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考政治试题 - 正文*

08高考政治两会分析点拨与创新练习

2014-5-11 0:25:22下载本试卷

2008年“两会”分析点拨与创新练习

一、背景材料

1.2008年3月3日,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性盛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贾庆林代表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做了报告。贾庆林在报告中从巩固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咨政建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六个方面总结了十届政协的工作,并归纳了过去五年工作的六条主要经验,还对今后五年工作提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献计出力等六点建议。

2.2008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过去五年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2008年的主要任务。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2008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一)搞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四)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做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九)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二、角度分析

(一)、政治学科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市场经济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出,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的要求,2008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2)工业和三大产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3)运用关于农业的知识,分析“两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并强调要突出抓好三件事。 

(4)运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社会保障的有关知识,分析“两会”重视加大我国社会保障力度的原因和重要性。在我国,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的基本义务构成,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它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因此,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运用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关知识,分析2008年我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l)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两会报告”的科学性和指导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子物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两会”报告共同关注国务院机构改革、“三农”、 “保障和改善民生”、“ 宏观调控”等重要热点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以及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现的指导思想,这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理清党、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关系,分析“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间的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分别作为我国的执政党、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机构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相互联系;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研究这一系列问题,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3)运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两会"不断提出新课题、新方案、新举措。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与会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根据我国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提出议案,积极献计献策;国务院机构改革等具体措施,说明我们坚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4)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正确理解和把握《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全面分析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 2007年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全面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形势,运用了一分为二的观点;针对我国社会存在的农业发展、物价上涨等不同现实问题,采取不同对策,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点问题,统筹兼顾,体现主次矛盾关系原理;清醒地看到成绩和问题的同时,明确成绩是巨大的,分清了主流和支流。  

(5)运用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的观点,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量变质变的统一、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定要依靠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要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国际资源,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进行量的积累,又要不断创新,飞跃发展;展望2008年,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同时更要充满信心,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定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6)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结合,实现2008年的工作目标。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08年工作目标,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必须尊重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鼓足干劲,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小康社会油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3.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l)联系人民政协的性质、组成、职能等知识。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监督国家法律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协助并推动国家机关改进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报告中,对过去五年成绩的总结和对2008年工作指导思想和要求的提出,都体现了以上知识内容。

(2)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召开,体现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直接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

(3)掌握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等知识。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的职权主要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在本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本着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等。

(4)人民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体现人大制的优越性。本次大会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等重要文件。实践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体现“一国两制”、祖国统一等知识内容。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鼓励两岸同胞加强交往、增进共识,积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直接“三通”。

(6)结合“两会”联袂召开,分析党、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决定权;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的行政管理职权;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坚持党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同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是一致的。

(二)、历史学科

1.政治协商会议(简称叫日政协")的由来: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鉴于中国人民和世界和平舆论,蒋介石同意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于1945年8月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了43天的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决定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由于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各民主党派,使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和平建国纲领、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问题和军事问题等五项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协议。1946年11月15日,蒋介石违反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在南京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遂使政协解体。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新政协",以区别于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今北京)举行,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共同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大会讨论了新中国的成立问题,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将性质,选举了国家领导人。在建国初期的历史条件下,由它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对于团结全国人民,胜利完成当时的革命和建设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3.1954年 9月15日-28日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全国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着作用。

4.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1982年,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

三、创新练习:

(一)、最佳选择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决定为组织新政府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1月,蒋介石违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决议,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遂使旧政协解体。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据此回答1-4题。

1.关于“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②中共代表团成员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③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④这次谈判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共产党争取到了政治主动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新政协”与“旧政协”最明显的区别是

A.是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的     B.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C.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D.没有国民党反动派代表参加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A.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是全中国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机构

D.当时全国刚刚全部解放

4.毛泽东在这次政协会上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里所讲的"目的"是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B.把国民党反动派打到台湾去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成立并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 1954年9月 15 日-28日在北京召开。代表总人数 1226人其中女代表 147 人,少数民族代表 178 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据此回答5~7题。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分析国内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C.决定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会议选举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下列关于刘少奇的活动说法正确的是①参加并领导闻名全国的安源大罢工②早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刘少奇就是全国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③关于党的建设曾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④在中国首倡并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1959年一1964年第二届全国人大的任期期间,中共党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全国普遍遭遇三年自然灾害

B.中共中央召开庐山会议

C.1960年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D.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在全国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开幕前,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提交提案,围绕国家大事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截至2008年3月2日17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已收到委员提案500件。据此回答8~10题。

8,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有

①政协是实现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机构②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③参政议政是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④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本届政协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后,积极建言献策。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要充分重视意识的作用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0.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2008年要着重抓好的九个方面工作的第一项是:“搞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宏观调控是指

A政协运用各种手段实现对国民经济的领导  B.市场经济具有弱点和缺陷

C.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D.以行政手段为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贾庆林在报告的最后指出,新一届政协已经开始工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努力开创人民政协提案工作的新局面!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体现的最主要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实践是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科学理论具有巨大指导作用

12.党、政府、政协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

①党主要是政治领导②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③政协通过多种方式出力献策、参政议政④三者共同实施管理经济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鼓励两岸同胞加强交往、增进共识,积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直接“三通”。据此回答13~16题。

13.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有

①我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动摇②我国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③我们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④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强调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因为

A.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D.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15.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岸经贸交流不断加强,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大幅攀升,越来越多的岛内民众把大陆看成了最大的机会与市场,要求两岸直航、尽快实现“三通”的呼声日益高涨,汇聚成强大的民意压力。这说明的经济学道理是

①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③大陆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④大陆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2008年3月4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针对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的重大、复杂变化,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等。据此回答17-20题。

17.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B.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接受全国人大直接管理

C.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D.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

18.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了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了国务院总理的人选;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说明

A.中央军事委员会仅仅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领导

B.国家主席必然就是中央军委主席

C.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  

D.全国人大有最高任免权

19.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分析我国的社会发展形势,报告对过去五年进行了回顾,指出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A.坚持矛盾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20.2008年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对财政作用表述最完整的是

A.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B.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C.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D.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这体现的最主要的哲学观点是

A.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         B.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22.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政治学角度说,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③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新时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有专家指出:在中国现阶段要特别注意防止“劫富济贫”的“仇富”倾向和“劫贫济富”的损害民众利益的倾向。与这种思想相一致的经济学道理是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B.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C.坚持"先富与共富"的分配制度      D.对高收入阶层征收个人所得税

24.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这体现的哲理是:

A.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发展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二)、材料分析题

25.材料一: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常识道理?

(2)有人说,只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就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请用哲学常识观点加以分析。

(3)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请你就目前我国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几条建议。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D 6.A 7B 8.B 9.A 10.C 11.D 12.A 13.A 14D 15.D16.A 17.C 18.D 19.A  20.B 21.B 22.D 23。B  24。A

25.(1)材料一说明: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材料二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同时,政府工作基本思路也体现了我国的国家职能。

(2)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相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作保障,但同时必须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而且需要党和人民齐心合力,以科学发展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共同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如果只看到完备的法律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则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也可以用其他的观点回答)

(3)①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农业道路,实现农业现代化;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极培养人才,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③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增加农民收入;④努力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保持农村的繁荣稳定;⑤逐步理顺分配关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⑤政策扶持农业,工业反哺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