杂迷离的社会中走出来,让我们在蓝天白云的简炼中忘却烦恼,让我们对自己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然后心平气和地从一大堆琐事中理出头绪。
2做简单的人就是要抓住生活的核心,过一种高效率的生活,而不为生活繁琐刻板的一面所禁锢。做简单的人不是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而是分清主次,一针见血地深入实质精益求精。从某种意义上讲,做简单的人正是善于从主体上把握事物的脉络。
3做简单的人就是不世故,不虚伪,不自欺欺人,不故作高深,不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作茧自缚。做简单的人需要真诚,需要坦率,需要求实,需要勇气,需不断舍弃那些心灵的累赘和种种执迷,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以一种博大的心胸去容纳一切。
4做简单的人不是变得幼稚,更不是一种退化,而是在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对生命作更高层次的回归。做简单的人并不是要我们头脑简单,不做思考,而是要我们洗净心灵的积垢,保持心灵的简约与宁静,不为纷繁所扰。简单的人不一定是旁引博证的哲人,却能是一个洞悉世界的智者。认识世界不只靠博闻强记和繁琐的推证,而那些熟稔自然,超然顿悟的大师往往是有一颗简单纯朴之心的人。
5做简单的人是一种无所失落的选择,是对宇宙秩序与人类的深刻理解。因为简单本身就是捷径、是轻松、是自由、如精神之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简单有时就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所说的那样不可思议。
答:段落要点
①
②
③
④
⑤
全文中心(限12字以内)
(二)阅读雪凝的散文《向往长城》,完成2-3两题。
向 往 长 城 雪凝
1我没去过长城。我向往长城。
210年前,几个同学拿出登长城的照片给我看。那架势昂首挺胸,自豪无比。我从紧围的人群中默默地走开了。我说不出什么。心里有一种痛。
3因为向往长城,我成熟起来。后来我想他们这些登上长城的当代英雄,真是太容易了。撩开古代金戈铁马的岁月,你就看到,谁拥有长城谁就拥有中国。胜者为王贩者为寇。城在,尊严就在。长城造就了英雄。长城是一座举世无双的纪念碑,它是宇航员在太空惟一能目击到的人工景致。长城虽是人工建造的,却承载着冥冥之中的天意。它证实了普希金关于建立一座"非人工所能造的纪念碑"的想法。今天,古老的长城仅仅是装饰品,是纪念品,不再具有实际意义。而长城情结永不断。长城心理学的意义象征着:“长城是一种挑战。”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登长城。而我的心里供奉着另一座坚实有力的精神长城。
4赤壁之于苏东坡,草原之于契河夫,向日葵之于凡高,黄河之于冼星海。这里的自然之景都有着深刻的精神接纳意义。而长城之于中华民族,则是一种不倒的精神!
5我向往长城。它让我忘记了风风雨雨,粲然地面对坎坎坷坷。一次次较正我人生的标尺鸟瞰人生的高度提升了多少倍,使我走进了一个从生活到理想的境界。长城,对我来说,富有血与肉的性格,我的灵魂里已有了神圣的依托。长城,我梦中的长城!血液里的长城!
6我还未登上长城,我向往长城,要到达长城,我要先翻过这山,越过那海,也许更艰难然而,长城就在前头,长城在召唤着我,我努力着,奋斗着。我盼望着有一天,带着青春的微笑,带着成功的喜悦去登长城。
2、 概括第三段内容(不超过10个字)。
答:□□□□□□□□□□
3、 是什么促使作者"向往长城",请用相似的短句分条列出(总字数不超过30字)。
答:
(二)4、阅读李耕先生的散文小品《山鸡》,简要概括其思想内容(字数不得超过25个)。
山的僻静一角,柔柔绵绵的芊芊草甸上,落下一只山鸡,亮着赤铜色光泽的羽毛及其长长的尾翎,在阳光下微微颤抖着,一看,便知是一只受了铳伤的公雉,这时我才感到,原先听到的一声铳响,是朝着这只无辜的山鸡的。我真想走近这雉或把它抱起,并设法让这雉得救甚至疗好它的铳伤再放飞山野。但它,却扑腾着向灌木丛走去。我默祷着并轻轻自语:我不是鸟笼,更不是鸟铳,我是愿意真诚帮助你的。当我向雉走去时,这雉惊惊慌慌挣扎着举起沉重的翅膀,歪歪斜斜地飞走了,除了有血滴在这绿的草甸上,这雉的橙黄的眼,却直向我逼视,掷给了我许多的愤和仇。
作为人,我忽沉羞赧得脸红。
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原始宗教与先秦文学 郑杰文
关于文学起源的动因,前人有“游戏说”、“情感说”、“巫术说”"、“模仿说”、“劳动说”等。建国以来文学史研究界盛行“劳动说”等。母庸置疑,社会生产和生产力发展最终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但这种影响往往是通过原始宗教和审美情感等中介作用表现出来。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和宗教学家等都曾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形形色色的自然崇拜及巫术仪式等原始宗教是原始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曾对原始人类观察,认真自然和社会,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起过决定性影响。所以 。
商代及其以前的文学,基本处于原始宗教的笼罩之中。原始文艺的审美情感和作用,主要通过原始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且不说歌舞祭祀中的娱神歌辞,和与自然灾害和人体疾病斗争中出现的咒语,祷辞等上古韵文的产生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就连上古散文的产生,也多与原始宗教有直接联系,流传至今的诸多自然神话和人文神话,是有生物崇拜、无生物崇拜、祖先崇拜的曲折反映《山海经》中不少传说记载与图腾崇拜、无生物崇拜、有生物崇拜密切有关,甲骨卜辞是祭礼和占卜的记录,出土之金文族徽与某些传说记载结合起来考察,亦可看出先民图腾崇拜的遗迹等等。就一定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是上古韵文,散文产生的直接动因之一。理清原始宗教与古文学的密切关系,方可全面探讨上古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进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上古文学的内容、形式及审美精神,把握上古文学发展的规律。
由于上古时代各部族所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其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和仪式等,也存在着种种文化差异。其中,如炎帝族的原如崇拜对象多具"自然神"的特点,而黄帝族的原始崇拜对象却更有"人文神"的特征,因此,炎帝族及其后裔关注更多的是“天人关系”,而黄帝族及其后裔关注更多的是“人际关系”。两族的原始宗教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仅影响了其后国家形态的政权形式,也对先秦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产生于两周时期的一批可观的文学资料,不管是《诗经》《尚书》大部分篇章,《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以记事为主者,还是《论语》、《墨子》、《孟子》、《荀子》、《韩菲子》等以说理为主者,二者的共同特点,显然都着重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记录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更多具有审美现实。关注“人际关系”的特点,可大体归之于早期的写实文学。而略与此同时或稍迟的另一批文学资料,如《老子》《庄子》等诸于之作,《离骚》《九歌》等韵文制作,以及产生较早而记录颇晚的齐地神话、仙话等,则更多向往“自然”,积极追踪“天人关系”的奥秘;往往多夸饰成分,风格奇异瑰丽,可大体归之于早期浪漫文学。当然,由于两种原始宗教交流和相互渗透,在炎、黄两族后裔文化圈中产生的文学也存有“换位”现象,表现出原始宗教文化对先秦文学影响的复杂性。
研究原始宗教与先秦文学的关系,应按照历史学界“三重证法”作必要的资料准备,即认真利用出土的考古研究成果,努力挖掘先秦文献乃至汉魏文献中含有文学因素的先秦作品,并证以现当代民族学、民俗学之积极成果,深入辨析原始宗教对先秦文学起源的直接促进作用和间接影响;借助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考察炎帝族、黄帝族之原始宗教内容的差异,研究他们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双向影响,特别是对先秦两种主要文学风格形成的巨大影响,从而对我国的原始宗教(少数民族原始宗教除外)与先秦文学的关系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以展示先秦文学的本来面目,把握先秦文学展规律。
5、给第一段末尾空白处填上一个恰当的结句(不超过30字)。
答: 。
6、第二段开头说“商代及其以前的文学,基本处于原始宗教的笼罩之中”,实际上谈的是宗教对先秦文学的制约和影响,请结合文章分条列出这种影响情况(均不得超过20字)
答:(1) ;(2) ;(3) ;(4) ;(5) 。
7、本文论述原始宗教与先秦文学是从哪三个方面展开的,请简要归纳(总字数限于90字)
答:
。(五)阅读下文,完成文后8—10题。
比较大师(节选)任文京
鲁迅和钱钟书都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把两位大师放在一起比较研究,在学术界还是第一次。可能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或特怀疑态度,但只要我们认真读完刘玉凯先生的《鲁迅钱钟书平行论》就会发现,这不是一本牵强附会的书。作者的思维方式、学术格调及文笔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
平行论也称平行研究,本来并不局限于文学研究范围之内。平行研究不必像影响研究那样通考考稽事实,追溯源流,探索影响,而是直接进行异同比较,从而进行价值判断和审美思考。这种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强度方面的限制,使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作品,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做平行的比较研究。这里的平行不是平起平坐的意思,即平等并不意味着等同看待。具体来说,鲁迅钱钟书的平行,并不意味着研究者将二人的文学成就,贡献视为旗鼓相当,当然也不是说钱钟书一定就处处低于鲁迅。他们二人的文化地位不能代替,但是却具有可比性,最适于进行比较研究。作者让两位大师跨越时空障碍进行精神对话,既可以读钱钟书解鲁迅,也可以读鲁迅证钱钟书,力求对文学的基本问题乃至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做理论上合理的阐释。
学术研究的本质是创新。独立思考,不守成见,学术研究才会富有魅力。在观念和方法上固守老一套没有出息,研究问题必须突破三重思维障碍,即作者的自述拘囿、前人的成果拘囿和世俗的习贯拘囿。作者用别开生面的研究方法对鲁迅作品中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见解。……多年来,我们把鲁迅神化,政治化,“横眉冷对”成了鲁迅不变的形象,他的一言一语都被认为是大有深义,原来的游戏之作也成了“讨伐檄文”。看来,学术研究中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常常不是缺少理论,而是缺少悟性和轻视常识。我们对鲁迅作品的误读误解,怨不着鲁迅本人,只能怨我们头脑僵化,方法陈旧。
学术研究应该讲求“发凡张本”,以少见多,从而做到对读者有启发和联想的余地。因为最好的研究应该是注重方法的探讨,提供一些比较普遍的范例或认识问题的必要原则,启发人们思索。从这点上来说,作者研究方法的突破就显得格外具有意义,借用一位鲁迅研究专家的话说,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其价值要超过这部专著学术成就的本身”。
8、文中说“把两位大师放在一起比较研究,在学术界还是第一次”,对此作者所持的态度是□□□□为此,作者进行了具体分析,请分条概括这些分析(每条不超过20字)。
(1)
(2)
(3)
9、在阐释“平行研究”这一方法时,作者从其具体方法、条件、特点、价值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均不得超过15字)
具体方法:□□□□□□□□□□□□□□□
条件:□□□□□□□□□□□□□□□
特点:□□□□□□□□□□□□□□□
价值:□□□□□□□□□□□□□□□
10、在作者看来,学术研究应 ,应 ,这样学术研究才会 ,并 。
(六)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1-14题。
我国“七月诗派”的健将之一,《现代散文诗名著译丛》的主编燕郊教授说,散文诗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使人联想到“文学史上那场诗运代兴时代的盛况”,他肯定这是“诗歌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场巨大变化”,它“正在悄悄然的然而不可遏止地在进行着”,他提出散文诗是否会“像自由诗战胜格律诗那样,成为诗歌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不敢贸然作出非此即彼的肯定性回答,但我和这位尊敬的前辈一样对散文诗抱有热情,这是因为我国散文诗的奠基和发展是与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他就是迄今为止仍然是我们民族现代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只留给我们一部散文诗集《野草》,但在我看来,它不仅在世界散文诗宝典中是最为深刻和杰出的一部,而同时经过岁月的沉淀,是与它同时代的新诗经典之作根本不能在同一个档次上所能比拟的。令人遗憾的是《野草》诞生至今仍然是一座孤苦伶仃的丰碑,散文诗在我国尔后长达近七十年间的发展,片面上只遮拾了先生的一些皮毛。从根本上说中断了先生对我们民族命运苦心孤诣的思考,弱化了诗人对自我灵魂的剖析,谈化了对内外二元宇宙生命意志和生命意识的上下求索。战歌、颂歌和田园牧歌,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一旦诗人的创作主体为了迎合某种外在策略性的需要,造成心声分离,主体人格谈化,艺术人格扭曲,就在所难免。即使诗人的热情可嘉,而且这种文学上悲剧性现象也不是诗人所能承载得起的,即毕竟制造了这崭新诗体的断层,制造了七十年前的丰碑和未来丰碑之间的空白和半空白状态。挽歌告别了一个文学时代。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散文诗队伍浩浩荡荡地日见空前壮大,虽然未作过详细统计,但可以肯定地说,写散文诗的人不会比写新诗的人少到哪儿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地区不会像中国大陆这样拥有一支值得自豪,人数以千万计的散文诗创作队伍,和一个更为宠大的足令西文诗人们眼热心跳羡慕得要命的诗歌读者文化市场。我们有理由说,散文诗作为诗休革命的希望在中国。如果说,鲁迅是集普罗米修斯和旧时代的贰臣为一身的伟大诗人,这位伟大诗人是当时站在以往人类文化精英,特别是十九世纪世界精英们的肩膀之上,那么,散文诗的历史也如其他文学艺术领域一样,永远是一个须要不间断地进行整合的“召唤结构”,它召唤着后起之秀们对二十世纪人类精神文化成果的整合!
(节选自楼肇明《或是先知的箴言 或是撒旦的诗篇》一文)
11、请用一句话概括彭燕郊教授对散文诗的评价,并简要说说作者对这一评价的观点。
答:彭教授评价30字内)
作者观点(6个字)
12、作者是如何评价鲁迅对中国散文诗的伟大贡献的(20字以内)?
答:
13、作者为什么说“《野草》诞生至今仍然还是座孤苦伶仃的丰碑”?请简要概述作者得出此论的理由。(限100字以内答)
答:
14、文中说,“我们有理由说,散文诗作为诗体革命的希望在中国”,其中的“理由”是什么?请用作者的原句回答。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