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考政治试题 - 正文*

高考政治专题辅导10《政治常识》热点链接

2014-5-11 0:25:25下载本试卷

政治专题辅导10《政治常识》热点链接

刘泽民

一、十六届四中全会

【背景材料】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的一个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理论分析】

(1)政党和政权的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使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只有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实现党的宗旨。

  (4)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首要内容。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5)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二、构建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理论分析】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②履行政治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履行文化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④我国国家机构要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各级国家机关应以人民利益为本,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巩固和发展。

三、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

【背景材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理论分析】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看:

胡锦涛总书记在四中全会讲话中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把党的建设搞好”。“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这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强大带动力量。我们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环节,以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水平。要通过加强思想作风和班子队伍建设,通过为民服务的实践,提高基层干部的威信,使他们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组织农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并不断增强他们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本领。

一是增强贯彻执行各项农村政策的本领。党的农村政策是农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有力武器。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要认真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吃透政策精神,增强政策观念。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执行政策,把政策原原本本地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使农民群众从政策中得到实惠。当前,特别要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税费改革、维护农民权益、扶持粮食生产、支持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和总结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二是增强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本领。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当家作主,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要大力推动基层各项民主制度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制度。2005年有18个省(区、市)要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这是关系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当前,基层民主管理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怎样搞好“一事一议”。“一事一议”的关键,是让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提高基层干部的民主管理水平,真正办好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农民迫切想办的事。要珍惜民力,不能把“一事一议”变成固定的收费项目,加重农民负担;要规范议事程序,真心和群众商量办事,真正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意愿;要严格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公开,杜绝乱支滥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办事,善于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各项事务。

三是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本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村干部的基本任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增强服务意识,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示范和引导,为农民创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良好环境,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发展目标。上级党委和政府要注意防止和避免给基层压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行为。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带领群众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四是增强做好群众工作、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现在,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汇集在基层,基层干部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对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当作大事来对待,尽心尽力去办好,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要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听取,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矛盾越突出、问题越复杂,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要求和解决问题,自觉维护安定团结。要爱护群众、保护群众,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主动开展工作,及时疏导群众情绪,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五是增强“两手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本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富裕程度不等于文明程度。基层干部不仅要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还要带领群众建设文明村镇。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要动员和组织群众整治村庄环境,搞好公共卫生,建设美好家园。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50周年

【例题】1.材料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迄今已走过了50个年头。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在我国民主制度中,第一位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做到:①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②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③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使人大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并接受人民的监督。④必须反对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制”。

2. 2004年9月15日是全国人大成立50周年。50年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

 请结合政治常识知识回答: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

答: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一是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二是各级人大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3)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加强人大建设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进一步密切各级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建设,努力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

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背景材料】

新年伊始,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启动。在今后一年半中,从城市到农村,从中央领导到普通党员,全党3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6800多万名党员都将参与其中。

  中共中央组织部2000年在30万名党员中开展的思想状况调查,引起了决策层的深思。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在党员队伍中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不高,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影响党的工作,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教育活动注重实效

“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教育活动确定的这“四句话”目标,与当前党员队伍的实际状况相对应,非常务实。此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除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以及坚持从严治党和党要管党的原则外,特别突出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意见》指出,教育活动要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调动党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带头参加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

  问:为什么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答:我们党已经拥有6800多万党员。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我们的党员队伍中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问:目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哪些?
  答:正如意见中指出的,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达到哪些目标要求?
  答:1.提高党员素质。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对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2.加强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在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上取得新进展,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巩固。
  3.服务人民群众。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作风进一步改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4.促进各项工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树立和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总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这次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2.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引导党员主动查找和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3.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调动党员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4.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这次教育活动,带头参加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
  5.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根据党政机关、城市基层和农村等各方面党员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确定各自的重点学习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六、安全生产

【背景材料】近年来,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但事故总量和事故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2003年,全国煤炭企业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143起,死亡6424人;2004年发生事故3853起,死亡6009人。中国著名重要煤炭生产基地——辽宁省阜新煤矿2004年2月14日下午发生特别重大矿难,遇难矿工已经超过二百人。春节黄金周长假中的这起特大矿难震动了中国高层,胡锦涛、温家宝、黄菊等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抢救井下被困人员,千方百计救治受伤人员,严防事故再次发生。

【理论分析】

1.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对矿工生命安全的关注,说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2.矿难事故的正确处理,说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只有不断提高煤矿开采技术和能力,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稳定。

  3.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管理,正是履行我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组织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等国家职能的体现;反映了我国人民意志和根本利益。

  4.需要建立和完善煤炭等资源开采方面的法律法规,说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同时,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七、一国两制

【例题】1、材料一 2004年8月3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再次鼓吹“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首次正式、公开和明确地将海峡两岸说成是“一边一国”,并声称要加强所谓“公民投票立法”,以备“有需要的时候”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陈水扁言论一出,便遭到了海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

材料二 2004年11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布什首先感谢胡锦涛在他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之际发来贺电。他表示在新的任期内继续致力于加强美中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布什重申美国政府不会改变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他强调,只要中美双方始终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中美关系就能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陈水扁言论一出,便遭到了海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陈的言行是分裂祖国、破坏和平统一行为,分裂祖国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出路。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答:基本原则是:一个中国原则,因为: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不容分割,“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必将导致两岸的紧张局势,危及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因此,有人说“一国两制”是联邦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答: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成员单位组成的国家。除了联邦宪法和中央政府外,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宪法和中央政府机构,并拥有某些外交权

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从对外关系看,代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外,享有行政管理权、地方立法权、独立的司法和终审权。在中央授权下,可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尽管如此,一国两制并没有改变我国单一制结构形式。

2.2004年8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来访问的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特使·史蒂文斯一行时表示,中方愿与美方一道扩大共识,求同存异、排除干拢,加强合作,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希望美方信守承诺,并把承诺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不向台湾当局发出错误信号。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回答:

(1)说明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及理由。

答:坚持一国原则,坚持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和平解决方式,决不承诺放弃武力。主权是国家生存的生命、灵魂、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神圣职责,因此,必须坚持一国原则。“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既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又照顾了台湾等地的特殊利益,是和平统一的最佳方案,同时由于国外反共势力和台独势力的存在,我们决不承诺放弃武力。

(2)中国愿与美国“扩大共识,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同时要求美国“信守承诺”。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答:“信守承诺”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基本立场,“扩大共识,求同存异”体现了我国愿意与美国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和平相处。“加强合作”对外开放,共同发展,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八、国际关系

【背景材料】2004年中国外交新亮点

中欧合作全面开花

2004年可以说是中国的“欧洲年”。年初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法国;年中,欧盟刚刚完成扩大,温家宝总理就访问了欧盟4国;接下来,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启动了盛大的法国文化年活动,11月份中欧领导人又在越南聚首。时近年底,意大利总统钱皮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几乎同时访华,刚从越南回来的温总理再访欧洲,出席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频繁的高层互访迅速拉近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中国与欧盟、德国、法国、英国已分别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和欧盟的全面合作有着牢固的政治基础:双方能够相互尊重对方的文明,在有分歧的时候,能够开展平等的对话,而不是以势压人。双方对当代重大的国际问题,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例如,双方都主张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在反恐斗争中,双方都主张要发挥联合国的权威作用,主张反恐要标本兼治,反对过度使用武力。在经济合作中,双方能够照顾对方的利益,实现双赢。中欧合作在2004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欧盟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正式参加欧盟的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欧盟积极向中国转让技术,在航空、汽车、能源和其他领域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合作;双方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得到加强;双方文化合作也在升温,法国文化年在中国成功举办。欧亚两种古老文明在比较、借鉴中互相促进,成为当代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典范。

大国外交稳步推进

2004年,温家宝总理与普京总统进行了互访,普京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与胡锦涛主席进行了会晤。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这一年有了实质性的发展,表现在:两国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中俄贸易在2004年前8个月增长了35.4%,全年将接近或达到200亿美元。两国互相承认对方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支持俄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国人文领域的合作也在加强,确定2006年为中国的“俄罗斯年”,2007年为俄罗斯的“中国年”。在反恐方面,中俄互相支持,反对“双重标准”。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中国领导人立即向俄政府和人民表示了慰问,并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

在中美关系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解决朝核问题、防止核扩散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恐、伊拉克重建、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美国都需要中国的合作。以共同利益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是一年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一大特点。正如胡锦涛在2004年7月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时所说,进入新世纪,虽然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中美两国拥有的共同利益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领导人一再向美方指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的鲜明立场使美方进一步理解了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多次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和宣布“独立”的言行。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004年10月访华时表示:美国的政策是明确的,就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不是独立的,不享有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这是对“台独”势力的一个有力警告。

在中国的大国关系中,只有中日关系出现了“政冷经热”的现象。由于日本首相连年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日领导人互访无法实现。2004年11月,参加APEC会议的胡锦涛主席会见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这是中日最高领导人三年来的首次接触,胡锦涛主席明确告诉小泉,两国政治关系困难的症结是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希望日方能够从两国关系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积极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中国领导人的这一明确表态,对解决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难题将起到推动作用。

周边合作跃上新台阶

2004年,中国本着睦邻、安邻、富邻的原则,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2004年9月,中国东盟最终就货物贸易协议达成一致,并就争端解决机制达成共识。这意味着200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全面启动。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一直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年,中国东盟贸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以后,双方的贸易投资合作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2004年6月塔什干峰会为标志,上海合作组织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时期。2004年9月,六国总理在上海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落实措施计划。该计划涵盖了六国经济、科技、人文合作等重要领域,涉及100多个具体项目、课题和合作方向。可以预见,在六国共同努力下,上合组织将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集安全、经济、人文于一身的区域合作组织,造福于六国人民。

自印度总理2003年访华以来,中印关系走上了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当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6亿美元,2004年有望提前突破原定于2005年实现的100亿美元目标。两国正在制订中印经贸合作五年规划,两国的边境问题谈判正在两国首都轮流举行。印度新政府2004年5月执政后,多次表达了要保持和发展中印关系的积极意愿。

在朝核问题上,中国在六方谈判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方的协调下,2004年2月和6月,六方会谈第二轮和第三轮谈判顺利举行。其中,第二轮谈判开始了实质性的讨论,决定建立工作组,使六方谈判走向机制化。在第三轮谈判中,中方作为东道主,主要做了3件事:第一件事是积极推动各方尤其是朝美拿出自己的具体解决方案,从而把会谈引向深入;第二件事是反复劝说各方要相互尊重,认真对待和研究其他方面提出的方案;第三件事是在出现僵局时,及时提出折中方案,积极居中协调。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下,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已不可逆转,和谈的进程已不可逆转,朝鲜半岛走向和平与稳定的历史趋势更是不可逆转。

【例题】

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大国都争相建立各种形式的双边关系或多边关系。例如: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建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中日建立了“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等,大国关系虽然动荡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充实和加强。这种新型的双边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根据所学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大国为什么需要并能够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

答: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各大国调整其对外政策都是为本国的生存和发展,为维护本国利益服务的。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大国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前提。两极格局打破,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这是大国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基础。

2.材料一 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尤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  中国领导人有关“和平崛起”的论述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答:①“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说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②“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说明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材料二 中国政府近几年按照“和平崛起”的思想,不断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2004年5月1日,欧盟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扩大,欧盟扩大的第二天,温家宝总理开始出访欧洲,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与此同时,中俄、中越、中朝等两国领导人都成功互访。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

(2)简要说明中国同欧盟及周边国家发展协作关系的原因和意义。

答: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家间关系的决定因素。中国发展同欧盟和周边国家的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同欧盟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材料三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能源对我国经济的制约日益突出。据统计,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超过7.33亿桶,到2005年将达10亿桶,为了有效缓解国内能源短缺,2004年5月17日,中哈两国签署石油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双方就俄罗斯有关石油输出管线达成共识。

  (3)运用国家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答:①行使国家经济管理职能,促进能源工业的发展。②扩大对外交流,促进能源的进出口发展。③加强立法工作,用法律手段规范我国能源的合理开采、利用。④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耗高效产业。

九、朝核问题

【背景材料】

朝鲜核问题的由来:

20世纪50年代末,朝鲜就已开始了核技术的研究工作。60年代初,朝鲜建立了“宁边原子能研究所”,由前苏联培训了部分核技术人才,并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的核反应堆,至此,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朝鲜相继建成了6个核研究中心、2座研究堆、6座铀矿、3座二氧化铀转化厂、1座天然铀燃料元件制造厂、1座核电试验堆和1个核废物贮存场,国内已探明可开采的铀储量达400万吨,基本建成了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处理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反复声明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由于各执己见,双方在核问题上的争端便从此而产生。

由于朝鲜同韩国签订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核安全协定并同意接受检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有所缓和。

1991年12月31日,朝鲜同韩国在板门店草签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2年1月,朝鲜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核安全协定》,并同意该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检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才有所缓和。

从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6次不定期核检查,但双方对检查的对象和结果意见不一致。1993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作出对朝鲜核设施进行强制性的“特别检查”决议,同时,美韩恢复举行曾于1992年暂停的“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同年3月,朝鲜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退出它于1985年底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半岛局势又紧张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同朝鲜举行了两轮副外长级会谈,在援助朝鲜改造核设施等问题上作出一些许诺,朝鲜则宣布暂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4年2月下旬,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达成妥协:朝同意其7个核设施接受检查、美韩同意停止1994年度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同意与朝举行第三次高级会谈。

1994年10月21日,朝鲜谈判代表团团长姜锡柱和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加卢奇在经过3个多星期的紧张谈判后,在日内瓦签署了《美朝核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现有的核计划,即同意不再对一座5兆瓦的核反应堆重新添加核燃料,停止两座石墨减速反应堆的建设,封闭其核燃料后处理厂,并最终拆除这些核设施;朝鲜当年早些时候更换5兆瓦核反应堆燃料棒时取出的8000根核燃料棒暂时留存在朝鲜,朝方负责对其进行安全贮存。此外,朝鲜还同意将来接受对其所有核设施的检查。按协议规定,美国将负责在2003年底前,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反应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朝鲜和美国在日内瓦签署核框架协议后,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各持己见、互不让步。首先在向朝提供何种型号的轻水反应堆问题上,美国坚持向朝鲜提供韩国型轻水反应堆,朝鲜则坚持反对接受韩国型反应堆。双方经过一年的讨价还价才于1995年6月就型号问题达成协议,朝鲜接受了以“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名义提供韩国型轻水反应堆的方案。其次由于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成员国之间迟迟没有解决经费分担问题,使朝鲜在履行核框架协议上受阻。到1998年7月11日为止,美国仅向朝鲜运送了15万吨燃料油,因为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已负债4700万美元,无力再进一步提供资金。而后朝美之间在朝鲜的“可疑地下核设施”问题上又发生争执。

1998年11月,美国要求无条件视察朝鲜宁边地区的“地下核设施”,以证明朝鲜没有违反1994年的核框架协议,但朝鲜要求在允许美方视察前必须给予3亿美元的补偿。

1999年1月,朝鲜不再坚持要现金补偿,表示美国可以用3亿美元的粮食补偿,但都遭到美国的拒绝。直到3月中旬,美朝才就检查事项达成协议。5月中旬,美国的专家小组对朝鲜的“可疑地下核设施”进地核查,没有发现朝鲜违反核框架协议的证据。5月31日,朝鲜再次宣布将退出1994年与美国签署的核框架协议,朝鲜半岛形势又趋紧张。

在《框架协议》执行过程中,美国仍不断怀疑朝鲜还在继续从事核武器的开发。美国国防情报局从1997年底起注意上宁边以北40公里处金昌里的地下设施以及其他十来个设施。2002年1月以来,美国情报部门发现更多疑点,于是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在10月访朝期间,拿出了朝鲜进口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的证据。朝方先是否认,隔日改口承认“确有此事”,并表示“正在研发更具威力的武器”,承认其推进浓缩铀开发计划。朝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停止向朝鲜继续运送作为燃料用的重油。

在美国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后,朝鲜于2002年12月22日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1日起生效。声明同时表示朝鲜无意开发核武器,只要美国放弃对朝敌对政策和解除核威胁,朝鲜可与美国另行查证朝没有制造核武器的事实。这是朝鲜自1985年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来第二次宣布退出该条约。
   朝鲜半岛自5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着军事对峙,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朝鲜指控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美国则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
   朝鲜认为,朝鲜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要解决核问题首先需美国转变对朝政策。朝鲜重申,只要美国不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也就不能放弃核遏制力。
   为解决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并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则要求朝鲜先行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核问题的恰当方式是通过多边对话。

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2003年4月23日至25日,中、朝、美三方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朝鲜在会谈中曾提出同时消除美朝安全疑虑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要求美国作出回应。

【理论分析】

1、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对话是重要的形式。不能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联合国宪章)

2、求同存异,在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

3、各方在承认分歧的基础上,要走出历史纠葛,以建设性的姿态逐步缩小分歧,扩大共识,共同走出一条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道路来。

4、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在解决半岛核问题上应作出更大的让步。朝鲜应在考虑国家安全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的前提下,尽早放弃核计划,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5、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的。促进朝鲜经济的实质发展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根本,这是各方共同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