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考政治试题 - 正文*

高考政治热点问题主观题模拟

2014-5-11 0:25:20下载本试卷

高考复习之名校模拟热点问题主观题集锦(二)

1、题  32分(07,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一)

材料一: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五年来,我国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1)请在表格内填上相应的变化,运用经济常识进行结果分析。12分)

方面

变化

结果分析

政府

修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取消了数万行政审批项目

政务公开,提高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透明度。

更多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管理经济,行政手段不断弱化。

劳动者

国有企业

关税方面

材料二:我国外汇储备变化

1981年

1990年

1996年

2001年

2004年

2006年

27亿

110.9亿

1050.5亿

2121亿

6099亿

10663亿

 注:07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探索和拓展国家外汇储备合理使用的渠道和方式。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逐步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

(2)材料二说明什么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联系?(4分)

3)运用矛盾观点正确评价材料二。(10分)

材料三: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种危险物的指令》(ROHS指令)今年7月开始正式实施。国家质检总局提请出口企业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关注指令的实施动态,避免出口欧盟产品由于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而被扣留、退运。出口企业在执行该指令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向当地的检验检疫机构、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的检测实验室寻求帮助。

(4)面对入世以来的巨大变化,结合政治常识说明政府如何正确行使权力?(6分)

2、材料一:2006年10月,安倍访华,这是五年来日本首相首次访华。他对日本曾经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损害和痛苦深表反省,表示日本将坚持和平发展的方向。温家宝: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保持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必须按照两国达成的共识,妥善处理靖国神社问题,消除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言必信,行必果”。同年,中日贸易总额再创佳绩,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两国同意将以能源、环保、金融等领域为重点,深化互利合作。

材料二:日方多次表示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表明严重关切。并指出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是中欧之间的事,与日本无关,对日本也不构成任何威胁。(07,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一)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政府在中日交往过程中是如何贯彻我国的对外职能和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10分)

3、胡锦涛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就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就要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支柱;就要大力加强全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最广泛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07,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路,多是西部穷困地区,如今这些地区提倡发扬长征精神有何哲学的现实意义?(10分)

4.(32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07,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材料一2000—2006年我国投资与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较图

    注:1990至2005年,我国平均消费率为58%,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平均投资率为39.1%,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左右。

  (1)概括材料一所蕴含的主要经济信息。(3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现阶段应如何进一步理顺积累和消费的关系。(8分)

  材料二、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当前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3)试分析材料二中中央决策的辩证法依据。(9分)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但农民增收缓慢,消费增长乏力;消费观念相对落后,消费陋习较多,消费结构不合理,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而且农村消费品市场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多,商品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影响着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4)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确保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12分)

5.(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07,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

表l   2004年~2006年全国参加“三险”基本情况

  内  容

  2004

  2005

  2006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1 6342万/12.57%

17444万/13.35%

1 8649万/14.18%

  参加医疗保险的

 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12386万/9.52%

 1 3709万/10.49%

 15737万/1 1,97%

  参加失业保险的

 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10584万/8.14%

 10648万/8.15%

 1 1187万/8.51%

 注: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很低,部分地区甚至为零。

(1)请简要分析表1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据此提出政府应采取的主要经济对策。(10分)

(2)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但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为此,党和政府把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更加重视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10分)

(3)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时曾这样说:“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生活困难群体占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民。一个船队,决定它的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试分析这一论述的哲学依据。(12分)

6、材料:中非双方虽然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同属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穷、关注民生等共同主题。

在国际上,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双方对国际事务看法的相同或相近点越来越多。所以,去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双方宣告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07,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非能建立起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理由。(10分)(2)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深远意义。(10分)

 7.(32分)(07,巴蜀名校联盟2007届高三高考诊断性考试)

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和深层次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一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状况没有改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依然偏大,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因素仍然存在。外贸顺差较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家将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如:继续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要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优化信贷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当规模,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投资结构,防止投资过快增长;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对药品、医疗服务的价格监管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联系?(10分) (2)、材料二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10分)(3)、结合材料二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是怎样履行经济管理职能的。(12分)

8、自主创新综合指数相关情况比较表(07,巴蜀名校联盟2007届高三高考诊断性考试)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研究开发经费占GDP比重(%)

对外技术依存度(%)

企业人均科研经费支出额(美元)

中国

30

1.2

54

6

美国

82

2.9

6

737

创新型国家水准

70以上

2以上

低于30

190以上

(1)、自主创新贵在自主,重在创新。请分析说明其包含的哲学道理。(10分)

(2)、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10

9.(33分)(07,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

材料一  据统计,我国居民个人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58%下降到现在的52%。2001年后,尽管整体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但劳动者的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却越来越低,同时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材料二  中共中央专门就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召开会议,强调收入分配改革方针:“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简称为“提低、扩中、调高”。当前,政府在调整工资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征收个人所得税等理顺分配关系方面,强调首先要“提低”。

材料三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工资水平不断提高,预期2007年消费增长将创新高,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1)请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做答(10分)政府解决材料一揭示的问题应采取的行政手段具体有:            。为缩小收入差距,国家在税收方面,采取            

在材料二中,党和政府理顺分配关系的方针是“提低、扩中、调高”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             。材料三体现的经济学道理主要是            

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其目标是                                      

  (2)结合材料二,用联系的观点谈谈我是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12分)

  (3)请分析材料二中高度重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政治学依据。(11分)

10、为促进社会和谐,北京市重点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交通和医疗问题。随着北京经济发展,2006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1.5%。今年,北京预计安排财政补贴40亿元,对使用公交IC卡乘客给予打折优惠;同时,实施医保新举措: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负担;将肝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纳入报销范围,以减轻危重症患者的医疗负担。(07,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

  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6分)

11、现代制造业一般是通过航运大进大出,港口“口”的大小是关键,它决定了一个区域物流量的多少。没有大的港口,产业发展不起来;没有产业作基础,城市群也就发展不起来,区域经济也发展不起来。渤海、黄海岸边,几大城市群都在角力国际航运,以青岛港为龙头的山东沿海港口群,也力争在东北亚港口竞争中先声夺人。(07,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

  (1)分析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谈谈几大城市群角力国际航运的意义。(7分)

  (2)分析材料中蕴涵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6分)

12.(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07,朝阳区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

材料一: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安排(部分)统计图

材料二党领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一工程要善于处理好各种关系;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建共享。这样才能使这一宏伟目标变成现实,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1)分析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6分)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政府这一预算支出安排的必要性。(12分)

(2)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8分)

(3)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实践观点的?(8分)

13、 (07,北京市西城区2007年抽样测试)

图11  上下班车程与城市总体幸福度的关系

图11 上下班车程与城市总体幸福度的关系

  

材料一 由于北京交通严重拥堵,有人戏称“首都”为“首堵”。目前,北京市机动车平均每天新增1100辆,保有量约300万辆。城市公交规划“先天不足”、出行分担率低等问题,成为北京的“心腹之痛”。这对2008年举办奥运会也是一个挑战。

  材料二 为了“治堵”,北京首先重点实施公交优先政策:包括公交月票取消,实行刷卡4折优惠,学生2折,空调车改为1元起价;大幅度增加公交专用道;财税扶持优先;公交用地优先,加快建设公交换乘枢纽等。

 回答:(1)图1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政府是怎样解决交通问题的。(11分)

(3)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分析北京“治堵”为什么会使城市居民更“HAP-py'’。(11分)

(4)有许多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都曾为北京交通问题出谋划策。请分析上述三种政治行为主体是怎样影响政府决策的,然后在下面的空栏中填写:(10分)

14、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少数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的物质生产部门逐渐萎缩是完全可能的。服务业本质上是一种带寄生性的需求制约型产业,它的大规模发展必须以一、二产业和消费者的旺盛需求为前提。如今发达国家“三二一”型产业结构的形成,是以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保持低层次产业结构,并接受其高能耗、高污染、低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代价的。(07,北京市西城区2007年抽样测试)

  请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如何改变在国际或区域产业分工中的严酷事实。(11分)

1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难在西部。农业始终是一个弱质产业,其效益很难与工业相比,必须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不断投入。对于西北地区几个工业化相对滞后的省份来说,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反哺农业是不够的。(07,北京市西城区2007年抽样测试)

 请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分析西北地区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7分)

16、(31分)材料一:“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然而,“和谐”并非是整齐划一,不存在矛盾和冲突。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尊重社会成员的创造性,妥善处理各类矛盾。

材料二: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丰富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绝大多数都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选择。

材料三:河南省某市群众工作局进门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这样一段问候语:“累了,您就歇歇脚;渴了,您就喝杯茶;气了,您就消消火。请进——这里就是您的家。”该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社会和谐尽责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誉。(07,江西省 宜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1)简要分析材料一所蕴涵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9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如何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分)

(3)结合材料三,谈谈在构建社会和谐过程中,政府应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10分)

17、材料一  200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讲话。胡主席总结红军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红军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长征,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红军长征,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指出: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更好地担当起“执政为民,执政兴国“的历史责任。(07,江西省 宜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红军长征的意义及启示。(9分)

(2)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别党在新长征的征途上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更好地担当起“执政为民,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6分)

材料二 重走长征路,倡导“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为了加强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采取的重要举措。革命老区具有绿色自然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革命传统和革命遗迹)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工业薄弱,农业落后,资金缺乏,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较低等劣势。

(3)结合经济常识,分析“红色旅游”如何帮助老区“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6分)

18.(34分)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改革开放28年来,社会建设首次成为中共中央全会的主要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的原则。“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 07, 开封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1)结合有关公民的知识,谈谈你对”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认识。(9分)

 材料二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2)运用有关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够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全社会的团结和睦?(11分)

  材料三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3)运用有关经济学知识,说明解决上述问题应怎样发挥财政的作用?(14分)

19. (3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07, 甘肃兰州市一诊试题)

某县地处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带、交通也不便利,但是,他们却从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成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道路。该县政府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实施“兴商建县”战略,“以工哺农,以商强农”战略,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对教育、文化投资,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开展节约资源活动,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地政府所履行的国家职能。(9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该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是如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12分)(3)分析上述材料,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谈谈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11分)

20、材料一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农业部也首次明确提出现代农业建设的五大主攻方向。

材料二 由于不少农村适龄儿童因无力支付学杂费而辍学,农村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材料三:200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等。(07,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第六次月考)

(1)你认为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在哪些方面积极推进?(10分)

(2)从政治学角度说明政府为什么要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教育经费保障水平?(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思想分析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9分)

21.(3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07, 西南师大附中第三次月考)

材料一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完善民主法制,切实尊重保障人民权益;致力“共同富裕”,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保障民生之本,构建社会“安全网”;强化公共服务,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激发社会活力,打造创新型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天蓝水清,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材料二 2006年夏,面对建国以来罕见的特大旱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齐心协力,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倾尽全力,唱响了一曲抗击旱魔的壮歌。

材料三 2006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做好农民工工作要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基本原则,即要对进城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同等看待,使他们享有平等待遇和权益。

(1)   请根据材料一,说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是如何体现我国对内职能的?(12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心系群众、积极抗旱的原因。(10分)

(3) 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制度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做好农民工工作要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理解。(12分)

22.(3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07, 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城乡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统计表

年份

城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占城市职工比例(%)

农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占农村人口比例(%)

1990年

33.15

33.5

20.31

5.4

1997年

59.83

59.4

26.83

6.7

2006年

87.25

86.3

45.12

11.0

注:在过去的10多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财政支出中,社保支出的比例年均增长2%。

材料二:正在起草的《社会保险法》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国务院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明确规定:“十一五”期间对社会保障实行财税、信贷等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保障事业宣传,为建立“既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营造舆论环境。(07, 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1)分析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8分)(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知识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12分)(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坚持“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原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其正确性。(12分)

23.(3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07,四川省乐山市高三文科综合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同时,总理又指出,2006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2%,“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材料二:全国人大代表夏鸿辉说:“把单位GDP能耗未完成首年目标与经济增长速度连续4年达到10%放到一起比较,很有警示意义。”

   “这说明我们以往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说明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还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认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顺利是中国没有实现年度节能目标最重要的原因。

   周大地说,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拉动,服务业比重偏低,而在工业中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比重偏大,这样经济增长就过于依赖消耗能源和资源。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温总理的上述讲话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2)你认为全国没有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分)

   (3)请你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几点建议。(12分)

14印度著名经济学家斯瓦米博士在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时说:“印中两国有文字记载的2000多年的交往史中,和平友好绝对是主流,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总的来讲没有敌意。印度同中国的友好合作是双赢的,只要两国共同努力,增加往来,促进了解,消除猜忌,建立起真诚的信任,两国的经济和各方面合作将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印度和中国作为亚洲两个崛起的大国,今后一段时期内既有积极合作又有良性竞争将是合理和现实的一种关系模式。”斯瓦米博士对中印关系的评价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10分)(07,四川省乐山市高三文科综合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25、(33分)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0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的若干意见》出台。

材料一:《意见》指出:“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ycy

 
材料二:外出务工、经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调查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将近1.4亿人,他们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经常遇到一些现实问题,比如职业技术水平低、就业歧视、劳动保障缺乏等。

材料三:国家实行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就业政策,按照城乡统一,公平就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民外出就业的制度保障,做好农民工就业的公共服务工作,加快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07,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1)分析材料一中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哲学依据。(9分)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国家完善就业政策,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城乡统一、公平就业的必要性。(12分)

(3)要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需要政府强化服务职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结合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树立这种政绩观的正确性。(12分)

26、材料:200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治黄的历史是一部除害兴利,艰苦奋斗,造福华夏的历史。在60年治理黄河的过程中,我党非常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成千上万的军民,先后4次加高培厚黄河大堤,筑起了1400公里固若金汤的长堤,相继修建了三门峡、故县、小浪底等干支流水库工程。据统计,60年大堤所用的土石方量能建15座万里长城。60年来的事实证明,人民是冲不跨的又一道长堤!

  (1)运用群众观众分析说明材料。9分)

  (2)阅读下列六则治黄大事,运用国家职能的的相关知识,具体说明政府在60年治理黄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0分)

◇1952年河南建成黄河下游第一座引黄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

◇1955年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

◇1998年《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颁布实施

◇2000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2002年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黄河第一座水质自动检测站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4年颁布实施《黄河水权转换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27.(18分)(07,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一)

  当前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

材料一 2003—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城镇居民

8472元

9422元

10493元

11759元

农村居民

2622元

2936元

3255元

3587元

注:另据调查,多数居民认为收入会继续增加,但出于对将来教育、医疗支出等因素的考虑,居民消费的增长仍不容乐观。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投入不足,政府的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短缺。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的额外支出,导致其他消费减少5810.7亿元。研究显示,如果国家财政能解决这一支出,我国居民消费率就能增长约3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国家财政已具备增加这种支出的条件。

  材料三: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便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说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内需不振、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中央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消费不断增加,但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结合图表(含注)提供的信息,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2)国家财政增加对教育、医疗等方面支出的作用有哪些?(6分)

(3)中央对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6分)

参考答案

1(1)填表格 (每空2分)

变化

运用经济常识进行分析

政府

修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取消了数万行政审批项目。

实行政务公开,提高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透明度。更多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弱化行政手段。

国有企业

走出去,请进来,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发展壮大。

按照价值规律办事,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改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劳动者

增强法制观念、市场经济观念,转变就业观念。

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文化,掌握本领。

关税

按照加入世贸的要求关税逐年下降。

进口商品增加,促进国内的消费,人民生活得到更多实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①我国的外汇储备逐年增加;特别是近五年,随着中国入世外汇储备显著增加。(1分)②我国近年外汇储备得到迅速增加,原因在于政府采取正确的措施,企业在竞争中得到发展,劳动者素质得到提高,经济发展,出口扩大。(3分)

 (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外汇储备的增加,从国内看是好事,可以利用外汇为民造福。从国际看,会产生经济摩擦,引起经济纠纷。(4分)每一事物的矛盾都有主次方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外汇增加有利,也有弊,但是利大于弊。政府采取多方措施,逐步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是扩利除弊。(4分)

矛盾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过去我国外汇储备少,主要是扩大出口;现在外汇多,尽量扩大进口,增加对外投资。2分)(学生回答其他方面,只要合理也可以给分)

(4)正确行使国家经济职能,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为中外企业的竞争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分)

坚持依法治国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使国家机关从根本上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依法行政、勤政廉政,行政公开透明。(3分)

2、(1)我国对外职能:发展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日本首相访华、中日经济交流,体现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2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两国的政治共识体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分)

(2)联合国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中日经济交流与合作,政治的交往符合联合国的宗旨。(2分)联合国原则有各成员国主权平等;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2分)中方指出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是中欧之间的事,与日本无关,对日本也不构成任何威胁,符合联合国原则。(2分)

3、(1从唯物论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支柱,要求当地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4分)

(2)从辩证法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要求党的方针政策要和当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

(3)从认识论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大力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最广泛地为人民事业的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要求当地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改造落后的局面,发展当地经济。(3分)

(考生从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4、(32分)(1)我国GDP增长过程中投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最终消费贡献率呈下降态势;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投资和消费结构不协调。(3分)

(2)①必须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增加国民收入,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当前应该抑制投资过热,促进消费增长。(4分)②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关系。当前在分配中要充分考虑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4分) (若学生回答到“引导消费升级,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可另加2分。)

 (3)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投资与消费领域首先要抓关键、看主流,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5分,学生若从辩证法的其他相关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会引起质变。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要优化投资结构和分配格局。(4分,或答“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要统筹兼顾、搞好局部”。)

 (4)①履行政治职能,依法打击假冒伪劣活动,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利益关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维护农村稳定。(3分)

 ②履行经济职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进行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为农民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3分) ③履行文化职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结构。(3分) ④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农村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提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分)

5、(共32分)(1)①表1说明2004年~2006年我国参加三大保险人数持续增加,社保覆盖面逐步扩大;(2分)但总体社保覆盖面太狭窄,尤其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更低,有的甚至为零。(2分)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民生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丰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6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理应共享改革发展成果;(3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更加重视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3分)

  (3)①根据中国城乡生活困难群体特别是农民占相当大的比重的实际,提出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分)又体现了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4分)

  ②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船队速度理论”体现了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的道理。(4分)

6、 (1)①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中非双方虽然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同属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都面临发展等共同主题,彼此间的共同利益是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本前提。(6分)②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双方在国际事务上的共识不断增加,使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有了良好的思想基础。(4分)

(2)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双方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双方的科技和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南南合作;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10分,每点2分。答出“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进程”,加1分)

7.(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不是万能的,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因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①继续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等是国家利用经济杠杆进行经济调节的表现。②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当规模,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投资结构,防止投资过快增长;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等是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表现。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对药品、医疗服务的价格监管等是国家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的体现。④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国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有利于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公共服务职能。

8、(1)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自主创新能力,自主才能自立、自强,要加快发展,关键要靠自力更生(4分);②事物是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重在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分);③自主创新正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2分)

(2)①国家应该加强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分);②运用好法律手段,为自主创新提供健全的法制环境(2分);③企业应该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与跨越(2分);④企业还应该改善管理,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机制(2分);⑤劳动者应该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自觉树立创新意识(2分)。(若考生从其它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本题共33分。(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1分)高收入者多纳税、  低收入者少纳税或不纳税(2发)实现共同富裕(1分)生产决定消费 , 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2分)促进经济增长 、 增加就业 、 稳定物价 、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分)。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政府从工资、社会保障、税收等不同方面理顺分配关系。(4分)

    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提出“提低、扩中、调高”这一方针,协调收入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4分)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提低”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起重要作用。因此,在理顺分配关系方面,强调首先要“提低”。(4分)  (原理2分,结合材料2分)

  (3)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2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2分)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党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1分)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分)要履行好组织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2分)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内在要求。(1分)

    收入分配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1分)

10、经济增长是财政发挥更大作用的前提。北京经济的发展使政府有能力加强对交通、医疗问题的财政补贴。(2分)财政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2分)医保的新举措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的根本措施。(2分)

11、(1)航运业属于第三产业,几大城市群角力国际航运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就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推进我国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7分)

  (2)港口、产业、城市群、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联系构成发展。(3分)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上述客观联系中,港口的大小是关键,对产业、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3分) (原理2分,结合材料1分)

12.(共34分)

(1)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中,总支出和三农、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保支出都有所增长,(2分)但后者平均增幅远高于总支出和GDP的增幅,(2分)表明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2分)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以合理的财政支出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4分)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分)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4分)

(2)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分)加强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2分)坚持民主执政,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分)坚持依法执政,推进法治建设,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2分)

(3)实践具有社会性,建设和谐社会要善于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2分)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建设和谐社会有助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2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分)建设和谐社会要相信和依靠群众,调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共享。(2分)

13、(1)①图11反映了上下班车程与城市总体幸福度呈负相关。(1分)②材料一反映了社会公共需求增长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短缺之间的矛盾。(1 分)

(2)①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2分)②运用行政手段,通过取消公交月票,实行刷卡优惠和降低票价、增加公交专用道、公交用地优先、加快建设公交换乘枢纽等,引导消费方向。(3分)③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发挥财政支出及税收杠杆的作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公交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6分) (如回答“刷卡优惠和降低票价属于经济手段”可酌情给分,不重复记分。)

(3)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1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分)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1分)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1分)在公共需求已成为突出社会矛盾的时候,要适时出台新举措,促进公交优先发展。(1分)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1分)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1分)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是使城市居民获得幸福的条件。(1分)③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可以引起质变:(1分)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1分)合理调配资源,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城市居民会因此体验到出行的快乐。(1分)  、

(4)①依据宪法和法律,参加行使国家权力。(1分)通过提案、建议案等形式,(1分)由市人大行使决定、监督的职能。(1分)②通过提案、建议案等形式,(1分)由市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2分)③公民行使言论、出版等自由权,(1分)行使批评、建议等监督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1分)

④对人民负责(或为人民服务)。(1分)

14、①我国要立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分)

  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分) ③发展第一、二产业,扩大和提升国内的生产服务需求;(2分)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扩大和提升国内的生活服务需求。(2分) 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分)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降低从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代价;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或区域产业分工中,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2分)

15、①发挥主观能动性,重在实践。(1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理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1分)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因素来看,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利用、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2分)西北地区要以“反哺”客观规律为指导,全面看待“自我发展”与“全国支持”的内外客观条件。(1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主观因素来看,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1分) 西北地区不能“等”、“靠”、“要”,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1分)  (其他回答如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1)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和谐就是不同事物之间的一种相互协调的联系状态。(3分)②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具体状态又是可以改变的,联系的具体状态改变了事物的性质也会随之改变,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就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3分)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和谐就是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只有不同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达到了统一,才能称之为和谐。(3分)

(2)①人类社会同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2分)我国人口众多并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2分)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才能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的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2分)②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2分)合理开发资源,注重生态平衡,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分)农业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之路,发展生态农业;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2分)

(3)①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群众排忧解难,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3分) ②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3分)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2分) ④ 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依法惩处那些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人与事。(2分)

17(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3分)红军长征胜利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产生了伟大坚强的领导核心。(3分)启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将长征精神世代相传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分)(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2分)在新长征的途中继承弘扬长征精神,将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广大人民高举长征精神的伟大旗帜,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推向前进。(4分)(3)“红色旅游”可以把老区的绿色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旅游业,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以旅游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6分)

18、答案.(34分)(1)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平等享有和谐社去的成果是公民的权利。同时积极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3分) ②促进社会的和谐要求国家必须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保证公民平等地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3分)③促进社会和谐要求公民正确地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承担建设和谐社会责任的同时,享受和谐社会的成果。(3分)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1分)①激活社会活力,促进团结和睦,首先要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3分)②激活全社会的活力,必须充分尊重和维护不同社会群体与个人的正当利益,调动社会成员的主观能动作用。(2分)③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睦,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集体利益。(2分)④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睦,要求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3分)      (3)①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基础上,努力增加财政收入;(3分)②发挥财政调节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大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发展的力度,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4分)③发挥财政促进教科文卫事业和提高人民生活的作用。调整财政支出的重点和方向,加大对教育、医疗、环保、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4分)④健全和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确保财政资金能够有效地使用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领域。(3分)(如果从尊重纳税人权利,提高纳税人监督财政资金使用的权利意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等角度回答也可)  

19、(1)①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制定和实施的两个战略以及对农业的支持。②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投入及开展文明创建活动。③履行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只要答出二个要点即可给满分。其中第一个要点为5分,其余要点为4分,共9分)(2)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③注重工农统筹、城乡统筹发展。④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⑤通过财政支出,满足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只要答出其中的四个要点即可给满分,每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共12分)

(3)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3分)②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三大产业的关系,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8分)

20、(1)稳定和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 加强农业投入和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机制。   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规模,实施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模式,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生态安全农业建设。
(2)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接受教育的权利,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较低导致了部分适龄儿童不能接受义务阶段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是在保护其合法权利。②政府必须履行政治、文化和公共服务等职能。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推进农村教育文化的全面发展是政府应有的责任。③政府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对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①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把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示范;②坚持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中心任务;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做到“五个建设”的协调发展;③坚持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不搞形式主义。

21.(1)①完善民主法制、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国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政治职能。(3分)②致力“共同富裕”、保障民生之本、激发社会活力,体现了国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职能。(3分)③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打造创新型国家,体现了国家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文化职能。(3分)④强化公共服务、实现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3分)

(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2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分)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实践者,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分)党的先进性要靠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和保证,(2分)这便要求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在旱灾来临时,心系群众、积极抗旱。同时,这样做也是践行“三个代表”的生动体现,有利于捍卫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2分)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分)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是保障和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3分)。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分)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其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2分)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分)

22、(1)(8分)1989年以来随着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公共财政投入逐年增加(3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和比例有较大发展,2006年增幅尤为明显(3分);但城乡之间仍存在差距(2分)。(2)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财税、信贷等经济杠杆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4分)②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社会保险法》并运用相关经济法规来确保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4分)③辅之以行政手段。国家采取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社会保障事业。(若从舆论手段角度回答,酌情给分)(4分)(3)(12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3分)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原则。(3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要重视意识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3分)“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这一原则对于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分)

23、(1)、温总理的讲话既如实地肯定了经济发展的成绩,又坦诚客观地承认政府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体现矛盾普遍性的要求: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偏快,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有关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需要一个过程。(3)、在节能环保方面,重点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新上项目必须进行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现有企业经整改仍不达标的必须依法停产关闭。二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如:加大淘汰水泥、焦炭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三是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如:加强钢铁、煤炭、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四是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如: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环保工作。五是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六是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七是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建立更加有效的节能环保监督管理体系,坚决依法惩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八是认真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24、①坚持了全面的、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印度和中国作为亚洲两个崛起的大国,今后一段时期内既有积极合作又有良性竞争,印度同中国的友好合作是双赢的,就证明了这一点。(4分)②坚持了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既看到了历史上印中两国的友好交往,又看到了两国关系中不愉快的一面,还看到了印中两国发展的美好前景。(3分)③坚持了两点论的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印中两国有文字记载的2000多年的交往史中,和平友好绝对是主流,但两国关系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则是支流。(3分)

25.(共33分)(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根据我国农业相对落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情况提出的。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抓重点的具体表现。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全面认识规律,自觉利用规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每要点3分,共9分。运用其他原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弱点,需要国家政策宏观引导,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③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社会保障的权利;④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每要点3分,共12分)

 (3)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原则;②政府应当落实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③贯彻依法治国原则,严格做到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④执政为民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每要点3分,共12分)

26、(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当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60年中用15座万里长城的土石方量,筑起了1400公里固若金汤的长堤,创造了物质奇迹;人民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除害兴利,造福华夏的治黄历史;党领导下的60年治黄,依靠群众的力量,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原理方法论3分,分析6分,共9分)

  (2)在治黄过程中,政府履行了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为治理黄河制定了综合规划及方案;出台并实施了相关的法规;协调了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利用关系,组织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了各种公共设施;保护流域内的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每要点2分,共10分,答出其中5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27、(18分)(1)①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消费增长也较快。(2分)②但是,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教育、医疗等的预期支出,抑制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并使居民节制当前消费,也是造成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重要原因。(2分)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制约了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增长。(2分)(2)①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2分)②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2分)③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 (3)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体现了这一点。(2分)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2分)③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2分)(若学生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