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四 经济结构调整
[学习提示]
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经济结构调整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经济生活中一些深层次矛盾都与此相关。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
近几年有些高考试题,就是以这一重大政治热点问题为载体命题的。由于这一问题与其他热点,如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等联系紧密,因此,在学习时,要注意和其他知识、其他热点问题的联系,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网络]
解读:怎样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要依靠科技,同时,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地加以引导。企业的改革、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等,都必须面向市场,进行结构调整。
[背景介绍]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工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不高。
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上就要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子。
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解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搞不好,就难以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难以在二十一世纪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问题探究]
一、为什么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优化地区结构,进行西部大开发,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2)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根本性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严峻挑战:国际上许多国家为了争夺市场,提高本国竞争实力,正在积极推动本国传统产业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过渡,并果断采取措施,在更广阔范围内实施产业重组和企业重组。国内,随着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经济发展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产品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
(3)调整经济结构有利于扩大内需。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我国当前的产品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表现在一些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的产品供过于求,而一些技术含量高、质量好的产品却供不应求。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既要着眼于分配对消费的影响,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以刺激和鼓励消费;又要着眼于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为有效需求的顺利实现开辟道路。
(4)调整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当前,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产业结构趋同,没有自己的特色,导致产品趋同,供过于求,必然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淖,严重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面向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产品。
(5)调整经济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推动国企改革。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约占整个就业人数的60%,而我国仅占30%左右。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吸纳下岗职工,缓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从哲学角度分析
⑴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当前,经济结构不合理仍然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都与此有关。将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就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
⑵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尽管社会要素和资源总量没有变,但组成结构发生变化,也能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⑴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性质。调整经济结构主要体现了国家组织领导经济建设职能。西部开发,除了体现上述职能外,还体现了国家的协调职能。
⑵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调整地区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4.从历史角度分析
比较中西历史,从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角度分析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历史上对待农业、工业、商业的态度,主流是“重本抑末”,因此,中国历史上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城市化进程较慢,最终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逐渐落后。
历史上,西方国家比较注重工商业发展。如:17、18世纪法、俄、普鲁士、奥地利进行改革,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等。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
二、如何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1.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三个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通过市场调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自觉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关键是尊重企业、农户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发挥它们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在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地方政府要正确定位自身职能,起到服务、示范、引导作用,做到尽责而不越位,充分发挥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
⑵要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把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市场调节还有其自身的缺陷,所以调整经济结构还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调节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优化产业结构、地区结构都需要国家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需要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也需要国家法律的监督和保证,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市场弱点带来的浪费与危害,实现结构调整的优化。
⑶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结合起来。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是大力发展以信息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的传统产业。这些都需要坚持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⑷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由于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以必须对三大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⑸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就要求我们把经济结构调整与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抓住知识经济发展的机遇,调整外资结构,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对经济结构调整起主导作用,要把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各方面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大胆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所有制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推进,互相联动,相得益彰。
2.从哲学角度分析
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同的产业、地区、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面向市场,调整经济结构。
⑵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要处理好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关系,同时又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与对外开放和中国加入WTO等联系起来。还要着眼全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应有利于发展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⑶矛盾具有特殊性,所谓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济结构调整也要根据不同的地区、行业、企业和部门的特点,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⑷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对本国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着前所未有的调整;同时,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也为我国的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置身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洪流中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从历史角度分析
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说明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是运用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进行改造。
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分析新技术革命使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出结论:经济结构高速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从地理角度分析
经济结构调整一方面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因此,要了解我国的产业布局和资源分布等情况。
⑴农业布局
①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②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与棉纺织业基地的分布;③我国油料作物的分布;④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⑤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⑥我国畜牧业基地的分布;⑦东部季风区南方与北方农业的差异;⑧西北内陆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农牧区的差异;⑨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农业的地域类型。
⑵大型国有企业的布局类型及地理位置。
⑶西部的地形特点、气候、资源、人口、工业布局、重要城市
⑷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化进程。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精题导引]
材料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单位(%)
材料二:我国三个不同经济时代产业结构之比较
表一:不同类型国家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不同类型国家 |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 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重(%) |
发达国家 | 70.1 | 69.4 |
中等收入国家 | 51.2 | 52.3 |
低收入国家 | 31.5 | 31.1 |
中 国 | 33.6 | 27.7 |
表二:不同类型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不同类型国家 | 美国 | 发达国家 | 亚洲“四小龙” | 中国 |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80 | 60 | 40~50 | 30 |
表三:我国与发达国家对资源的利用率的比较
原材料消耗(%) | 能源利用率(%) | |||
钢 材 | 水 泥 | 木 材 | ||
发达国家 | 100 | 100 | 100 | 50~84 |
中国 | 600~900 | 3100~7100 | 500~600 | 30 |
材料三:据一项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调查,有86%的商品供过于求,供求平衡的只有82%,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积压的大都是质量低劣、品种老化的商品,市场销售很旺的优质钢材、电子类、精细化工、精密机床、成套设备、饮料等产品,50%以上的都是进口货。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综合材料二,说明表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3)表二、表三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4)上述所有材料和图表综合说明了什么问题?应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结合材料一,说明50~70年代中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倾向及原因。
(6)中共“八大”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十六大”又提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如何看待党在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战略?
解析:本题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这个角度,阐述了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和调整情况。
答案:
⑴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略有上升;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
⑵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⑶表二和表三说明: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我国则较低,说明了我国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能源消耗大,资源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这成为我国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说明:我国生产能力的普遍过剩与部分产品结构不合理现象并存,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进一步多样化的要求,反映了我国产品结构不合理。
⑷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滞后,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措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要加快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⑸倾向: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片面发展重工业。
原因: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对的,但后来片面地发展重工业就不对了。原因在于受苏联模式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党和国家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
⑹都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50年代末,我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物质技术装备低。因此,党的“八大”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目前,我国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制约了一、二产业的发展。因此,党的“十五”大提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前,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其内在动力是
①知识不断创新 ②科技突飞猛进 ③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④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日益加快 ⑤国际贸易与合作全面加强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对于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据此回答2-5题:
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B.适应我国经济的阶段性变化
C.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D.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3.要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
①以市场为导向 ②以企业为主体 ③以改革为目的 ④以技术进步为支撑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共中央指出:“继续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力争取得更大成效。”据此回答4-5题:
4. “抓住经济结构这条主线”体现的哲理是
A.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B.抓主要矛盾
C.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D.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5. 上述材料还体现了党的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作风领导
二、非选择题
6. 材料一:
A.部分商品生产在我国各省区的布局
名 称 | 汽车 | 电视机 | 电冰箱 | 洗衣机 |
生产该商品的地区 | 23个 | 29个 | 23个 | 25个 |
B.目前部分商品的库存积压状况
名 称 | 汽车 | 自行车 | 手表 | 衬衫 |
积压状况 | 11.6万辆 | 2000万辆 | 1000万只 | 1.5亿件 |
注:在我国一般商品大量过剩的同时,高附加值产品仍呈供不应求状态,价格居高不下。
材料二:据统计,发达国家三大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为4%、27.4%和68.6%,而我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重分别为42%、32%和26%,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1%,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67.3%,中等收入国 家的50.0%,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我国经济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国家应如何解决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A
6. (1)材料一反映我国各省区产业结构趋同,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市场需求。材料二反映主要反映我国三大产业之间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2)必须调整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