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考政治试题 - 正文*

高考政治最新热点试题集锦

2014-5-11 0:25:24下载本试卷

高三政治最新热点试题集锦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回答1—5题。

1.自2000年以来,农业部投入34亿元资金,组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受益农户达375万户。以“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为标志的新农村在中国大地上涌现。该计划的 实施反映了国家财政具有    

A.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作用     B.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作用

 
C.为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的作用  D.有效地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作用

2.读漫画《歪嘴和尚》。这位领导之所以  “念歪经”是

因为他没有  

A.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脱离人民群众

C.形成来源于客观世界的意识

D.以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国家在此行使的是     

 ①政治职能      ②经济职能      ③对外交往职能    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这表明 ①只有处理好各部分的关系,才能实现最优目标 ②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新事物成长 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就决定了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要通过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新农民”的意义在于             

A.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B.弥补市场经济的盲目性

C.履行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      D.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经济效益

6.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从各国的现代经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时,都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问题。这段话说明

①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普遍性     ④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年国家采取的支农措施

中央财政支农

粮食

补贴

良种

补贴

农机

补贴

取消农业

特产税

降低农业税税率

中央财政用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增加300亿元

116亿元

28.4亿元

4.7亿元

每年减负48亿元

每年减负70亿元

396亿元

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5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有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

材料二: 2004年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情况

粮食播种面积

全年产量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实际增长

扭转连续两年下降局面增加4000万亩左右

扭转连续四年减产局面

超过3877万吨

2936元

6.8%

 注: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9422元,实际增长7.7%。

材料三:我国广大农村的交通、住房、医疗、就学等方面的困难,依然是制约农民致富的重要因素。农民就医难而因病返贫,或者子女上学难,因昂贵学费返贫等现象仍然存在。更严重的是城乡差距的扩大有可能危及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新世纪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国家职能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

答:(1)材料一反映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采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材料二反映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种植面积和产量止降转升,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并且差距仍在扩大。(4分)

  (2)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采用财政、税收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4分)

(3)①政府是履行国家职能、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关。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国家性质的反映。(3分)

②政府的经济职能就是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目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民返贫现象严重,这些客观现实也要求政府充分履行经济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分)

③政府具有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3分)

8、表一:A市“十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城 镇

居 民

8.7%

10.3%

11.4%

11.7%

11%

农 村

居 民

4.2%

4.1%

4.3%

8.8%

8.5%

表二:对A市农村部分情况调查数据统计公布

进城务工人员中高中学历以上

参加各类社会保险

收看央视农村频道

农产品加工率

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

明白绿色食品和白色垃圾之意

占总人口比重

30%

10%

5.5%

3%

10%

20%

材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问题:

(1)表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表二反映了A市农民哪些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结合表一、表二和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一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1)表一说明“十五”期间A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但从2001年至2003年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2004年、2005年,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帮农的政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2)从表二可以看出,A市农民科技意识、参加社会保险意识、产业化经营意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结合表一、表二和材料,A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做到如下几点:①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尤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帮扶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②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③加强农村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④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二、“十一五”规划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将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并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这一过程

①是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    ②可以实现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③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④充分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2.全国政协十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学习和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委员们对“十一五”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的上述活动                        

   A.体现政协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作用   B.表明了政协是重要的国家机构

C.发挥了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       D.是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文件中,延续了50多年的“计划”提法首次变成了“规划”,回答3、4题。

3.上述变化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被破除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应该是通过      来实现。                   

A.国家的宏观调控            B.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

C.对企业生产项目的计划和管理      D.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4.“计划”改“规划”,虽一字之差,内涵却不尽相同,这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

 内涵有了新的认识。这体现了党                  

A.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B.执政能力的增强

  C.发挥了依法参政的作用         D.在国家结构形式中处于中央地位

5、(不定项)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时理念发生变化: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将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这说明           

  A.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B.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D.同时同步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回答6、7题。

6.下列属于货币政策的有                             

  A.调整利率     B.发行国债     C.调节税率     D.出台粮食保护价

7.实施“双稳健”政策的共同目的是                

  A.实现经济总量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B.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发挥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D.控制投资增长,抑制过热消费

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特殊性

2、2005年9日至13日,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进行考察时指出,东部沿海地区建设和谐社会要走在前面。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是因为

①维护社会稳定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前提和基础 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应对国内和国际环境中各种挑战和风险 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④维护和发展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四、个人所得税改革

2005年8月23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虽然只有两处主要改动(一是提高起征点;二是严格征管),却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下,首次举行个税扣除标准的听证会。在此基础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起征点为1600元。决定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回答1—4题。

1.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工薪阶层纳税人从占缴纳个人所得税总人数60%减少到26%。这说明税收的作用是                       

①组织财政收入 ②进行经济调节  ③实行经济监督 ④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2005年9月27日进行的个税扣除标准听证会将被载人史册,因为这是中国最高立法机关举行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过程体现的原则是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对人民负责原则 ③依法治国原则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3.个税起征点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以及公众踊跃报名参加听证会并发表自己的诉求,说明

A.公民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力  B.公民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C.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受国家保护

4.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过程,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个人所得税改革成为2005年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据此回答5-6题。

5.(不定项)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2005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根据听证会陈述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整理的听证报告,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成为审议、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召开听证会               

A.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举措      B.是对立法机关的监督,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C.说明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D.说明我国立法要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

6.(不定项)按照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这表明

A.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           B.国家可运用税收杠杆调节个人收入

C.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D.修改税法有利于增强公民依法纳税意识

7.国家通过税收调节贫富差距,体现了

A.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B.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调节

C.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的调节  D.宏观调控行政手段的调节

8.经过广泛调研和立法听证,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将个税工薪所得“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并加大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这

① 将为广大中低收入者减轻税负   ② 可以缓解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③ 可以解决地区间的经济不平衡   ④ 有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9.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起征点从800元升至1600元。

辨题: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对普通工薪阶层和低收入者有利,而对高收入者不利。

答:(1)新的《个人所得税法》遵循了个人所得税“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或者不纳税”的征税原则。(2分)

(2)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可以减轻普通工薪阶层和低收入者的负担。这体现了国家保护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有利于提高普通工薪阶层和低收入者收入水平。(4分)

(3)高收入者多交“个税”,是国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措施。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彰显了社会公平与正义。体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性,有利于从根本上维护高收入者的利益。所以,不能说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对高收入者不利。(5分)

五、自主创新

党的十六后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据此回答1-2题。

1.技术创新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这说明

  A.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B.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酌直接承担者

  C.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力量       D.企业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2.技术创新体系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因为

  A.国家的宏观调控消除了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B.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带来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进步

  C.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D.市场的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六、神六升蓝天,展我中国威

财政和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1—2题。

1.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离不开财政的支持。飞船从研制到发射耗资近10亿元

人民币。这说明                               

A.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财政有力地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C.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D.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太空技术的运用潜力巨大,政府加大对太空技术的投入,这种投入属于

①积累基金     ②消费基金      ③财政收入      ④财政支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实现了中国人飞天梦。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C、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D、质变可以离开量变来实现

4、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众多科技领域,而且涉及到全国许多地区和部门。我国相继发射“神舟”一、二、三、四、五、六号飞船,充分说明

A、市场经济条件下,靠市场机制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B、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物力、人力、财力办大事

C、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标志 D、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神舟先后六次升空,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引导、带动和辐射效应。有人把这称为“神舟经济学”。据此回答5—6题

5、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②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③有利于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提升国际竞争力④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6、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B、内因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创新                    

D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七、福娃

1、读右图,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好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由此2008产生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这告诉我们,福娃的观念

A、其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B、是人们良好愿望的反映

C、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反映D、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

距北京奥运会开幕1000天之际,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亮相在世界面前。“福娃”传递着“北京欢迎你”的心声,开创了一种新的拟人化设计方式,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回答2—3题。

2.“福娃”设计组的负责人韩美林说:“我要设计出一种形象,表现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表达出中国人民的热情,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里,我要让福娃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揉进‘中国’这两个字。”从哲学上看,艺术创作   

  A.不受客观存在的制约          B.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C.是意识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D.说明意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3.在处理中西方艺术的关系上,我们必须摆正两者的位置。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中为主。这体现

   ①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   ②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

③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④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八、禽流感疫情

1、(不定项)从2005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镇腾家营村一珍禽养殖场发生H5N1禽流感疫情以来,先后有安徽、湖南、辽宁和新疆等省区出现禽流感疫情。且有确诊的两例人禽流感患者。禽流感疫情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在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6%,每年夺去了20万人的宝贵生命。痛定思痛,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正在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预防应急处理体系。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是因为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要求全面履行国家职能,切实加强公共安全

B、人民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C、公共安全问题是政府的事情,执政党不应过问此事

D、这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

2.(不定项)2004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严重威胁着我国家禽业的稳定发展。为保持和促进家禽业持续稳定发展,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减免税、费和贴息政策,以减轻禽流感对家禽养殖户以及禽肉加工、冷藏、运输、销售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说明:

 A.财政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C.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手段    D.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一个时期以来,禽流感的扩散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5年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联合召开了有100多个国家政府代表参加的抗击禽流感的国际协调会。一场抗击禽流感的行动正在全球展开。回答3—7题。

3.面对禽流感的威胁和挑战,以一个国家的力量来抵抗危及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作用是渺小的,至少是不足够的。而全球合作是禽流感防治的重要保障。这种国际合作的根本原因是

A.国际组织积极协调  B.国家间存在共同利益 C.国家力量的不平衡  D.自然力量比较强大

4.近年来,有控制传染病传播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突显出来。下面对世界卫生组织的认识,正确的是:世界卫生组织

 ①是政府间国际组织   ②是专业性国际组织 ③是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④属于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流行病学调查证明,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途径传播。在发生禽流感的疫区,有关部门针对其传播特点采取积极措施,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从而控制了疫情发展。这说明,禽流感的传播是可以控制的。控制禽流感的传播应

①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创造条件,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④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立即启动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工作,加强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会议对防控工作做了布署,要求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制,打好全面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战役。国务院的上述活动是履行政府的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7.国务院决定,从中央财政预算中安排20亿元,用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看,中央财政的这部分支出应属于

 A.公共消费    B.社会保障 C.社会物资储备   D.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九、我国汇率制度改革

自2005年7月21  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1美元兑8.11 元人民币。这是近10年来我国首次进行人民币汇率直接调整。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汇率认识正确的是:

  ①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②汇率调整其实是我国财政政策的调整

③汇率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④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05年11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1年来首次突破8元大关。影响一国汇率变化的因素有

①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②外汇的供求关系变化③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④国家的利率水平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回答3—4题。

3.如果只考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因素,在人民币供应量一定、外汇增加的情况下,本币汇率是

 A.升值   B.外汇储备 C.贬值  D.国际储备

4.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是我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基本权利的

 A.独立权   B.平等权  C.自卫权  D.管辖权

5.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是把“双刃剑”。从产业来看,其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工业方面,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压缩产品的利润率,该部门会减少产出和投资,对就业造成不利影响;其正面影响主要反映在服务业方面,在国内市场为外国提供服务,服务价格得到提高,因而会增加服务业的利润空问,激励该部门更多地投资,就业也会随着增加。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两点论和两分法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内外因关系原理

十、中美就纺织品纠纷的谈判

自美国商务部在2005年5月13日与18日相继对我国7类纺织品进行配额限制后,中美就纺织品纠纷的谈判经过七轮磋商,在2005年11月8日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回答1--2题。

1.中美就纺织品纠纷的谈判,从2005年6月17日开始的第一轮谈判到2005年11月8日结束的第七轮谈判,我国商务部依据本国的有利筹码展开了同美国的谈判,并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这说明

A.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B.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C.主权国家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需要凭借国家力量

D.国家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2.目前我国已有172种商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05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14000亿美元,贸易顺差900亿美元左右。发展对外贸易                    

①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③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④是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的决定因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05年11月8日,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问题,经中美两国政府近5个月七轮艰苦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协议的达成有利于为两国企业创造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维护双边经贸关系和发展大局。回答3—4题。

3.中国加入WTO的4年来,纺织品出口总额位居全球之首,并自2002年起成为对美纺织品出口第一大国。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快,主要因为

A.我国纺织品生产科技含量高,产品价值量大,有竞争力

B.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一定优势

C.我国是农业大国,可以为纺织品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D.我国纺织品产业的劳动效率高,产品价格低廉

4.在对外贸易中要减少贸易摩擦,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有

 ①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③积极调整产品结构④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5.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更广泛地参与世界贸易活动,贸易摩擦还会出现。但是,只要立足互利双赢,即使遇到再多的摩擦,也是可以通过平等协商解决的。中美纺织品贸易协议的达成,就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从哲学角度看,在哲学角度看,在贸易谈判中立足“双赢”,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6.我国出口纺织品90%以上无自主品牌。因此,在服装等纺织品生产中,只能获得很少的加工费,而90%的利润被国外品牌的拥有者、投资商、经销商所瓜分。中国要成为纺织品强国必须开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作为纺织品生产企业,关键是要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C.引进先进生产技术 D.具有自主创新精神

十一、建设节约型社会

1、材料一: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

人均量占世界

人均水平的比重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

占发达国家的比重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

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石油

天然气

美国

日本

美国

日本

法国

83%

4.1%

26.9%

11.5%

4.3倍

115倍

 7.7倍

材料二:针对当前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1)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2)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济意义?

(3)建设节约型社会,要靠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请就这三个方面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1)材料反映了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2)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及行政的手段调控资源,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②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把节约资源落到实处。

2、(1)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2)结合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怎样建设节约型社会?(3)运用政治学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应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4)“循环经济”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怎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答:(1)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有利于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调控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发展资源可重复利用的循环经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依靠科学技术,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要加强推广和应用先进高效的产品和没备,提高资源利用的整体水平。

(3)①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执政为民。 ②政府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履行国家职能,加强对经济的监督和管理。

(4)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既要利用自然,更要保护自然;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