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考政治试题 - 正文*

高考政治专题四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4-5-11 0:25:24下载本试卷

高考政治专题四   关注民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

材料一: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材料二:2005年以来,特大事故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其中矿难频繁发生,引起高层和民众高度关注。2005年8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材料三:2005年是世界消除贫困十年的第五年。2005年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消除贫困日。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到261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降至2.8%。

材料四: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在充分吸收立法听证会上公众的意见后从目前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国家正多头并举,抑制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趋势,促进社会公平。

热点解读

“十一五”期间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是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这些我们都要给予高度关注。以人为本作为本届中央领导集体崭新的执政理念,必然在反映国家意志的2006年高考中有所体现。以人为本囊括了很多热点问题,而以上着力点都体现了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重点突出是“十一五”规划吸引人的亮点之一,更被誉为是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制定理念上的“ 革命性变化”。“共同富裕”必将成为和谐社会梦想中的主旋律,成为和谐社会定义中的主要关键词。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个提法对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不同意见争论,有“一锤定音”的作用。

考点角度透视

1.与经济常识的结合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产目的。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尊重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有利于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适应21世纪的挑战。

(3)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一些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安全条件突击生产,盲目超产是市场经济弱点的体现。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正确处理和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2.与哲学常识的结合点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重大意义。

(2)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要从国情出发,把基点放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上。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离不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矛盾的积聚,都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4)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人为本是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5)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理念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理想。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3.与政治常识的结合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立足点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2)国家职能。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履行我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组织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等国家职能的体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3)党的性质、宗旨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矿工生命安全的关注都充分反映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的生动体现。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党作为执政党的主要职责。

例题精析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在充分吸收立法听证会上公众的意见后从目前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据此回答1—2题。

1.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有重要作用 ②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③每个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④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纳税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①正确指出了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②正确。我国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只对达到“一定收入”的个人征收,并且只对“一定收入”以上的那部分纳税,故③不确切。根据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有一定的征税范围,目前只对11个项目征税,故④不正确。答案A

【解后反思】 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知识,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和范围,又要了解它的作用和意义。这提醒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和掌握,不可以怀有侥幸心理。

2.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就修改个人所得税法首次举行听证会,这一举措

①是立法机关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的一项重大举措 ②是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的有益探索 ③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 ④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举行听证会,推进立法民主是立法机关走群众路线的体现,体现了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①②应选;④观点是错误的;③与题意不符。    答案A

2005年以来,中国矿难频繁发生,引起高层和民众高度关注。据此回答3—4题。

3.右图漫画告诉我们

①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 ③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相互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4.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但某些企业对产量和利润的疯狂追求导致了对安全生产的漠视。这说明

A.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的弱点  B.盈利是企业的目的,比安全生产更重要

C.要加强安全监管,消除一切事故的发生 D.安全生产要放在第一位,企业利润无所谓

解析:盲目追逐利润,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盈利高于安全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拜金主义思想;要通过加强安全监管,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不讲盈利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答案A

5.某校组织了一个班的学生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社区劳动力

现有劳动力

2032人

2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95人

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

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

163人,约占42%

初级工及无技术等级的人员

306人,约占73%

实现再就业

就业企业

个体和私营经济196人,集体企业65人,其他20人

就业领域

第二产业83人,第三产业218人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你是该班同学,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针对本地的就业情况结合所学经济常识,请你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解析:本题设问有两个要求:一是读表格,发现问题;二是为政府解决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解答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科学地运用经济术语把数据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尤其是第(1)问,因此应该从图表中把相应的信息反映出来,尽量答全要点。此外,审题方面也要重视,如第(2)问,应该紧紧从政府角度出发,不需要从企业与劳动者角度去答题。

答案 (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待就业人员亟待提高自身素质;非公有经济和第三产业为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较大贡献。

(2)政府应做好如下工作:①搞好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第三产业。③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中的作用。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在政策上支持就业。⑤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

强化闯关

2005年以来,我国特大事故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其中矿难频繁发生,引起高层和民众高度关注。回答1—2题。

1.2005年8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这体现了国家机构的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对人民负责原则  ③依法治国原则  ④对上级负责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005年8月22日,我国政府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紧急通知”,采取了禁止“带病煤矿”冒险生产等有力措施,这体现了政府

A.行使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 

B.协调地方利益的职能

C.发展对外经济职能

D.维护社会稳定职能

 阅读漫画,回答3—4题。

3.社会保障对劳动者来说是一项根本性措施,这是因为

A.它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性措施

B.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性措施

C.它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D.它能彻底杜绝侵害劳动者权利的行为

4.失去了社会保障这个轮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车将出现危险。为此,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应坚持

A.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B.减轻企业负担的原则

C.既有利于生产,又保障基本生活,实现整个社会协调发展  D.国家完全负责社会保障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本届中央领导集体最突出的施政特色的话,那就是“以人为本”。回答5—6题。

5.坚持“以人为本”。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体公民利益的党 ③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④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近年来,在国外发生的涉及中国公民的突发事件中,人们总能发现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的身影。无论是从战乱地区撤侨,还是中国人在国外遭遇恐怖袭击后的营救,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同胞都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到身为中国人的幸福。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领事保护,充分体现了

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③我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保障人权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7.材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的核心是“和为贵”。与传统社会相比,当下社会的“不同”多起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诉求等。然而,和谐于共生共长,不同于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正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材料二:利益分配不公是危害社会和谐的最突出问题。在国际上,拉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之所以受到质疑,就是因为GDP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贫富落差,由此导致人际对立对抗、社会动荡动乱。“ 拉美陷阱”是一面镜子,我们应以此为鉴。

材料三: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矛盾分析的方法?

(2)选用问题(1)中的某一方法,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3)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常识说明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意义。

8. 材料一 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

年度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1996年

50.5%

23.5%

26.0%

2005年

44%

23%

33%

注:①表中是2006年预期指标;②一般发达国家农业就业人口为5%,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为70—80%。

材料二 今后几年我国劳动力结构状况(单位:万人)

项目

年度新增劳动力

下岗和失业人员

农村剩余劳动力

人数

1000

1400

15000

        注:据中国社科院预测,2006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

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这些含金量很高的政策都将为普通百姓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

(1)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2)结合材料三,说明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重大意义。从经济学角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参考答案】

1.A  2.A  3.A  4.C 5.C  6.D

7.答案(1)体现了两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矛盾分析的方法。

(2)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应该允许个人有不同的具体价值选择。和而不同,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②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必须注意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③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以共同富裕

为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应重点解决好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考生可运用任何一种矛盾分析的方法回答问题。表述与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观点正确,结合材料紧密,条理清楚,均可。)

(3)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很好地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答案(1)材料一反映从1996年到2005年,我国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在总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就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仍然偏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仍然偏低。材料二反映我国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比较多,就业压力大。

(2)意义: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它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由市场引导劳动者就业;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渠道;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增加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