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一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一政治第五课单元测试1

2014-5-11 0:26:02下载本试卷

高一政治第五课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总分_______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我国能源工业的世纪性宏伟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建成投产。令人欢欣鼓舞,激动不已。来自塔里木油气田的天然气驰骋八千里直奔上海,一条横贯西东的能源大动脉,巍峨挺立。《求是》杂志与《中国石油报》同时刊登了集团公司的署名文章《西气东输:挺起中国的脊梁》,以铭记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据此回答1~2题。

1、从经济学角度看,“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

①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②能起到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作用 ③有利于沿海省、市、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 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2、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的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这笔资金属于( )

A、积累基金 B、消费基金 C、公共消费 D、非生产性建设资金

3、下列关于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三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减去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余下的净产值就是国民收入;

B、国民收入等于社会总产值;

C、社会总产品在数量上等于国民收入

D、国民收入减去生产成本就是当年的社会总产值

4、下列有关预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B、有关部门制定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被称作国家预算;

C、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D、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我国规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国家科学图书馆是中科院知识创新支撑系统和科研基础设施的重要工程。新馆设各种阅览座位800个,设计藏书520万册,非印刷型文献100万件,可收藏各类档案55万卷。据此回答5~6题。

5、对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新馆的投资属于国民收入中用于( )

A、公共消费的部分; B、图书馆建设的部分;

C、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的部分; D、扩大再生产的部分。

6、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看,用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新馆的支出属于( )

A、修建图书馆支出; B、文化事业支出;

C、卫生事业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在我国,对国有企业而言,既要向国家交税,又要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利润。据此回答7~8题。

7、国有企业上缴给国家的税收与利润,二者的区别在于( )

①国家以整个国家利益代表者的身份向国有企业征税,以国有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向国有企业收取利润 ②国家向国有企业收取利润的稳定性不如税收 ③国家向国有企业征税是无偿的,而向国有企业收取利润则是有偿的 ④国有企业如果盈利则既要纳税,又要上缴利润,而国有企业如果亏损则税收和利润可以免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8、上述材料中,国有企业既要交税,又要交纳利润,而非国有企业则只交税,不交纳利润。这种情况说明( )

A、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规模与产量是不一样的;

B、国家征税和国家收取利润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

C、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

D、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国家贡献最大。

充分发挥财政的重要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很多的。财政工作者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三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讲效益。据此回答9~11题。

9、“生财”之道根本在于( )

A、调整分配政策,增加对企业和个人的税收;

B、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C、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D、强化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因为税收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

10、“聚财”之度在于( )

A、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

B、财政收入的增幅应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

C、财政收入的增幅应与国民收入同步;

D、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11、“用财”讲效益主要是指( )

A、财政支出要满足社会经济运行各个环节的需要;

B、财政支出要保证特困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C、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量的对比关系;

D、财政支出的范围和方向。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繁荣,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据此回答12~15题。

12、上述材料表明( )

A、我国社会总产值不断增加,居民消费水平越来越高;

B、我国社会总产品越来越丰富,我国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

C、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越快,生产水平超过了需求水平,生产过剩,必须限制生产发展,从而实现供求基本平衡;

D、积累超过了消费,二者关系处理失当。

13、材料表明的情况可能造成的最直接结果是( )

A、我国经济滑坡;   B、企业盈利减少;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物价下降。

14、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结合材料,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会使我国供过于求的状况加剧;

B、会扩大消费需求、生产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C、会造成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发生通货膨胀;

D、会造成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出现通货膨胀。

15、造成我国产品过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B、供求失衡,供大于求;

C、国家限制消费,强调勤俭节约;D、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趋下降

民政部派出9个检查组到灾情严重的河南、四川等17个省区,对救灾资金下拨进度和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困难群众顺利过冬、过节。

今年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受灾人口达1.7亿人次,需救济的约7000多万人。在紧急救灾救济工作中,中央安排救灾应急资金2.89亿元,安排恢复重建资金2.56亿元。据此回答16~19题。

16、我国国家财政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

①国家财政拨款 ②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③国家预算 ④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计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17、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是( )

A、税、利、债、费的总和; B、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C、国家的分配政策; D、经济的发展水平。

18、下列对财政支出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它主要是用于国家应付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紧急救灾工作 ②它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③它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 ④通过它,国家的各种职能得以实现 ⑤它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⑤

19、下列有关财政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B、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C、财政支出是国家对各种自然灾害救济的资金拨付;

D、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积累基金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就会导致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如果如果积累基金小于了生产资料的增长,则会导致生产资料的积压,减缓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据此回答20~22题。

20、上述经济现象要求( )

A、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增长,必须与物质资料价格增长相一致;

B、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在形态上相一致;

C、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D、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

21、如果消费资料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货币工资水平相对稳定,则会出现( )

A、消费品供应紧张,物价上涨;

B、生产资料出现积压,减缓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C、消费品积压,企业再生产受到影响;

D、对个人有利,对企业不利。
22、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基本要求是( )

①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有所增长 ②积累和消费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的一面 ③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④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马克思曾经说过:“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奶娘。”列宁指出:“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据此回答23~25题。

23、列宁的话表明( )

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税收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 ③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④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政府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马克思和列宁的话分别指出了( )

A、税收的作用和税收的无偿性; B、税收的固定性和无偿性;

C、税收是供政府官员消费的和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掠夺;

D、税收与政府职能的关系和税收的无偿性。

25、马克思和列宁的话共同说明( )

A、税收是用来调控经济,增加国民收入的; B、税收具有固定性;

C、税收是政府取得的收入; D、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政府。

我国200亿元凭证式国债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这是财政部发行的第六期凭证式国债。据此回答26~27题。

26、我国发行国债的直接原因是( )

A、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B、财政入不敷出;

C、将休眠资金变成流通资金;   D、减轻群众投资股市的风险。

27、我国发行200亿元凭证式国债( )

A、表明国家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 B、说明我国财政赤字新增200亿元;

C、体现了财政在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D、将增加人民负担。

我国政府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及时作出部署,保护粮食生产区和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为支持开发房地产二级市场,我国对房地产二级市场征收的税减少了近50﹪;为支持高科技产业,对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采取了好多优惠的税收政策;我国对支持西部大开发等也有很多税收优惠政策。据此回答28~29题。

28、上述税收政策体现了( )

A、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特点;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D、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29、政府取消农业税是基于以下哪些考虑( )

①国家财政大幅度增长,征收农业税完全没有必要 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要想办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在国民经济中又是最脆弱的产业部门 ④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重视“三农”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在国民经济中,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是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因此,必须努力增加国民收入,搞好国民收入的分配。据此回答30~33题。

30、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 )

A、不断扩大积累,努力发展生产;

B、广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C、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D、增加各行业的劳动投入,生产更多、更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

31、国民收入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是因为( )

A、国民收入是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和;

B、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和;

C、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

D、国民收入是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32、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我们强调“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这主要说明( )

A、国民收入分配后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积累和消费;

B、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积累与消费两者都不可偏废;

C、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要把提高消费水平放在第一位;

D、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用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33、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 )

A、由劳动者个入素质决定;  B、由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决定;

C、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D、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强制执行的。

34、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区别在于( )

A、前者直接,后者间接;

B、前者是强制的,后者是自发的;

C、前者作用大;

D、前者表现为直接调节,后者则通过利益的调整而发挥作用。

35、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4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2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500亿元,企业利润为200亿元。该国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是( )

A、5500亿元 B、4700亿元 C、900亿元 D、1500亿元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企业欠税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企业欠增值税和消费税的问题严重。据此回答36~37题。

36、国家征收消费税的作用在于( )

①抑制人们的消费行为,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 ②合理调节人们的消费行为 ③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从根本上杜绝损害人们健康的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7、严重欠税现象的后果为( )

A、直接危及到国家财政的平衡; B、违反了新《刑法》;

C、反映出征税人征税意识淡薄; D、反映出征税人征税工作不得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二、非选择题

38、《中国财经报》报道,一些地区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采取了“财政返还”企业税金的做法。即不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地方政府对外来投资企业,依据投资规模及纳税情况,由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向企业返还上缴的税金,并且盲目攀比,甚至展开“优惠政策战”。

请运用税收的有关知识对上述作法进行评析。

39、学过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后,同学们就“国家财政收入的数量问题”展开辩论,可归纳为三种观点:第一,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第二,国家财政收入越少越好;第三,国家财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40、材料一:在今天,我们所缴纳的每100元税款中有17.6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有14.7元用于能源、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有8.7元用于资助他人,还有用于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等。同时,我们也享受着纳税所带来的文明、安宁和幸福的社会环境。

材料二:在市场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顾客问,能不能优惠一点?售货员说,不要发票就优惠你一个税钱。

⑴、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

⑵、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的理解。

高一政治第五课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01、D 02、A 03、A 04、B 05、C; 06、B 07、C、08、B 09、C 10、D;
11、D 12、B 13、D 14、B 15、A; 16、B、17、D、18、B 19、C、20、D;
21、C 22、D 23、B 24、D 25、C; 26、B 27、C 28、B 29、B 30、B;
31、C 32、B 33、C 34、D 35、C; 37、A

二、非选择题。
38、

⑴、材料中某些地方政府用地方财政向外来投资企业返还企业上缴的税金,违背了税收的无偿性,破坏了税法的严肃性。⑵、我国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税收的减少,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影响国家职能的实现,最终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9、

⑴、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是财政分配的重要方面。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利、债、费四种形式,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国家财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⑵、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⑶、国家财政收入如果太少,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⑷、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国家财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40、

⑴、材料一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材料二说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在依法纳税的同时,应自觉同偷税、漏税行为作斗争。
⑵、第一,社会主义国家代表人民的利益,国家把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用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不论是直接用于经济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还是用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因此,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第二、我国每一个公民都应有“纳税人”意识。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公民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在依法纳税的同时,应自觉同偷税、漏税行为作斗争。