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考政治试题 - 正文*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要点及练习题

2014-5-11 0:25:20下载本试卷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知识要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3.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货币本身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4.了解货币的其他职能。

货币除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5.了解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

纸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6.了解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7.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功能: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优点: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8.了解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类型: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特点:凡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帐户的,银行给予空白支票簿,存户可在其存款金额内签发支票。银行按照票面上签注的金额付款给持票人。

9.了解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10.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1.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生产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

5.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分析相关问题。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集中表现在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了解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会普遍降低;物价下跌,则购买力会普遍提高。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2.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按产品类型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交易方式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地加入。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人们的个性展示,有时是借助消费活动体现的。与众不同、展示个性,成为一些人的消费行为。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在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夸耀性心理。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价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操作是否简单,等等。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5.理解消费观念的变化。

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

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训练反思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消费者拿300元人民币去购买一瓶茅台酒,这是人民币执行        (  )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储藏手段的职能           D.支付手段的职能

2.货币能作为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是因为               (  )

A.货币和其他商品一样,能够交换商品  B.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

C.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      D.货币是商品,能够表现价值

3.就其本质来说,“商品——货币——商品”表明的是              (  )

A.自从货币产生,任何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B.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

C.一种社会关系,即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D.因买和卖的分离而导致了价格与价值的不一致

4.若某一部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会出现如下结果           (  )

A.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加         

B.该部门所有的生产者盈利减少

C.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5.《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在这里“物多必贱”是指              (  )

A.供求关系对商品的价格的影响       B.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C.商品的价值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商品的价格受劳动生产率制约

6.上题中的“打好时间差”是指                       (  )

A.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根据价值规律,利用供求的制约

C.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D.节约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的效益

79.2006年一季度江苏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4%。从根本上说,材料中各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决定于               (  )

A.供求关系的状况           

B.人们对商品的偏好

C.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政府部门对商品的价格的制定和调整

8.在集贸市场上买东西,讨价还价是普遍现象。卖者总是抬高卖价,买者总是压低买价,而商品的最后成交价格,则往往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这种现象表明市场价格的形成

A.取决于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  )

B.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C.受当时供求关系的影响         

D.具有偶然性,无规律可循

9.2005年7月6日,纽约原油期货油价再度“高烧”,创下自1983年开始交易以来的最高收盘价,达到每桶61.28美元。国际石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石油需求增加          B.炼油能力提高

C.生产石油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D.石油的使用价值高

10.参与西方八国集团(G8)峰会筹备工作的消息人士称,G8领导人峰会将重点讨论高油价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这表明                         (  )

A.影响价格的因素的多方面的   

B.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

C.价格变动影响生产       

D.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实现的

11.汇率是指                              (  )

A.用外汇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B.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C.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       

D.外国货币

12.下面是某地鞋业生产出现的三种情况:①某鞋厂劳动生产率率先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②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某鞋厂劳动生产率未变;③某鞋厂与本行业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在上述三种情况下,该鞋厂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生的变化是

A.提高、不变、降低                         (  )

B.降低、提高、不变              

C.不变、不变、提高 

D.不变、降低、降低

13.一辆汽车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总要比一辆自行车的价格高得多。这是因为  (  )

A.生产一辆汽车比生产一辆自行车耗费的个别劳动多得多

B.生产一辆汽车比生产一辆自行车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得多

C.一辆汽车的实用性比一辆自行车的实用性多得多

D.喜欢坐汽车的人比喜欢骑自行车的人多

市场经济会推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据此回答14-15题。

14.等价交换                               (  )

A.是指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是等价的  

B.是指每次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C.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D.表明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1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应该同生产它的                               (  )

A.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D.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16.下列不是互补商品的是                        (  )

A.汽车和汽油            B.网球和网球拍  

C.手机和手机电池          D.飞机和火车

17.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    ,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    。    (  )

A.小、大   B.没有、大    C.小、没有    D.大、小

18.近年来,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假日经济火爆。这主要是因为       (  )

A.家庭消费从根本上说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B.家庭收入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C.我国旅游业服务水平提高,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D.消费者有一种从众心理

19.信贷消费在深圳火热。据统计,深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7596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材料说明,信贷消费在深圳火热               (  )

A.主要由居民的消费信心决定  

B.主要由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C.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D.主要由物价水平决定

20.从消费观角度看,右图漫画中得“小儿麻痹症”的人错在(  )

A.忽视了绿色消费      

B.没有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C.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D.违背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双项选择题

21.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表明        (  )

A.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B.金银不是唯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D.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进程的产物

22.近年来,降价促销已成为厂商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降价决不是一种简单的让利行为,对企业来说,它也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内部革命”,要有实力的支撑。这里所说的“内部革命”主要包括                              (  )

A.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B.增加产品的价值量

C.强化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D.通过科技创新,使产品能够低于成本出售

2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要货比三家,一分钱买一分货。人们的“货比三家,一分钱一分货”的根据是                             (  )

A.同一种价格的商品,使用价值有好有坏

B.商品的价格决定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C.货比三家是看使用价值,一分钱一分货是看价值

D.同一种质量的商品,价格有高有低

24.某企业率先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会使该企业           (  )

A.生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B.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C.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D.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

25.下列说法中,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有                   (  )

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       B.商品供不应求

C.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D.出现通货紧缩

2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                    (  )

A.调节生产               B.降低劳动生产率  

C.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D.加强劳动强度

27.“有钱办事事事通,金钱能使鬼推磨。”这一说法             (  )

A.正确认识了货币的本质      

B.是对货币职能的歪曲 

C.是拜金主义观点         

D.认为对待货币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2007年1月10日,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汇价是1:10.1410,2007年1月11日的汇价是1:10.056。据此回答28-29题。

28.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升高       B.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升高

C.人民币升值             D.欧元升值

29.人民币和欧元的共同点是                        (  )

A.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B.都可以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C.本质都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D.其发行量要受货币流通规律的支配

30.居民生活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商品的性能、质量         

B.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C.商品的外观、包装         

D.过去和现实的收入、未来的收入与支出

三、简答题

31.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讨论一度成为国际上十分关注的话题。面对美日等国施加压力使人民币升值,中方一再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事关重大。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弊多利少,对亚洲经济的顺利恢复和稳定成长,也是弊大于利。

请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回答:

(1)什么是汇率?人民币升值反映在人民币汇率上是怎样的?

(2)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我国经济的顺利发展有哪些好处?

32.今年元旦前夕,某班举行了一次有关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发现本班某同学家庭收入情况和该同学消费情况如下表:

12月份该同学

家庭收入

12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父亲

工资

母亲

工资

生日请

同学吃饭

同学互

送礼品

买个性

化服饰

买MP4

自己住校

生活费等开支

1000元

600元

200元

100元

300元

500元

400元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这位同学可能存在着什么样的消费心理?

(2)你准备向这位同学提什么样的消费建议?

四、辨析题

3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个别劳动时间没有意义。

34.市场竞争必然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商品质量越好,商品价格越高。

五、分析与探究题

35.目前汽油价格已上升到4.6元∕升左右,电的价格在0.55元∕度左右。据估算,电动自行车百公里耗电8度左右,摩托车百公里耗油3升,一般家用汽车百公里耗油约9升左右。

班主任王老师家离学校十余公里,公交车又很不及时,上下班很不方便,因此想买一种交通工具----电动车、摩托车或家用汽车。

请你为王老师出出主意,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36.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家电市场降价风潮此起彼伏。一些厂家惊人的低价让不少消费者趋之若鹜,同时也让不少生产者苦不堪言,纷纷倒闭或转产;在国际市场我国家电企业还面对着反倾销和绿色壁垒的障碍。

材料二:海尔集团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目前海尔共有13款高档变频冰箱通过中国环保产品认证。环保产品认证的通过为海尔变频冰箱走出国门,跨越了绿色贸易技术壁垒的阻碍。其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结合材料一,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家电价格下降的原因。

(2)材料二中,海尔集团的成功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3)请你根据海尔的成功做法,就你熟悉的一个企业拟订一个研究性课题,并向该企业提出可行性建议。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知识要点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起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致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措施:①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必须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5.了解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主体。

国有经济: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集体经济: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6.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7.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必须毫不动摇第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8.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个体经济: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占有和支配。个体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与个体经济相比,私营经济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独资部分。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9.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实行这一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课 企业与经营者

1.了解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了解公司的含义和设立。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3.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法定的两种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4.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

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其中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5.了解公司制的优点。

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6.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等。

7.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和意义。

①企业兼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②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8.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

①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化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了解我国的就业问题。

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和紧迫。

10.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劳动者必须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11.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②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③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国颁布和实施了劳动法。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

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人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了解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

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银行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了解利息的含义及计算。

利息是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了解定期储蓄与活期储蓄。

活期储蓄,是储户可以随时存人和提取,不规定存期,1元起存,存款的金额和次数不受限制的储蓄方式。定期储蓄,是事先约定期限、存人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

5.理解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其一,存款业务。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其二,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三,结算业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6.了解股票的特点和股东的权利。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票是一种流通性强、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发行者不同

收益大小不同

风险程度不同

流通性强弱不同

国债

国家

较小

较小

金融债券

金融机构

中等

中等

较强

企业债券

企业

较大

较大

较弱

股东的权利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7.了解债券的含义及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特点。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8.了解商业保险的含义、种类和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①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②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③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9.比较储蓄存款、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

储蓄存款

债券

股票

商业保险

区别

性质

储蓄存款

债务证书

股份凭证

合同约定

收益方式

存款利息

债券利息

股息、红利;股票差价

保险金

风险性

最小

国债较小;金融债券中等;企业债券较大。

最大

较小

流通性

活期强,定期较差

国债较强;金融债券中等;企业债券较弱。

很强

较弱

联系

都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能给投资人带来一定收益的投资方式。

训练反思

一、单项选择题

1.自从彩电、冰箱、冼衣机在城市普及后,城市消费进入了第一轮消费升级的储备期,必须有新一代“领航产品”的出现,才能带动新的消费热点。这里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

A.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2.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

A.社会化大生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国有经济                D.生产资料公有制

3.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要求在社会总资产中                            (  )

A.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  

B.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

C.公有制资产所占比重超过非公有制  

D.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私营经济

据《人民日报》报道,既不同于集体经济占主导的“苏南模式”,也有别于私营经济唱主角的“温州模式”,务实的宁波人似乎并不在意什么模式,他们追求的则是“不看成份看发展,不看比例看贡献,不看规模看效益”的目标。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充分体现了                            (  )

A.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

B.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

C.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上述材料还表明                            (  )

A.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B.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C.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占主导地    

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6.近几年来,人们休闲方式不断“升级”,昔日打网球、保龄球等“贵族运动”,如今已成为平民时尚。人们对休闲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也在增加。人们休闲方式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

A.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C.商品、服务价格持续下降       D.居民消费结构日益优化

某股份有限公司中,10家国有经济的股份占55%,10家集体经济的股份占15%,5家外资企业的股份占15%,5家私营企业的股份占10%,100人的个人股份占5%,并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职权分明,运转协调。据此回答7—8题。

7.该企业的特点是                            (  )

A.该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该企业发行的股票可上市交易

C.该企业是一个国有控股企业      

D.该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

8.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

A.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B.股份制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

C.股份制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D.股份制具有公有性,要大胆利用

某企业是一家集体企业,由于生产任务较多,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要求职工每天加时工作,星期天也照常上班。职工每月累计加班加点高达120小时。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对职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回答9-10题。

9.上述材料中的这家企业侵犯了劳动者的                  (  )

A.平等就业和择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休息、休假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是                (  )

A.完成劳动任务           B.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C.提高职业技能           D.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1.随着个人住房、汽车、助学、耐用消费品贷款等消费信贷项目的开办,越来越多的个人与银行建立了信贷关系。这说明                      (  )

A.信用是商品的暂时转让       B.信用是货币的暂时转让

C.货币已成为消费的中介       D.银行充当了信用的中介

12.我国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居民储蓄余额一直居高不下,过高的居民储蓄为我国经济建设政策给予了有利的资金支持,但不利于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 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城乡居民存款储蓄过快增长的措施有

①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拓宽投资渠道          ④完善个人消费信贷,改善消费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目前购买股票和债券已成为我国居民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某人从银行购买了20000元的政府债券,与股票相比                        (  )

A.从性质上看,它是所有权证书       B.从风险上看,它的安全性更小

C.从偿还上看,它可以还本付息       D.从发行上看,它的发行主体是银行

14.在我国,国债之所以会出现热销的场面,是因为国债            (  )

A.在各种投资方式中风险最小      

B.以定期取得红利为补偿条件,其安全性强

C.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       

D.由国家信誉和财力为担保,信用度高

15.下列关于商业保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商业保险一般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B.商业保险是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项措施

C.商业保险是参与保险者个人及单位意志的体现

D.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

16.下列符合公司制企业特征的是                      (  )

A.以非公有制为基础         B.坚持科技进步

C.从事社会公益事业         D.有限责任制度

17.春都集团发家于火腿肠,为在价格竞争中取胜,竟然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春都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销售量直线下降,市场占有率从最高时的70%狂跌到不足10%。在此情况下你认为春都集团应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扭亏为盈?       (  )

①重视产品质量,重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②兼并更劣势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③依靠科技创新,开创出质优价廉的新产品,重新占领市场

④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改变企业形象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8.2006年5月,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台风“珍珠”袭击,购买了保险的居民或企业真切地感受到了保险的巨大优越性,这是因为保险                  (  )

A.是国家对于居民和企业的帮助

B.是公民和企业自愿购买的

C.能够使居民和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损失下降,体现其保障功能

D.能够解决多数社会成员的最迫切需要

193.随着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购买股票成为越来越多的居民所选择的投资方式。但是居民买股票也有很大风险,其主要原因是                   (  )

①股份公司的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    ②通货膨胀下纸币升值

③银行利率会有变化           ④股票市场的供求不断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如果你有一笔5年期的2万元定期存款,但因急用要提前支取,银行方面将告诉你

A.对不起,请到期来取                        (  )

B.可支取,但你得不到利息

C.可支取,请带存单和身份证来取     

D.可支取,本息不变

二、双项选择题

21.过去,人们的早餐习惯是稀饭加泡菜,营养不很丰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很多人的早餐是“牛奶加鸡蛋”,各种类型的牛奶销售红火,极大地推动了养殖业和乳品加工业的发展。这说明                (  )

A.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行业的出现或成长     

B.人们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C.有形商品消费与劳务消费密切相关

D.生活消费不再需要厉行节约

22.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冠名的农业科技公司发行的“隆平高科股票”在深交所上市,袁隆平以他的姓名权获得580万元使用权,其中389万元变成该公司250万股股权,占总股本的2.38%,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上述材料说明              (  )

A.该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 

B.该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

C.袁隆平将以自己所持股份的数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D.袁隆平将有权聘任公司总经理

23.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                      (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资产在各行各业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

24.李东生是TCL公司的总经理,他大胆地提出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策略,这种反向思维使TCL成为最后一个拿到彩电生产许可证的行业新军,TCLl0年间销售额大增,由1.5亿元增长到10亿元,一举跃上彩电业前三名。“先建市场后建工厂”表明      (  )

A.战略定位准确是企业腾飞的根本所在

B.企业的产品、服务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关系企业成败

C.企业必须在占领市场的前提下从事生产

D.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

25.老王买了海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20000股,投入资金32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老王变成了公司的股东                        (  )

B.老王在自己资金紧张时,可向公司退出自己的股金

C.老王在自己资金紧张时,可在股市卖出自己的股票

D.老王可以定期从该公司获得固定的利息

26.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

A.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目的 

B.没有权利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也就无所谓权利

C.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D.先履行义务,后享有权利

32.中国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意味着它的____     发生了变化。                        (  )

A.经营目的    B.所有制实现形式    C.业务范围     D.经营机制

28.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是因为  (  )

A.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B.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D.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29.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已将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降低失业率的是                (  )

A.实行企业破产制度           B.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30.据统计,安徽全省409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除中央企业和已关闭破产的78户企业外,已累计完成公司制改革329户,改制面达99.4%.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  )

A.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B.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C.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      

D.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利润增加

三、简答题

31.材料一:王某手上有人民币5万元,为了稳妥,他将其存入银行,存款利率为3.06%。

材料二:张某看了平安保险的广告后,用自己的储蓄购买了平安长寿保险,其年回报率为4.9%,红利五年发放一次。请回答:

(1)这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为什么?

(2)请评价王某和张某的投资行为。

32.小明和小华是某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后,两人在如何正确对待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问题上发生了争论。小明认为,在今天限制消费是不对的,应该提倡高消费和超前消费,因为消费对生产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小华认为,高消费是不对的,因为归根结底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

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对他们两人的观点给予简要评价。.

四、辨析题

33.政府要积极促成企业的兼并,以扩大企业规模。

34.私营企业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私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将越来越强。

五、分析与探究题

35.深圳的A公司与法国的B公司集团,进行一笔贸易结算,多收了对方7000万法郎,A贸易公司的经理发觉后,认为对方虽然没有发现此事,但有损企业的信誉,因此将7000万法郎退还给对方。法国B贸易公司集团总经理很受感动,于是追加两项优惠条件:一是今后向A公司提供的一切商品不收一分钱定金;二是向本国政府申请贷款,与A公司共建中国分厂。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深圳A公司凭借什么得到了法国B集团的好感,而获得发展的契机?

(3)结合上述材料,请就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36.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透露,2007年中国的劳动力供给量将达到2900万人,按照年经济增长8.8%预测,新增就业岗位只有900万个,还存在2000万个岗位缺口。

(1)试分析我国劳动者就业难的原因。

(2)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未来劳动者,你应做好哪些准备?

(3)为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某校准备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请为这次研究性学习拟定一个课题,并写出研究步骤。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知识要点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理解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了解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5.理解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要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1.了解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2.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2)分配政策: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财政支出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最主要,居于首位);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5.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收入和支出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6.说明我国财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①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②调控经济平稳运行。③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③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的保证。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

1.了解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了解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3.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4.分析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1)增值税:

①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②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③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①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②计算方法: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③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5.了解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如个人所得税的税款是由纳税人承担的,纳税人就是纳税人。)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企业可能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把税款加在商品售价中,转嫁给消费者。)在我国,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6.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取之与民、用之于民。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7.了解违反税法的表现及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罚。

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的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如果纳税人发生了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行为,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训练反思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述材料中的两种制度                          (  )

A.前者决定后者           B.后者决定前者

C.二者相互决定           D.二者互为前提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  )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我国还存在着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        ④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06年4月28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解决收入分配中的突出问题,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制度,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列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                     (  )

A.投资房地产所获得的收益     B.存款取得的银行利息收入

C.集体企业工人的工资收人     D.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

4.没有差距,就没有效率。下面有关效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程度

B.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C.投入越多,产出越多,效率就越高

D.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率

5.2006年6月23日商务部网载文强调,应强化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激励,适当拉开不同岗位间的收入差距。探索实行年薪制、职工持股、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股票期权制等分配制度。上述做法                        (  )

  A.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B.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

  C.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D.说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受国家保护

6.2006年3月16日新华网载文指出,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阶段,即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阶段。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                         (  )

  A.初次分配重视公平,再分配重视效率

  B.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C.既要防止收入悬殊,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D.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7.2006年5月24日,河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正式叫停一些垄断行业的“垄断福利”。这有利于          (  )

  ①国有资产流失        ②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③维护社会的稳定       ④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对国家预算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预算就是国家的财政收入      

B.预算能够反映政府的活动方向

C.预算必须经法定程序审议批准才能生效 

D.预算是国家的基本收支计划

9.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千多亿元,仅这些增收就相当于1993年全年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用了五年的时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仅用了两年的时间。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B.国家加强税收征管

C.国家加大国债筹集力度       D.国家严格各项事业收费

10.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是多种的,其中主要来源是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   D.收费

11.据报道,针对黄河甘肃段工业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强度较大的情况,甘肃省近年来狠抓污染防治,财政投入14亿元用于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目前,基本实现了全河段按功能区达标的目标。这说明                  (  )

A.财政能够保证国家职能的行使    

B.财政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C.治理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中心 

D.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支出

12.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1649.29亿元,全国财政支出33930.28亿元,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2280.99亿元。这种状况表明                 (  )

A.财政出现了赤字        

B.财政出现了盈余

C.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D.组织财政收入的力度加大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2006年,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这说明  (  )

A.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国家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C.国家通过财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D.财政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

14.为解决低收人家庭的住房困难,从2006年开始,青岛市政府每年将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拿出15%的资金专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各区市政府每年也将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廉租住房建设。青岛市的上述做法              (  )

  A.说明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

  B.体现了财政对稳定社会的决定作用

  C.体现了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D.说明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15.2006年4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全国各级税务稽查部门上年查补税款367亿元。税务机关之所以要查补税款,是因为                     (  )

  A.税款流失会直接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B.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C.违反税法就触犯了刑律        

D.税收是社会产品的再分配,应注重公平

16.2006年6月,国家审计署对6个省区80个开发区的调查发现,2003年以来这些地区一共减免税123亿元,很多特殊政策导致了除正常减免税以外,税收流失65个亿。地方政府超出国家政策的规定给企业减免税收                  (  )

  A.违背了税收的固定性特征    

B.违背了税收“取之于民”的要求

C.是地方政府争取投资的正常做法 

D.违背了税收“用之于民”的要求

17.从2006年6月1日起,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所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国家实施上述政策                    (  )

  A.发挥了税收的调节作用      

B.发挥了财政支出的调节作用 、

C.能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公平竞争  

D.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18.2006年5月6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发表演讲指出,中国不仅要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还要建立一个廉价的政府,政府的成本太高,就是再廉洁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为了保证纳税人的钱不被政府浪费,就要                     (  )

  A.减轻纳税人的纳税负担         B.监督政府的财政支出

C.纳税人增强义务观念          D.限制政府的职能  

194.某人到饭店吃饭,结账时服务员说,如果不要发票可获赠一份小礼品。饭店不开发票的行为                                 (  )

  A.表明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        B.是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

  C.是骗税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D.能使消费者最终得到实惠

20.上题材料告诉我们                           (  )

  A.税务机关征税要有税法依据       B.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C.纳税人应自觉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D.经营者要努力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双项选择题

21.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  )

  A.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刺激作用

  B.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C.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D.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22.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已经成为社会特别关心的问题。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前列的国家之一。下列对收入分配差距认识正确的是                           (  )

  A.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收入分配差距过小,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C.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D.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3.2006年5月18日农业部网载文强调,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下列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效率比公平更重要

C.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D.效率是公平的目的

24.2006年7月1日,财政部发行的150亿元电子式储蓄国债开始在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招行和北京银行七家代销试点银行发售。财政部发行的国债     (  )

  A.属于国家的财政支出        B.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

  C.主要用于国民经济建设       D.是刺激经济长期发展的决定因素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为实施国家职能提供了物质保障。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                            (  )

  A.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的分配政策

  C.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D.公民的纳税意识

26.国家重点项目——国道219线新藏公路狮泉河至日土段、昆沙至土门段、国杰至桑桑段2006年6月7日正式开工,这标志着新藏公路改建工程正式开工。3个开工项目总里程360公里,国家共投资139亿元。这说明                    (  )

  A.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B.国家通过财政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C.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D.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27.2006年6月,我国南方闽、浙、粤、桂等省区连降暴雨和大暴雨,造成山洪和地质灾害频发,遭受重大损失。中央财政已向有关灾区紧急下拨了首笔救灾应急资金4000万元,使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这表明                 (  )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B.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财政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D.财政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28.2006年5月24日新华网报道,安徽省饮食服务公司6年偷逃增值税2100多万元,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99%。该公司以偷税罪被判处罚金3000万元;法定代表人陈某也以偷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850万元。这表明               (  )

  A.偷税行为必然遭受刑事处罚    

B.税收的征收需要依靠强制力来保障

C.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D.必须倡导依法诚信纳税意识

29.2006年4月21日,湖南省国家税务局公布了两张纳税“红黑榜”,“红榜”是全省2005年度国税十强百佳企业光荣榜,“黑榜”是失踪纳税人欠税公告。税务机关公布纳税“红黑榜”                                  (  )

  A.能够从根本上遏制涉税犯罪  

B.对规范税收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C.是税收具有固定性的表现  

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依法诚信纳税意识

30.厦门市居民王先生在饭店消费时,收到的有奖发票刮出了该市首个1000元大奖,王先生高兴地到地税局办税服务中心领取了奖金,并按规定交纳了200元的个人所得税。实行有奖发票                                (  )

  A.有利于减少经营者的偷税漏税行为  

B.违反了税收的无偿性特征

C.有利于调动消费者监督纳税的积极性 

D.违反了税收的固定性特征

三、简答题

31.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什么重要意义?

32.国家投巨资修建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胜利建成通车,创造了多项世界铁路之最。 

  (1)国家修建青藏铁路的资金属于国家财政的哪项支出?

  (2)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有何重要意义?

四、辨析题:

33.公平与效率是此消彼长的一对矛盾,坚持公平就会牺牲效率,坚持效率就会牺牲公平。

34.背景料: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都离不开国家财力的支持,因而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

  辨题: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五、分析与探究题

35.据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年支配收入的比率,由1985年的l:2.57到2004年扩大为l:3.23;行业间平均劳动报酬最高与最低之比,2000年为2.63倍,2003年升至3.98倍,2004年则扩大到4.25倍(其中不包括工资外福利收入);就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最高达10.7倍。我国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逼近0.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2)上述问题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3)针对上述问题,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6.近年来,安徽省一些市、县政府给予纳税大户不同形式的物质奖励,奖励起点大都在几万、几十万元以上,有现金奖励,也有实物奖励。重奖纳税大户的现象并非只有安徽一省存在,在全国也是非常的流行。这种地方政府“重奖”纳税大户的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  

  (1)政府重奖纳税大户的行为恰当吗?为什么?

(2)你认为政府应该如何对纳税人进行表彰?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知识要点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阐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

(1)资源配置的必要性: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市场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了解市场规则的含义。

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4.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就像体育竞赛离不开竞赛规则一样。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②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5.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领域和产品不能用市场来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6.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7.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1)含义: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

①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大类型。

②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

③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8.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5.理解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提高。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消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了解经济全球化含义,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了解跨国公司及其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跨国公司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4.了解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5.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1)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6.理解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2)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也是严峻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7.明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这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8.理解中国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中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训练反思

一、单项选择题

1.2006年5月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是                       (  )

  A.使丰富的资源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B.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更多的产品

  C.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D.使资源集中到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中去

2.2006年6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发展活力。上述要求的实质是                 (  )

   A.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B.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3.2006年5月29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之所以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市场秩序                            (  )

  A.商品的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B.居民的消费结构才能改善

C.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D.国内物价总水平才能保持稳定

4.近些年来,市场上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让人们对市场诚信多了几分怀疑;商业贿赂、欺诈行骗等现象的出现,也让人们对市场取向多了几分忧虑。因此,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              (  )

  A.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      

B.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C.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失信惩戒制度   

D.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5.重庆某地为扶持某矿泉水企业的成长,先后下发文件,把该企业的矿泉水列为辖区指定饮用水,要求辖区各乡镇、街道必须统一饮用这种矿泉水,同时成立督查机构检查落实。该政府的行为                              (  )

  A.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B.正确运用了行政手段调控经济

C.有利于增强本地企业的竞争力  

D.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6.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上半年,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这表明,存款准备金制度是                             (  )

  A.促进经济增长的行政手段      

B.确保经济稳定的唯一措施

C.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    

D.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7.2006年7月初,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体现了                              (  )

  A.我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B.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D.我国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8.2006年6月,被列为“2005年中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十大案件”之一的沈建韬等人生产、销售假冒“中华”牌铅笔案,在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主犯沈建韬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150万元。这表明  (  )

  A.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引导经济活动  

B.国家通过行政机构加强经济管理

C.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营行为  

D.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9.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下列对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直接干预

  B.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认准自己的位置,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和“错位”。具体讲就是                             (  )

  A.不能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活动

  B.政府要多为企业提供服务,少监督、少管理

  C.要把市场的作用和宏观调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D.要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11.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至20世纪末,我们顺利走完了第一步、第二步,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从微观上看,现阶段人们的消费    (  )

A.已从贫困型消费过渡到温饱型消费

B.已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

C.已从小康型消费过渡到比较富裕型消费

D.已从比较富裕型消费过渡到高度富裕型消费

12.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建设。这是因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C.实现国家对国民经济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D.巩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13.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仍占领着中国制造业的主导地位。据世界银行估计,环境污染给中国带来相当于3.5%~8%的GDP损失。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  )

A.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B.要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

C.要逐步降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D.要加大对环境治理的财政投入

14.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北京市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新理念,就是要注重实效,降低成本,把奥运会场馆的建设和北京市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这一新理念折射出的道理是                             (  )

A.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筹办奥运会的根本出发点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调经济社会的发展

C.要把筹办奥运会与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D.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如西方国家

15.2006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加强新阶段的扶贫开发战略,支持西部地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有利于      (  )

A.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B.不断提高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D.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16.2006年6月1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也在进一步增强。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人们观念的转变       D.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17.2006年6月26日《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世界贸易组织从1995年正式成立至今,欧盟委员会被起诉了73次,而美国被起诉了86次。巴西迄今为止提出了22个WTO贸易争端的案件,韩国是10个,与中国相关的案件到现在为止还是屈指可数的两三个,但随着中国贸易的增长,可以预见与中国相关的案件将会越来越多。这主要表明世贸组织(  )

A.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B.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

C.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D.其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

18.2006年6月21日,在南非访问的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绝不以扩大纺织品贸易规模来占领别国市场,中国在纺织品贸易上将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并且致力于帮助有关国家提高纺织品生产的能力。这突出表明,中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       (  )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B.以交易双方互利共赢为着眼点

C.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D.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保护民族工业相结合

19.WTO的过渡期结束后,很多保护性的措施将会取消,2006年底银行业全面放开,中国的银行就会面对更大的竞争环境。面对更大的竞争环境,中国银行首先应该   (  )

A.积极的走出国门,到国外投资

 B.接受挑战,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水平

C.寻求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化解竞争

D.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保护民族经济

20.2006年6月1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国要成为世界贸易强国,就要有一批在全球有一定影响的著名自主品牌产品并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这一要求的关键是    (  )

A.不断扩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规模

B.把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C.重视节约资源和能源

D.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

二、双项选择题

21.近年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反行业垄断,重点整治供水、供电、供气等行业利用垄断地位,强制消费者购买其指定产品等强制交易行为。强制交易行为                                   (  )

  A.使生产者利益受到损害      

B.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自愿规则

  C.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D.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壮大

22.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的作用,做到政府调控、企业运作、公众参与,三者结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政府的调控作用主要为                             (  )

  A.禁止资源的使用,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  

B.继承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C.规范生产、服务、消费的行为   

D.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协调统筹、依法管理

23.针对夏季供电缺口将达100万千瓦的状况,北京市发改委决定,在执行峰谷电价20余年后,首次执行尖峰电价。峰段电价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向上浮动15%,每千瓦时0.86元;低谷电价向下浮动18%,每千瓦时0.21元。北京市发改委的上述举措     (  )

  A.是使用行政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    

B.其依据是价值决定价格

C.其依据是价格影响供求        

D.是利用经济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

24.2006年4月出版的《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我国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        (  )

  A.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B.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C.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D.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5.根据“十一五”规划,2006年至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为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              (  )

A.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B.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

C.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D.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收入的总和

26.2006年3月1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                                   (  )

A.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不断提高国有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D.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27.2006年6月1日至1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单位组织展开“安全生产万里行”检查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关爱生命,促进社会和谐。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  )

  A.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B.就是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工作的中心

  C.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人民生命安全出发谋发展

  D.可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所有权益

28.2006年6月8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欧盟实行共同农业政策,形成了特有的高度保护体系,除对农业生产给予高额财政支持外,对重要农产品还实行高关税保护,并对出口农产品给予大量补贴。欧盟对农业实行的支持保护政策 (  )

A.是一种正当竞争行为,无可非议

B.扭曲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公平秩序

C.符合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D.背离了世贸组织的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

29.2006年5月26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  )

A.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B.是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前提的

C.有利于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D.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30.2006年6月21日《江南时报》载文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在引进外资中利用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培育出本地有竞争力的企业,那么我们不仅不能持续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而且今天的繁荣可能就是日后的悲哀。这主要告诉我们            (  )

A.实行对外开放必须有益于增强自力更生能力  

B.必须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弊无利     

D.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三、简答题

31.二十多年前,中国几乎是绝对的平均主义,而现在收入的差距已经到相当大的程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目前中国居民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数值界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明贫富差距越大)已超过零点四五的红色警戒线。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蛋糕”已经做大,进入“共富”时代的条件已经具备。“民患寡亦患不均”,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艰难平衡,是已经进入“共富时代”的中国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

  (1)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强调实现“共富”?

(2)由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不是必然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你认为我国有哪些条件能够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32.2006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将基本结束,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支持重点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健全应对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1)简述世贸组织的作用。

(2)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辨析题

33.背景:从有毒奶粉到有毒泡菜,从苏丹红一号到立顿红茶,近年来,消费者遭遇的食品安全事件已不胜枚举。频频曝光的劣质食品案件,关系到十几亿人的基本生活大计,不可小视。

辨题:市场机制正常发展,必须加强诚信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4.背景材料:2006年6月29日中国财经信息网载文指出,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

辨题: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有利的。

五、分析与探究题

35.材料一:2006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其中,23个省份增速在12%以上。同期,全国有7个省份投资增幅超过40%,其中有2个省份超过50%。

  材料二:2006年5月底,建设部等九部门出台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提出,对个人购买住房后销售的开征营业税;8月初,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紧急发布《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对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逐项进行清理;7月5日和8月15日,央行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市场预计冻结资金约3000亿元;8月19日,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运用有关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二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

36.材料一:目前,广东以占全国1.87%的土地面积承载着占全国5%和ll%的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造成广东省酸雨面积高达70%,酸雨频率超过50%;广东省万元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比美国、日本、英国分别高2.3倍、6.2倍、3.2倍。

材料二:广东省“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单位生产总值(GDF)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要降低13%以上,其中,2006年要降低3%。

(1)材料一反映了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2)结合有关知识,请为广东省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