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专业班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 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考点整合: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产生、含义、属性)
(1)商品的产生和含义:P2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物品、劳动产品、商品的区别。
(3)商品的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概念:P17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理解要注意:
A.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为什么要交换)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了人与物的关系
C.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其他物品也有使用价值
②商品的价值P3: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理解要注意:
A.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进行交换(为什么能交换)
B.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商品以外的其他物品没有价值
C.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劳动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与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兼得。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例1:(2005年黄冈模拟题)下列对劣质奶粉说法正确的是()
A.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 B.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C.不应成为商品,因为它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例2:(05年广东,9)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2、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P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P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
①货币产生时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P6:含义、原因、特点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P4-5:含义、原因、特点
货币出现以后,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②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P5。
例3、关于商品和货币两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先有商品,后才有货币
③商品和货币都是一个历史范畴 ④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例4、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质区别是( )
A.货币可以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不可以
B.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则不是
C.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D.货币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则不可以
例5:(2005年北京,26)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E- business)、电子银行(E- banking)、电子政务(E- government)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许多北京人购物和旅行时经常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有( )
①一般等价物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P5。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的价格总额 = 待售商品量 x 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4.纸币的产生和发展P6: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一是由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例6:“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对“使用”应这样理解( )
A.纸币可以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上流通 B.纸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
C.纸币可以作为流通手段 D.纸币可以作为贮藏手段
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P6。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①通货膨胀指的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
②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银行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等现象,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况。
例7:(2004年江苏16)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①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 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 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 信用工具P7:
(1)结算的方式: 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 ②转帐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A.含义P7: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P8:信用卡可以集 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注意银行信用卡的使用特点P8
例1.信用卡作为新一代的理财工具,具有以下优点( )
A.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方便安全 B.可以任意透支
C.不需要任何条件可以随意申领 D.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消费使用
②支票P9: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例2.下列关于我国支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支票作为一种信用货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转让
B.支票作为一种支付凭证可以随意签发,不受存户存款数量的限制
C.支票是用于办理转帐结算业务的一种信用工具
D.支票是向收款单位或个人签发的票据,可以不用记名
例3.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经济生活中使用各种各样的信用卡。信用卡与转帐支票的共同点是
A.购买商品或取得服务可直接使用的信用凭证 B.都属于电子货币
C.在转帐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 D.都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受理
例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信用卡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信用卡的迅速发展表明( )
A.信用卡是银行发给有稳定收入的个人以便利其购物的信用凭证
B.使用信用卡已日渐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支付手段
C.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为一体
D.持卡人可以到那些和银行签有合约的商店、饭店等消费场所购物、就餐等。
③汇票P9:
2、 外汇和汇率P10:
(1)外汇P10: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注意: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如何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
判断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4)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一般来说,一国汇率(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表明同量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通常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
(5)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A.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由①②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B.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6)P10: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P10。即对内保持 稳定,对外保持 稳定,对 ,对 、 ,促进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5.1997年年末,我国人民币汇率为827.96元人民币兑换100美元,这与同年初的829.84元人民币兑换100美元相比属于
A.人民币汇率降低 B.美元汇率升高 C.人民币汇率升高 D.外汇汇价降低
例6.所谓人民币升值问题,是指一些国家认为人民币的价值被 ,人民币汇率 ,中国应该使人民币升值。
A.高估 过高 B.高估 过低
C. 低估 过高 D.低估 过低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 )1、下列是对互联网上下载的信息认识正确的是()
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C.不是商品,因为它是无形的服务 D.不是商品,虽然有价格但不是劳动产品
(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必须是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像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
( )3.马思克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
①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②金银不是唯一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4.(全国卷)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交换。这表明
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 )5.(2001年春季全国,22,)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①待售商品的数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的流通速度 ④居民货币持有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6.马克思说:“纸币的发行只限于它所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流通数量。”这说明
①金属货币要由纸币来表现,它本身无实际意义
②纸币的发行量如果不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③只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发生变化,纸币的购买力也必然发生变化
④纸币流通条件下,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仍然是金或银
A. 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7.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 ②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 )8.(2004年江苏,9)在商店里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这里,货币执行的是 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 )9. (05辽宁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一般来说,在通货紧缩期间
A.收入上升 B.市场扩张 C.失业增加 D.生产投资增加
( )10.(2005全国卷)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了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 )11.(2005年广东)自从货币产生之后,货币的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在货币的各种形式中,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的是
A.铸币 B.商品货币 C.纸币 D. 黄金
( )12.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
(1)货币具有使用价值 (2)货币具有货币单位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是商品,本身具有价值
A.(1)(2) B.(3)(4) C.(2)(3) D(1)(4)
( )13.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10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5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1元货币的购买力 C.2元货币的购买力 D.4元货币购买力
( )14.在下列选项中,对于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只要增加纸币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B、物价上涨总是因为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
C、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增加纸币发行量和通货膨胀
( )15.信用卡和货币
A.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 B.都能由在任何一个交易场所使用
C.都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D.都能用于国际贸易
( )16.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高新电子技术应用到商品生产和交换领域,在因特网上购物开始走向家庭.网上购物的出现,使货币发展迎来了电子货币时代.对电子货币的作用应该这样认识( )
A可以节约流通中所需要的纸币量和货币量 B.方便消费者购物,但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协作
C.电子货币充当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 D.改革银行的作用和业务
( )17.2004年11月5日,100英镑兑换1491.7800元人民币;到2005年1月4日,100英镑兑换1537.54元人民币.材料中描述的变化过程表明:
A.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 B. 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
C. 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D. 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 )18、货币出现以后,人们把货币看得很神秘,使货币成为财富的一般代表,这是因为
A货币是商品发展的产物 B货币是商品,有价值
C货币是由贵金属来制造的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19、.三星公司特别重视特殊顾客的需要,其根本原因是( )
A.为了生产更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B.为了更好的实现商品的价值
C.顾客是上帝 D.市场竞争的激烈性
( )20. 对“假冒”、“伪劣”商品说法正确的是
A.是劳动产品,因为它是人类劳动创造的 B.是商品,因为它用于交换
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人们不会买它
( )21.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是
A.1支钢笔标价5元钱 B.用10元钱购买了3千克花生
C.赊买2千克芒果,一周后付款10元钱 D.张先生花3200元预订了一周后飞美国的机票
( )22. 2006年4月2日,张女士花了230元人民币买了 一件上衣,这230元人民币在本质上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一般等价物 D.价值符号
( )23. 某居民需要买住房却无足够的钱购买,自己在支付给房产商一部分钱的同时,又向银行贷了一部分款,并分期付款。该居民支付给房产商的款和还给银行的贷款其职能分别是()
A.前者是流通手段,后者是支付手段 B.前者是支付手段,后者是流通手段
C.前者是价值尺度,后者是贮藏手段 D.前者是价值尺度,后者是流通手段
( )24. 8在我国,人民币之所以能够购买各种商品,是因为()
A.人民币是一般等价物 B.人民币是一种货币
C.人民币能够衡量出商品价值的大小 D.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 )25. 在我国,下列关于支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支票作为一种信用货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转让
B.支票作为一种支付凭证可以随意签发,不受存户存款数量的限制
C.支票一般用于办理同城结算业务
D.支票是向收款单位或个人签发的票据,可以不用记名
二.不定项选择题
( )26.一位顾客在商场花3200元购买了一台电视机,在这里3200元起了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D.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 )27.2005年7月,我国将人民币币值做了调整,人民币适当小幅升值,这意味着
A.每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B.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下降
C. 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上升 D.同样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
( )28.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基本( )
(1)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 (2)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3)有利于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 (4)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
A.(1)(2)(3) B(1)(2)(4) C(2)(3)(4) D(1)(2)(3)(4)
( )29.从“商品—商品”发展到“商品—货币—商品”,后一个公式说明
A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B.买和卖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进行
C.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 D.货币执行了价值尺度职能
( )30、“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上述材料说明
A.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B.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C.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 )31、在超市的货架上,一双皮鞋标价250元。这250元是()
A.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B.现实的货币 C.商品的价值 D.商品的价格
( )32. “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这说明( )
A.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B.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C.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 )3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
A.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B.都是商品价格持续下跌造成的,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进行
C.都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D.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 )34. 以下对货币理解正确的是
A.货币也是商品 B.承担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C.人们一旦提到货币,指的就是金银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35.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一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小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人民币对外汇贬值了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 5元
三、非选择题
36.甲同学认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所以只要通过多发行人民币就行了。
乙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
37.在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三个经济学家作了如下辩论:
第一个经济学家笑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咱口袋里的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也神气多了.”
第二个经济学家反对:“如果现在升值,恐怕你还没出国,就失业了。”
第三个经济学家总结:“如果人民币汇率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咱口袋里的人民币还会多起来,出国时还能神气起来”。
有学过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三、非选择题答案:
36.人民币属于纸币。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国家发行纸币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不能通过发行纸币来解决。
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如果纸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纸币的发行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甲、乙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37答案:答:(1)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杆杠。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和政策,应当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通盘考虑,慎重决策。
(2)汇率变化好比一柄“双刃俭”,对经济、金融的影响也有利有弊。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币更加值钱。但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序上会抑制出口增长。同时,也会造成出口企业的生产萎缩,加大就业压力。
( 3)①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②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③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课标要求
1.识记 ★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4)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6)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2.理解 ★★
(1)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运用 ★★★
(1)联系生活中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分析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对企业的供给量和消
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价值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考点整合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P11-12:
(1)供求关系与价格是相互制约
巧记方法:供求影响价格——供大价低,供小价高(相反);
价格影响供求——价高供大,价低供小(一致)。
(2)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P12。★(对谁有利就是谁的市场)
卖方市场: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握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物以稀为贵)
买方市场: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货多不值钱)
2、价值决定价格 P13
从根本上讲,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二者成正比。 巧记方法: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样形成的价格,既反映商品价值,又反映商品的供求状况,对消费者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都具有灵敏的引导作用,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1】最近三四年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暴涨,主要原因在于( )
①运输成本增加 ②垄断的加强 ③供需关系的改变 ④炼油工业的大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2】商品价格决定于()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B.供求关系,但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影响
C.个别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D.供求关系,但受到使用价值的影响
【例3】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生产资料(如钢铁等)的价格上涨,但是,今年国内空调生产企业仍然出现了新一轮的降价大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根据有关机构预计,现有300多家空调生产企业有200余家可能倒闭。用所学的经济学常识回答: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没有引起空调价格的上涨?
(二)商品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
1、商品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含义
商品价值量通常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总量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P13
(1)劳动时间又分为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及其理解——P1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某种商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具有重要意义。---P13
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P14:★★
(1)明确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及分类。★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它又分两类:一类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即个别企业或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另一类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即某个行业或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减少。
【例4】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人是() A.30元 B. 60元 C. 90元 D. 120元
【例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常被用来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B.大众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D.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存在条件。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违背价值规律就要受到惩罚。它既存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所以,价值规律包括商品生产的规律和商品交换的规律两部分内容,两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
3、对“等价交换原则”的理解:
第一,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等价交换,是指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相等的交换。等价交换的原因:因为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交换,只有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能公平合理,互利互惠,商品交换才能长期进行下去,否则商品交换就要中断。
第二,等价交换在货币产生前表现为价值量相等的两种商品的直接交换,在货币产生后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
第三,等价交换作为长期趋势而存在,而是从商品交换的总体趋势和本质上说的,主要是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而不是指每一次交换都是等价的。这说明,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多次的交换中动态地实现的。
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例6】价值规律要求的等价交换是指( )
A.每一次具体的交换过程都是等价交换 B.等价交换的实现有赖于价格依据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等价交换应当理解为商品交换过程的总趋势 D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绝大多数是符合等价交换,只有少数是不等价交换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P15-16
(1)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一般影响。
(2)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①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②互补商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P17
(1)调节生产 注意:单纯的价格调节,往往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国家要搞好宏观调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例7】一般来说,下列商品属于互为替代品的是( )
①汽车和火车 ②食品和药品 ③钢铁和水泥 ④牛肉和羊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例8】商品生产者重视商品的质量,是为了( )
①追求利润 ②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③扩大商品的销路 ④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强化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 )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可能的影响因素有
①价值变化 ②供应量减少 ③需求量增加 ④发生通货膨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2.手机价格下调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供给超过需求 B.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D.市场主导价格的机制逐步形成
( )3.“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表明
A.市场占有率是由价格高低决定的 B.商品价格可以影响市场供求
C.价格变动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 D.降价能导致商品价值量增加
( )4.“物多必贱”
A.肯定了供求关系决定价值 B.肯定价值决定价格
C.没有看到价格由价值决定 D.否定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 )5. “物以稀为贵”
A.承认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影响 B.肯定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C.没有看到价值对供求关系的制约 D.否认了供求关系对商品价值的影响
( )6.新的知识、技术产品产生之时,一般价格都比较高,其根本原因是
A.高新技术产品的价值量大 B.供不应求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大
C.商品的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D.供不应求的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
( )7.产品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新增加的产品的利润便会不断减少,其经济学依据是
A.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企业利润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D.使用价值量与供求关系成反比
在商场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商品的陈列是很讲究的。例如:在鸡翅旁边陈列炸鸡调料,在肥皂旁边陈列皂盒或者在剃须刀架旁摆放剃须泡沫等等。据此回答8-9题。
( )8.上述陈列商品之间的关系是
A.是互补商品 B是替代商品 C.是价值量相同的商品 D.是使用价值相同的商品
( )9.材料中商品陈列的讲究之处在于
A.使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B.能够有效地刺激顾客的随机购买的欲望
C.使商品价格通常处于上涨趋势 D.会提高陈列商品的价值量
( )10.在同一市场上,同一种商品只能按同一价格出售,主要是因为
A.供求状况是相同的 B.销售商品的地理环境相同
C.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相同 D.同一种商品的价值量相同
( )11.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以同一价格出售,有人赚钱,有人亏本。这是因为他们生产同一种商品的
A.劳动积极性不同 B.产量不同 C.个别劳动时间不同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
(二)不定项选择题
( )12.某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带来的影响有
A.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B.会使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增加
C.会使这种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D.会使这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 )13.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
A价格上升,购买减少 B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C.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D.价格下降,生产规模缩小
( )14、价格变动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而且对生产经营也能产生影响。这一影响表现在
A.可以调节企业的生产活动 B.促进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C.推进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D.会使企业之间进行不正当竞争
( )15.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许多企业都将“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是因为 A.企业只要提高产品质量,就能获得效益
B.市场经济的法则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C.只要商品质高价优,就能使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
D.质量高才会使企业形象好,有效益才会使企业有市场竞争力
(三)非选择题
16.据统计,2006年春节前后,煤炭价格继续上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煤炭供应断层的现象,主要是由关停小煤矿、治理超载、冬季采暖、经济增长等原因造成的;与此相反,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却出现了“雪崩”,神舟、新蓝等厂商甚至推出了高质低价产品。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煤炭、笔记本电脑价格出现相反变化的主要原因。
主观题答案:【例3】答案:(1)市场价格的涨跌是受市场的供求影响的。
(2)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反映出该市场求大于供的状况,这与前些年的投资过热有关。
(3)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会引起空调生产成本的增加,这可能会推动空调价格的上升,但是,商品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而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了商品交换价格的涨跌。因此,空调价格的下跌反映出在该消费品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状况。
16.答案:(1)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我国关停小煤矿、治理超载、冬季采暖、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供不应求,致使煤炭价格不断上涨。(2)笔记本电脑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的价值发生了变化。随着笔记本电脑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商品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致使笔记本电脑价格下跌。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考点归纳: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主要因素:①居民的收入;②物价水平;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其他因素。
(2)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同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也有密切的联系。
2、消费类型:
(1)消费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①按产品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③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贷款消费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巨大作用?贷款消费应该注意的问题:
A显著特点:
a、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消费者与贷款机构形成借贷关系,按照约定按时还贷付息。
b、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
也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B巨大作用:a从消费者个人角度讲,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b从社会经济角度讲,①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讲,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特别是是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更为凸显出来。②贷款消费对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法制观念都有积极作用。
C贷款消费应该注意的问题:
a、要转变传统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在理智消费的指导下,通过贷款消费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b、选择贷款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应该把贷款的数额控制在自己的还贷能力之内。
c、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3、消费结构的含义是什么?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是什么?其变化的原因及表明分别是什么?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
变化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直接原因: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表明: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2、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表现为“5R”。“绿色消费”原则体现了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P25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居民的消费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①收入水平 ②物价水平 ③商品的质量 ④商品的外观、性能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最根本的是要:
A、发展经济,降低消费品的价格 B、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C、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价值D、提高商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3、近年来,我国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汽车、通信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升温。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近年来物价水平的下降
C、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D、国家实行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
4、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档次开始升级换代。这:
A、说明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 B、表明家庭消费开始向享受型转变
C、说明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D、意味着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
5、从银行贷款购买住房到贷款购买汽车、电脑等耐用消费品,消费信贷已成为当今人们的热门话题。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消费信贷仍然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①居民的收入和预期收入低 ②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③人们的消费观念滞后、消费心理影响 ④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按产品类型划分,家政消费,如请家教、保姆、维修等属于:
A、产品消费 B、劳务消费 C、贷款消费 D、租赁消费
7、按交易方式不同,消费可以分为:
①钱货两清的消费 ②贷款消费 ③劳务消费 ④租赁消费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按消费目的划分,消费可以分为:
①贷款消费 ②生存资料消费 ③发展资料消费 ④享受资料消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旅游越来越火爆。这种消费属于:
A、生存资料消费 B、发展资料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 D、钱货两清的消费
10、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
A、该家庭的收入水平高 B、该家庭的收入水平低
C、该家庭的消费意识强 D、该家庭的消费意识滞后
11、2003年,我国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6%。比上一年有明显下降,以上数据说明:
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较高 ②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比较低
③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比较高 ④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①从众心理 ②求异心理 ③攀比心理 ④求实心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人们在购物时追求“物美价廉”。这种消费行为属于: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D、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14、现在许多高校学生(包括个别中学生)消费越来越高,连过生日都到高级酒店,有些家庭生活比较贫困的学生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也向家长要钱过“高档生日”。在消费心理中属于: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15、消费不仅是个人行为,也与社会密切相关。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正确的原则。这些原则是: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在资源日趋紧张的条件下,循环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种趋势。循环经济从消费的原则看,实际上是一种:
A、适度消费 B、理性消费 C、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消费
17、一项调查表明,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买回来之后,却发现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闲置一旁,造成浪费。这说明消费应:
A、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B、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C、提倡适度消费 D、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18、“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形容的是:
A、钱货两清的消费 B、贷款消费 C、租赁消费 D、超前消费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①人们收入水平提高 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③从众心理消费 ④生存资料消费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企业因商品滞销而减产甚至停产。这说明:
A、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D、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21、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换代,对住宅、汽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这说明
A、消费固有生产功能 B、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增大
C、消费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发展决定的 D、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了生产结构的进步
22、甲说:“谢天谢地,我的购房贷款申请终于批下来了。”乙说:“好不容易,我多年积蓄的钱终于够买一套房子了。”对话说明
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D、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23、下列关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是
①消费行为决定消费心理 ②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
③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④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理智的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不定项选择
24、智能手机曾是洋手机的专利。高昂的价格让消费者难以接受。手写速度快。识别率高。独有的百家姓查询方式是TCL只能手机的特点。成为消费者挑选手机时最关键的性能。材料表明
A、消费价格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B、商品性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C、居民收入的多少不同,消费水平不同 D、商品产地是影响消费的因素
25、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消费者只相信货真价实。物有所值。正视这一点。商家才能具有不断发展的持久动力。这说明
A、生产经营者应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B、产品的价格水平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C、产品的性能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D、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居民收入
26、2005年6与30日《新华日报》载文指出,要在全社会努力倡导健康、适度、环保的绿色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反对奢侈浪费。鼓励节俭文明。绿色消费
A、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伟宗旨 B、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C、能消除资源短缺现象 D、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
27、预计2008年,北京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从2003年的1、4万上升到2.2万以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A、是由收入增加引起的 B、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减少
C、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D、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28、近年来世界的手机生产厂家都盯着中国。并不遗余力地宣传时髦。致使许多年轻人的更换速度超过一年一部。这导致了快买快扔的“抛弃型”消费行为。手机的设计使用寿命被人为缩短,浪费增加。上述材料表明,快买快抛型消费行为
A、是由盲从追求时尚的心理引发的 B、是从众心理引发的
C、是求异心理引起的 D、是攀比心理引起的
29、上题材料启示我们
A、应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B、应注重精神消费
C、应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 D、应注重物质消费
三、简答题
30、某商场销售的一件西服标价为1688元,有顾客说太贵,有顾客说不贵。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产生上述不同观点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1、张先生一家三口人。张先生是民营企业家,收入水平很高,妻子是大型企业的主管,女儿是一家大公司的技术顾问,收入也很高。他们在一著名小区购买复式住房两套(一次性付款)。在节假日,一家三口常雇佣一辆舒适的旅游车在导游的引导下观光旅游,家中一切杂务由保姆处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先生一家的消费状况。
四、 辨析题:32、有人认为,货款消费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超前消费。
五、论述题:
33、2004年1月19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2003年我国消费需求呈现三大特点:居民相反方式、消费渠道发生很大变化;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商品房消费、汽车消费、电子通信消费加快;消费者预期消费逐步改善。预计200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体现的经济知识。
34、2004年8月13日,第28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开幕。在此前后,到希腊观光旅游的游客比同期增加了5倍以上,奥运会门票销售很快,这些游客中有的是单纯观光,有的是观看体育赛事,感受赛场气氛。奥运期间,开发商利用体育明星大做文章,引导消费者的追星心理推销产品,但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注重产品是否适用,是否物美价廉。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反映的经济学道理。
多彩的消费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选
1.A 2.B 3.A 4.C 5.C 6.B 7.C 8.B 9.C 10.B 11.B 12.D
13.C 14.D 15.D 16.C 17.A 18.B 19.D 20.B 21C 22.C 23.B
二.不定项
24.AB 25.ABC 26.ABD 27.ABC 28.ABD 29.AC
三.简答
30、答:(1)认为不贵的可能是认为它的价格与价值相符。
(2)收入是分配的前提。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可能超出了他们的购买能力。对于高收入的则相反
(3)消费心理的影响。对于具有攀比心理的消费者来说,选择一件名贵的西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对于求实心理的消费者来说。更容易接受价格低的商品。而认为名牌商品的价格太高。
31、答:(1)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受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张先生一家收入水平高,决定了其消费水平高。
(2)从消费的交易方式看,张先生一家一次性购买住房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亦属于对有形商品消费和生存资料消费。
(3)张先生一家雇佣旅游车观光属于享受性消费。
(4)张先生家中保姆消费属于劳务消费。
32、答:(1)贷款消费,就是消费者在购买大宗商品和劳务的时候,由于一次性付款会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所以用预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 适度消费是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的消费。
(2)贷款消费主要发生在下列情形中:第一,需要长期积累而对大宗商品的购买行为,第二,买主一时缺钱但未来有一定的偿还能力的人们的购买行为,第三,眼前经济有困难,但收入预期好的人的购买行为.
(3)可见,贷款消费并不是无根据的透支生活,而是在权衡自己的收入水平后,对自己生活所做的合理安排.
不能认为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如果对自己的收入、还贷能力或分期付款的判断符合实际,采用这种消费方式,就是合理的、适度的。如果不顾自己的收入能力和收入预期,盲目消费,就是超前消费,这与适度消费矛盾
33、答:(1)体现了我国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
(2)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根本决定因素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居民家庭收入增加。
(3)居民消费观念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4)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34.答:(1)体育经济、奥运经济是一种时尚经济。
(2)从众心理可引发个人消费。奥运期间,开发商利用体育明星大做文章,即利用了人们追星心理来推销产品。
(3)个人兴趣会引导个人消费方向。奥运期间,观光旅游收入、奥运赛事门票收入等受个人兴趣的影响。
(4)求实心理会引发个人消费。“消费者还是注重产品是否适用,是否物美价廉”,体现了求实心理引发消费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四个方面)
例题1:(05上海单选)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换代,对住宅、汽车、环境等方面军的需求越来越高。这说明
A.消费具有生产功能 B.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增大
C.消费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发展决定的 D.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了生产结构的进步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第一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第二: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扩张 -----------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生产扩大
消费萎缩 ------------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生产缩小
第三: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如住房消费、汽车消费、“假日经济”等。
第四:是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例题2、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真正地启动起来。”这里他强调的是
A.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B.消费对生产的决定作用
C.消费与生产互相决定 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3)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2)意义(三个只有……才) (3)措施:(四个要点)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2)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理解:股份合作制
A、含义:是组织形式上的混合所有制和基本性质上的集体经济形式。
B、特点: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从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角度来看,它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两者的一些共同特点。它既实行劳动联合,又实行资本联合;既实行按劳分配,又实行按资分配。它和原有单一的集体企业最大的不同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过去的集体企业,投资主体只能是集体。现在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投资主体,既有集体,又有个人。所以,股份合作制企业也是一种混合所有制企业。(识记:股份合作制从企业组织形式上看:它是一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形式,从其基本性质来看,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课本)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第一:构成:包括: 、 、 。 第二:地位:
第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必要性和意义)
3.全面、准确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不能认为公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②不能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全都是私有制经济,也不能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不能认为公有制占主体是指公有制在所有产业、所有部门都占主体。④不能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⑤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制程度的高低来评价所有制结构的优劣。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等于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除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外,还包括我国的分配制度等经济制度。
例3、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绝大多数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公有制经济在各地区、各部门起主导作用
例4、美菱集团实行股份制时,国家股占总资本的33%,处于相对支配地位。五年后,该集团产值由5亿元增长为25.4亿元。从以上材料看,美菱属于( )
①混合所有制经济 ②外资经济 ③私有制的企业 ④国有控股企业
A、 ① ④ B、 ② ③ C、 ① ② D、 ③ ④
例5、以上材料说明 ( )
A、股份制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 B、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C、只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就能提高生产力 D、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例6、之所以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因为 ( )
①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非公有制经济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例7、两个“毫不动摇” ( )
①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②表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表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相同的地位和作用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课后练习
三、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这主要体现为
A.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B.对基建投资的控制力
C.对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D.对重要行业的控制力
2、“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因为股份制是·()
A.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 B.具有中国特色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
C.可以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D.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3、国务院决定注资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对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
改造,使其成为现代金融企业。这说明……()
A.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B.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C.商业银行是现代银行体系的核心 D.商业银行是政府管理金融市场的机构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回答
29. 我国石油市场曾经由四家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从2004年开始,商务部先后批准49家非国有贸易商进入这个领域,经营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业务。非国有企业进入石油流通市场,必然会导致( )
A. 石油进口总量的增加 B. 我国石油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
C. 石油市场价格的下降 D. 我国国有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5、(江苏政治试卷第17题) 2005 年 2 月 24 日,国务院出台的 《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 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得非法改变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这表明
A 非公有制企业的一切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B 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始终不变
C 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与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D 非公有制经济不受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6.《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第一次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发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这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
A.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回答
7.下列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是
A.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外资成分
C有限股份公司中的公众股 D合伙企业
8.(06江苏高考单项).自2002年到2005年,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8.3%增长到34.2%。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是,个体私营经济
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 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C.在国民经济中逐渐起主导作用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积极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企业因为商品滞销而减产甚至停产。这说明
A.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D.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10.没有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轿车的强烈需求。这主要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质量
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1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下列对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③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12.被经济界人士称为“假日经济”的现象,极大地促进了商业、旅游等行业的火爆。“假日经济”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 B.生产与消费互相决定 C.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D.生产消费决定生产
13.“假日经济”现象的出现说明…()
A.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B.高消费已成为社会时尚
C.老百姓手中的钱越来越多了 D.人们的消费观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14.目前,北京市私营企业已达15.1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31. 3万户,分别比两年前增长了45. 2%和29.3%。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
A.个体私营经济机制新,有活力,适应了市场要求 B.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高
C.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的经济成分 D.个体私营经济最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
15.目前,北京市共有市场主体77.9万户,而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占59. 5%;个体私营经济对北京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这表明()
A.我国经济在逐步私有化 B.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被取代
2005年2月2日《经济日报》报道,有一种看法认为公有制是注定没有出路的,企业要搞好,经济经发展,就必须实行私有制。阅读上述材料,
16.材料中的看法()
A.是正确的。它主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是正确的。它启示我们要加大改革公有制的力度
C.是错误的。它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是错误的。它否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7.2005年广东统计数据表明,在2. 17万亿元的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了约4成,比2002年总量翻了一番多。这表明广东这艘“经济巨舰”的“发动机”,正在由外向带动为主的“一个半引擎”驱动,转向内、外源经济并进共荣的“双轮驱动”。上述材料表明了()
A.私营企业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格局得以进一步发展
C.私营企业将冲击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私营经济比公有制经济更加优越
四、不定项选择
1、我国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 )
A.为了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
B.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C.才能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D.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手机的普及、技术的发展和性能的提高,使得手机短信这种新的消费方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这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五、非选择题
1、辨析: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我国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逐步削弱。
答案:(1)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并不是由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和数量决定的,事实上国有资产不可能在布局上面面俱到。
(2)改革的实践证明,国有经济比重适当下降不会影响其主导地位,相反,国有资产通过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控制大量的社会资本,从而使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得到增强。
(3)可见,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2、简答:
200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举行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会。胡锦涛在会上强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要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变为实际行动,要切实落实到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上来……
结合材料,联系学过的知识,回答: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 (3)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4)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第5课 企业与劳动者
一、考点整合
(一)经营公司
1、依法设立公司:★(1)企业的含义、作用P39: ★(2)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3)公司与公司制P39--42:
★A:公司的含义P40、特点、
公司的基本特征是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而不是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
★★B:分类及其异同P40--41: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C: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职能P41:
★★D:公司制:地位P39——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优点P4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作用P42: ①这是市场经济中国家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有利于筹集资本,扩大生产规模;②采用公司制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焕发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按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
【例1】(2005·江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是( )
A.北京故宫博物院 B金陵饭店 C.中国联通公司 D.海尔集团
【例2】.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是( )
①前者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后者不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 ②前者的股东负有限责任,后者的股东负无限责任 ③前者是许多产权人的联合,后者是少数产权人的联合 ④前者是资本主义的,后者是社会主义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公司的经营:
(1)公司经营的含义、★目的——利润。P43
★★★(2)公司经营成败的因素P43--44:
决定因素:①战略要正确 ②科技是关键、管理要科学 ③ 经营要诚信
其他因素:转变增长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兼并与破产,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劳动者的素质。
★★(3)公司经营不善——企业的兼并、破产的含义及其意义:P44-45最后一段
【例3】企业要想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必须( )
①引进人才,开拓市场 ②不断更新技术设备,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③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④密切关注市场信息,把握商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⑤降低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例4】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被兼并的好处是()
①减轻了财政负担 ②有利于把劣势转化成优势 ③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④扩大市场份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和就业: A、劳动光荣:P45 第2段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决定性力量。
★★B、就业的意义:P46第1段 4方面 ★★C、我国就业的形势P45第2段 3方面
★★★D、就业的途径: P46 一靠:党和国家。二靠:劳动者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转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例5】就业有利于( )
①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例6】(06年广东 31不定项选择)近年来,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上述事实说明()
A.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结构失衡 B.年轻人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C.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D.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总量失衡
2、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A、哪些权利:P48 第1段
★★B、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劳动者在我国主人翁地位的表现。
★★★ C、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P48 最后一段
(1)基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2)依据。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3)途径(怎样维护)。①国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②用人单位: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自觉遵守劳动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的程序维护合法权益,切勿违法。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例7】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
①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②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③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 ④劳动者履行义务的前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 )1.党政机关不是企业,是因为党政机关
A不独立拥有必要的财产 B.没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场所
C没有财务会计机构 D.对国家不承担纳税义务,不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 )2、.以下属于企业的是
A.居民、政府、军队 B.学校、社会团体 C.市场主体、法人代表 D.工厂、商店、商业银行
( )3、2006年3月,日本丰田汽车召回部分车型。同时加强售后服务,提高企业信誉。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认识企业信誉是企业一种( )
A.价值符号 B.有形资产 C.无形资产 D.投资回报
( )4、.据报道,青岛有一家民营企业,开发出科技含量很高的环保型“果冻蜡~水晶蜡~魔术蜡”等“科技蜡烛”,畅销欧美市场,每枝蜡烛获利近两美元,三枝蜡烛抵得上一台大彩电的利润,仅蜡烛出口创汇两年就达2 500多万美元。这一事例说明,企业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A要靠树立品牌形象 B.要靠企业科技进步 C.要靠翻新产品花样 D.要靠产品适销对路
( )5. 企业信誉与利润的关系是
A.有信誉就会有利润 B.有利润就会有信誉
C.提高信誉是实现利润的有利条件 D.利润的增长是提高信誉的前提和基础
( )6、.我国南方某洗衣机厂,将他们生产的洗衣机送到保险公司进行产品质量保险。每台洗衣机都放上一张“质量保险信誉证”。如果质量出了问题,由保险公司赔偿损失。该企业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B.有利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C.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D.有利于获得良好的信誉,促进企业发展
( )7、对企业破产的正确认识是
①可以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 ②可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及时淘汰落后企业 ③会使失业工人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不宜采用 ④可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 )8、“企业有100个花钱的地方,好比100个水龙头,99个要管好,第 100个水龙头才有流水效益。”这个比喻告诉我们:
A只要努力降低消耗,企业就能够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B企业只要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劳动产品,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C.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D.企业投入与产出之比是99:100的关系
( )9、.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者应该认识到,在市场竞争中,只有自身实力强才能就业机会多,即树立: A.自主择业观 B.职业平等观 C.竞争就业观 D.多种方式就业观
( )10.我国就业问题之所以尤为突出、繁重和紧迫,是因为: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④就业是民生之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作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这说明劳动者有: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 )1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对此,下列理解错误
的是: ①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目的 ②没有权利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也就无所谓权利
③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④先履行义务,后享有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3、.许多打工的农民在年底结账时,经常遇到雇主赖账或克扣工资,当一些人为此告上法庭时,却因拿不出劳动合同而败诉。这表明:
①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必要的 ②签订劳动合同能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法盲,打官司必然要失败 ④劳动合同与每一个劳动者息息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4.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劳动者可通过以下途径加以维护()
①投诉、协商 ②申请调解、申请仲裁 ③向法院起诉 ④实施报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①都是依法成立的企业法人 ②股东均负有限责任 ③公司均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④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⑤公司组织机构均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二)不定项选择题:
( )16.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这一定义的基本内涵是:
A公司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 B.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C.公司是依照国家法律设立的 D公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 )17、有352年历史的著名老字号企业王麻子剪刀厂,因负债过高,向法院申请破产。对企业破产的正确认识是:
A可以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 B可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及时淘汰落后企业
C.会使失业工人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不宜采用 D.可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 )18.2004年我国汽车销售火爆,使原以为加入WTO关税降低会马上对我国汽车产业带来冲击的人们稍稍安了心,但汽车行业不能有丝毫的懈怠。面对“入世”的进一步挑战,中国轿车企业应该()
A尽快通过技术和体制创新,提高自身素质 B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C.适度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 D.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
( )19.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推进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要继续落实资金,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不得发生新的拖欠。这“两个确保”是指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两个确保”的实现()
A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 B.有利于国有企业增强活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C.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 )20、(2005,江苏,)2005年我国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这将( )
A.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B.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C.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D.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
(三)、非选择
21.深圳的A贸易公司与法国的B贸易公司集团,进行一笔贸易结算,多收了对方7 000万法郎,A贸易公司的经理发觉后,认为对方虽然没有发现此事,但有损企业的信誉,因此将7 000万法郎退还给对方。法国B贸易集团总经理很受感动,于是追加两项优惠条件:一是今后向A公司提供的一切商品不收一分定金;二是向本国政府申请贷款,与A公司共建中国分厂。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深圳A贸易公司凭借什么得到了法国B贸易集团的好感,而获得了发展的契机? (3)请就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22、公司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的企业形式,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出资者的人数较多。(11分)
23.(开放题)材料一: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种每年损失近2000亿元,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5%,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材料二:我国技术工人的技术构成和文化构成如下表:
| 高级技工 | 中级技工 | 初级技工 |
技术构成 | 5% | 35% | 60% |
| 大专及以上 | 高中及技术 | 初级及技工 |
文化构成 | 2.6% | 29.4% | 68% |
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人数的40%以上。“十五”期间,我国就业压力膨胀,预计城镇登记失业率在5%左右,农村尚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持转移。
材料三:许振超是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桥吊队队长。凭着对工作的极端热爱和执著追求,从一名普通的桥吊司机成长为“工人技术专家”,创造了“振超效率”。他以其每小时381自然箱的码头装卸效率,被交通部认定为世界最新纪录,震动了中国乃至世界航运界。
(1)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5分)
(2)结合上述材料,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未来劳动者,你应做好哪些准备?(6分)
答案:21、(1)上述材料反映了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能带来丰厚的收益。(2)深圳A贸易公司凭借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获得了新的商业发展机遇和利益。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A贸易公司正是讲究信誉,重视了无形资产的作用,才得到了法国B贸易集团的认可。所以企业要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3)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除了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之外,还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依靠技术进步,进行科技创新,进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2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分)(1)公司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的企业形式,其本质特征并不在于出资者的人数多少。(2分)(2)公司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的企业形式,其本质特征是:①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3分)②公司的出资者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3分)③公司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2分,注:若考生能答到“公司具有法人治理结构”同样给2分)。
23、(1)一、二两则材料之间是因果联系。正是由于我国技术工人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表明高质量的产品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就要树立自主择业、竞争择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等观念,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更好地努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向许振超这样的劳动模范学习,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
|
|
|
|
第二节 股票、
|
|
|
|
|
股票与债券的异同:
| 股票 | 债券 | |
不同点 | 性质 | 股东的入股凭证,是投入公司的资金的所有权证书 | 是一种债务证书,限期偿还 |
受益权 (功能) | 以取得股息和红利为补偿条件,经营状况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 | 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 |
偿还方式 | 不准股东从公司中退出股金,只能出卖股票,公司的股东可以变化,而资金额不会减少 | 具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 | |
| 发行者 | 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金融机构、企业 |
共同点 | 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
不同点 | 商业保险 | 社会保险 |
性质 | 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 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
给付标准 | 保障项目广泛,形式多样,给付标准较高 | 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险 |
费用负担 | 完全由个人负担 | 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 |
保障依据 | 以被保险人的需要为依据 | 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 |
保障范围 | 保障项目广泛,保障范围大小、给付标准的高低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 | 保障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
比较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异同
不同点 | 含义 | 特点 |
国债 | 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其发行主体是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
| 国债风险性小,利率高于同期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比其他债券低。 |
金融债券 | 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 信用高于企业债券高,有较高的安全性;利率一般高于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低于企业债券
|
企业债券 | 发行主体是各类企业,要依靠企业利润来还本付息 | 有较大风险,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
|
二、问题分析:
1. 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分类、原则和作用?
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无此项业务,商业银行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基础开展其他业务。没有存款,就没有商业银行。
(2)贷款业务: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借款人提供货币资金,并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行为。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3)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位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商业银行还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分类: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原则: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
作用:P52
高考零距离
例1·我国居民储蓄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我国实行鼓励个人储蓄的改革政策 D·我国居民消费观念改善
例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调查,目前购买国债已经成为居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首选。下列关于国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债利息收入属于劳动所得 B·国债可以提前支取
C、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D·国债是一种最安全的债券
例3、“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强调的是要重视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式的
A·流动性 B·灵活性 C·风险性 D·稳定性
例4、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和手段。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之一是( )
A·风险程度的差异 B·受益权的差异
C·期限长短的差异 D·收益水平的差异
例5、政府拨付的用于防治 “非典”和艾滋病的款项不属于( )
A·商业人身保险 B·社会保障资金
C·公共消费基金 D·公共卫生事业资金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居民储蓄的直接目的是( )
A、为了更好的消费 B、为了获得利息
C、为了支持国家建设 D、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
2、根据统计,在银行吸收的居民储蓄中,活期存款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居民之所以选择活期存款是因为( )
A、活期储蓄不受存期和金额限制,非常灵活 B、活期比定期更安全、可靠
C、活期储蓄比定期收益高 D、银行对活期储蓄有特殊的优惠政策
3、下列对银行贷款表示正确的是( )
A、多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目的 B、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C、贷款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D、贷款按用途可分为工业贷款和商业贷款
4、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它是指( )
A、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B、一定期限内本金与利息的比率
C、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乘积 D、一定期限内本金与利息的差额
5、下列对贷款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是银行贷款的原则 B、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
C、贷款是商业银行盈利主要来源 D、贷款的本质就是银行对存款客户的责任
6、下列对于储蓄存款不正确的是( )
A、储蓄存款都能获得利息 B、储蓄存款没有风险
C、储蓄存款的唯一收益是利息 D、储蓄存款的利息要交税
7、(2005.广东.13)李某把三万元现金存入国内某商业银行,存期为一年,到期时李某获得了540元的税后利息。那么李某利息收入的来源是( )
A、商业银行贷款收取的利息 B、国家对储户的奖励
C、银行利润 D、银行的贷款准备金
8、决定股票收益的根本因素是( )
A股票涨落的行情 B持股人的个人素质和经验
C国家对证券市场管理的力度 D股份公司的经营状况
9、购买学生平安险( )
A能够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B其费用由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
C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 D按规定定期能获得有偿收入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股票是有限责任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
B股票是股份公司的股东获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C持有股票的人就是股份公司的董事
D股东凭借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称为利息
11、股票可以抵押或买卖是因为( )
A股票可以上市交易 B股票是一种投资手段
C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 D股票一定会取得股息
二、不定项选择
12、国债和金融债券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表现在( )
A都是有价证券 B都是集资手段
C安全系数都没有公司债券高 D都能获得一定的收益
13、由于股票的价格受到______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
A公司经营状况 B供求关系 C银行利率 D大众心理
14、下列关于国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债是国家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
B国债是国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C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财政赤字
D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
15、下列关于商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
A商业保险的对象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 B保险关系的双方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
C订立商业保险合同必须遵循自愿原则 D参加商业保险是保险者意志的体现
16、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_____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A、各商业银行 B、信用合作社 C、邮政企业 D、当铺
17、利息的多少取决于( )
A、本金 B、存期 C、利率水平 D、银行利润
18、关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营利的主要来源
B、按照贷款用途,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C、银行对此业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D、每一家银行都会本着真实性、安全性、营利性等原则,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19、央行从2005年3月17号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这说明( )
A、中央银行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 B、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C、政府可以直接配置资源,化解金融危机 D、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唯一业务
三、简答题
23、从国家经济建设和公民的经济生活两个方面,比较储蓄存款和保存现金的优劣。
24、假如你是一个投资者,你认为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25、 华夏银行杭州分行以“介入式经营”实现了银行角色的变换,从局外走入局内,既关心企业的资金需求,也主动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使企业领导感受到了“我的银行”的感觉,而且银行已不可替代的优势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材料中的银行是一种什么机构?其基本业务有哪些?
(2)银行主要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
[参考答案]
23、储蓄可以获得利息,而保存现金没有任何收入;
储蓄可以把零散的资金集中起来,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国家,保存现金不利于支援现代化建设;通过储蓄可以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保存现金则不能;储蓄比较保险,现金容易丢失,不宜保存,但使用起来方便;(只要结合储蓄和现金的优缺点进行,言之有理就给分)
24、①要注意投资的回报,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理由: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收益,但投资的风险大小不同,银行存款基本没有风险性,而购买股票和公司债券、金融债券等风险较大,投资时应该慎重②投资要注意多元化,不应该只是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③要量力而行。经济实力微薄,可投资储蓄和购买政府债券,经济实力允许可选择风险高,收益高的投资
④投资要注意考虑个人利益,同时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可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25、(1)这家银行的性质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2)第一,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二,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第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其经济效益。
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投资特点的对比:
流动性 | 收益性 | 安全性 | 类型 | |
活期存款 | 强 | 低 | 好 | 随时存入和提取,1元起存 |
定期存款 | 差 | 高 | 好 | 存期越长,利息越高。类型有: 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 |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3)按劳分配的意义和地位。
例1、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终原因是( )
A.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②意义
4、此外,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例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劳动成果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例3、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A.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B.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
C.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D.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例4、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切合法的劳动收人和合法的非劳动收人,都应该得到保护。这里所说的合法的非劳动收人包括……( )
①国有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人 ②个体工商户的收人
③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人 ④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市获得的收人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与公平(是什么)
(1)效率的含义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例4、我们积极完善按劳分配机制,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
A.实现社会公平 B.体现平均分配 C.提高经济效率 D.防止两极分化
(3)公平的含义(包括: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例5、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收入差距的调节问题,明确提出了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等一系列政策。这表明( )
A.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效率问题。B.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D.有效调控收入差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致性,矛盾)
3、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因(为什么?共二点。注意新教材有改动,按学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使分配的结果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坚持注重效率,维持公平相协调,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4、如何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怎么样?)---(三个要求)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2005年中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和健全社会保障,不断缩小分配差距。
1、以下对收入差距以及国家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会导致平均主义,不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收入差距会激发效率,差距越大,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就越大、
③收入差距过大,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采取措施缩小差距是明智之举
④意味国家将不再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之所以提出要不断缩小分配差距,是因为符合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②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③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④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民日报》在《为科技下乡进一言》一文中指出,和在乡镇搞一些热热闹闹的摆桌咨询活动相比,带着自己的科技成果进村入户要艰苦得多。要让科技真正进村入户,就得把农民和科技人员“绑”在一起,使农民的利益和科技人员的利益统一起来。这种“捆绑”不是要“生拉硬扯”而是要建立一种符合市场原则的激励机制。
3、为建立这种机制,就必须对科技人员
A实行按劳分配 B.实行按技术要素分配 C.实行按资本分配 D.实行按劳动力分配
4、材料所说的“使农民的利益和科技人员的利益统一起来”,从经济学上看就是()
A按土地要素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 B按劳分配与按技术要素分配的统一
C.按信息要素分配与按技术要素分配的统一 D.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统一
5、除了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以外,我国还存在以下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
①按土地要素分配 ②福利性分配 ③按劳分配 ④按技术要素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在杜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生产关系上看是由 决定的。
A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状况 B,我国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C.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D.公有制为主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7、某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信息,进行技术发明,并将自己的技术发明提供给某企业,从而获得了一份收入,这份收人属于
A.非正当收人 B.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人
C.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人 D.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得的收入
8、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分配上应该坚持
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③同步富裕,共同发展 ④平均分配,消除差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最终消费率仍呈下降趋势。只有拓宽增收减负途径,才能做大消费蛋糕。这是因为……()
A.我国个人收人的来源逐渐多样化 B.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人受到国家保护
C.收人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D.消费品价格直接影响消费品水平
兼顾公平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原则。
10、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是相辅相成的。这是因为
A.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的对立方面已经消失
B.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都以提高企业和国民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D.兼顾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基础,提高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政治保证
11、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
率就是要做到
A.使个人收入与其经济活动的贡献相联系 B.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C.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 D.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12、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在我国收入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
有利于( )
①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③增加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 ④以最少的经济投人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13、下列各项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A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C.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的时间进行分配 D.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范畴
14、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联产计酬中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 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必须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大作用,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5、陕西杨凌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近年来,一些农业科学家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迅速成为“科技富翁”。这种分配方式,其意义在于
①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②兼顾社会公平,促进低收入者收入的提高
③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④有利于激发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活力,创造社会财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不定项选择
16、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A.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B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C.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D.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17、.我国科技部、教育部规定,高新技术成果可按注册资本的35%入股。.这说明
A允许和鼓励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我国在政策上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C.按经营成果分配是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补充原则和方式
D我国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效率优先,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18、我国的个人收人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原因是···……()
A.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而且发展很不平衡 B.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
C.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D.我国存在着多种经营方式
某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税后收入如下表(单位:元)
年份 | 工资 | 奖金 | 股息 | 房屋出租 | 技术入股 | 合计 |
2003 | 7000 | 2500 | 1000 | 2000 | 0 | 12500 |
2004 | 7500 | 3000 | 500 | 2500 | 3000 | 16500 |
19、材料中的分配方式不包括()
A.按劳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20、该材料说明
A.个人收入与其投人的生产要素有关
B.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个人收入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D.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量相联系
三、简答
21、根据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抽样调查结果,我国2001年在人均的全部收入中,劳动收入占73.3%(其中
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同时股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国家加强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形成的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由1995年的19.4%上升26.2%。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什么经济制度?
(2)在这一制度中应坚持什么原则?这一原则是怎样达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的?
22、简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3、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什么影响?在我国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应怎样注重效率,再分配应怎样兼顾
公平?
24、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差距不断扩大。到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约为5:1。有研究表明,城乡居民收入过分扩大问题,与我国国内市场销售不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滞后等有密切的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什么意义?
(2)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当怎样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
四、辨析题:
25、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然会带来贫富差距,导致两极分化
21、答案:(1)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实施这一制度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个原则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达到共同富裕。平均主义只能导致普遍贫穷。同时,又通过各种政策,调节过高收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人,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收入过分悬殊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24答案(1)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扩大内需,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的公平,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采取多种手段调节收入差距,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3)“多予少取”,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25、答: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但同时也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面国家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加以适当调节,有效地防止两级分化。
第八课 国家的收入与分配
一、考点整合
(一)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几个重要的概念: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P69
(2)★ 财政收入含义及其形式(分类、范围或内容):P70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及其如何影响?P70-71: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因素、分配政策——重要因素
【例1】2006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财政部长作2006年财政预算报告,经大会审议后,获得批准。这说明我国国家财政是通过( )实现的。
①国家预算 ②国家决算 ③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④国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计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2】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达28828亿元,呈迅猛增长之势。下列属于财政收入形式的有()
①税收收入 ②按劳分配收入 ③利润收入
④私营企业主的利润收入 ⑤债务收入 ⑥收费、罚没收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2、 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含义:P71
(2)★财政支出的形式(分类、范围或内容):P71-74
【例3】国家投入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属于( )
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3、 财政收支的关系——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P74-75★★
【例4】所谓稳健的财政政策,实质上也就是要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下列对财政收支平衡认识正确的是()
A.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B.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C.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D.当年的财政不存在赤字
(二)财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注意:与课本不同,按照学案理解)
(1)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建设,发挥财政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
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是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结构调整有重大促进作用。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难以获得较高利润。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2)国家调控经济,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过热)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3)国家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整和控制,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等事业。
【例5】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目的是( )
A通过财政收支的平衡来避免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或紧缩的影响 B.刺激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C.抑制社会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D.增强市场供给能力,抑制通货紧缩
【例6】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中指出,2006年财政支出安排,将着力协调,有促有控,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向改革创新倾斜,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表明()
①国家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发展 ②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③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④国家通过财政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人民生活有保障
(1)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国家具有协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防御外敌人侵的职能。国家财政用于行政管理和国防的支出,保证国家职能的行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权的巩固,保证人民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
(2)财政是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必须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靠国家财政的支持。
(3) 财政实现收入公平分配、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共同富裕的原则下,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例7】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2006年将试点的县(市、区)由目前占全国的21%扩大到40%左右。这直接表明了财政()
A.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B. 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的物质保障
C.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D.可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例8】2005年6月,中央财政紧急拨付8000万防汛资金支持洪涝灾区,帮助湖南、福建、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局部地区渡过较严重的洪涝灾害。应该这样看待这项财政支出()
A.这8000万元资金属于财政支出范畴 B.这项支出将直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C.财政的这项支出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D.这项支出对灾区人民的生活提供保障
二、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从国家取得收入的来源看,财政收入可分为税、利、债、费等。据此回答1-2题。
1.财政收入中最稳定可靠的收入是( )
A税收收入 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 D.其他收入
2.在财政收入的形式中需要偿还的是( )
A税收收入 B.工商行政管理费 C.对违法行为的罚款 D.债务收入
3. 国家的财政收入是( )
A.国家通过税收形式而取得的资金 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
C.国家以服务费、罚款、没收等形式取得的收入 D.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4、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功能,主要是通过_来实现的。( )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预算 D.财政政策
5、2005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犬三次会议财政部发布 的((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报告中指出:全国财政收入2004年达到了26355.88亿元(不含债务收入),全国财政支出28360.79亿元,
这种财政收支情况( )
A.属于财政收支的最理想状态 B.属于存在财政赤字
C.会使债务增加势必带来债务危机 D.会造成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导致通货膨胀
6、交通部负责人说,我们为了减少收费公路的总量,多引入财政性的资金来建设高速公路可能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向。国家之所以多引入财政性的资金来建设高速公路,是因为( )
A.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风险 B.基础设施等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
C.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D.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取得较高利润
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三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讲效益。据此回答(7)一(8)题。
7. “生财”之道根本在于( )
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B.强化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
8、“聚财”之度在于( )
A.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 B.财政收入的增幅应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
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 D.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
9. 2006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政府收入分类改革于2007年全面实施。据了解,2006年中央与地方预算编制,执行及决算等级按原科目进行。2007年一律按新科目进行。对国家预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B.预算是由全国人大提出的
C.预算的通过体现着人民对政府活动的监督 D.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
10、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6年国家拟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农村水利、科教文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西部开发等方面。国家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投资( )
A.不属于国家财政的范围 B.反映了国家政府财政收支的方向
C.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D.是解决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
11、财政的作用是巨大的,为了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 )
A.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B.正确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C.调整好分配政策 D. 财政支出的方向
12、天津市政府通过落实粮农补贴、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农业科技攻关经费等措施,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 )
A.保障人民生活 B.促进经济发展 C. 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建设 D.巩固国家政权
2005年5月,湖南省部分地区连降暴雨,出现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许多村庄被冲毁。国家民政部对灾区紧急下拨500万 元,在灾区,这些救灾款及帐篷、大米等很快发放到了灾民手中。据此回答(13)一(14)题。
13、中央财政拨发的500万元,属于( )
A.社会保障支出 B.债务支出 C.行政支出 D.国防支出
14、中央财政拨款拨物对受灾居民进行安置,表明( )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C.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等事业 D.财政使人民生活有保障
15、有人说:“我国财政被‘官’压弯了腰。”这说明我国( )
A.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人 B.经济建设支出太大
C.行政管理费支出太大 D.财政支出过多
16、中央财政的支持,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减少了农村的贫困人口。这说明( )
A. 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等事业 B.财政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D财政是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二)不定项选择:
17、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和飞行所花的巨额资金,全部由政府投资。这充分说明( )
A. 财政是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B.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C.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D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等事业
18、.国家通过财政办大事,这是国家财政的一个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体现这一作用的有( )
A.国家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的投入 B.国家发行国库券以增加财政收入
C.国家给生活困难者以必要的补贴 D.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
19、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B. 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C.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D.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21、.青藏铁路将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青藏铁路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工程,是为改变西部的贫困落后面貌由国家投资建造的,这一事例表明( )
A.国家通过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建设 B.国家通过财政,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C. 国家通过财政支出促进经济的发展 D.国家通过财政可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公平
20、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有(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2、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刺激社会需求,财政支出的重点应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上来,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上述材料表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起决定作用 B.财政支出的重点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依据的
C.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D.国家的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
(三)主观题:
23、辨析题: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24.材料一:我国财政收入和经济总量的增长情况
年份 | 财政收入 | 经济总量 | ||
绝对数(万亿元) | 绝对数(%) | 绝对数(万亿元) | 绝对数(%) | |
2003 | 2.17 | 20.3 | 11.67 | 9.1 |
2004 | 2.63 | 21.4 | 13.65 | 9.5 |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结合材料一,说明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分析财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3、答:(1)国家通过财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使人民生活有保障。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财政收入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制约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经济发展及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增加财政收入是正确的;但如果不顾经济发展水平,不合理地安排国家、企业、个人收入的比例关系,片面强调增加财政收入,则会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和财政作用的发挥。
(3)所以,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题目观点没有对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作具体分析,而简单地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因而是不准确的。
24、答案:(1)材料一显示,2003-2004年,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这说明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两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财政收入的增长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部分,这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如果没有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支持,财政支出就会受到限制,财政的作用也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水平也就很难提高。
(2)①保证财政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增加对行政管理和国防的财政支出,保证国家职能的行使和国家政权的巩固,可以为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③通过财政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④通过财政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
[感悟经典]
1、(05年广东12) 税务部门向开小卖部的小王征税,小王拒绝纳税,理由是:“我是个体户,小本经营,还要纳税吗?”你如何看待小王的行为( )
①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涉嫌违法,但与道德无关 ②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涉嫌违法,又是不道德的 ③小王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④小王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2、 (05·辽宁·16-17)据报道,2004年我国共查处偷逃税350亿元人民币。某著名影星在个人收入和公司经营中偷逃税而被检察机关起诉。
(1)这一事实说明,税收具有( )
①强制性 ②无偿性 ③固定性 ④指令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该影星的偷逃税案最初是由其公司职员举报的,并且由该职员提供了证据。该员工的行为体现了( )
A.公民有平等的监督权 B.公民有协助征税的义务
C.公民有稽查偷逃税的职责 D.公民有同偷逃税违法行为斗争的义务
3、2006全国文综,我国从2006年起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税的取消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
( )
A.国家不再向农民征税 B.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
C.国家利用税收组织财政收人 D.国家利用税收实现经济监督
4、(不定项)公民要有纳税人意识,就应该( )
A.争做直接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B.公民以国家主人翁地位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C.公民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D. 公民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2006山东.2005年10月27日下午,+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关于修改
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正式由现行的800元提高至1 600元。据此完成5--6题。
5、个人所得税是指( )
A.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B.国家对个人偶然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C.国家对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D.国家对在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人征收的一种税
6.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直接涉及公民的个人利益,其意义是( )
①调节个人收人分配 ②能够减轻中低收人者的负担
③调节收人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④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这句话指出了税收具有
A、指令性 B、广泛性 C、固定性 D、无偿性
2、征收个人所得税 ( )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②不利于贯彻效率优先分配原则 ③其实质是维护一定程度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④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主要因为 ( )
A、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 B、税收的增长主要靠经济的发展。
C、人民群众自觉纳税。 D、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4、2004年9月1日《金华日报》报道,经金华、义乌两级公安经侦察部门侦查,义乌市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日,义乌市法院对一起在当地影响较大的涉税案作出一审判决。义乌市义星灯饰有限公司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公司及有关责任人均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这表明 ( )
A、税收具有固定性 B、税收具有无偿性
C、税收具有强制性 D、税收具有自主性
5、某服装厂从纺织厂购进一批布料,付出9 945元,其中布料销售价为8 500元。纺织厂销售这批布料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 445元,这笔增值税纺织厂在为服装厂购买布料开据的发票已明示。服装厂将这批布料加工成服装售给百货商场,服装的销售价为15 000元。服装厂应交纳的增值税是(增值税税率为17%) ( )
A.1 105元 B.2 550元 C.2 500元 D.859.35元
6、“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对“有国就有税”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国家和税收同时产生 B.任何国家的税收性质都是一致的
C.任何国家都把税收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为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D.国家和税收是一回事,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7、对上题材料中“有税必有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先有税,后有法 B.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
C.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D.税收是国家制定税法的前提和基础
8、《新华日报》载文指出,消费者是负税人,又是纳税人。作为负税人 ( )
A.是指取得应税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B.是指发生应税行为的单位和个人
C.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 D.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9、依据上题材料,消费者是负税人,又是纳税人说明 ( )
①我国税收用之于民 ②我国税收取之于民
③公民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人民日报》报道,今年5月14 日,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以安徽生源医药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对其立案侦查,并查出,从1月至4月30日,生源公司共收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额为2500多万元,开出普通发票数额近2500万元。生源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的行为是( )
A.偷税行为 B.欠税行为 C.抗税行为 D.骗税行为
11、上题材料中生源公司的做法 ( )
①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②给人民群众带来安全隐患
③造成国家大量的税款流失 ④促进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江南时报》报道,南京市国税举报中心受理举报范围包括偷税、骗税、逃避追缴欠税以及抗税、虚开、伪造发票,非法出售、购买发票,非法提供、取得发票等行为。针对偷税、骗税、欠款、抗税等行为 ( )
①税务机关应追缴其税款 ②应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
③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④应没收其全部财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3、2004年4月15日《华南新闻》报道,目前,公民作为纳税人的主体意识还不强,对依法纳税和依法保护自己作为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两方面的意识都相对淡漠,今后必须加强。公民依法纳税 ( )
A.表明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 B.是因为每个公民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C.是公民应承担的义务 D.表明每个公民都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
14、依据上题材料,加强保护自己作为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就要求公民 ( )
①对税收怎样使用有知情权 ②对税收的使用具有直接决定权
③对税收的使用有事后监督权 ④有权参与纳税税率的决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深化农村费改税的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建设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之所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主要是因为( )
A.税收的强制性避免了收费中的徇情枉法 B.税收的无偿性避免了收费过程的高成本
C.税收的固定性避免了收费过程的随意性 D.税收的法制性避免了收费中的违法犯罪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目前,我国税收有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计二十多种。在这二十多种税中,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是 ( )
A.资源税 B.增值税 C.行为税 D.个人所得税
17、下列关于增值税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增值税是对增值额征收的税
B.增值税可以防止各种偷漏税行为
C.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D.增值税可以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增加财政收入
18、2004年5月26日《江南时报》载文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税收制度不断完善,公民、法人的依法纳税意识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南京市已累计征收个人所得税60多亿元。计征个人所得税 ( )
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体现了效率优先原则
C.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D.是实现同步富裕的重要途径
19、我国《税法》规定,纳税人欠税的,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并加收滞纳金。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可以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等于应缴款项的商品或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和滞纳金。这表明 ( )
A.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B.欠税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C.税收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D.税收的征收对象和征收数额的比率,必须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
20、2004年7月30日《江南时报》报道,拥有一个“高新技术企业”的招牌,企业就可以少缴18%的所得税。众多企业尤其生产量大的企业都在“拼命”争夺这块金字招牌,当然也不排除“不择手段”者。据东方嘹望周刊报道,“脑白金”生产企业无锡健特凭借一块名不符实的“高新技术企业”招牌,获取了至少1亿元的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无锡健特的行为 ( )
A.属抗税行为 B.是骗税行为 C.是违法行为 D.是偷税行为
21、国家的税收收入是从纳税人那里征收的,一个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要看其 ( )
A.是否取得应税收入 B.是否发生应税行为
C.是否是我国公民 D.是否在我国取得收入
22.下列属于应征个人所得税的是( )
A.王某抽中彩票获得一辆小汽车 B.个人存款储蓄利息
C.本人工资薪金 D.进口小汽车
三、非选择题
1、(辨析题)税收的固定性要求其强制性。
2、(问答题)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在着偷税、漏税的行为,国家将加大打击的力度,坚决惩治违反税法的行为。请谈谈国家为什么要坚决惩治违反税法的行为?
3、“无国便无税,无税便无国”,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4.材料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减除额(俗称“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据估算,这项调整将使国家财政减收约280亿元个人所得税款。
材料二 起征点提高前后纳税情况对比表纳税额变化
表纳税额下降率
(1)税法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对月工资收入2000元的纳税义务人适用5%税率,其纳税额=(月工资一起征点)×5%。请计算出现纳税额。
(2)材料二的表和图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请运用宏观调控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4.(1)20元
(2)表反映此次起征点调整使纳税义务人可以少缴一些个人所得税。
图反映收入水平越高,纳税额下降率越小;收入水平越低,纳税额下降率越大。
(3)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属于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手段。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国家财政大约要减收280亿元个人所得税款,表明此次宏观调控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目的是增加个人收入,增加消费需求。
此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使收入水平较高的人,从中获益相对较小;收入水平较低的人,从中获益相对较大。这表明宏观调控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要求税收具有固定性,而不是固定性要求其强制性。因为税收以国家权力无偿参与社会分配取得物质财富,必须要有符合国家统治阶级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征税标准,否则将会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国家的正常发展。
2、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国家要实现职能,发挥管理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必然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任何国家的公民都要纳税,为国家存在发挥作用提供起码的物质条件。偷税、漏税在任何国家都是违法行为。
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保证税收的稳步增长,国家才能富强,人民生活才能不断提高。
因此,国家必须坚决惩治违反税法的犯罪行为,保证我国税收的稳步增长。我国广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责任维护税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同一切违反税法的犯罪行为作斗争。
3、(1)“无国便无税”说的首先是税收的起源与国家密不可分,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运行的财政税收;其次,税收的征收必须依赖国家的强制力,离开国家权力和税法,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就无从说起。所以“无国便无税。
(2)“无税便无国”是指税收对国家的重要作用。国家的存在离不开税收。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人
的基本形式,是国家行使职能的物质保证,离开税收国家就不能行使职能,国家就会名存实亡,故“无税便无国”。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
(1)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与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2)资源配置两种基本手段与市场经济的含义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市场可以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
②市场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例1]合理的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1)市场经济是( )
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 B.以市场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
C.商品交换的场所 D.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
A.计划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B.行政命令实现的 C.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D.法律的约束实现的
(3)资源配置主要有两种基本手段,它们是()
A.价格与供求 B.价格与竞争 C.供求与竞争 D.计划与市场
2、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
(2)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3)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A、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B、国家要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C、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D、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诚信经营、开展正当竞争
例2:辨析题:只要制定好市场规则,就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方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规定。它是良好的市场秩序的有力保证。
(2)但仅有市场规则还不能保证市场经济有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
(3)上述观点只看到。。。。还没看到。。。。
( )例3: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既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大举措。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有利于 ①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②培养劳动者的职业道德
③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④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①“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 ②“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的后果。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个要点)
2、加强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 )【例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
①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④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例5】 2006年3月15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继续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重点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活动和坑害消费者的商业欺诈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这表明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资源配置主要靠政府调节来实现
C.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D.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调控和管理
三、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1)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它们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可归结为一点,即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固有的弊端,市场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具有滞后性,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课后练习
( )1、国内摩托车之王—嘉陵集团,现已成为酒业公司。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摩托车市场竞争激烈逼迫。“车王”造酒反映的经济学道理是
A.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等价交换原则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C.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D.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 )2、之所以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因为通过市场可以
①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②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
③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④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有
①供求机制 ②价格机制 ③竞争机制 ④宏观调控
A.① B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4、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商业欺诈,有利于( )
①规范市场主体行为②维护公平竞争③打击欺行霸市、垄断市场的行为④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5、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说:“我最痛心医疗住房等问题未解决好。”当今一些百姓对医院药价高感到无奈。药价虚高很大程度是由生产、销售药品的企业和医疗机构虚报成本、虚定高价所致。这表明市场经济具有
A.竞争性 B.盲目性 C.自发性 D.滞后性
( )6流传于百姓的民谚或口头禅,有的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这句民谚说的是
A.发展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B.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的制度
C.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市场调节同宏观调控相结合
D.市场调节要以宏观调控为基础,宏观调控要以市场调节为取向
( )7、国家质检局于2005年4月公布了对熏煮火腿的抽查结果,在抽查的40种样品中,合格24种,抽样合格率为60%,主要质量问题是超标使用防腐剂、着色剂等,为此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上述材料中的事实说明( )
A.市场调节资源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B.市场调节会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C.发展市场经济会引起社会各阶层收人差距扩大 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 )8、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在竞争机制上,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D.在宏观调控上,能够较好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 )9、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同性,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表现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独立的物质利益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
针对房地产规模过大,房价上升过快等问题,2005年5月建设部等七部委作出《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和引导,稳定房价。完成下面两题
( )10、上述意见的出台说明
A.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B.必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C.国家宏观调控,应以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为主 D.市场经济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实现资源配置
( )11、国家采取措施,稳定房价
A.目的是为市场提供房源 B.目的是限制房地产业的发展
C.有利于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D.表明商品价格有时由政府决定
( )12、(2005北京)。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 )
①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 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④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3、2005年,国家对个人购房不足2年即转手交易的行为加大税收调控力度。这里的“税收调控”属于
A.以经济手段促进市场有序发展 B.以行政手段来调控经济发展
C.国家直接管理经济的表现 D.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唯一形式
( )14、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益。这是因为( )
①通过市场竞争,能使经济资源向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集中 ②商品的价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
③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必然努力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④市场竞争会导致优胜劣汰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5、下列关于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②加强宏观调控才能避免单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③两者都是市场经济机制不可分割的基本内容 ④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不定项选择
( )16、中国人民银行调高住房贷款利率2%,并把新购住房首付款比例由20%上调至30%。这体现了政府运用_调控房地产市场
A.经济手段 B.财政政策 C.行政手段 D.货币政策
( )17、下边漫画的寓意是要
A.遵循市场交易的自愿原则 B.提高经营者的职业道德素质
C.遵循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 D.杜绝市场交易中的欺诈行为
( )18、(05广东高考)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民工荒”,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又存在着部分劳动力富余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
A、市场机制已经失灵,这一矛盾需要运用计划机制调配劳动力资源来解决
B、这一矛盾应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来解决
C、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这一矛盾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矛盾只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 )19、(06年广东)近两年,广东省各级财政投人巨资进行禽流感防控,单是2005年省级财政投入就达8 800万元,今年又有新的增长。在全球禽流感疫情严重的形势下,广东省家禽养殖业已成功实现整整两年没有禽流感发生。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防控禽流感的资金投人会降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B.政府必须量力而行地投入禽流感防控资金
C.禽流感防控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物品 D.禽流感防控资金是政府提供的社会救济支出
( )20、以下对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的宏观调控认识正确的有
A它弥补和克服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B.它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C.国家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国家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尊重价值规律和利用价值规律基础之上的
( )21、某沿海城市近20年来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近几年来由于一些企业走私造假、偷税骗税严重,导致该地区经济秩序混乱,地方信誉急剧下降,近几千家企业外迁。对此,肖地政府提出“重建信誉,重塑形象”,着重改进政府工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始重新赚得社会信任。以上材料说明不)
A.地方保护主义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B.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市场应直接参与经济活动.D政府应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简答:
22、《半月谈》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只讲适应市场.生产者就始终处于被动之中,而且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某种农产品价格高,大家知道后就回去调整自身的生产。结果是你多种.我也多种你少种我也少种,等产品出来了,都卖不出去.都跌价。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同步性震荡”现象。
(1)在“市场同步性震荡”中,为什么政府既要加强“政策引导”,又要发挥市场运作?
(2)怎样才能克服经济生活中的这种怪圈?
答: (1)“政策引导”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运作”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2)第一,市场具有灵敏高效的特点。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商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高效率。第二,市场不是万能和完美无缺的.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缺陷.这会引发经济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因此,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完成,还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23、材料(略)
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房价上涨过快对居民生活有何影响? (2)政府为什么要采取措施稳定房价?
(3)如何理解对房地产调控不是打压得越低越好?
答:(1)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与物价成反比,房价上涨过快,会增加居民购房支出,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市场调节有其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3)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宏观调控必须以市场为基础,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因此,对房地产业的调控,一方面要抑制房地产业的投资过热增长,保持物价的稳定;另一方面又要鼓励合理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是我国的第三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打压得过低,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11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考点整合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1)表现(①总体上P100、②微观P100、③宏观P101)、
(2)总体小康的特点P10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例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例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 18%,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7. 86%,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 18%。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 )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 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 D.总体小康社会
2、全面小康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提出、特点):P101
(2)经济建设目标P102: 4个方面
(3)全面小康建设过程的特点:P103
【例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④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例4】(不定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是()
A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B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根本扭转
D.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二)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1、树立科学发展观
(1)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片面发展经济的后果):P103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理解:P103-104
(3)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P104 教材有改动):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例5】.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①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坚持以人为本
③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④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膝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据此回答。我国水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 A.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B.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C.坚持协调的发展观 D.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例7】在中国经济系统和循环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绿色经济系统、绿色循环体系和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注重我国各地区的绿色制度政策创新体系、绿色科技支撑体系、法律保障体系、绿色经济激励体系、绿色监督管理体系、绿色评价预测体系和人才技术绿色培训体系的建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经济持续发展。(注: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1)简要说明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意义。
(2)有人认为:“衡量经济建设成就的唯一指标是GDP的增长。”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例7.答案:(1)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此观点是不科学的。因为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成绩大小的唯一指标,往往会带来一系列让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原因或重要性)?P105
(2)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体措施)? P105 4个方面
①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什么?怎么样?):
③统筹城乡发展(原因、措施):
④统筹区域发展(原因、措施):
【例8】(不定选).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实现“东西互动”有利于()
A.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 B.西部尽快赶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
C.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调整 D.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跟踪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志是( )
①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④人民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 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它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
C.它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D.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袁争力 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党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C.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5、.总体上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为此,我们要()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 ②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③加快中西部的发展
④坚持“五个统筹”的思想 ⑤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 D.①④
6、多年以来,GDP一直是我国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受到广泛的重视。在这之前,我们所有经济理论都是围绕GDP提高而展开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GDP数字( )
①GDP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②GDP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它不包括经济消耗和环境指标等方面 ③GDP的增加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水平不断增强 ④GDP是考核官员政绩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 零点调查公司最近对我国7个大城市居民的统计表明,7成以上的城市居民知道我国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但只有1/3的人准备改变生活方式,以节约资源。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必须( )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树立科学发展观 C.大力发展新能源 D.增加能源进口
8.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说明()
A.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应把实现工业化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
B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推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C.我国已实现了信息化,但仍面临着全面实现工业化的重任
D.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9、2005年12月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之一。东西部地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跨越,必须()
①发展附加值高、消耗低的高科技经济,发展循环经济
②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创品牌,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
③加强环保投入,保护生态环境
④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全局来看,主要是为了()
A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B.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
C.加快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D.统筹我国区域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
11.振兴老工业基地()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④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主要是()
A. 消除城乡差别 B.扩大消费,缩小东中西部差距需要 C.推进工业化的需要
D.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3.“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要逐步扭转。”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的提出( )。 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②是由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原则决定的
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④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这样做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 ②有利于发挥工业的主要作用,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③有利于缩小工农、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④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05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
A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B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 C.缩小社会分工 D.使农村变城市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为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型”之处体现在()
A.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C.注重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D.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7. 2006年4月上旬,山西省政府提出下一轮经济结构调整规划:未来三年,旅游、特色农业、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将逐步壮大,而煤、焦、铁等传统产业将进一步新型化,走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山西省的经济结构调整规划符合()
A.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D.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8. 要解决经济发展与能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
A.落实科学发展观 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D.以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
19. .( 2006年广东,第32题)过去20多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了近10倍,年均递增10%以上,其中,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在第三产业占据主导。但服务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仅占四成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则高达70%以上。这表明()
A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的程度还比较低 B.传统服务业发展过快成为当前第三产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C.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已取得了巨大成功 D.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还不合理
(三)、非选择题:
20、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进一步扩大。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4年底,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6年开始全面取消农业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成为经济运行的亮点和重点之一。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经表决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材料二:我国的资源储量和消耗情况
重要资源人均储藏量占世界人均水平% |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发达国家的倍数 | 2003年我国职员能耗占世界总消耗的比重 | ||||||||
石油 | 天然气 | 美国 | 德国法国 | 日本 | 原油 | 钢铁 | 铁矿石 | 水泥 | 氧化铝 | 煤 |
8.3 | 4.1 | 4.3 | 7.7 | 11.5 | 7.4 | 27 | 30 | 40 | 25 | 31 |
材料三: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人均GDP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 | 中部与东部GDP差额比 | 中部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 |
1980年 | 88 |
增大了6倍 |
不断下降 |
1999年 | 83 | ||
2003年 | 75 |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三各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2)结合材料一,谈谈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3)请就如何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亮出你的金点子。
(4)请就如何解决材料三反映的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1)①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国家积极采取措施,统筹城乡发展。②材料二反映了我国人均资源储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③材料三反映了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
(2)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②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3)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若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回答也可。)
(4)①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通过国家政策给予扶持,统筹区域发展。②中部地区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比较优势。③东部发达地区要加大帮扶、支援力度,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