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经济生活)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科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空格内,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每小题3分,共60分。
1.货币的本质是( )
A.一般等价物 B.商品 C.金银 D.人类劳动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
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 )决定的。
A. 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劳动生产率 D.价值
4.下列消费品中,不具有替代关系的有( )
A.汽车与自行车 B.电视机与收音机
C.上衣与裤子 D.大米与面粉
5.下列消费品中,不具有互补关系的有( )
A.汽车与汽油 B.DVD机与光盘
C.皮鞋与布鞋 D.钢笔与墨水
6.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
①待售商品的数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的流通速度 ④居民货币持有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信用卡和货币( )
A.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 B.都能在任何一个交易场所使用
c.都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D.都能用于国际贸易
8.小王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价为人民币100元,实际支付80元.在这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9.若生产同样的一双皮鞋,甲厂花费2小时,乙厂花费3小时,丙厂花费4小时,三双鞋在同一市场上出售,试问,哪一双鞋的价值量大( 0
A.甲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 B.乙长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
C.丙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 D.甲乙丙三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一样大
10.消费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
A.消费品耐用程度不同 B.消费品类型不同
C.交易方式不同 D.消费的目的不同
1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形成买方市场 B.都形成买方市场
C.解决问题的对策都是扩大内需
D.都是供求不平衡的表现,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2.台湾省是世界计算机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主要产地之一,地震导致这些元器件供应量下降,世界范围内计算机产品的价格上扬。这说明( )
A.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价格高低决定 B.商品的价格是由其生产数量决定的
C.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总是不相符的 D.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制约
13.市场经济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等价交换( )
A. 是指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是等价的
B. 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C. 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之中
D. 表明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14.某一商品价格的提高,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有( )
①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会使这种商品的供给量提高
③会使这种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④会使这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在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当节日来临,人们都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然要购买各种消费品和礼品。商家也把节日看作重要商机,产品销售量,以获得更好的效益。节日对人们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属于( )
A.自然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16.人们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作为某种产品的代言人。商家以利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
1957年 | 1979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03年 I |
58.4% | 57.5% | 54.3% | 39.2% | 37.1% |
A.求异心理 B.仿效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17.从数据看,1979~2003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B.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C.贷款消费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D.消费品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18.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 )
A.适度消费 B.可持续消费 C.多元化消费 D.健康消费
该漫画中两位老太太的对话,甲说:“谢天谢地,我的
购房贷款申请终于被批准了。”乙说:“好不容易,我
多年积蓄的钱终于够买一套房子了。”据此回答19—20
题
19.该漫画中两位老太太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
A.两人都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
B.一位是生存资料的消费,一位是享受资料的消费
C.一位是贷款消费,一位是钱货两清的消费
D.一位是贷款消费,一位是租赁消费
20.你如何看待这两种消费方式( )
A. 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 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D.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我国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外汇汇率是827.65元(人民币)/100美元。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00美元兑811.00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表明(
)
A.我国外汇汇率上升
B.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
C. 我国外汇汇率跌落 D.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
22.为了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社会必须对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引导,引导消费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
A.量人为出、适度消费原则 B.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
C.避免盲从,理智消费原则 D.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原则
2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起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质量 C.商品的数量 D.纸币的发行量
24.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
A.信用卡 B.储蓄存款存折 C.支票 D.外汇
25.下列选项中,影响消费的因素有( )
A.家庭可支配收入 B.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以及售后服务
C.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D.家庭人口数量
三、简答题。共5分
2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四、辨析题。共10分
背景材料: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五套人民币,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一角的铸币共6种不同面额。为此,甲、乙两同学对人民币的发行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甲同学认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所以只要通过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就行了。
乙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
五、分析说明题。共10分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汽车产业品牌营销高峰论坛上传出消息,汽车仍有降价空间,降幅在10%—20%左右。其中高档车降幅较大,低档车降幅较小。请回答:
(1)当前,众多厂商都认为汽车的价格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你如何看待车价下降现象?
(2)作为汽车生产厂家,除了降价外,你认为还应该怎样做?
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一、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每小题3分,共6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C | B | C | C | C | C | B | D | C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 | D | C | D | D | B | B | B | C | C |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21 | 22 | 23 | 24 | 25 |
BC | ABCD | ABCD | AC | ABCD |
三、简答题。共5分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辨析题。共10分
人民币属于纸币。纸币是国家(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发行纸币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不能通过多发行纸币来解决。
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客观规律支配。如果纸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纸币的发行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甲、乙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五、分析说明题。共10分
(1)价格竞争是企业间进行竞争的重要手段.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供给和需求。如果某汽车生产厂家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来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前提下降价销售则可扩大市场占有率,使消费者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种降价方式是可行的;反之不可取。
(2)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生产适销对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取胜;遵循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强化品牌意识,注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搞好产品售后服务,积极为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