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考政治试题 - 正文*

08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

2014-5-11 0:25:21下载本试卷

08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科(江苏卷)的命题将继续遵循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原则。

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注重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在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的同时,适当体现江苏特色。

命题将充分体现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性,是试卷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科(江苏卷)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均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主要依据,对考试内容及要求具体说明如下:

必考部分

必考部分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时事政治

(一)经济生活

1.生活与消费

(1)货币

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理解货币的含义、货币和基本职能

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了解外汇和汇率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价格

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理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3)消费

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

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

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经济制度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2)企业与劳动者

了解企业的含义

了解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

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了解劳动和就业的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懂得应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3)投资的选择

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

了解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了解股票的含义和特点

了解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了解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

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

3.收入与分配

(1)个人收入的分配

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了解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国家收入的分配

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

了解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3)征税和纳税

了解税收的含义

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理解个人所得税

了解税收的作用

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面向市场经济

(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2)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

说明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了解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了解 跨国公司的作用

理解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了解 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作用

理解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二)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了解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理解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了解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懂得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了解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理解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了解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理解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说明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和监督

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了解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

来历界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懂得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我国的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权利和义务

了解国际组织的含义、类型和作用

理解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了解国际关系的含义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说明我国在国家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

了解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了解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家新秩序的主张

理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三)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了解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对人的影响

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说明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了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文化创新

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理解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理解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理解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说明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4.发展先进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理解发展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

了解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理解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了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了解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了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

说明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四)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产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生产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世界的物质性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求索真理的历程

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

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发展的规律

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理解社会主义上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2)社会历史的主体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了解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

理解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五)时事政治

年度见国内外重大时事(2007年4月至200年3月)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选考部分

选考部分为经济这常识或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一)经济学常识

1、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1)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

了解斯密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

理解斯密关于市场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

了解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2)大卫·李嘉图与比较成本理论

了解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收入分配理论

理解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1)马克思与《资本论》

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了解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含义及意义

理解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

(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理解剩余价值的含义、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3、走进现代市场经济

(1)罗斯福新政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凯恩斯革命

理解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理解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了解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3)西方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理解三种典型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理解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点

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了解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理解列宁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主要观点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理解《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

了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及其意义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

了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

了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说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

(2)建立、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理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理解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1)国家的本质

了解国家的性质

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了解代议制的含义

了解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了解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

懂得必须维护国家统一

(4)国际组织

了解国际组织的特征和分类

理解国际组织的作用

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实质

(2)法国的半总统制半议会制

了解法国的国家机构

了解法国政体的运行及特点

(3)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比较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了解英法两国政体不同的原因

3、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

(1)美国的联邦制

了解美国联邦制的特点和利弊

(2)美国的两党制

了解美国政党的特征

理解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理解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制的利弊与实质

(4)美国的利益集团

了解美国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及其政治作用

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式与确立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说明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说明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了解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

了解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的作用

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主要机构

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了解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4)欧盟

了解欧盟的宗旨和作用

了解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与交往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  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全试卷包括I卷和II卷。I卷为选择题;II卷为非选择题。

(二)试卷内容比例

经济生活      约25%   30分

政治生活      约15%   18分

文化生活      约15%   18分

生活与哲学     约25%   30分

时事政治      约10%   12分

选考部分(经济学常识或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约10%  12分

(三)试题类型及比例

试卷包括以下题型:

单项选择题:在每个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简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展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试卷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    55%(33题,每题2分,共66分)

简析题      30%(必做题2题,选做题2题中选做1题,每题12分,共36分)

探究题      15%(1题,18分)

(四)试题难易度比例

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典型题示例

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社会和谐      B.发展经济       C.共同富裕      D.公平正义

【解析】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烈质属性的重要论断,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E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本题考查考生对重大时事政治的关往和对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了解。

【答案】A

2.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      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规定:2007年1月1日起,年所得  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A.个人所得税 12                   B.消费税 12

C.个人所得税 10                   D.消费税 10

【解析】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对调节收入分配、构建合理的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本题以此为考点,考查考生对过去一年中党和政府出台的重要畦策措施的关注和了解,并引导考生进一步明确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答案】A

3.电子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供求关系影响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C.市场竞争激烈                    D.进口关税下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价格变化的原因的理解。某生产行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降低生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从而降低商品的价格,这是电子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根本原因。供求关系、市场竞争激烈和进口关税下调均能够影响商品的价格,也足电子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B

4.自2002年到2005年,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8 3%增长到34 2%。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是,个体私营经济

A.适应社全化大生产发展要求          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C.在国民经济中逐渐起主导作用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这是以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林料的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原因的认识。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的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不是其显著发展的原因;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而不是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并非都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是个体私营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

  【答案】B

5.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

D.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本题以近年来我国政府组织实施的“兴边富边行动”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政策的理解。我国政府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但不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身努力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答棠】A

6.目前,发展经济是中国和东盟各国最为关心的问题.由于地域和经济关系等因素,双方日益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这说明

A.竞争、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B.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C.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D.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解析】本题以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理解。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是由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答案】C

7.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解析】本题以钱伟长先生的话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基本特征的了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答案】D

8.2006年6月3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是因为

A.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D.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解析】本题是一道以时政材料为背景的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的理解,意在引导考生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答案】C

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是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为材料而设计的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总体认识与理解。材料主要说明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答案】A

10.创业创新刨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不同性质的社会存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该题以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三创”精神为情境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把握。

【答案】D

(二)简析题

1.

注: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起因于粮食供需缺口较大,10月份秋粮上市,粮价随之回落。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图1、图2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析本题是一道以江苏粮食产量变化和消费价格走势为背景的简析题。“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又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本题将江苏的有关数据列出图表,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图表、提取有用信息、经过分析与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004年是江苏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特别是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增长更为突出,是江苏发展的一个亮点。本题两问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第一问,考查考生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对这一问回答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对第二问的回答。第二问,要求考生要从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两个角度去回答,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答案

(1)图1说明,2004年夏粮、秋粮产量较上年均有增长,其中秋粮比夏粮增长更多。全年粮食产量比上年显著增长。图2说明,2004年1-9月居民消费价格走势节节攀升,从10月秋粮上市后,粮价回落,物价总水平也随之走低。

(2)粮食供需缺口较大,粮价上涨,引起物价上升;秋粮上市,粮价不跌,物价也随之走低,这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粮食生产的状况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1)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解析本题以《宪法》中共于公民监督权的规定为材料,考查考生对有关公民监督权的基础知识的理解。第一问考查考生对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的根本原因的认识,要求考生从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等角度回答问题;第二部考查考生对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认识,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答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3.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设计,参照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又吸收了现代公寓的优点,既包含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又满足了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使传统文化的居住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建筑专家称菊儿胡同“是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有地方色彩,但又是崭新的”。

(1)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成功设计,启示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说明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成功设计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题,从如何对待传统民居的现实问题出发,要求考生依据《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结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辩证地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本题既考查考生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又考查考生有针对性调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1)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成功设计体现了唯物辨证法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4.有人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请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这种个观点进行评析。

解析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的实质和核心。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矛盾规律的理解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意在引导考生进一步认识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事物自身固有的、客观存在的矛盾,而不是人为制造的矛盾。因此,决不能由“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这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推演出“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的结论。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事物自身客观存在的矛盾,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不能任意地制造或取消矛盾。

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

  (3)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

5.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两次重大的改革调整。一次是美国于1933年实施的罗斯福新政,一次是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

(1)请简要说明这两次重大的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

(2)这两次重大的经济改革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如何正确对待计划与市场。

解析长期以来,存在着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传统观念,从而在思想上和实践中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实践证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本题以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两次重大经济改革的史实为背景材料,围绕“计划和市场”设置了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第一问主要考查考生对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的了解情况。第二问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答案

(1)①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②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消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并于2007年10月1日实行。我国物权法起草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度初,至今年通过已有13年之久。这期间,全国人大常委进行了7次审议,召开了100多次座谈会,并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从机关单位到普通百姓,从公司企业到法律专家,社会各界为进一步完善物权法草案积极建言献策,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意见11543件。

(1)物权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与活动原则的?

(2)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上说明我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照搬西方的议会制

解析政体是国家制度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这门选修课中的主要内容,本题考查了学科的核心知识。本题从物权法的制定过程这一现实政治现象入手,从政治生活的实际出发,考查考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答案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物权法的制定充分听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体现了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集中;特权法经全国人大通过,在全国统一实行,体现了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必要的集中,只有实行必要的集中才能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能有健全的民主生活。

(2)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并为国体服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西方议会制的政体是由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实行上都是资产阶级掌权,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权益。因此,我国必须坚持人民大会制度, 不能照搬西方的议会制。

(三)探究题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专题学习中,某中学5名同学围绕“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组成探究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对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同学们发现,第一,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1节一号电池料在地里,会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污染;1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1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第二,中国每年消耗电池70多亿只。中国学生使用随身听、复读机、电子词典等,是电池消耗大户,人均年消耗电池50节以上。

同学们了解到,第一,目前废旧电池回收率不到2%。有近八成的人认为废旧电池回收活动“与自己无关”或“没时间参加”,有87%的人将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一起丢弃。第二,目前收信不断扩大 废旧电池主要由环保部门集中填理,但填埋并不能彻底控制废旧电池的污染。

同学们还了解到,循环再利用废旧电池,不仅符合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且有经济效益。据估算,处理10万只废旧电池,可获利2万元左右。但企业对处理废旧电池没有积极性。因为,进口处理废旧电池的机器价格昂贵。并且,一台机器每日可处理几吨废旧电池,本地的废旧电池不够它“吃”几天,导致生产能力闲置,亏本运营。

假如你现在加入该探究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针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并简要说明实话行动方案的意义。

(3)参与该项活动对你今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何启示。

解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本题以这一社会热点为背景,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济接触到的废旧电池的污染和回收为材料,按照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程序展开命题,设置的问题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本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考查考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把握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

(1)①从实施可持续发慌战略的高度,重视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②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有关企业和消费行为,搞好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③制定并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范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④运用行政手段,加强管理和监督。

(2)例如,“校园废旧电池回收行动方案”;出一期板报,使同学们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回收一节废旧电池,留下一方洁水净土”;设一个回收箱,专门回收校园中的废旧电池,并将加收的电池送环保部门。

实话这一行动方案的意义;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选题要切合社会实际和中学生自身的实际;要综合运用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收信大量的真实的感性材料;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把正确的认识运用于自己的行动之中。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